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文明的成语典故

2.关于孔子故事的四字成语

3.陋巷箪瓢成语故事

4.100个出自<<论语>>的成语

5.有关于“安贫乐道”的例子,火速啊,五该晒. 上语文课要用咯.

6.陋巷箪瓢是什么意思?陋巷箪瓢成语造句和典故

关于文明的成语典故

箪食瓢饮的典故寓意-箪食瓢饮的典故

负荆请罪 (勇于认错赔罪)

蔺相如已经担任上卿,位置在廉颇之上。廉颇不高兴,他想要侮辱蔺相如一番。蔺相如知道后,时常避开与廉颇会面。蔺相如对别人说:“秦王不敢加兵来打赵国的原因是怕我们两个。如果我们因私争斗,怎么保卫国家?”廉颇听说了,裸露着上身,背负荆条,来到蔺相如门前请罪。两个人最终结成誓同生的朋友。

曾子杀猪(诚信)

曾参,春秋末期鲁国有名的思想家、儒学家,是孔子门生中七十二贤之一。他博学多才,且十分注重修身养性,德行高尚。

有一次,他的妻子要到集市上办事,年幼的儿子吵着要去。曾参的妻子不愿带儿子去,便对他说:“你在家好好玩,等妈妈回来,将家里的猪杀了煮肉给你吃。”儿子听了,非常高兴,不再吵着要去集市了。

这话本是哄儿子说着玩的,过后,曾参的妻子便忘了。不料,曾参却真的把家里的一头猪杀了。妻子从集市上回来后,气愤地对丈夫说:“我是哄儿子说着玩的,你怎么就真把猪杀了呢?”曾参说:“孩子是不能欺骗的!他不懂事,还没有辨别能力,接触到的是父母,所以什么都跟父母学。你现在哄骗他,等于是在潜移默化地教他学会欺骗。再说,你现在欺骗了孩子,孩子以后自然也就不相信你了,你以后还怎么教育孩子?”

囊萤映雪(勤奋好学)

车胤年轻时家庭贫困,不能经常买油点灯,但能在夏天的晚上,经常捉几十只萤火虫装在细密的网兜里,当作读书的灯光,所以,不但长大后以“机悟敏速”而享誉一方,并且在当时以出身贫寒而博学多才知名于世。又据《尚有录》记载:“孙康,晋京兆人,性敏好学,家贫无油,于冬月映雪读书。”这两个晋代人,虽然都家贫无油点灯,但一个夏月囊荧,一个冬月映雪,刻苦攻读,所以最后都成为当时的著名学者。

鹬蚌相争(团结友爱)

一只蚌,正张开双壳,在河边晒太阳。忽然飞来一只水鸟,伸出长嘴去啄蚌的肉。蚌立刻用力合拢它的壳,把水鸟的嘴夹住了。这时候,水鸟对蚌说:“不要紧,只要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你就会晒的。等你了我再吃你的肉。”蚌不服气,它回敬水鸟说:“不要紧,只要你的嘴今天拔不出来,明天拔不出来,你也会活不成的。咱谁吃谁的肉,还说不定呢!”它俩争吵不休,谁也不肯相让。正在它俩争吵的时候,有一个打渔的人走了过来。那打渔的人毫不费力地伸手把它俩一起提拿去了。

马革裹尸(爱国)

马援是东汉的开国元勋,他平定了边境的,威震南方,被封为伏波将军。

马援回到京城洛阳,大家都来向他祝贺,然而马援说:“汉武帝时的伏波将军路博德,开拓了七个郡的土地,他的封地只有数百户。我的功劳比路将军小得多了,封地多达三千户。如今,匈奴和乌桓还在北方不断侵扰,我打算向朝廷请求当个先锋,作一个有志的男儿。男儿应该战在边疆荒野的战场上,只用马的皮革裹着尸体就行了(马革裹尸),怎么能躺在床上,在儿女的身边呢?” 孟翼听了由衷地佩服。一个月后,马援又奔赴北方前线。63岁时马援病在军中。

百善孝为先(孝顺)

子路,春秋末鲁国人。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称。尤其以勇敢闻名。但子路小的时候家里很穷,长年靠吃粗粮野菜等度日。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饭,可是家里一点米也没有,怎么办?子路想到要是翻过几道山到亲戚家借点米,不就可以满足父母的这点要求了吗?于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路,从亲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喷喷的米饭,子路忘记了疲劳。邻居们都夸子路是一个勇敢孝顺的好孩子。

不贪为宝(廉洁)

鲁襄公十五年,宋国有个人得到一块宝玉,将它献给子罕,子罕不接受。

宋人说:“我把它给玉工鉴定,玉工认为它是宝物,所以我敢献给您。”

子罕说:“我以不贪为宝,而你以玉为宝。你把宝给了我,当然丧失了宝;但我收下了你的玉,也就丧失了不贪这个宝。这样,双方都丧失了宝。不如各守其宝。”

宋人见子罕坚辞不收,只得实言相告道:“小民若是留下宝玉,会不得安宁,所以特地到都城来献给您。”

于是,子罕命一位玉工对这块宝玉进行了雕琢,送到市场上卖掉,把卖玉的钱交给宋人,然后派人护送他回家。

箪食瓢饮(艰苦朴素)

孔子经常用颜回的行为,来教育其他弟子。一次,他抓住颜回的饮食起居问题,说道:“颜回用竹器盛饭吃,用木瓢舀水喝,住在简陋的小巷,这是别人忍受不了的困苦生活,但他依旧快乐,多么高尚。”形容生活俭朴,安贫乐道。

不读哪家书,不知哪家理(学海无涯,不要自以为是)

明朝万历年间,有个叫马绍良的人在朝中做官。他年轻气盛,自以为博学多才,满腹文章,经常在同僚面前卖弄自己。有一天皇上把马绍良召进后殿,拿出一首诗对他说:“听说爱卿才学出众,且看这首诗写得怎样?”马绍良不知道这是皇上的诗作,只草草看了一眼,见其中有两句是:“明月上竿叫,黄犬宿花蕊”,他不假思索地说:“这诗不通!明月怎么会上竿叫,黄犬怎么能宿在花蕊中呢?”“那么,以爱卿高见,这句诗改如何改呢?”皇上不露声色地问。马绍良说:“就改为‘明月上竿照,黄犬宿花荫’。”皇上听了,微微一笑,说:“爱卿才学疏浅,不配在京为官。”于是,马绍良被贬三级,发落到福建漳州做太守去了。马绍良自认晦气,但也满肚子不服气,无奈圣命难违,只好带着家眷到漳州去赴任。

