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样的人最有修养

2.虎假狐威寓言故事

3.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长得什么样子?

4.把下面成语按来源分类

5.幼儿寓言故事

什么样的人最有修养

哗众取宠的寓言故事-哗众取宠的寓言故事有哪些

无论何时何地,有修养的人都是最受大家欢迎的,因为有修养的人,懂得尊重人,懂得将心比心,懂得把握分寸,更懂得感恩报恩。真正有修养的人,都有这4个特质。看看你有吗?

一、修养高的人,待人温和

待人温和,其中的“温”,是指有温度,能给人温情,给人温暖,而不是态度冷淡,冷若冰霜。“和”是指有和气,心平气和,不烦躁,不满脸戾气,也不盛气凌人。

温和的人,心怀慈悲,善待世间万物,能“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能“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他们目光平静而深邃,充满了善意和爱意。

温和的人,平易近人,待人接物彬彬有礼。他们对富贵者不阿谀奉承,对贫穷的人也不傲慢轻视。

温和的人,波澜不惊,从容镇定,遇事不会慌张,荣辱面前,不会大喜大悲。

温和的人,为人大度,仿佛笑口常开的弥勒佛。他们气量大,格局大,内心好似宽阔无边的大海,能容纳天下所有难容之事。无论对谁,无论发生了什么事,他们对不会忘记微笑。

温和是人生的魅力,更是人生的一种巨大深沉的力量。

一则太阳和风的寓言故事很能给人启迪。

一天,风对太阳说:“我马上就把我的力量证明给你看……你看见那个穿风衣的老人没有?我可以马上把他的风衣脱下来,到时候你就知道我们两个谁的力量大了。”

接着,风刮了起来,几乎形成了飓风,可是风刮得越大,老人把风衣往身上裹得越紧。

最后,风只好停了下来。

这时,太阳从云朵后面露出了和善的笑脸,阳光温柔地洒在老人身上。

没多久,老人就一边擦着额头的汗水,一边把身上的大衣脱了下来。

于是,太阳对风说:“愤怒和暴力永远都比不上温柔和善的力量"。

太阳比风更能让人脱去外衣,说明用慈爱和友善的方式与他人接近,更能够让他人改变原有的心意,这比用暴力攻击征服他人更有效。

二、能够自我克制的人,都是厉害的人

我行我素、率性而为看似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实际上,这在现实生活中是根本行不通的。

人世间没有绝对的自由,自然界也是如此。所有的自由都是有边界的。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鱼的自由在水里,水就是鱼的边界。鱼如果不能自我克制,非要挣脱水的局限,那它就会丧失生命,就谈不上什么自由了。同样的,大气层就是鸟儿的边界。鸟儿只有在大气层里,才能自由自在地飞翔。

一个人,只有自律,才能自由。善于自我克制的人,都深知其中的道理。

有人说:把脾气发出来是本能,把脾气收回去才是本事。这个本事,其实就是克制。克制自己,不发脾气,不对他人造成伤害,体现的是人生的一种良好修养。

一个孩子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常常无缘无故地发脾气。一天,父亲给了他一大包钉子,让他每发一次脾气都用铁锤在他家后院的栅栏上钉一颗钉子。

第一天,小男孩共在栅栏上钉了12 颗钉子。

过了几个星期,小男孩渐渐学会了控制自己的愤怒,在栅栏上钉钉子的数目开始逐渐减少了。他发现控制自己的脾气比往栅栏上钉钉子要容易得多了……最后,小男孩变得不爱发脾气了。

他把自己的转变告诉了父亲。他父亲又建议他说:“如果你能坚持一整天不发脾气,就从栅栏上拔下一颗钉子。”

经过一段时间,小男孩终于把栅栏上所有的钉子都拔掉了。

父亲拉着他的手来到栅栏边,对小男孩说:“儿子,你做得很好。但是,你看一看那些钉子在栅栏上留下了那么多小孔,栅栏再也不是原来的样子了。当你向别人发脾气后,你的言语就像这些钉孔一样,会在人们的心里留下疤痕。你这样做就好比用刀子刺向了某人的身体,然后再拔出来。无论你说多少次‘对不起’,那伤口都会永远存在。其实,口头上对人们造成的伤害与伤害人们的肉体没什么两样。”

三、有修养的人,都很低调

哲学家叔本华曾说:“一个人对外在的物质要求越低,他对内在的要求就越高。”

真正有修养的人,都是精神上很富足的人,他们从来不愿花太多精力去追求表面的奢华和精致。而是时时处处都显得朴素低调。

他们不会奇装异服,香车宝马,招摇过市;而是穿着朴素,深居简出。不会大声喧哗,哗众取宠;而是和颜悦色,和风细雨。

他们层次越高,越懂得保持内心的谦逊与平和。因为他们深知:昙花美不胜收,不过眨眼之间;绿树朴素寻常,却能百年不倒。

低调,实在是生存的大智慧。

富兰克林被称为“美国之父”。少年时期,他曾经去拜访过一位前辈。

那时的他年轻气盛,目空一切,挺胸抬头迈着大步,可是一进门,他的头就狠狠地撞在了门框上,疼得他说不出话来。

那位前辈看到富兰克林这副样子,认真的对他说:“很疼吧?可是,这却是你今天来访问我的最大收获,一个人要想平安无事地活在世上,就须时时刻刻记住低头。”

从此,富兰克林把“记得低头”作为毕生为人处世的座右铭。

四、常怀感恩之心,是一个人有修养的表现

“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可以说,“受恩莫忘”、“知恩图报”是一种高尚的道德境界,是人生最大的拥有。每个人都要常怀感恩之心,常行施惠之善。

父母之恩不能忘。夫妻之恩不能忘。师长之恩不能忘。知恩感恩、报恩施恩是传递人间真爱最朴素的方式。一个人,要对一切关爱过自己的人心怀感恩,要努力像他们一样去关爱他人。

即使生活不顺,或者身处逆境,也不能心生怨恨,怨天尤人。毕竟世上还是好人多。风雨之后,会有彩虹;乌云之上,依然是晴空。无论出现什么情况,做人,都不能丢失感恩之心。

罗斯福就是一个常怀感恩之心的人。

有一次,罗斯福家里失盗,被偷去了许多东西,一位朋友闻讯后,忙写信安慰他。

罗斯福在回信中写道:“亲爱的朋友,谢谢你来信安慰我,我现在很好,感谢上帝:因为第一,贼偷去的是我的东西,而没有伤害我的生命;第二,贼只偷去我部分东西,而不是全部;第三,最值得庆幸的是,做贼的是他,而不是我。”

对任何一个人来说,失盗绝对是不幸的事,而罗斯福却找出了感恩的三条理由。这样的修养,值得学习。

虎假狐威寓言故事

寓言故事是含有讽喻或明显教训意义的故事,是文学体裁的一种。它的结构简短,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寓言的故事情节设置的好坏关系到寓言的未来。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虎假狐威寓言故事(通用6篇),希望有所帮助!

