1.成语得陇望蜀的故事

2.得陇望蜀的典故背景

3.得陇望蜀的历史典故是什么

4.三国典故:得陇望蜀

成语得陇望蜀的故事

得陇望蜀的故事50字-得陇望蜀的故事

据《三国演义》记载:三国时期,汉中太守张鲁想自立为"汉宁王".魏武王曹操知道后,气愤极了,于是领兵四十多万前去征讨。曹操手下谋士、名将不计其数,所以一路上过关斩将,非常顺利地打到了汉中。眼看着城池就要被攻下,但是城中将士万众一心,攻打了很长时间,仍没有成效。

 长史荀攸献计:"张鲁手下有一个贪官,名叫杨松,若给予一些金银,再让他为内应,肯定能够把城攻下。"曹操便依计而行,结果真的把张鲁打败了。

 打了胜仗后,将士们都很高兴,主簿司马懿献计:"起奏大王,今汉中已平,然尚有刘备、诸葛亮虎居两川,倘领兵来犯,吾势危矣。今我军心正齐、锐气正胜,不若趁两川民心未稳,领我得胜之兵讨之,一举可定也。此计甚妙,唯大王察之。"曹操说:"卿此言差矣,刘备雄才,诸葛亮之智,兼有两川之地,民心已服,羽翼已成矣,急切不可下。再者,西蜀之路崎岖不平,若胜则可,若败,吾军一无可逃矣!"顿了一下又说道:"人苦不知足,既得陇,复望蜀耶!"此外,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岑彭传》中也有一段关于得陇望蜀的`记载:刘秀打败了王莽,便自立为皇帝。当时,大将军岑彭曾领兵跟随刘秀打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很得刘秀的赏识。

 刘秀控制了东部地区以后,又转向西进军,并封岑彭为将军。岑彭随刘秀不久攻下了天水,又与偏将军吴汉把隗嚣围在西城。公孙述听说隗嚣被岑彭和吴汉围困,马上派大将李育前去援救。当时公孙述的军队驻守在上圭(guǐ),刘秀因为有事,就派盖延和耿龠(yuè)留下来包围上圭,自己要回洛阳一趟。出发前,刘秀给岑彭写了一封信,信上说:"你等到西城和上圭两处攻下来以后,就可以率领军队去攻打四川。"刘秀向西进军,目的在于平定陇、蜀二地,以完成统一全国的大业。不久,隗嚣和公孙述都被消灭了,刘秀统一全国的目标终于实现了。

 ——《后汉书·岑彭传》

 求解驿站得到了陇地后,又希望取得蜀地。比喻得到了这个,还想要那个,贪心不足。陇,古代地名,相当于今甘肃东部;蜀,古代地名,相当于四川中西部。

 活学活用这个可恶的九品芝麻官,霸占了李爷爷的田地,~,又要抢掠王爷爷的闺女。

 妙语点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因为贪,想得到更多的东西,却把现在所拥有的也失掉了。

 这就是人的贪欲。有人说,"得陇望蜀"是人的天性。这种看法貌似无可挑剔,但为人处事过程中,倘若总是一味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不知满足,那么,到头来只会被权力弄得疲惫不堪。知足者,常乐也。浮躁和贪婪最终只会迎来苦海无边的人生。

 近义得寸进尺、贪得无厌、贪心不足、欲壑难填反义知足常乐

得陇望蜀的典故背景

得陇望蜀的典故背景:东汉初年,有两股反对光武帝的地方势力:一是割据巴蜀的公孙述;二是称霸陇西(今甘肃东部)的隗嚣。

成语故事

公孙述为了救援隗嚣,增兵上邽(今甘肃天水;邽音guī),牵制了汉军的大量兵力。光武帝见西城、上邽两城一时攻不下,便留了封诏书给岑彭,自己先回京城去了。

岑彭接到诏书一看,上面写着:“如果攻占了陇地两城,便可率军攻打蜀地的公孙述。人最痛苦的事情是总是不知足,我也一样,已经得到陇地,又希望得到蜀地,因此每一次发兵,头发双鬓都白了。”