一天,他来到闽南一座山岭下休息,忽见山道旁野花团簇,争奇斗艳,便随手折了一枝花,他往花蕊中一看只见一条黄绒绒的小虫儿在花蕊中蠕动,便问身边的轿夫:“这是什么虫子?”轿夫一瞧,笑着说:“它叫黄犬虫,专爱往花蕊中钻。”马绍良一听,一下子目瞪口呆,半天说不出话来。天很快黑了,马绍良无心赶路,便找了一个小店歇息,回想起白天的事情,他久久不能入睡,就到窗口赏月。碧空如洗,只见一轮明月照着在晚风中摇曳的翠竹,缓缓升上了天,正当月儿挂在半空的时候,传来鸟儿悦耳的叫声,他叫来店主,问道:“这是什么鸟在叫?”店主回答说:“这是明月鸟,这只有在月亮当空时才叫,所以人们叫它‘明月鸟’。”马绍良听了,心里惭愧万分,这时才明白皇上为什么把自己贬到闽南做官。

马绍良年逾古稀后,辞官回乡,他特别后悔自己年轻时的狂妄浅薄,便时常对人们说:“不读哪家书,不知哪家理。我生在北方,不知南方事,到了南方,才知天之高,地之厚,自己所知道的,不过是九牛一毛罢了!一个人最大的过错,莫过于自以为是啊!”

嗟来之食(一方面做人要有骨气;一方面不要歧视他人)

春秋战国时期,有一年,齐国发生了一次严重的饥荒,一大批穷人由于缺粮少食,而被活活地饿。 有一位名叫黔敖的贵族奴隶主在大路旁摆上一些食物,等着饿肚子的穷人经过,施舍给他们。 一天,一个饿得不成样子的人用袖子遮着脸,拖着一双破鞋子,摇摇晃晃地走过,黔敖看到后,便左手拿起食物,右手端起汤,傲慢地吆喝道:“喂!来吃吧!”那个饿汉抬起头轻蔑地瞪了他一眼,说道:“我就是因为不吃这种‘嗟来之食’才饿成这个样子的。” 黔敖也觉得自己做得有点过分,便向饿汉赔礼道歉,但那饿汉最终还是不肯吃而饿于路旁。

举案齐眉(夫妻相互尊敬,很有礼貌,很平等)

这是汉时梁鸿和妻子孟光的故事。每当丈夫梁鸿回家时,妻子孟光就托着放有饭菜的盘子,恭恭敬敬地送到丈夫面前。为了表示对丈夫的尊敬,妻子不敢仰视丈夫的脸,总是把盘子托的跟眉毛齐平,丈夫也总是彬彬有礼地用双手接过盘子。

洗耳(比喻清高)

上古时代的尧,想把帝位让给许由。许由是个以不问政治为“清高“的人,不但拒绝了尧的请求,而且连夜逃进箕山,隐居不出。当时尧还以为许由谦虚,更加敬重,便又派人去请他,说:“如果坚不接受帝位,则希望能出来当个“九州长”。不料许由听了这个消息,更加厌恶,立刻跑到山下的颖水边去,掬水洗耳。许由的朋友巢父也隐居在这里,这时正巧牵着一条小牛来给它饮水,便问许由干什么。许由就把消息告诉他,并且说:“我听了这样的不干净的话,怎能不赶快洗洗我清白的耳朵呢!”,巢父听了,冷笑一声说道:“哼,谁叫你在外面招摇,造成名声,现在惹出麻烦完全是你自讨的,还洗耳恭听什么耳朵!算了吧,别沾污了我小牛的嘴!”,说着牵起小牛,径自走向水流的上游去了。

虚怀若谷(虚心,心胸开阔)

《老子》:“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又:“上德若谷。”最大的声音反而听不见,最白的东西反而有污点。整天穿金戴银的人恐怕不一定真有钱;柔弱的人不一定胆小;糊涂的人不一定真傻。圣人的胸怀空虚得好像天地间的风箱,又好似山间的低谷,无边无际。所以他对自己从没有过自满。因为低谷容易充满,而高岭容易失去。只有汇小溪、纳百川才能成为江海湖泊。

孔融让梨(谦让)

孔融小时候聪明好学,才思敏捷,巧言妙答,大家都夸他是奇童。4岁时,他已能背诵许多诗赋,并且懂得礼节,父母亲非常喜爱他。一日,父亲买了一些梨子,特地拣了一个最大的梨子给孔融,孔融摇摇头,却另拣了一个最小的梨子说:“我年纪最小,应该吃小的梨,你那个梨就给哥哥吧。”父亲听后十分惊喜。孔融让梨的故事,很快传遍了曲阜,并且一直流传下来,成了许多父母教育子女的好例子。

程门立雪(尊师重教)

宋代学者杨时和游酢向程颢、程颐拜师,非常恭敬。杨游二人,原先以程颢为师,程颢去世后,他们都已四十岁,而且已考上了进士,然而他们还要去找程颐继续想要学。故事就发生在他们初次到嵩阳书院,登门拜见程颐的那天。相传,一日杨时、游酢,来到嵩阳书院拜见程颐,正遇上这位老先生闭目养神,坐着假睡。程颐明知有两个客人来了,他欲不言不动,不予理睬。杨、游二人怕打扰先生休息,只好恭恭敬敬,肃然待立,一声不吭等候他睁开眼来。那天正是冬季很冷的一天,不知什么时候,开始下起雪来。门外积雪,有一尺多深。如此等了好半天,程颐才如萝初醒,见了杨、游,装作一惊说道:“啊!啊!贤辈早在此呼!”意思是说你们两个还在这儿没走啊。

一诺千金(说话算数)

秦末有个叫季布的人,一向说话算数,信誉非常高,许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浓厚的友情。当时甚至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这就是成语“一诺千斤”的由来)后来,他得罪了汉高祖刘邦,被悬赏捉拿。结果他旧日的朋友不仅不被重金所惑,而且冒着灭九族的危险来保护他,使他免遭祸殃。一个人诚实有信,自然得道多助,能获得大家的尊重和友谊。反过来,如果贪图一时的安逸或小便宜,而失信于朋友,表面上是得到了“实惠”。但为了这点实惠他毁了自己的声誉而声誉相比于物质是重要得多的。所以,失信于朋友,无异于失去了西瓜捡芝麻,得不偿失的。

大义灭亲(不偏袒,公正严明)