虎假狐威寓言故事1

自从上次狡猾的狐狸借老虎的威风在百兽面前潇洒了一回之后,动物世界变得活跃起来了。大家为狐狸歌功颂德,以为靠狐狸再也不必担心老虎狮子们的肆虐了。胆小的白兔和小鹿还提议:应该让咱们亲爱活泼的狐狸来领导全体兽民走进新时代。这不,吐故纳新的热潮立刻风挲了整个森林,老虎稀里糊涂地在投票选举森林大王中落选了,而狐狸却凭着三寸不烂之舌骗来的声誉票数一马当先,成功担任了森林大王。

一连数日,百兽沉浸在喜悦之中,载歌载舞。尤其是兔子,居然抛弃了一日三窟的精明,把家都搬到了狐狸隔壁,在热闹的森林篝火晚会上还愉快地为大家表演拿手好戏现代芭蕾天鹅舞。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完全颠倒,肉食动物都自愿参加狐狸组织的改吃素食培训班坚持要将素食革命坚持到底。动物世界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一片祥和景象,没有性命的担惊受怕,大家都可以放松休闲,丰衣锦食。

但这当中也有人不快乐,这无疑是老虎了,他自从落选,一个人在家里闷闷不乐,只好上网解闷儿。他来到了一个名曰森林协会侃侃的论坛,便点击用户注册一栏,当他想用户名的时候,心血来潮,以为狐狸荣任森林大王不过是靠他平时哗众取宠的小伎俩罢了,他哪知道自己被狐狸利用的事啊。于是,就取了狐狸二字为用户名进入了论坛。正巧豪猪也在上网,他见是新上任森林大王的狐狸,心道机不可失,立即向狐狸阿谀奉承里来:呀,大王,您也在线啊。您不但关心居民的实际生活,还关心居民的虚拟生活啊。真是兢兢业业啊。这眼看着森林蒸蒸日上,繁荣昌盛。我们对您的感激啊是一天一夜也说不完,但您从来不趾高气扬,对小动物平易近人,对年迈的动物尊重有佳。您成功调节了生态平衡,创造了森林管理界举世无双的功勋,这个您瞧我嘴拙的,面对崇拜的偶像都不知道说什么,可我知道,像您这种理智的领导是不会被好话打动,所以我只是向您表达一下我对您崇高的敬意。瞧,豪猪拍嘘遛马的工夫真是名不虚传,老虎听了像吃了蜜一样的甜,心想:狐狸只是掌握了权势,而没有掌握人心,动物们都向着我呢。他压根没注意外面的欢天喜地,更没注意自己用的是狐狸的用户名。

虎假狐威寓言故事2

自从景阳冈发生森林大火后,这一带的老虎无处藏身,四处逃避。年迈体衰的瘸腿老虎无力外逃,寄居在一群狐狸的住所。

寄狐篱下的瘸虎是武松拳下的吊睛白额大虫的后代,曾经引领这群狐狸招摇过市,给它们带来过不少好处,因而开始的几天还深受款待。几天过后,便无狐理睬。被称为狐王的歪嘴狐狸早就想与虎谋皮,赚取大钱,见“虎落平阳”,便动起歪脑筋来。

一天,心怀鬼胎的歪嘴狐狸假惺惺地对瘸虎说,过去,我们凭借你们的威望在动物界处处称雄,现在虎王落泊,我们不敢忘恩。只要你披上驴皮,跟在我的后头,就可以在动物王国随心所欲地走一走,看一看,遇到弱小的动物,还可以趁机猎食,打一下牙祭。

瘸虎听了,不知是计,满口答应。于是,在景阳冈上,这只瘸虎便经常披着驴皮,一瘸一拐地跟在歪嘴狐王的身后兜风游览,捕获猎物,心中很是畅快。

见瘸虎已经没有防范心理,见利忘义的`歪嘴狐王便暗中通知麾下挖好陷阱,设定机关,并精心部署了行动计划。

一个花好月圆的夜晚,景阳冈上忽然传来一声惨叫,悠然自得地跟着歪嘴狐王观花赏月的瘸虎一头栽进陷阱,成了狐狸们的馅饼。

为了警示同类,陷阱里的瘸虎借着月光向狐网发布了一条信息,举报了这个事件,并告诫大家不要随便轻信狐狸的花言巧语。

虎假狐威寓言故事3

“狐假虎威”的故事发生以后,狐狸被狮子大王破格提拔为丞相。为官一方的老虎本来就对狐狸畏惧三分,现在狐狸做了上司,对其自然就更加敬畏了。狐狸见老虎对自己心存敬畏,为了自己今后能够更好地干事和震慑其它猛兽,便提请狮王任命老虎做了副丞相。

然而,狐狸却不好好干事,以报答狮王的知遇之恩,反而利用职位之便,大肆收受豺、狼、熊、豹等等诸多官吏的贿赂--终因数额巨大而败露,被狮子大王关进了监狱。

狐狸坐牢不久,小狐狸便大学毕业了。由于拿不准今后究竟干什么,它于是到监狱去看望老爸,请老狐狸为它拿主意。

“还是出仕为官好!”老狐狸说,“你现在就去找老虎--听说我进来以后,它就顶替了我的位置--你告诉它,就说是我让你去找它的,让它给你安排一个好肥缺。”

“老虎会听你的吗?”小狐狸担心地说,“从前你在台上,老虎自然会给你面子;现在你坐牢了,老虎还会听你的、给你面子吗?”

“放心吧,孩子!”老狐狸胸有成竹地说,“从前做丞相时,我在一兽之下,百兽之上,想提拔谁就提拔谁;现在老子虽然下台了,尽管再也不能随心所欲地想让谁上谁就能上,但它们都有把柄握在我的手里,所以最起码的,老子还可以做到想让谁下,谁就得下!”

果然不出老狐狸所料,小狐狸一去找老虎,老虎便立刻亲自出面给它安排了一个非常好的肥缺。

虎假狐威寓言故事4

从前有一只老虎,常受狐狸的欺骗。本来明明老虎是森林之王,可狡猾的狐狸却登上了“森林之王”的宝座。大家都听过这个故事吧!可大家有没有想过当老虎知道自己受骗时,会怎样呢?

终于有一天,老虎独自来到小溪边喝水,看见了几只兔子在溪边玩耍,当兔子们发现它们的森林之王在旁边,立刻撒腿就跑。这时老虎变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抓耳饶腮想了想:明明狐狸是森林之王,它们看见我跑什么呀,哦!可能是因为我太高大威猛了吧,以为我要欺负它们,真是的。

老虎走着走着,看见前面有一群动物们在商量着什么。跑过去看看,顺便问一问。可当动物们看见它时,立刻四处逃跑。老虎更觉得奇怪,必须问一问,它逮住了一只小鹿。可怜的小鹿以为老虎要吃了它,便大声叫:“森林之王不要吃我,不要吃我,我不是有意冒犯您的,请您原谅我,放我一条生路吧!”“什么,你叫我什么,森林之王,那不是狐狸吗?”“谁说它是,它只是个江湖骗子罢了。”“什么。”老虎气得脸色发白,它最恨被人骗了。