岑彭观察了西城一带的地势,决定采用水淹。他叫士兵每人背上一个布袋,装上泥土,将山谷间的水流堵住,引往西城。但这时城内地下水也涌出,城墙内外压力平衡,反而不坍。双方正在相持之际,去向公孙述讨救兵的隗嚣部将,带着大队蜀兵赶到。岑彭见敌兵众多,本军粮草已尽,便下令退兵,并撤回了包围上邽的汉军。

汉军撤退,隗嚣带领兵马尾追袭击。岑彭亲自断后,掩护汉军顺利东归,避免了损失。后来,隗嚣的儿子隗纯归顺了光武帝。岑彭奉命领兵攻蜀。他首先拿下了荆门,接着攻破平曲。岑彭吩咐部下坚守阵营,自己率精兵从水路攻入四川,一路势如破竹,直逼巴蜀腹地。

岑彭率军攻下武阳(今四川彭山东),又指挥精锐骑兵进袭成都。汉军攻势凌厉,蜀兵闻风溃散。公孙述只当汉军尚在千里之外,听说岑彭离成都只有几十里了,不由大惊失色,以杖敲地说:“是何神也!”公元36年,汉军占领蜀地,光武帝“得陇望蜀”的宿愿终于实现了。

成语寓意

得陇望蜀这个成语通常被看作贬义词,用来比喻某人贪心、不知满足,得寸进尺。但也有人认为,得陇望蜀的原意并非如此,它不仅没有贬义,反而带有褒赞的意思。

从刘秀给岑彭写的信中,可以读出这样几个信息,首先,刘秀具有卓越的军事才能,他看到了至关重要的一点,那就是欲建伟业,就必须拿下陇、蜀。其次,刘秀的信也是对岑彭的鞭策和鼓励,人最怕骄傲自满,没有上进心,刘秀无异于告诉岑彭,“革命尚未取得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此外,这封信也透露出刘秀创业的艰辛,不然他不会发出“每一发兵,头鬓为白”的感慨。可以说,刘秀正是在不断的“得陇望蜀”中,完成了他的“中兴”大业。可见,“得陇望蜀”不是指贪心,而是指要为自己远大的理想而奋斗。

得陇望蜀的历史典故是什么

得陇望蜀的意思是指已经取得陇右,还想攻取西蜀,比喻贪得无厌。你们清楚得陇望蜀的 典故 吗?下面请欣赏我给大家带来的得陇望蜀相关典故内容,希望对你们有用!

得陇望蜀的 成语 典故

 东汉初年,隗嚣(ao)割据陇地,公孙述割据蜀地,自立为王,二人相互勾结,对抗朝廷。建武八年,光武帝刘秀与大将岑彭率军攻破天水(今属甘肃省),岑彭又与偏将吴汉把隗嚣包围在西城。公孙述派兵来援救隗嚣,驻扎在上邦(gui),光武又派盖延、耿弁包围之,自己回兵东归。回到京都,刘秀给岑彭去信说:"两城若下,便可带兵向南击破蜀虏。人若不知足,即平陇,复望蜀。"意思是平定陇后不应满足,紧接南下平定蜀。后来"既平陇,复望蜀"就演变为成语"得陇望蜀",意思也变成形容得寸进尺,贪心不足了。既是褒义词,又是贬义词。

得陇望蜀的意思

 [释义] 陇:古代地名;相当于今甘肃东部;蜀:古代地名;相当于四川中西部。得到了陇地后;又希望取得蜀地。比喻得到了这个;还想要那个;贪心不足。

 [语出] 唐?李白《古风》诗:?物苦不知足;~?。

 [正音] 得;不能读作děi;也不能读作de。

 [辨形] 望;不能写作?忘?。

 [近义] 得寸进尺 贪得无厌 贪多务得 贪心不足 欲壑难填

 [反义] 心满意足 称心如意 如愿以偿 知足常乐

用得陇望蜀来 造句

 1) 若不是我们苏军吸引了卢永祥的主力,你能势如破竹打进浙江?占领一个浙江也就够了,得陇望蜀,小心撑坏肚子。

 2) 虽然精明强干,但却也本性单纯,她并不知道雄性的天性便是见异思迁得陇望蜀。

 3) 不过,凭借这段时间的炼体,现在我出剑比以前平稳了一倍,剑速力道更是数倍不止,又何必太过得陇望蜀?