卫庄公有三个子,大姬完、次姬晋、三州吁。州吁最受庄公宠爱,养成残忍暴戾的性格,无恶不作,成为朝歌大害。当时老臣石碏为人耿直体恤百姓疾苦,他几次劝庄公管教约束州吁,但庄公不听,州吁作恶日甚。石碏子石厚,常与州呈并车出猎,为非作歹。石碏大怒,用鞭子抽打他五十下,锁入房内。庄公后,姬完继位,称卫桓公,石碏见他生性懦弱无为,告老还乡,不参朝政。公元前719年,州吁听计石厚,害桓公夺位。州吁、石厚为制服国人,立威邻国,就贿赂鲁、陈、蔡、宋待国,大征青壮年去打郑国,劳民伤财。当时,朝歌有民谣云:“一雄毙,一雄尖,歌舞变刀兵,何时见太平?”州吁见百姓不拥戴自己,甚忧。石厚又让州吁去请其父石碏出来共掌国政。州吁派大臣带白壁一双、白粟五百钟去请。石碏拒收礼品,推说病重回绝,石厚亲自回家请。石碏早想除掉祸根,他趁石厚请他参政,假意献计说,新主即位能见周王,得到周王赐封,国人才肯服贴。现在陈国国君忠顺周王,周王很赏识他,你应该和新主一同去陈国,请陈桓公朝周王说情,周王便会见之。石厚十分高兴,便备厚礼赴陈,求陈向周王通融。石碏割破手指,写下血书,派人事先送到陈国。血书写道:“我们卫国民不聊生,固是州吁所为,但我逆子石厚助纣为虐,罪恶深重。二逆不诛,百姓难活。我年老体衰,力不从心。现二贼已驱车前往贵国,实老夫之谋。望贵国将二贼处,此乃卫国之大幸!”陈国大夫子针,与石碏有深交,见血书,奏陈桓公,桓公命将州吁、石厚抓住,正要斩首,群臣奏:“石厚为石碏亲子,应慎重行事,请卫国自己来问罪”。石碏知二贼被捉,急派人去邢国接姬晋(州吁之兄)就位(即卫宣公),又请大臣议事。众臣皆曰:“州吁首恶应杀,石厚从犯可免。”石碏正色道:“州吁罪,皆我不肖子酿成,从轻发落他,难道使我徇私情,抛大义吗?”从默然,石碏家臣羊肩说:“国老不必怒,我即赴陈办理此事”。羊肩到陈杀石厚,石厚说:“我是该杀。请将我囚回卫国,见父后再。”羊肩说:“我奉你父命诛逆子,想见你父,我把你的头带回去见吧!”遂诛之。

关于孔子故事的四字成语

1. 有什么孔子的故事吗

■尽善尽美:形容好到极点,毫无缺陷.

孔子在齐国,有机会欣赏到他认为最美妙的音乐[[韶]]. 谓其"尽善矣,又尽美也!"而后大受感动,一连好多天老是想着它,吃肉也没有味道了.三月不知肉味,原是形容孔子对于音乐入迷的情况.后人却借它来形容贫穷,真是怪哉.

■侃侃而谈:不慌不忙地谈着

在周代的等级制度中,孔子的地位相当于下大夫. 孔子是个一举一动都力求合乎周礼的人.他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在家乡,他显得温和恭顺,好像不会说话;在朝见场合,却长于谈论,有些谨慎罢了;在朝廷上,国君不在之时,他与同级官员说话,侃侃而谈,理直气壮;同上级说话,和颜悦色;君主来了,既恭敬而又不安,非常之小心.

■不舍昼夜: 表示时间不停地流逝之意.

孔子的时间观念强,曾对着河流叹道:"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意思是:光阴一去不复返啊!就如河水这样昼夜不停地奔流吧!

时间如流水,一定要珍惜.孔子之所以青史留名,是因为他懂得:时间就是财富啊!

■道不拾遗:形容社会风气道德良好.

孔子在鲁国当了几任官,他在任之时,鲁国政治有了极大改良:卖东西不讨价还价;掉了东西不必惊慌,老百姓都有自已的人格,不肯拾起收为已有.

■登堂入室:表示已达到一定的程度或是已得到老师专授指点.

孔子的弟子子路,为人刚勇,一日在孔家弹瑟,瑟声中带有杀气,犯了孔子的大忌--仁.孔子自然不喜欢,又不便发作,就不满道:"子路弹瑟的本领已经登上厅堂,但尚未能进入内室.他为何要在我家弹瑟啊? 无聊!" 孔子的众弟子一听老夫子对子路不满,马上就改变对子路的看法和态度,越来越鄙视他.

两个启示:在别人家里最好安份些;

对于头儿,要懂得投其所好才是啊!

■道听途说:泛指没有根据的传闻

子曰: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涂同途)

意为:从道路上听来一些没有根据的话,就在道路上不负责任地传播,这种道德作风是要不得的.

有很多类似的玩艺,被人一本正经地转来转去,实际上这些谣言里漏洞百出,只要自己稍微认真想一想、查一查,就能够看出其中的谎言成分,然而很多人却信以为真,乐此不疲。是我们自己太脆弱太轻信还是网络里情绪的煽动太容易?要警惕啊!

■发愤忘食:形容学习努力,工作勤奋.

楚国某县尹问孔子弟子,请他谈谈对孔子的看法,弟子木讷小心,一言不发,县尹只得怏怏而回.孔子得知后,很不高兴,怨道:你为什么不说:我的老师是个发愤忘食,乐而忘忧的好学者啊!弟子一听马上明白,愧道:"老师,是我糊涂啊,现在我终于明白了.今后若有人再问我,我必遵师嘱答之." 孔子一听舒服,欣然笑道:"好,好,好."

俗话说酒香不怕巷子深,可孔夫子都懂得在适当的时候吹一把,真是我们学习的楷模啊!

■鸣鼓而攻:形容声讨犯罪的人.

孔子弟子冉求在朝中干活,准备试行新法,向孔子请教,孔子刚好是站在保守一边,于是气愤无比,把冉求骂个狗血淋头,冉求一再坚持自已的改革,于是孔子对众徒发出追杀令:冉求不是我的门徒,你们一起向他攻击吧!"[[ 论语.先进篇]]"求,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哇靠,人多力量大,自古都是人多胜人少,以强凌弱的风格早已定型.

你的社会关系如何? 你有硬梆梆的后台吗?你的朋友多吗? 如果没有,可得小心行事,洁身自好呀!

■以强凌弱:凭借强力欺负弱小.

跖,一奴隶起义首领,士大夫蔑称起义者为盗.孔子想游说盗跖走入正途,于是斗胆找了他,不料惹来盗跖一阵乱骂,骂得孔子是眼光失神,脸色如土,满怀感羞啊! 来,那些看着孔夫子就烦的人们有机会了,跟着盗跖英雄一起骂:

"你这夫子,你不劳动却吃得香,不纺织却穿得好,整日摇唇鼓舌,惹是生非,迷惑天下君主,虚假做出孝敬父母,友爱兄弟之举,以求得封候,求得富贵,你就天下最大的盗.尧,舜兴起后,设立百臣,商流放国君,周武王杀商纣,从此社会都是以强凌弱.你所说的那一套,是我所唾弃的,不能保全人的本性,都是奔走钻营,虚伪巧诈的东西.

天下人为啥不叫你盗丘,而叫我盗跖!你这个罪大恶极的人,赶回去,不然,我将用你的肝拿来加菜配酒吃了哈!"