二话没说奔向狐狸家,便跑便说:“狐狸,我一定要把你碎尸万段。”可那不知天高地厚的狐狸,还正在悠闲的睡觉呢!老虎来到狐狸住的地方,老虎发起威来,大声吼到:“狐狸,你快给我滚出来。”狐狸下了一跳。揉揉朦胧的睡眼,看了看原来是老虎,装模做样的说:“干什么呢,老虎老兄,什么事又得罪你了。”“干什么,你还好意思说。连我都敢骗,我看你是活得不耐烦了。上次骗我说什么你是森林之王,我呸!看我今天怎么教训你这兔崽子。”“有话好好说,有话好好说吗?干吗动刀动抢的,谁说我骗你了,是你自己苯,怪不了别人。”

老虎再也受不了了,就这样它们就打起来了。狐狸被打的鼻青脸肿,最后被老虎活活打了。真是罪有应得。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不要欺骗别人,小的也就算了,可大的自己就会惹祸上身的。

虎假狐威寓言故事5

自从“虎假狐威”后,我老虎一直不明白:为什么自己那么大,那么猛,而不是万兽之王呢?为此,老虎每天闷闷不乐。

一天,老虎的结义兄弟狼来找老虎喝咖啡,喝着喝着,狼见老虎心中有事,闷闷不乐,便问起原因,听完经过后,狼哈哈大笑,对老虎说:“虎兄,你不知道呀!动物们不是怕狐狸,而是怕狐狸后面的你呀!哈哈哈……”老虎恍然大悟,又气呼呼地对狼说:“下次我再碰到狐狸,一定次将它碎尸万段!”

冤家路窄,第二天,老虎就碰到狐狸,老虎正准备大动干戈,狐狸却大叫:“笨老虎,你不知道我是上天派来的吗?”“又骗我!”老虎破口大骂。“我说得没错!不信,我们到山谷上去喊一声,看谁的声音大!”“好,一言为定!”它们奔到山谷,老虎竭尽全力大吼一声,刚吼完,狐狸也吼了一声,但狐狸喊得震动山谷,考虎立刻溜走了。老虎回到家,刚好,豹子来做客,知道老虎发生的事后,哈哈大笑:“虎兄,狐狸喊的,不过是你的回音加他的喊声和回音,自然震动山谷。老虎大怒,又要找狐狸报仇。

恰巧在山脚碰到了狐狸,它又气又恨,但狐狸不紧不慢地说”“我是万兽之王,不信,看谁跑的快!”老虎答应了。一开始,老虎发挥超常水平,狐狸却一步不动,等老虎跑了回来,狐狸等它,老虎大吃一惊,溜走了。老虎怎么知道:狐狸只是站在起点,一步不动,等老虎跑回来,狐狸自然比老虎“快很多很多“。

唉,这个笨老虎!

虎假狐威寓言故事6

很久很久以前,在一片茂密的大森林里,有一只凶猛无比的老虎,居住在这个森林的动物,只要一听到它的名字就吓得魂飞魄散。

有一天,那只老虎中了猎人的麻醉,被猎人带走了。森林里的狐狸凭着狡猾的天性,到处欺压其他动物,可以形容为只许狐狸放火,不许其他动物点灯,很快狡猾就成了森林中最可怕的动物。

那只老虎被猎人送到了动物园,关在铁笼子里,每天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饿了,就吃饲养员提供的鲜肉;渴了,就到水池里喝点甘泉;累了,就躺在软铺上睡一觉;无聊时,动物园的工作人员就逗他玩。时间一长,以前那个人见人怕的凶猛老虎,现在却变成了一只人见人爱的温顺老虎。

有一次,一只小麻雀飞进了笼子,老虎吓得躲到笼子的一角,小麻雀嘲笑地说:“你是老虎还是病猫啊?怎么这么胆小!”说完,小麻雀飞到老虎的屁股上,用尖嘴啄了他几下,老虎虽然生气,但却十分害怕,连大气都不敢出。终于有一天,饲养员喂食时忘记关笼子门,老虎趁机溜了出来。一路上,老虎跑啊跑啊,实在跑不动了,就倚靠一棵树旁休息。

就在这时,一只狐狸大摇大摆地从它面前走过,丝毫没把老虎放在眼里。正巧来了一头凶猛的野猪,野猪见了那只狐狸撒腿就跑。老虎把这一切都看在眼里,就试着学狐狸走路,可是动物们根本不把它放在眼里,就连小田鼠都敢戏弄它,它想捉一些小动物填饱肚子,可是因为身体养得太胖,它追不上那些动物。实在没办法,老虎只好低三下四地去求狐狸,可狡猾的狐狸怎么会上当呢,直到老虎跪下一再乞求,狐狸才答应带它到动物们那里走一趟,但要求老虎必须走在它的后面,老虎全部一口应承。

老虎大摇大摆地跟在狐狸的后面,动物们看见狐狸来了都吓得躲进树林里,但它们发现狐狸后面的老虎时,动物们开始议论起来。“怎么,老虎竟然给狐狸当手下了!”老虎听了心里很不是滋味,但自己又没有反抗的能力。老虎恭恭敬敬地对狐狸说:“大哥,可不可以让我站在你的前面啊?”“好啊,只要你让我吃你一块肉。”狐狸边说边指老虎身上最肥的那块肉。为了能在动物面前威风一下,老虎只好忍气吞声地让狐狸咬了一口,动物们看得都目瞪口呆了,心想:“狐狸竟敢吃老虎的肉,还是赶快逃吧!”

从此,森林里的动物们更怕狐狸了,由于老虎失去了往日捕猎的能力,它又懒得去学本领,只好跟在狐狸后面,每天混口饭吃。唉,真是可悲啊!

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长得什么样子?

邹忌身高八尺多,体形容貌美丽。有一天早上,他穿好衣服,戴上帽子,照着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跟城北的徐公谁漂亮?”他的妻子说:“您漂亮极了,徐公哪里比得上你呀!”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邹忌自己信不过,就又问他的妾说:“我跟徐公谁漂亮?”妾说:“徐公哪里比得上您呢!”第二天,有位客人从外边来,邹忌跟他坐着聊天,问他道:“我和徐公谁漂亮?”客人说:“徐公不如你漂亮啊。”又过了一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地看他,自己认为不如他漂亮;再照着镜子看自己,更觉得相差太远。晚上躺在床上反复考虑这件事,终于明白了:“我的妻子赞美我,是因为偏爱我;妾赞美我,是因为害怕我;客人赞美我,是想要向我求点什么。”

于是,邹忌上朝廷去见威王,说:“我确实知道我不如徐公漂亮。可是,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怕我,我的客人有事想求我,都说我比徐公漂亮。如今齐国的国土方圆一千多里,城池有一百二十座,王后、王妃和左右的待从没有不偏爱大王的,朝廷上的臣子没有不害怕大王的,全国的人没有不想求得大王的(恩遇)的:由此看来,您受的蒙蔽一定非常厉害的。”

威王说:“好!”于是就下了一道命令:“各级大小官员和老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得头等奖赏;书面规劝我的,得二等奖赏;能够在公共场所评论(我的过错)让我听到的,得三等奖赏。”命令刚下达,许多大臣都来进言规劝,宫门口和院子里象个闹市;几个月后,偶尔才有人进言规劝;一年以后,有人即使想规劝,也没有什么说的了。