 4) 这个海拔很高的妹妹手里拿着一把残忍之弓,并且很自然的得陇望蜀。

 5) 地主霸占了王爷爷的田地,得陇望蜀,又要抢王爷爷的房子。

 6) 人要知足,不要得陇望蜀。

 7) 我很希望兄有空,再画几幅,虽然太有些得陇望蜀。

 8) 在人类社会里,人们常常见异思迁得陇望蜀,忘了自己该待的位置,而处心积滤地去谋别人的位置。

 9) 才分给你糖,你就想着要饼乾,真是得陇望蜀,人心不足啊!

 10) 他们得陇望蜀,永远无法使他们心满意足。

 11) 他刚获升迁,位高权重,但却想全权在握,得陇望蜀,真不知足!

 12) 人家已尽了最大心力帮忙了,我们不好得陇望蜀,再提出别的要求。

 13) 人如果欲望无穷,时刻计较,得陇望蜀,生活一定很痛苦。

 14) 你今天能有这份工作理当知足,不要得陇望蜀,太贪心了。

 15) 是输了想翻本,赢了想得陇望蜀,于是越陷越深。

 16) 一个人在一生内做好一件事已经足以自豪,得陇望蜀诚属不智。

 17) 许多人对名利总不知足,常常得陇望蜀,贪得无厌。

 18) 这个恶霸占了王家的宅子以后,又得陇望蜀地想占有王家的田产。

 19) 基本达到目的,人不能得陇望蜀。

 20) 得陇望蜀还真是男人的本性啊,就连自己也不例外。

 21) 这个自然,能够晋升一级都万分感激了,哪里还会得陇望蜀啊!

 22) 公子真是得陇望蜀,岂不知一山难容二虎。

 23) 得陇望蜀,总想获得更多,最后却是把所有的东西都丢掉了。

 24) 有一个词语叫得陇望蜀,说的是得寸进尺贪得无厌,很不幸,唐宋也是这类人。

 25) 你难道还不了解我吗?我是那种见异思迁得陇望蜀的人吗?

 26) 所以他们这一代人当中,一半以上的都离婚,都得陇望蜀骑马找马。

 27) 叫驴眼中闪过一抹得意的神色,人就是这样,得陇望蜀,在他还在废柴的手下挣扎求存的时候,他只想着能够保住自己的地盘。

 28) 心绪也是如此,有一想十,得陇望蜀,欲望如雨后野草,漫延只是因为缺少约束,而约束除了内心的修为,还有就是社会的力量。

 29) 罗艺的能量如此之大,让他不由得产生了点得陇望蜀的念头,略略的想了想,决定把心中所想提出来,就算不答应,反正也没什么损失。

 30) 走,雷哥带你去个好地方,保你得陇望蜀。

 31) 胡说什么呢,哎男人呐总是得陇望蜀!

 32) 刘三斗得陇望蜀,就盼着这个机会。

 33) 有了点滴的巫力,吴恒就得陇望蜀,又打起了巫术的主意。

 34) 凌云曾告诉他修炼要一步一个脚印,万不可得陇望蜀,要努力打好扎实的基础,扎实的基础是很重要的事情,凌天自是不会忘记这些。

 35) 中高级车市场,关于外乡品牌而言,简直是一个禁区,此无消费者看法的成绩,但次要照旧厂家没有真正拿得陇望蜀出手的作品,楚置信,只需产物。

 36) 那就算了,得到灼厥刀已经是莫大的荣幸了,我确实不该得陇望蜀。

猜你喜欢:

1. 是成语故事的成语

2. 得陇望蜀的意思和故事

3. 得陇望蜀的意思是什么

4. 得陇望蜀的典故

三国典故:得陇望蜀

 得陇望蜀是三国演义里很著名的一个 典故 ,那么她的由来是什么?以下是我给大家精选整理的三国演义典故得陇望蜀的由来,欢迎大家阅读,供您参考。

 得陇望蜀典故:

 东汉初年,有两个反对光武帝的地方势力,一个是割据巴蜀的公孙述,一个是称霸陇西(今甘肃东部)的隗嚣。公元32年,大将军岑彭随光武帝亲征陇西的隗嚣,将隗嚣围困在西域,把公孙述的援兵也包围了起来。光武帝见一时攻破不了城池,就留了一封诏书给岑彭,自己先回京城去了。岑彭接到诏书一看,上面写着:如果攻占了陇地两城,便可率军攻打蜀地的公孙述。人总是不知足的,我也一样,已经得到陇地,又希望得到蜀地。

 陇:在今甘肃东部,陕西南部;蜀:在四川中西部。现在一般用这个 成语 比喻得寸进尺,贪得无厌。有贬义。

 虽然得陇望蜀的典故最早发生在刘秀身上,然而在《三国演义》中也有这样一段和这个成语相关的 故事 :

 曹操已得东川,主簿司马懿进曰:“刘备以诈力取刘璋,蜀人尚未归心。今主公已得汉中,益州震动。可速进兵攻之,势必瓦解。智者贵于乘时,时不可失也。”曹操叹曰:“人苦不知足,既得陇,复望蜀耶?”刘晔曰:“司马仲达之言是也。若少迟缓,诸葛亮明于治国而为相,关、张等勇冠三军而为将,蜀民既定,据守关隘,不可犯矣。”操曰:“士卒远涉劳苦,且宜存恤。”

 还记得应该是小学四年级的时候,翻的是连环画版的演义。看到这一节后不禁沾沾自喜自己又学到一个新成语,但同时总觉得用在这个地方有什么地方不对劲,却又说不上来。现在想来大概是因为那时印象中的曹操是白脸,一个反面人物,那么他怎么会不复望蜀,不贪心呢?

 我起初给曹操找的解释是他怕陷入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益州。几乎就在这个想法产生的那一刻,它立即被我否定了。原因上面司马懿和刘晔已经替我解释了。三国演义中人物简介

 那么就是因为战线太长,因为襄樊和合肥战场的压力了。但这也是不成立的。襄阳曹仁,合肥张辽都是能够独当一面的将才,而且当时这两线的战事并不是那么吃紧。再说有满宠李典等人的协助和“贼来乃发。”的木夹的指点,即便是逍遥津这样的会战,坚守到救兵到来也是没有问题的。

 所以,只能是曹操老了。这里的老不是指年龄,不是老骥伏枥那个老,而是一种在于内心的沧桑,厌倦和疲惫。连年的征战特别是赤壁战后破马超灭张鲁这几年这几仗,那颗曾经不已的壮心里的烈火渐渐熄灭了。是的,曹操的心已经老了,没有了如日中天的气势与激情,论英雄的豪情,观沧海的壮志,赋赤壁的雄心,到如今都只剩下了一抹晚照。

 逍遥津战后,错过了平西川机会的曹操同众官议曰:“此时可收西川否?”刘晔曰:“今蜀中稍定,已有提备,不可击也。不如撤兵去救合肥之急,就下江南。”于是只有退兵,留夏侯渊,张颌守汉中。

 得陇望蜀原文:

 八年,彭引兵从车驾破天水,与吴汉围隗嚣于西城。时,公孙述将李育将兵救嚣,守上邽,帝留盖延、联弇围之,而车驾东归。敕彭书曰:“两城若下,便可将兵南击蜀虏。人苦不知足,既平陇,复望蜀。每一发兵,头须为白。”彭遂壅谷水灌西城,城未没丈余,嚣将行巡、周宗将蜀救兵到,嚣得出还冀。汉军食尽,烧辎重,引兵下陇,延、弇亦相随而退。嚣出兵尾击诸营,彭殿为后拒,故诸将能全师东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