■东家之丘:比喻不认识身边著名人物。

孔子名丘,老家山东,几千年来几乎无人不知.然而他在世时,并没有如此名气.[[孔子家语]]说:孔子的西邻住着一老头,却不是邻居是啥大人物,每次提到孔子都会直呼其小名,说是俺东家之丘如何如何。

2. 关于论语的四字成语

〖哀而不伤〗 成语典故: 子曰:‘《关雎》乐而不*,哀而不伤.’ 《论语·八佾》〖哀矜勿喜〗 成语典故: 如得其情,则哀矜勿喜. 《论语·子张》〖爱礼存羊〗 成语典故: 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 《论语·八佾》〖安老怀少〗 成语典故: 子路曰:‘原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论语·公冶长》〖爱素好古〗 成语典故: 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春秋·楚·李耳《老子》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 春秋·鲁·孔丘《论语·述而》〖爱之欲其生〗 成语典故: 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既欲其生,又欲其,是惑也. 春秋·孔丘《论语·颜渊》〖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 成语典故: 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既欲其生,又欲其,是惑也. 《论语·颜渊》〖不安小成〗 成语典故: 据他之才,已自可仕,只是他不伏如此,又欲求进.……便是不安于小成也. 宋·朱熹《朱子全书·论语四》〖必不得已〗 成语典故: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 《论语·颜渊》〖半部论语〗 成语典故: 参见“半部论语治天下”.〖半部论语治天下〗 成语典故: 典出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七:宋初宰相赵普,臣平生所知,诚不出此,昔以其半辅太祖(赵匡胤)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辅陛下致太平. 人言所读仅只《论语》而已.太宗赵匡义因此问他.他说〖北辰星拱〗 成语典故: 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论语·为政》〖不耻下问〗 成语典故: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论语·公冶长》〖不得其门而入〗 成语典故: 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 《论语·子张》〖不得其〗 成语典故: 若由也,不得其然. 春秋·鲁·孔丘《论语·先进》〖不悱不发〗 成语典故: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论语·述而》〖不愤不启〗 成语典故: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论语·述而》〖卑宫菲食〗 成语典故: 禹,吾无间然矣!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恶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 语出《论语·泰伯》〖不改其乐〗 成语典故: 一箪食,一飘饮,在陋巷,人不堪其扰,回出不改其乐. 《论语·雍也》〖不患寡而患不均〗 成语典故: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论语·季氏》〖暴虎冯河〗 成语典故: 不敢暴虎,不敢冯河;人知其一,莫知其他. 《诗经·小雅·小旻》暴虎冯河,而无悔者,吾不与也. 《论语·述而》〖不惑之年〗 成语典故: 《论语·为政》有“四十而不惑”的说法.〖不教而杀〗 成语典故: 不教而杀谓之虐. 《论语·尧曰》〖不咎既往〗 成语典故: 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论语·八佾》〖不堪其忧〗 成语典故: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春秋·鲁·孔丘《论语·雍也》〖不磷不缁〗 成语典故: 不曰坚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缁. 语出《论语·阳货》何晏集解引孔安国曰:“言至坚者磨而不薄,至白者染之於涅而不黑.君子虽在浊乱,浊乱不能污.”〖不念旧恶〗 成语典故: 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 《论语·公冶长》〖表里如一〗 成语典故: 首尾周密,表里一体.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附会》行之以忠者,是事事要着实,故某集注云:‘以忠,则表里如一.’ 《朱子全书·论语》〖伯牛之疾〗 成语典故: 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论语·雍也》〖百里之命〗 成语典故: 曾子曰:‘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与,君子人也.’ 《论语·泰伯》〖屏气不息〗 成语典故: 屏气似不息者. 春秋·鲁·孔丘《论语·乡党》〖不弃故旧〗 成语典故: 故旧无大故,则不弃也;不求备于一人. 春秋·鲁·孔丘《论语·微子》〖屏气凝神〗 成语典故: 摄齐升堂,鞠躬如也,屏气似不息者. 《论语·乡党》用志不分,乃凝于神. 《庄子·达生》〖屏气敛息〗 成语典故: 摄齐升堂,鞠躬如也,屏气似不息者. 《论语·乡党》臣邕怔营惭怖,屏气累息,不知所自投处. 汉·蔡邕《表贺录换误上章谢罪》〖博施济众〗 成语典故: 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 《论语·雍也》〖屏声息气〗 成语典故: 摄齐升堂,鞠躬如也,屏气似不息者. 《论语·乡党》〖饱食终日〗 成语典故: 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论语·阳货》〖饱食终日,无所用心〗 成语典故: 子曰:‘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春秋·鲁·孔丘《论语·阳货》〖不忘久要〗 成语典故: 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春秋·鲁·孔丘《论语·宪问》〖博文约礼〗 成语典故: 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论语·雍也》〖博学多识〗 成语典故: 只是圣人之所以圣,却不在博学多识,而在一以贯之. 宋·朱熹《朱子语类·论语》第45卷〖博学笃志〗 成语典故: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论语·子张》〖不相为谋〗 成语典故: 道不同,不相为谋. 《论语·卫灵公》〖不亦乐乎〗 成语典故: 有朋自远方来,。

3. 关于孔子的成语故事

■尽善尽美:形容好到极点,毫无缺陷. 孔子在齐国,有机会欣赏到他认为最美妙的音乐[[韶]]. 谓其"尽善矣,又尽美也!"而后大受感动,一连好多天老是想着它,吃肉也没有味道了.三月不知肉味,原是形容孔子对于音乐入迷的情况.后人却借它来形容贫穷,真是怪哉. ■侃侃而谈:不慌不忙地谈着 在周代的等级制度中,孔子的地位相当于下大夫. 孔子是个一举一动都力求合乎周礼的人.他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在家乡,他显得温和恭顺,好像不会说话;在朝见场合,却长于谈论,有些谨慎罢了;在朝廷上,国君不在之时,他与同级官员说话,侃侃而谈,理直气壮;同上级说话,和颜悦色;君主来了,既恭敬而又不安,非常之小心. ■不舍昼夜: 表示时间不停地流逝之意. 孔子的时间观念强,曾对着河流叹道:"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意思是:光阴一去不复返啊!就如河水这样昼夜不停地奔流吧! 时间如流水,一定要珍惜.孔子之所以青史留名,是因为他懂得:时间就是财富啊! ■道不拾遗:形容社会风气道德良好. 孔子在鲁国当了几任官,他在任之时,鲁国政治有了极大改良:卖东西不讨价还价;掉了东西不必惊慌,老百姓都有自已的人格,不肯拾起收为已有. ■登堂入室:表示已达到一定的程度或是已得到老师专授指点. 孔子的弟子子路,为人刚勇,一日在孔家弹瑟,瑟声中带有杀气,犯了孔子的大忌--仁.孔子自然不喜欢,又不便发作,就不满道:"子路弹瑟的本领已经登上厅堂,但尚未能进入内室.他为何要在我家弹瑟啊? 无聊!" 孔子的众弟子一听老夫子对子路不满,马上就改变对子路的看法和态度,越来越鄙视他. 两个启示:在别人家里最好安份些; 对于头儿,要懂得投其所好才是啊! ■道听途说:泛指没有根据的传闻 子曰: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涂同途) 意为:从道路上听来一些没有根据的话,就在道路上不负责任地传播,这种道德作风是要不得的. 有很多类似的玩艺,被人一本正经地转来转去,实际上这些谣言里漏洞百出,只要自己稍微认真想一想、查一查,就能够看出其中的谎言成分,然而很多人却信以为真,乐此不疲。