燕国、赵国、韩国、魏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来朝拜。这就是人们说的“在朝廷上征服了别国。”

延展

《邹忌讽齐王纳谏》写的是战国初期齐威王接受其相邹忌的劝谏而采纳群言,终于使齐国大治的故事。文章的主题思想是明确的,即要求统治者能听取不同意见,而一个人之所以能听取不同意见,又在于他有自知之明。这是文章的重点。至于齐威王的政绩,齐国大治的情况,以及“战胜于朝廷”的具体经过,虽属文中应有之义,却并非作者命意的焦点所在,故仅仅一表而过。

这一主题思想显然是《战国策》的作者总结了封建社会初期统治阶级在政权的得失方面的经验教训而得出的结论。从文章的思想性看,值得肯定的地方正在于此。但更值得注意的是作者用以表达这一主题思想的艺术手法。过去有人认为这篇文章的写作方法是现实主义的,我不大同意。我以为,毋宁说它近于浪漫主义还更为确切些。因为文章本身固然对齐威王君臣不无美化之处,但也反映了作者对新兴的封建统治阶级寄以希望,这才用齐威王和邹忌作为纳谏和敢言的典型人物,并把他们理想化了。这就是文章之所以用浪漫主义表现方法的思想基础。

这种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可以用过去评论家的套语予以概括,即前一半是“虚处实写”,后一半是“实处虚写”。齐威王从不理朝政到励精图治,终于奠定了七雄之一的齐国在东方的强大地位,是史实。他的接纳忠言和改恶从善,也是有历史依据的。邹忌对齐威王敢于直言进谏,当然也在情理之中。但邹忌本身,是否对他作为一个美男子果真如此沾沾自喜,而最后又如此之虚怀若谷,从妻、妾、客的重重谄媚阿谀的包围圈里钻了出来,并且敢于现身说法去规劝齐威王,则值得研究考虑。我以为,邹忌的窥镜自视,与城北徐公比美,以及妻、妾、客等向他献媚,这种种细节都是虚构的,不是《战国策》的作者就是邹忌本人编造出来的。它的性质与《战国策》中的“狐假虎威”、“画蛇添足”、“鹬蚌相争”等故事基本一样,是寓言。所不同者,那些寓言是以童话或民间故事为题材;而邹忌则是以自己为主人公,对齐威王现身说法,使人读了更觉亲切有感染力,如此而已。

如果按照正规的文章结构,这篇作品一开头应该这样写:邹忌为齐威王相,入朝见威王,曰:“臣尝朝服衣冠而窥镜……”接着把他的故事叙述完毕,然后接下去再说“臣诚知不如徐公美”那一段。但果真如此写,便索然寡味,毫无艺术特色。照目前的这种写法,是作者故弄狡狯,把虚构的情节提到文章的开头来叙述,俨然煞有介事。然后在叙述以后骤接“于是入朝见威王”那一段,把正面意思交代清楚,既活泼生动又水到渠成,这就是所谓的“虚处实写”。这是文学作品的艺术夸张,而非历史的忠实记录。如果我们了解《战国策》的性质,知道它并非全部历史实录而羼有不少虚构成分,就比较容易体会出这篇文章的构思,也能接受我的这个设想了。

文章的后一半写齐威王的纳谏经过,应该实有其事,或者至少是有一定的事实作为依据的。但作者却把它过分夸大了。因为齐威王的为人即使再差劲,一开始也不能全无是处,以致意见堆成山,使提出批评的人“门庭若市”。而在一周年以后,即使他改恶迁善,也不能一下子就达到圣贤的地步,使人们“虽欲言无可进者”。可见这不过是作者用高度概括和极度夸张的手法,肯定纳谏改过的好处无穷,让封建统治者意识到这样做的优越性和有效后果,同时也表达了作者理想化了的君主应该是个什么样子。至于齐威王的政绩,作者并不想从正面详加描述;只要把一个统治者从谏如流的态度和方式淋漓尽致地写出,这就已经达到了塑造理想人物和理想事件的目的,即使写得让人有点不相信也无妨。这就是所谓的“实处虚写”。这样,文章前后两段做到了虚实相生,前面似实而实虚,后面似虚而有实,从而收到了强烈的艺术效果。

这篇文章的结构层次也很别致,从头至尾一直用三层排比的手法来写。妻、妾、客是三层;“私我”、“畏我”、“有求于我”是三层;“宫妇左右”、“朝廷之臣”、“四境之内”的百姓,又是三层。上、中、下赏,是三层;“令初下”、“数月之后”、“期年之后”,又是三层。这些都是比较容易识别的。再看,邹忌自以为美于徐公这一事件的发展在时间上是三层:“朝”、“旦日”、“明日”是也。邹忌的思想转变过程也是三层:“孰视之自以为不如”是第一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是第二层,然后到“暮寝而思之”是第三层,找出了矛盾的焦点。全部事态的发展也是三层:邹忌现身说法进行讽谏是第一层;齐威王“下令”广泛征求意见是第二层,最后使邻近的诸侯国都来入朝,“此所谓战胜于朝廷”是第三层。当然,作者这样的写法不见得全部都是有意的,但我们却可以从中得到启发。总之,文章的结构层次很重要,没有层次不行,层次太多也不行。一般地说,总要注意到结构层次的对称美,排比作用和递进(即一层比一层深入)作用。本篇在这方面确有值得后人借鉴的地方。

此外,这篇文章在叙事进程中对语言和句式的安排也很见匠心。有的叙述,对话有重复有排比,有的变化就大一些,邹忌与妻、妾、客的三问三答,有详有略,有重复处,也有小小变化处。总而言之,变中有不变,不变中又小有变化。一味求变,变得无头绪可寻,不合乎我们写文章的民族传统;但如果自始至终毫无变化,也会令人乏味。而本篇则恰到好处,既有变化,又令人有轨迹可寻。文章的技巧,就是靠这种地方的斟酌推敲。倘能对此加以变化运用,对提高写作水平是大有裨益的。

最后再重复一次:如果有人认为邹忌真是自以为美而一天到晚总照镜子,从而悟出了大道理,那的确是太天真了!

语言朴实,没有华丽词藻的堆砌,是其特色之一。这篇文章记叙了邹忌用自己日常生活中的事情设喻,来劝告齐威王广开言路,修明政治的故事,写得十分生动。作者没有用什么华丽的词藻,更没有堆砌什么形容词,收到了很好的表达效果。作者为了表现邹忌这样一个人物形象,使用了十分朴实的叙述和描写。文章一开头,作者用“修八尺有余,而形貌丽”十个字把邹忌的形貌作了一个简括的介绍,接下去就写他三问谁美的事实经过。这三问,作者用了几句简洁明了的话,写出邹忌每一问时的不同心情,合情合理,真实可信。一问其妻,是在“朝服衣冠,窥镜”之后。夫妻之间,问一问自己与别人到底谁漂亮这一类话,原是十分自然的事。所以这一问并无惊人之处,作者也无惊人之笔。再问其妾之前,添上了“不自信”三个字。这三个字添得极好,把邹忌这个人颇有些“不偏听偏信”的味道写出来了。正由于这个“不自信”,才有了再问。所以这再问也非常自然,作者亦写得自然。三问其客,特别交待了“客从外来,与坐谈”。这一交待,说明了客人与其妻、其妾的区别:妻妾朝夕与共,客者,“外来”者也。这一交待就写出了邹忌为人论事的“认真”,进一步证明了邹忌的“不自信”。后面写了邹忌再一次“窥镜”而思其缘故,终于大悟,并以所悟劝诫威王的情况。按一般写法,到齐威王接受意见这里,文章是可以有几句赞美的话的。然而作者仅仅用了威王说的一个字:“善。”接下去,就写威王采取的行动及其效果,全用朴朴实实的记叙来表达,毫无哗众取宠之意,却收到了发人深省的效果。这种朴实的文风,从我们今天的情况来看,着实是可取的。

语言形象,对话动作栩栩如生,是其特色之二。朴实的语言,能不能做到生动形象呢?这篇短文给了我们肯定的答复。这里试对妻、妾、客的三句答话略加剖析,来说明这个问题。邹忌提问之后,他们分别作了回答。他们的回答,话不多,意思也差不多,却十分合乎人物的身份特点。他的妻子回答的是:“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他的妾回答时就没有“君美甚”这三个字,仅仅剩下了“徐公何能及君也”这半句。而客人却换了个说法,回答说:“徐公不若君之美也。”三个人的回答各不相同,作者就抓住了这些细微的区别,来刻画人物的形象。妻说话较为随便,只要丈夫高兴,怎么说都可以。妾不敢不当妻的应声虫,还要尽量少说。而客毕竟是“外来”者,说话就较为谨慎,又要让邹忌高兴,又要不让人看出是阿谀奉承。妻偏爱他,妾有点儿怕他,客有求于他,这样就决定了这三个人说的话总与事实偏颇;但由于三个人的地位、环境等因素的不同,这三者的偏颇又各不相同。三答三不同,三答三个人,这不正是作者语言的魔力吗!

文章剪裁巧妙,当详处以十当一,当略处以一当十,是其特色之三。全文三百四十三个字,作者用了二百四十八个字来写邹忌三问谁美和向王进谏这么两件大事,占了百分之七十的篇幅,可算是写得详详细细。从“服衣冠,窥镜,谓其妻”开始,到“复问其妾”、与客“坐谈”并“问之”、“孰视”徐公、再“窥镜”;到“暮寝而思之”,悟出道理,最后入朝进谏,一共写了邹忌的十个动作。这一连串的动作使人觉得邹忌所以要进谏以及陈说的道理都比较可信。此后,作者用了不足一百字的篇幅来写齐威王的反映及效果,与前相较,这一段是简略的。然而这简略的一段之中,却仍有详略。作者写齐威王的态度很简括,只用了一个字;接着却详详细细地写出了齐威王发布的命令的内容,不厌其烦地列出了“上赏、中赏、下赏”三等奖的评选标准,并且写出了“群臣进谏”、修明政治带来的燕、赵、韩、魏“皆朝于齐”的结果。这一略一详,实在恰到好处。写了后者,前面齐威王说的那一个“善”字就抵得了一大段描写。可见这一详一略,实在是详得具体生动,略得余味无穷。

把下面成语按来源分类

寓言故事 :朝三暮四、循规蹈矩

历史故事:图穷匕见、三顾茅庐、纸上谈兵、集思广益

文人作品:不耻下问、举一反三、任重道远、春风得意、一帆风顺、空中楼阁、逃之夭夭、锦上添花、想入非非、落井下石、中流砥柱、可歌可泣、百感交集、痛改前非、画饼充饥、哗众取宠、战无不胜、孤芳自赏、居心叵测、放虎归山 、恨铁不成钢、自欺欺人、水深火热

神话传说:天衣无缝

另类:语重心长

幼儿寓言故事

幼儿寓言故事1

 从前,有一户人家,家里有兄弟俩,哥哥是前娘养的,弟弟是后娘生的。前娘早已去世多年,家里的一切都归后娘掌管。

 不用说,后娘很偏心。她安排哥哥每天到石场挑一担石头回来,弟弟呢,每天到草场挑一担灯草回来。草场与石场比邻而居,哥哥的辛苦可想而知。刚开始挑担的时候,弟弟挑上灯草健步如飞,很快就回到家里;哥哥呢,一担石头压到肩上,几乎将他压倒,他只能踉踉跄跄地往前走,走上几步,就要放下担子歇一歇。没过多久,肩膀就变得又红又肿,只能换肩再挑……待他筋疲力尽地挑着担子走进家门时,往往已是深夜了。弟弟呢,早已躺在床上呼呼大睡。连着几天下来,哥哥的肩膀溃烂化脓,担子一上肩,疼得钻心,可只能咬牙忍着,否则,不把担子挑回家,他连饭都吃不到。

 就这样熬了一段时间后,哥哥的双肩结了厚厚的一层茧子,担子压上来,不再沉重如山了;他的脚步,也变得从容不迫了。挑上担子,他甚至可以和弟弟一起往前走了……

 有一年夏天,兄弟俩挑着担子走到大河边时,忽然狂风大作,天昏地暗,无数的树木被狂风连根拔起。可怜的弟弟,肩上的灯草早已被狂风席卷而去,就连他自己,也立不住脚,踉踉跄跄地随着狂风乱转,最终跌进河水淹了。而哥哥呢,肩上的一担石头使他稳如泰山,狂风丝毫也奈何不了他。他像平时一样,挑着担子一步步地走着,平安地回到了家里……

 这是流传在我家乡的一个故事。从小到大,我听过无数次。年少的时候,每次听完故事,讲故事的人都会点评一番:“你看看后娘不安好心,结果呢,把自己的儿子给害了。报应啊!”听故事的小孩子,紧跟着说:“活该!”那时候,我一直觉得这是个因果报应的故事,后娘不安好心,自然就不得好报。

 成长的岁月里,我一直咀嚼着这个故事,渐渐地,咀嚼出不同的滋味来:故事里的“灯草”与“石头”分明代表着两种不同的人生。灯草是轻松的,安逸的,挑在肩上,根本就没有什么分量,走起路来,自然一路轻松。石头呢?是沉重的、艰辛的,挑一担石头,简直就像挑一座山,走在路上,自然是步履维艰。但挑着灯草上路,一个人虽说轻松,但双肩始终也不会有什么力量。也就是说,他的能力始终没有什么提高。相反,挑着石头上路,一个人虽说举步维艰,但在天长日久的磨砺之下,他的力气会不断增长,也就是说,他的能力在不断提高。寻常的生活里,挑灯草的人当然活得轻松,可当灾难猝然降临后,他却不堪一击;挑石头的人,平时固然活得沉重,却能在灾难里进退自如,最终平安度过。

 芸芸众生,尽管生活方式千差万别,但说到底,大多数人的生活不外乎“灯草”或“石头”这两种。在故事里,“灯草”与“石头”是后娘分配的;但在现实生活中,“灯草”与“石头”却是个人的选择。有人贪图安逸,就想挑着“灯草”过一生;有人不畏艰辛,挑起“石头”上了路。不同的选择,带给他们的自然是不同的人生。