是我们自己太脆弱太轻信还是网络里情绪的煽动太容易?要警惕啊! ■发愤忘食:形容学习努力,工作勤奋. 楚国某县尹问孔子弟子,请他谈谈对孔子的看法,弟子木讷小心,一言不发,县尹只得怏怏而回.孔子得知后,很不高兴,怨道:你为什么不说:我的老师是个发愤忘食,乐而忘忧的好学者啊!弟子一听马上明白,愧道:"老师,是我糊涂啊,现在我终于明白了.今后若有人再问我,我必遵师嘱答之." 孔子一听舒服,欣然笑道:"好,好,好." 俗话说酒香不怕巷子深,可孔夫子都懂得在适当的时候吹一把,真是我们学习的楷模啊! ■鸣鼓而攻:形容声讨犯罪的人. 孔子弟子冉求在朝中干活,准备试行新法,向孔子请教,孔子刚好是站在保守一边,于是气愤无比,把冉求骂个狗血淋头,冉求一再坚持自已的改革,于是孔子对众徒发出追杀令:冉求不是我的门徒,你们一起向他攻击吧!"[[ 论语.先进篇]]"求,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哇靠,人多力量大,自古都是人多胜人少,以强凌弱的风格早已定型. 你的社会关系如何? 你有硬梆梆的后台吗?你的朋友多吗? 如果没有,可得小心行事,洁身自好呀! ■以强凌弱:凭借强力欺负弱小. 跖,一奴隶起义首领,士大夫蔑称起义者为盗.孔子想游说盗跖走入正途,于是斗胆找了他,不料惹来盗跖一阵乱骂,骂得孔子是眼光失神,脸色如土,满怀感羞啊! 来,那些看着孔夫子就烦的人们有机会了,跟着盗跖英雄一起骂: "你这夫子,你不劳动却吃得香,不纺织却穿得好,整日摇唇鼓舌,惹是生非,迷惑天下君主,虚假做出孝敬父母,友爱兄弟之举,以求得封候,求得富贵,你就天下最大的盗.尧,舜兴起后,设立百臣,商流放国君,周武王杀商纣,从此社会都是以强凌弱.你所说的那一套,是我所唾弃的,不能保全人的本性,都是奔走钻营,虚伪巧诈的东西. 天下人为啥不叫你盗丘,而叫我盗跖!你这个罪大恶极的人,赶回去,不然,我将用你的肝拿来加菜配酒吃了哈!" ■东家之丘:比喻不认识身边著名人物. 孔子名丘,老家山东,几千年来几乎无人不知.然而他在世时,并没有如此名气.[[孔子家语]]说:孔子的西邻住着一老头,却不是邻居是啥大人物,每次提到孔子都会直呼其小名,说是俺东家之丘如何如何。

4. 与孔子有关的成语四个

爱之欲其生 指喜欢一个人时总想叫他活着。

指极度地凭个人爱憎对待人 北辰星拱 北辰:北极星;拱:环绕。北极星高悬不动,群星环绕。

比喻受众人拥戴的人 不得其 得:取得,获得。指人不得善终 不能赞一词 赞一词:说一句话。

指文章写得好,别人不能再添一句话。形容文章非常完美 不舍昼夜 舍:放弃。

不分白天和黑夜。比喻夜以继日 出何典记 诘问见于何书,有何根据。

借指无稽之谈 斗筲之人 斗:容器,一斗=十升;筲:竹器,容一斗两升。形容人的气量狭小,见识短浅 导德齐礼 指用道德诱导,用礼教整顿,让百姓归服 道不同,不相为谋 比喻志趣不同的人不会在一起共事 耳顺之年 六十岁时听别人言语便可判断是非真假。

指60岁的代称 迩安远至 迩:近处。指近处的人安乐,远处的人来归附。

形容政治清明 孚尹旁达 指玉的色彩晶莹发亮,比喻品德高尚纯洁 画虎类犬 比喻模仿的效果不好,弄得不伦不类 患得患失 患:忧患。担心得不到,得到了又担心失掉。

形容对个人得失看得很重 金人三缄 比喻因有顾虑而闭口不说话 浸润之谮 指中伤他人的谗言逐渐发生作用 鞠躬屏气 指弯腰曲体,屏住呼吸,一副恭谨畏葸的样子 举枉措直 举:选拔,任用;枉:弯曲,比喻邪恶的人;措:罢黜;直:正直,比喻正直的人。起用奸邪者而罢黜正直者 哀而不伤 哀:悲哀;伤:伤害。

忧愁而不悲伤。比喻做事没有过头也无不及。

爱礼存羊 由于爱惜古礼,不忍使它废弛,因而保留古礼所需要的祭羊。比喻为维护根本而保留有关仪节。

爱素好古 指爱好朴质,不趋时尚。 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 喜爱他时,总想叫他活着;讨厌他时,总想叫他掉。

指极度地凭个人爱憎对待人。 精益求精 精:完美;益:更加。

已经好了还要求更加好 敬而远之 敬:尊重;远:不接近;之:代词,指对象。表示尊敬却有所顾虑不愿接近 乐而不* 快乐而不放荡 临危授命 面对危急时勇于献出生命 名不正,言不顺 指名分不正或名实不符 绵延不断 形容相同的自然景观一个接一个不间断地出现 苗而不秀 指庄稼出了苗而没有开花结果。

比喻人有好的资质,却没有成就就不幸夭折 名正言顺 指名分正当,说话顺理成章。后多指说话做事理由正当而充分 鸣鼓而攻 比喻宣布罪状,加以遣责或讨伐 披发左衽 左衽:衣襟向左掩。