 而我,一个听着故事长大的女子,愿意挑担“石头”上路。

幼儿寓言故事2

 为了对狐狸的进攻进行有效的抵御,火鸡把自己栖息的树当成了一座城堡。这阴险的狐狸已经绕树转了好几圈,瞧见每只火鸡都在放哨警戒,不敢怠懈。它恨恨地喊着:“怎么啦,这些躲在树上的家伙居然敢跟我作对,它们以为这样就能免于一!不,决不!我对天发誓,我决不会轻饶它们的!”狐狸还真兑现了自己的诺言。

 这天晚上月色皎洁,好像专门与狐狸作对,这对火鸡当然是再好不过的了。当然狐狸在围城进攻敌手方面也毫不含糊,它诡计多端,一肚子坏水,忽而装作佯攻向上爬,忽而又踮起身子向上移,接着装躺下,一会儿又爬起来,就是意大利喜剧人物阿尔勒甘也不可能扮出这么多的不同角色。狐狸竖起了肥大的尾巴,使它油亮闪烁,还耍了各种各样骗人的把戏。在这段时间里,没有一只火鸡敢放松警惕打一个盹,敌情使它们两眼圆睁,紧张地注视着前方的风吹草动。时间一长,这些可怜的火鸡都头晕目眩,不断地从树上栽下来,几乎有一半的火鸡掉了下来。狐狸把掉下来的火鸡逮住,全都拴在了一起,并把它们全宰掉放进了自己的食品橱。要知道,越是到了危急关头,神经越是不能太紧张,否则,乱了自己的方寸,就会像火鸡一样,来个倒栽葱。

幼儿寓言故事3

 花瓶里的纸花与笔筒中毛笔同时被主人摆放在案桌上。

 纸花无不得意地对毛笔炫耀着:“你看我长得多娇艳,不会褪色也不会凋谢,谁见了都对我赞不绝口;可你却逊色多了,虽然你有幸和我摆放在一起,待遇却千差万别——你看见谁来欣赏过你的尊容?”

 “我的确貌不惊人,但我有我的价值,”毛笔毫不介意地坦然回答:“主人可以用我写下千古不朽的诗篇,也可以用我绘出万代流传的画卷;而你呢?除了一时好看而哗众取宠外,又有什么别的用途呢?”

 纸花一时语塞了。

幼儿寓言故事4

  打蚊伤父

 从前有个人,他以替人家把衣服染上色为生。这个人谢顶谢得早,头发已经全都掉光了,一颗秃头铮亮铮亮的。

 有一天,这个人带着儿子一起,拿上已经染好的衣服,来到河边,开始洗衣服。辛苦劳动了一上午,衣服总算洗完了,父子俩就收拾东西,准备回家。

 时值盛夏,又到了中午,天气酷热难当,知了也一个劲地叫唤着。染衣人干了很久的活,觉得手也酸了,脚也麻了,身子乏了,腰也疼痛起来,再加上暑热,他大汗淋漓,汗珠顺着他的眉毛、鼻尖、胡子往下滴,身上的衣服也早就湿透了。于是,他就近在河边找了一棵枝叶茂盛的大树,枕着用来装衣服的袋子躺在树阴下,果然凉爽多了,十分舒服惬意。时间不长,就听到染衣人的鼾声了。

 夏天正是蚊子肆虐的时候,染衣人睡得正香,一只蚊子飞了过来,叮在他的秃头上面,津津有味地吸他的血。他的儿子很爱自己的父亲,是个孝顺的年轻人。这会儿,他看到蚊子叮在父亲头上,不禁非常生气。他用手指着蚊子狠狠骂道:“你这个坏蛋,竟然敢吸我父亲的血!你等着,我一定要好好教训你!”

 他先准备用手去拍打蚊子,又转念一想:手拍实在太轻,不能这么便宜了蚊子!这样寻思着,他走过去把洗衣服用的大木棒拿来,照准父亲头上的蚊子,抡起棒子,狠命地一棒打了过去。结果蚊子马上飞走了,没有被打中,他父亲却被当场打了。打蚊子用巴掌就已足够了,而且十分有效,大木棒不但没用反而还帮倒忙。

 寓意: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法时,应该考虑它的功能是否与问题相适应,面对同一个问题,方法绝不是越强硬越好。一旦用力过猛,还有可能造成不堪设想的后果。

幼儿寓言故事5

 有一个孤儿,向高僧请教如何获得幸福。高僧指着一块陋石说:“你把它拿到集市去,但无论谁要买这块石头,你都不要卖。”孤儿来到集市卖石头,第一天、第二天无人问津,第三天有人来询问。第四天,石头已经能卖到一个很好的价钱了。

 高僧又说:“你把石头拿到石器交易市场去卖。”第一天、第二天人们视而不见,第三天,有人围过来问,以后的几天,石头的价格已被抬得高出了石器的价格。

 高僧又说:“你再把石头拿到珠宝市场去卖……”

 寓意:你可以想像得到,又出现了那种情况,甚至于到了最后,石头的价格已经比珠宝的价格还要高了。

 每个人的本性中都隐藏着信心,高僧其实就是在挖掘孤儿信心的潜力。信心是一股巨大的力量,只要有一点点信心就可以产生神奇的效果。信息是人生最珍贵的宝藏之一,它可以使你免于失望;免于那些不知从何而来的黯淡的念头;使你有勇气去面对艰苦的人生。同样的道理,如果丧失了这种信心,则是一件非常可悲的事情。你的前途似乎有几扇门关闭着,使你看不见远景,对一切都漠不关心,使你误以为是智慧的冷酷终结。信心是人的一种本能,天下没有一种力量可以和它相提并论,一点小小的信心可以移动山峰。所以,有信心的人,会遭遇挫折危难,但他不会灰心丧气。有了自信,你才能够感觉到自己的能力,其作用是其他任何东西都无法替代的。坚持自己的理念,有信心依照计划行事的人,比一遇到挫折就放弃的人更具优势。

幼儿寓言故事6

 一天老鼠去森林里游玩。

 他一不小心走到老虎家,老鼠兄弟不小心把老虎大哥弄醒了。老虎大哥很不高兴,他猛然强扑了过来,把老鼠兄弟抓住了,老鼠兄弟吓得魂飞魄散。老虎大哥很生气地说:“是你把我吵醒的吗?”老鼠兄弟刚回过神,全身发着抖说:“是的,对不起,把您给吵醒了。”老虎说:“我要吃了你!”老鼠可怜兮兮地说:“你就饶我一次吧,您一定会善有善报的。”老虎说:“那我就信你一次吧,不要再吵醒我了。”老鼠飞快地跑了。

 不一会儿,老鼠听到了老虎大哥在叫,老鼠一听就赶紧跑了过去。他一看,原来老虎大哥被猎人的枪打中了,老虎大哥走不了了,猎人也快追上了。老虎说:“我的人生就这么短吗?”这时老虎看到老鼠正在用树叶帮助他包扎。包扎完了,老鼠带着老虎找了一条小路跑了,猎人没有追上他们。