披头散发,衣襟左开,借指异族入侵为主 饱食终日 终日:整天。整天吃饱饭,不动脑筋,不干什么正经事。

暴虎冯河 暴虎:空手搏虎;冯河:涉水过河。比喻有勇无谋,鲁莽冒险。

被发左衽 被发:散发不作髻;左衽:瓣襟向左掩。指古代中原地区以外少数民族的装束。

也指沦为夷狄。 表里如一 表:外表;里:内心。

表面和内心象一个东西。形容言行和思想完全一致。

博施济众 博:广泛;济:救济。给予群众以恩惠和接济。

博文约礼 博:金我,广;约:约束。广求学问,恪守礼法。

不耻下问 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 不丰不杀 丰:厚;杀:减少。

不奢侈也不啬俭。不增加也不减少。

不敢问津 问津:询问渡口,问路。指高贵的、深奥的事物不敢过问或尝试。

不惑之年 不惑:遇到事情能明辨不疑。以此作为40岁的代称。

不教而杀 教:教育;杀:处罚,杀。不警告就处。

指事先不教育人,一犯错误就加以惩罚。 不咎既往 咎:责怪。

对以往的错误或罪责不再追究。 不劳而获 自己不劳动却占有别人的劳动成果。

不念旧恶 念:记在心上。不计较过去的怨仇。

不相为谋 谋:商量。相互之间没法商量。

指彼此观点不同,不宜共同谋划事情。 不以人废言 废:废弃。

不因为这个人有不足的地方而不采纳他的正确意见。 不亦乐乎 乎:文言中用为疑问或反问的语气助词,这里相当于“吗”。

用来表示极度、非常、淋漓尽致地意思。 不饮盗泉 比喻为人廉洁。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不担任这个职务,就不去过问这个职务范围内的事情。 不赞一词 一句话也不说。

不知肉味 原指被美妙的音乐所陶醉,因而辨不出肉味。后形容专心学习,吃东西辨不出味道。

也形容生活困难,无肉可吃。 察言观色 察:详审。

观察别人的说话或脸色。多指揣摸别人的心意。

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开始时虽然相差很微小,结果会造成很大的错误。 朝闻夕 早晨闻道,晚上去。

形容对真理或某种信仰追求的迫切。 彻上彻下 彻:贯通。

贯通上下。 成人之美 成:成就。

成全别人的好事。 成仁取义 成仁:杀身以成仁德;取义:舍弃生命以取得正义。

为正义而牺牲生命。 持危扶颠 扶持危困的局面。

出类拔萃 拔:超出;类:同类;萃:原为草丛生的样子,引伸为聚集。超出同类之上。

多指人的品德才能。 处之泰然 处:处理,对待;泰然:安然,不以为意的样子。

若无其事的样子。形容自理事情沉着镇定。

也指对待问题毫不在意。 穿窬之盗 穿:指穿壁;窬:通“逾”,从墙上爬过去。

从墙上爬过去。指钻洞和爬墙的盗贼。

赐墙及肩 比喻才学浅陋。 从井救人 跳到井里去救人。

原比喻徒然危害自己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行为。现多比喻冒险救人。

从心所欲 按照自己的意思,想怎样便怎样。 大动干戈 大规模地进行战争。

比喻大张声势地行事。 大言不惭 说大话,不感到难为情。

箪食瓢饮 一箪食物。

5. 和孔子有关的四字成语是什么

关于孔子的成语故事,和孔子有关的成语

有教无类

温故知新

怨天尤人

至圣先师

闻过则喜

学而不厌

喻之以理

托物言志

诲人不倦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是可忍,孰不可忍也

后生可畏

过犹不及

四海之内皆兄弟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言必信,行必果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陋巷箪瓢成语故事

陋巷箪瓢

拼音lòu xiàng dān piáo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孔子在他的学生中最喜欢颜回,他十分尊敬孔子。孔子指出缺点马上就改正,孔子问为何不去谋个一官半职。颜回说只要学到老师的'道德学问何必去做官。孔子赞叹颜回箪食瓢饮,住陋巷,不去追名逐利,是一个大贤人。

典故子曰:‘贤者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论语·雍也》

释义陋:简陋,窄小;箪: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住在陋巷里,用箪吃饭,用瓢喝水。形容生活极为穷苦。

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家境贫寒

近义词箪食瓢饮

示例仆本窭人子耳,陋巷箪瓢,何尝不惯。清·袁枚《小仓山房尺牍》第二十六首

100个出自<<论语>>的成语

〖哀而不伤〗 成语典故: 子曰:‘《关雎》乐而不*,哀而不伤。’  《论语·八佾》

〖哀矜勿喜〗 成语典故: 如得其情,则哀矜勿喜。  《论语·子张》

〖爱礼存羊〗 成语典故: 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  《论语·八佾》

〖安老怀少〗 成语典故: 子路曰:‘原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论语·公冶长》

〖爱素好古〗 成语典故: 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春秋·楚·李耳《老子》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  春秋·鲁·孔丘《论语·述而》

〖爱之欲其生〗 成语典故: 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既欲其生,又欲其,是惑也。  春秋·孔丘《论语·颜渊》

〖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 成语典故: 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既欲其生,又欲其,是惑也。  《论语·颜渊》

〖不安小成〗 成语典故: 据他之才,已自可仕,只是他不伏如此,又欲求进。……便是不安于小成也。  宋·朱熹《朱子全书·论语四》

〖必不得已〗 成语典故: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  《论语·颜渊》

〖半部论语〗 成语典故: 参见“半部论语治天下”。

〖半部论语治天下〗 成语典故: 典出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七:宋初宰相赵普,臣平生所知,诚不出此,昔以其半辅太祖(赵匡胤)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辅陛下致太平。  人言所读仅只《论语》而已。太宗赵匡义因此问他。他说

〖北辰星拱〗 成语典故: 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论语·为政》

〖不耻下问〗 成语典故: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论语·公冶长》

〖不得其门而入〗 成语典故: 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  《论语·子张》

〖不得其〗 成语典故: 若由也,不得其然。  春秋·鲁·孔丘《论语·先进》

〖不悱不发〗 成语典故: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论语·述而》

〖不愤不启〗 成语典故: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论语·述而》

〖卑宫菲食〗 成语典故: 禹,吾无间然矣!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恶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  语出《论语·泰伯》

〖不改其乐〗 成语典故: 一箪食,一飘饮,在陋巷,人不堪其扰,回出不改其乐。  《论语·雍也》

〖白话八股〗 成语典故: 鲁迅《南腔北调·“论语一年”》:“说是《论语》办到一年了,语堂先生命令我做文章。这实在好像出了‘《学而》一章’的题目,叫我做一篇白话八股一样。”

〖不患寡而患不均〗 成语典故: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论语·季氏》

〖暴虎冯河〗 成语典故: 不敢暴虎,不敢冯河;人知其一,莫知其他。  《诗经·小雅·小旻》暴虎冯河,而无悔者,吾不与也。  《论语·述而》

〖不惑之年〗 成语典故: 《论语·为政》有“四十而不惑”的说法。

〖不教而杀〗 成语典故: 不教而杀谓之虐。  《论语·尧曰》

〖不咎既往〗 成语典故: 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论语·八佾》

〖不堪其忧〗 成语典故: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春秋·鲁·孔丘《论语·雍也》

〖不磷不缁〗 成语典故: 不曰坚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缁。  语出《论语·阳货》何晏集解引孔安国曰:“言至坚者磨而不薄,至白者染之於涅而不黑。君子虽在浊乱,浊乱不能污。”