 老虎躲过了猎人的追捕,到了一个树下,对老鼠说:“谢谢你,我们做朋友吧!”老鼠说:“好呀。但是我也要谢谢你。”两人都笑开了花。

 一个人去买鹦鹉,看到一只鹦鹉前标着:此鹦鹉会两门语言,售价200元。另一只鹦鹉前标着:此鹦鹉会四门语言,售价400元。该买哪只呢?这人转啊转,拿不定主意。结果突然发现一只老掉牙的鹦鹉,标价800元。这人赶紧将老板叫来:这只鹦鹉是不是会说八门语言?店主说:不。这人奇怪了:这只鹦鹉又老又丑,怎么会值这个价钱呢?店主回答:因为它是另外两只鹦鹉的老板。

 寓言启示录:真正的***,不一定自己能力有多强,只要懂得信任、珍惜和放弃,就能团结比自己更强的力量,提升自己的身价。

 有一位表演大师上场前,他的学生告诉他鞋带儿松了。大师点头致谢,蹲下来仔细系好。等到学生转身后,他又蹲下来将鞋带儿松开。别人不解。大师回答道:“因为我饰演的是一位劳累的旅者,长途跋涉让他的鞋带儿松开,可以通过这个细节表现他的劳累、憔悴。”“那你为什么不直接告诉他呢?”“他能细心地发现我的鞋带儿松了,并且热心地告诉我,我一定要保护他这种积极性。”

 寓言启示录:人一个时间只能做一件事,要懂得抓重点,才是真正的人才。

 一个人的学历只能代表过去,一个人的财富和地位只能代表现在,而一个人的学习力才能决定将来。积极的人,像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想法决定我们的生活,有什么样的想法,就有什么样的未来。我是一个想法积极愿意努力学习的人,一定能让您和我的未来都辉煌美好!

 古代有个小国的人到中国来,进贡了三个一模一样的金人,把皇帝高兴坏了。可是进贡的人很不厚道,出了一道题目:这三个金人哪个最有价值?皇帝请来珠宝匠称重量、看做工,结果三个金人一模一样。最后,有一位老臣说他有办法。老臣拿着三根稻草,先是拿一根稻草插入第一个金人的耳朵里,稻草从另一个耳朵出来了。第二根稻草从嘴巴里掉出来,第三根稻草掉进了肚子。老臣说:第三个金人最有价值!使者连称答案正确。

 寓言启示录: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最有价值的人,不一定是最能说的人。善于倾听,才是成熟的人最基本的素质。

幼儿寓言故事7

  尺蠖变色

 晏子辞世已经十七年了。有一天,齐景公宴请各位大臣。酒席上,君臣举杯助兴,高谈阔论,直到下午才散。酒后,君臣余兴未尽,大家提出箭比武。轮到齐景公,他举起弓箭,可是一支箭也没射中靶子,然而大臣们却在那里大声喝彩道:“好箭!好箭!”景公听了,很不高兴,他沉下脸来,把手中的弓箭重重摔在地上,深深地叹了一口气。正巧,弦章从外面回来,见此情景,连忙走到景公身旁。

 景公伤感地对弦章说:“弦章啊,我真是想念晏子啊。晏子了已经十七年了,从那以后,就再也没有人愿意当面指出我的过失。刚才我射箭,明明没有射中,可他们却异口同声一个劲地喝彩,真让我难过呀!”

 弦章听了,深有感触。他回答景公说:“这就是大臣们的不贤啊。论智慧,他们不能发现您的过失;谈勇气,他们不敢向您提意见,唯恐冒犯了您。

 不过呢,话又说回来了,我听说过这么一句话,就是‘上行下效’。不是吗?国君喜欢穿什么衣服,臣子就学着穿什么衣服;国君喜欢吃什么东西,臣子也学着吃什么东西。

 有一种叫尺蠖(huo)的小虫子,吃了**的东西,它的身体就变成**;吃了蓝色的东西,它的身体就又变成蓝色。刚才您说,十七年来没有人再指出过您的过失,这是否是因为晏子去世后,您就不再喜欢听人家批评您,而只喜欢听奉承话所造成的呢?”

 一席话说得齐景公心里亮堂了,他不好意思地点点头说:“太好了,今天这一番话,教我豁然开朗。这是你做了先生,我做了学生了。”

 寓意:只有真心愿意接受批评,才会经常听到别人对你的批评、建议;如果总是听到别人恭维自己,那恐怕原因就在自己身上。弦章的话是有道理的。

幼儿寓言故事8

  杞人忧天的蛤蟆

 一天,艾子乘船在海上漫游。天渐渐黑下来了,艾子将船停泊在一个岛屿附近,在船上休息。

 夜深了,四周很安静,没有风,月亮照在水面上,艾子感到十分惬意,坐在船头毫无睡意。

 忽然,艾子听到有哭声,他感到十分奇怪,这周围空荡荡的,并无其他什么人。

 艾子仔细聆听,原来,声音是从水底下传来的,伴着哭泣声,还有阵阵说话声。

 艾子清楚地听到一个声音说:“小兄弟,你听说了吗?龙王昨天传出命令,水族中凡是有尾巴的,都一律要斩首。我是一条鲤鱼,我有尾巴,也在被斩首之列,我想,龙王决不会放过我的,他一定会要杀了我呀!我该怎么办呢?”

 说完,鲤鱼伤心地又呜呜大哭起来,边哭还边痛苦地摇着尾巴,好像是恨不得一下子将这烦人的尾巴甩掉才好似的。

 接着,那个被鲤鱼称做小兄弟的蛤蟆也哭起来了,哭得那么悲伤、绝望。

 鲤鱼奇怪地问:“小兄弟,你哭什么呢?你是蛤蟆,又没长尾巴,龙王又不会杀掉你,你为什么伤心呢?”

 只听蛤蟆回答说:“鲤鱼大哥,你看我现在好像很幸运,我没有尾巴,可是你有所不知,我原来可是有尾巴的呀。要是龙王追查我当蝌蚪时的情况,那我不也难逃一吗?”

 看来,蛤蟆的担忧并非是多余的,如果龙王真的是个残酷无情、昏庸暴戾(li)的家伙,蛤蟆恐怕也真是在劫难逃的了。

幼儿寓言故事9

  笼中的小鸟和蝙蝠

 一个唱歌的鸟儿老是关在笼子里,挂在小屋的窗外。它有一个很好的嗓子,不过不像它同类的其他鸟儿,它只在夜幕降临的时候歌唱。有一夜,在它正唱着的时候,一只蝙蝠飞上来抱住笼柱。

 “我有个问题要问你。”蝙蝠说,“为什么你夜里唱,而整个白天保持沉默,别的鸟儿却是白天唱歌,夜晚保持沉默?”