〖不念旧恶〗 成语典故: 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  《论语·公冶长》

〖表里如一〗 成语典故: 首尾周密,表里一体。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附会》行之以忠者,是事事要着实,故某集注云:‘以忠,则表里如一。’  《朱子全书·论语》

〖伯牛之疾〗 成语典故: 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论语·雍也》

〖百里之命〗 成语典故: 曾子曰:‘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与,君子人也。’  《论语·泰伯》

〖屏气不息〗 成语典故: 屏气似不息者。  春秋·鲁·孔丘《论语·乡党》

〖不弃故旧〗 成语典故: 故旧无大故,则不弃也;不求备于一人。  春秋·鲁·孔丘《论语·微子》

〖屏气凝神〗 成语典故: 摄齐升堂,鞠躬如也,屏气似不息者。  《论语·乡党》用志不分,乃凝于神。  《庄子·达生》

〖屏气敛息〗 成语典故: 摄齐升堂,鞠躬如也,屏气似不息者。  《论语·乡党》臣邕怔营惭怖,屏气累息,不知所自投处。  汉·蔡邕《表贺录换误上章谢罪》

〖博施济众〗 成语典故: 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  《论语·雍也》

〖屏声息气〗 成语典故: 摄齐升堂,鞠躬如也,屏气似不息者。  《论语·乡党》

〖饱食终日〗 成语典故: 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论语·阳货》

〖饱食终日,无所用心〗 成语典故: 子曰:‘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春秋·鲁·孔丘《论语·阳货》

〖导德齐礼〗 成语典故: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先秦·孔子《论语·为政》

〖洞洞惺惺〗 成语典故: 徒孤守洞洞惺惺、觉了能知之主,则亦灵岩三唤主人之旨而已。  清·王夫之《读四书大全说·论语·子张篇二》

〖大节不夺〗 成语典故: 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论语·泰伯》

〖大节不可夺〗 成语典故: 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春秋·鲁·孔丘《论语·泰伯》

〖待价藏珠〗 成语典故: 子贡曰:‘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  春秋·鲁·孔丘《论语·子罕》

〖待贾而沽〗 成语典故: 子贡曰:‘有美玉於斯,韫椟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  语本《论语·子罕》

〖待价而沽〗 成语典故: 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  《论语·子罕》

〖荡检逾闲〗 成语典故: 大德不逾头,小德出入可也。  《论语·子张》道家去名者,欲以笃实也,苟失其本,又有越检之行。  《晋书·戴逵传》

〖雕镂藻绘〗 成语典故: 子云为此书,尝自拟《论语》……《论语》述圣人言行,犹天地之化,子云方且窃之焉,雕镂藻绘而蕲类之,其僭甚哉!  明·方孝孺《读<法言>》

〖当立之年〗 成语典故: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论语·为政》

〖箪瓢陋巷〗 成语典故: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春秋·鲁·孔丘《论语·雍也》

〖达人立人〗 成语典故: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论语·雍也》

〖斗筲穿窬〗 成语典故: 子曰:‘噫!斗筲之人,何足算也。’  《论语·子路》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其穿窬之盗也与。  《论语·阳货》公之所为,必将惊世绝俗,使斗筲穿窬之流心破胆裂。  宋·苏轼《王元之画像赞》

〖箪食瓢饮〗 成语典故: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论语·雍也》

〖大受小知〗 成语典故: 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  《论语·卫灵公》

〖斗筲之器〗 成语典故: 子曰:‘噫!斗筲之人,何足算也。’  《论语·子路》

〖斗筲之人〗 成语典故: 斗筲之人,何足算也。  先秦·孔子《论语·子路》

〖道听涂说〗 成语典故: 子曰:‘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  《论语·阳货》

〖道听途说〗 成语典故: 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  《论语·阳货》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  《汉书·艺文志》

〖多闻阙疑〗 成语典故: 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  春秋·鲁·孔丘《论语·为政》

〖笃信好学〗 成语典故: 子曰:‘笃信好学,守善道。’  《论语·泰伯》

〖大言不惭〗 成语典故: 子曰:‘其言之不怍,则为之也难。’  《论语·宪问》宋·朱熹注:“大言不惭,则无必为之志,而不自度其能否也。欲践其言,其不难哉!”

〖大雅君子〗 成语典故: 夫唯大雅,卓尔不群,河间献王之矣。  《汉书·景十三王传赞》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  《论语·八佾》

〖迩安远至〗 成语典故: 叶公问政,子曰:‘近者说,远者来。’  《论语子路》

〖而立之年〗 成语典故: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论语·为政》

〖耳顺之年〗 成语典故: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先秦·孔子《论语·为政》

〖恶衣恶食〗 成语典故: 士之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论语·里仁》

〖分崩离析〗 成语典故: 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  《论语·季氏》

〖犯而不校〗 成语典故: 以能问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  《论语·泰伯》

〖富而好礼〗 成语典故: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论语·学而》

〖富而无骄〗 成语典故: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论语·学而》

〖发愤忘食〗 成语典故: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论语·述而》

〖富贵浮云〗 成语典故: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述而》

〖方刚血气〗 成语典故: 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  《论语·季氏》

〖肥马轻裘〗 成语典故: 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  《论语·雍也》

〖父母之邦〗 成语典故: 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  《论语·微子》

〖父母之国〗 成语典故: 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  《论语·微子》

〖凤鸟不至〗 成语典故: 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  《论语·子罕》

〖斐然成章〗 成语典故: 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载之。  《论语·公冶长》

〖犯上作乱〗 成语典故: 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论语·学而》

〖肤受之诉〗 成语典故: 浸润之谮,肤受之诉,不行焉,可谓远也已矣。  《论语·颜渊》

〖肤受之愬〗 成语典故: 浸润之谮,肤受之愬,不行焉,可谓远也已矣。  春秋·鲁·孔丘《论语·颜渊》

〖粪土之墙不可杇〗 成语典故: 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于予与何诛。  《论语·公冶长》

〖父为子隐〗 成语典故: 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  《论语·子路》

〖风行草偃〗 成语典故: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论语·颜渊》

〖风行革偃〗 成语典故: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论语·颜渊》

〖浮云富贵〗 成语典故: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述而》

〖飞扬浮躁〗 成语典故: 飞扬浮躁,所学安能坚固。  《朱子全书·论语一》

〖夫子自道〗 成语典故: 子曰:‘君子有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贡曰:‘夫子自道也。’  《论语·宪问》

〖夫子之墙〗 成语典故: 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  《论语·子张》

〖各不相谋〗 成语典故: 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  《论语·卫灵公》

〖恭而有礼〗 成语典故: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  《论语·颜渊》

〖观凤一羽〗 成语典故: 毕竟一事做得时,在可以见其全体。古人谓观凤一羽,足以知其五色之备。  宋·朱熹《论语四》

〖观过知仁〗 成语典故: 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  《论语·里仁》

〖故旧不弃〗 成语典故: 故旧无大故,则不弃也;无求备于一人。  《论语·微子》

〖怪力乱神〗 成语典故: 子不语怪、力、乱、神。  《论语·述而》

〖宫墙重仞〗 成语典故: 譬之宫墙……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  《论语·子张》宫墙数仞,允得其门。  汉·蔡邕《郭林宗碑文》

〖告朔饩羊〗 成语典故: 子贡欲去告朔之忾羊。  《论语·八佾》

〖过庭之训〗 成语典故: 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  《论语·季氏》掾孙翻,以贞固之质,受过庭之训。  汉·蔡邕《郡掾吏张玄祠堂碑》

〖告往知来〗 成语典故: 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论语·学而》

〖躬行节俭〗 成语典故: 师受《诗》、《论语》、《孝经》、躬行节俭,慈仁爱人。  东汉·班固《汉书·霍光传》

〖过犹不及〗 成语典故: 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论语·先进》

〖公冶非罪〗 成语典故: 公冶长非罪也。  春秋·鲁·孔丘《论语·公冶长》

〖龟玉毁椟〗 成语典故: 虎兕出於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春秋·鲁·孔丘《论语·季氏》

〖刚毅木讷〗 成语典故: 子曰:‘刚、毅、木、讷,近仁。’  《论语·子路》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成语典故: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论语·魏灵公》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成语典故: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论语·卫灵公》

〖过则勿惮改〗 成语典故: 主忠信……过则勿惮改。  《论语·学而》

〖河不出图〗 成语典故: 凤鸟不至,河不出图,自伤卑贱,不能致也。  《论语·子罕》

〖怀宝迷邦〗 成语典故: 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  《论语·阳货》

〖患得患失〗 成语典故: 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  《论语·阳货》

〖惠而不费〗 成语典故: 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  《论语·尧曰》

〖和而不同〗 成语典故: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论语·子路》

〖祸发萧墙〗 成语典故: 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春秋·鲁·孔丘《论语·季氏》

〖好古敏求〗 成语典故: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春秋·鲁·孔丘《论语·述而》

〖好谋而成〗 成语典故: 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  《论语·述而》

〖瑚琏之器〗 成语典故: 子贡问日:‘赐也何如?’子日:‘女器也’。日:‘何器也?’日:‘瑚瑚也。’  《论语·公冶长》

有关于“安贫乐道”的例子,火速啊,五该晒. 上语文课要用咯.

解释:安于贫穷,以坚持自己的信念为乐.旧时士大夫所主张的为人处世之道.

典故:《后汉书·杨彪传》:“安贫乐道,恬于进趣.”

举例:劝人~是古今治国平天下的大经络,开过的方子也很多,但都没有十全大补的功效.(鲁迅《花边文学·安贫乐道法》)

故事:

传说,孔子有学生3000,其中最出名的有72人,而颜回又是孔子最得意的门生.

颜回的一举一动,在孔子看来,都合乎心意.所以孔子常常以颜回的事例来教育其他学生.

颜回,字子渊,所以也叫颜渊.

有一次,孔子对学生们说:“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意指:颜回,真贤者啊!他住在荒僻的巷道里,过着极其艰苦的生活.他乘饭用的器皿是竹子做的箪,舀水用的器具是木头做的瓢.这要是落在别人头上,则是不堪忍受的了,但是颜回始终感到满足、快乐.颜回确实是个十分贤德的人啊!

孔子十分赞赏颜回的这种品德.然而这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品德呢?孔安国说,这是“安于贫而乐于道”.

还有一次,鲁哀公问孔子:“在你3千多学生中,谁最好学?”孔子说;“只有颜回最好学.他不迁怒,不二过,不幸短命矣!”意指,颜回最爱学习.他遇着发怒的时候,能做到随发随化,从不转移到别的事情上去;有了错误就改,决不重犯.

颜回29岁头发尽白,32岁就去了.孔子为他的短命感到非常悲痛.

成语“安贫乐道”、“陋巷箪瓢”、“箪食瓢饮”、“箪瓢屡空”、“迁怒于人”均来自本故事.

意即:坚定自己的人生信念,对艰苦的生活泰然处之.

陋巷箪瓢是什么意思?陋巷箪瓢成语造句和典故

成语名称: 陋巷箪瓢 lòu xiàng dān piáo

欢迎您访问本页,本页的主要内容为解释成语陋巷箪瓢的出处和来源,以及回答陋巷箪瓢的意思是什么,其中包含英语翻译和造句,同时提供了百度百科和SOSO百科的链接地址,为您全方位的诠释陋巷箪瓢成语。如果本页找不到内容,在页尾点击回百度搜索。

[成语解释] 陋:简陋,窄小;箪: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住在陋巷里,用箪吃饭,用瓢喝水。形容生活极为穷苦。

[成语出处] 先秦·孔子《论语·雍也》:“一箪事,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近义] 箪食瓢饮

[例句] 仆本窭人子耳,~,何尝不惯。(清·袁枚《小仓山房尺牍》第二十六首)

百科解释如下:

词目 陋巷箪瓢

发音 lòu xiàng dān piáo

 释义 陋:简陋,窄小;箪: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住在陋巷里,用箪吃饭,用瓢喝水。形容生活极为穷苦。

 出处 先秦·孔子《论语·雍也》:“子曰:‘贤者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示例 住的是草舍茅菴,蓬户柴门,陋巷箪瓢,我可也委实难熬。 ★元·无名氏《举案齐眉》第四折。 仆本窭人子耳,~,何尝不惯。(清·袁枚《小仓山房尺牍》第二十六首)

 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家境贫寒

 结构联合式

 近义词箪食瓢饮

 同韵词不胜杯杓、询于刍荛、吃苦耐劳、略知皮毛、行迈靡靡,中心摇摇、鸟覆危巢、玉石混淆、海错江瑶、明察秋毫、风雨飘飖、......

 年代古代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孔子在他的学生中最喜欢颜回,他十分尊敬孔子。孔子指出缺点马上就改正,孔子问为何不去谋个一官半职。颜回说只要学到老师的道德学问何必去做官。孔子赞叹颜回箪食瓢饮,住陋巷,不去追名逐利,是一个大贤人

百度百科地址:baike.baidu.com/view/245705.htm

SOSO百科地址:baike.soso.com/v635501.htm

百度搜索:《 点击此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