 “我有充分的理由去做我愿意做的事。”鸟儿悲哀地说。

 “那么请告诉我那是什么原因?”蝙蝠说。

 “如果我能自由地飞往我所选择的任何地方,我就要整天地唱。”鸟儿说,有一天一个捕鸟人听到我的声音就跑来找我,他支上网子把我捉住,把我锁在笼里的就是他。我失掉了自由就是因为我白天唱歌。现在我只是被黑暗隐藏起来的时候才唱。”

 “在我看来,”蝙蝠说,“如果你已经想到你会自由,那么你现在就已经不是一个囚徒了。”

幼儿寓言故事10

 我们常常喜欢,拿自己不需要的东西送人。因为转弯抹角吐露的真理容易被人容忍,我们且用这则寓言来说明道理。

 一只狐狸把鸡窝里的鸡吃一个饱,它把一堆零碎好肉贮藏好,到了黄昏时刻,躺在草垛下睡大觉。

 忽然它看到,一只饿狼蹭到它这里来作客。

 “亲家,我真倒霉透啦!”狼说道,“连一小块骨头我都没地方弄到,饥饿把我折磨啦,狗儿凶得要命,牧人不肯打盹,我只好去上吊!”

 “真的吗?”

 “当然是真的。”

 “多可怜的亲家,那你要吃一些干草吗?这里有整整一大堆:我愿意为亲家效劳。”

 可是亲家要吃肉,不想吃干草。但是狐狸对于贮存的肉一字不提,于是我们这个灰色骑士,耳朵听够亲家的同情安慰话,还是只好不吃晚餐回家去。

幼儿寓言故事11

 春天来了,果园里各种果树百花盛开,引来众多蜜蜂到果园中采粉酿蜜。果园中有一棵桃树见到有蜜蜂正围着开放的.桃花转,觉得自已劳苦功高,不禁对蜜蜂们自我吹夸起来。

 “你们将怎样才能报答我呢?”桃树对前来采粉的蜜蜂们说:“每年春暖花开时,你们正是从我这里采去花粉才能酿出甜蜜,家族才赖以生存繁衍,也因此得到荣誉受到主人青睐。因为有我才有你们的一切,所以可以说,我就是你们的恩人!”

 蜜蜂们听了愤愤不已,说:“你的见解过于偏颇,我们受助于人铭记在心,并在实际行动中努力回报,我们采粉时也帮你传了粉,为你能结出硕果尽菲薄之力;同时,我们酿蜜粉源来自于万紫千红,你不过是百花之一而已。你如果非要贪功,我们只好斗胆说,没有你,甜蜜照样可以酿出来。”

 于是蜜蜂们都不再到桃树上来采粉;其它昆虫们知道了也都鄙视桃树的德性而纷纷远离它而去。

 秋天来了,园内除了这棵桃树因为没有蜜蜂等昆虫帮助传粉,一粒桃子也没结成外,别的果树上都结满了各种果子;而蜜蜂从其它的花源中同样采得花粉,也同样酿出蜜来。

 这棵桃树很后悔,它终于明白了:当自己给予别人帮助时,也可能同时接受别人对自己的帮助;给别人一滴水却希望别人涌泉回报者,历来为人们所不齿。

幼儿寓言故事12

 夕阳西下,天色渐渐暗下来。小熊还没有回家,熊妈妈有些着急,她漫山遍野地呼喊着寻找小熊。

 “小熊,你在哪里——”

 “小熊,天快黑了,快回家——”

 ……

 此刻,小熊正在一棵苹果树下,仰头望着树上的一个“小绒球”出神。这是个棕灰色的“小绒球”,有蹲着的野兔一般大。小熊以为,这个“小绒球”可能是人类的孩子不小心扔到树上去的,既然是人类的孩子喜欢的东西,当然是好东西了。所以,小熊想等“小绒球”掉下来,他好带回家去玩。可是,他等了很久“小绒球”也没有掉下来。

 为了得到“小绒球”,小熊用了好几种办法:

 他先抱着树用力撼动了几下,希望把“小绒球”摇晃下来,可毕竟小熊的力气太小了,苹果树一动都没有动。

 他又从地上捡起一块石头,想用石头把“小绒球”打下来,可还是因为力气小,扔起的石头根本够不到“小绒球”。

 他又捡来一根树枝,希望能把“小绒球”戳下来,可是,一举起长长的树枝,小熊就站不稳,等他站稳了把树枝举起来时,又发现树枝根本够不着“小绒球”。

 “怎么办呢?”

 就在小熊望着树上的“小绒球”无计可施的时候,妈妈的喊声传到了他的耳中。

 “妈妈,我在这里——”

 小熊大声回应着妈妈。

 熊妈妈循着小熊的声音很快便找到了小熊。

幼儿寓言故事13

  乡下人骑马

 有个乡下人偶然来到城里,看见那里的人骑着马来来往往,非常羡慕。他也想骑匹马试试,但没有地方能够弄到马。回到家里后,他的脸上仍露着惋惜的神色。

 一天夜里,他突然梦见自己骑马了,高兴得不得了。

 醒来后,他把这件事告诉了自己的朋友,朋友非常同情他,就和他一同来到城里,租赁了一匹马让他骑。

 他骑着马出了城,走上田间的小路。那马一见到野外的青草,一下子兴奋起来,嘶叫着向前奔跑,就像野鸭扇着翅膀在水面上飞奔一样。乡下人吓得抱着马鞍惊叫,一下子摔了下来,马从他的身上跳跃而过,他一头扎进淤泥里一尺多深。多亏朋友跑来把他救起,才幸免一。

 乡下人回到家里后,感慨万千地对儿子说:"知道自己命运的人都有大的禁忌,你一定要记住,千万不要骑马呀!"

幼儿寓言故事14

 毛驴和同行的狗

 毛驴和狗一同外出,发现地上有一封密封的信。毛驴拾起来。打开封印,读了起来,狗在一旁听着。信里说的尽是食物,有草料、大麦和麦麸。

 毛驴细细地读,狗听得不耐烦了,就对驴说,“跳过这一段吧,好朋友,看看有没有提到肉和骨头。”

 毛驴读完了全信,没有狗感兴趣的东西,狗就说:“把它扔了吧,朋友,没什么意思。”

幼儿寓言故事15

 一个猎人有个习惯,爱立誓言。一天他去打猎的时候,便立下誓言:今天只打兔子。然而,这天他遇到的全是山鸡。于是这天他便空手而归。晚上,躺在床上十分后悔,发誓明天一定只打山鸡。第二天他便俺他的誓言去打猎。然而,这天他遇到的全是狐狸。于是,又发誓明天只打狐狸。第三天,他又按照他的誓言去打猎。而这天他遇到的全是野猪。于是晚上又空手而归……后来,这个猎人便在自己的誓言中去乐。

 寓意:不错,如你所说,世上没有这样蠢笨的猎人,然而却有这样蠢笨的誓言,这是一定的。一个人常常在事情刚一开始的时候就立下事情的誓言,在一年刚刚开始的时候就立下一年的誓言,在一个孩子刚出生的时候就给孩子立下一生的誓言,并不考虑这个誓言也许并不符合实际,却还要盲目地坚持。

 生存和誓言是生活的两大矛盾体,人不应该为誓言而生,倒是誓言应该服务于人的生存。誓言本身是为了达到某一目标而设立的愿景,如果誓言成了达成目标的束缚,那么,这个誓言也就失去了它原本的意义。因此,要么发一个切合自己的誓言,坚持到底,一定实现它;要么就不要发誓,无拘无束,享受快乐的生活。要灵活掌握人生的变故,千万不要让自己成了为誓言所困的傻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