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行数墨造句-寻行数墨代表什么意思
1.晚明小品文的特点
2.中国名著精华全集是一部什么书
3.斟什么酌什么四字成语
4.我想找一篇文章 写的是苏轼也无风雨也无晴的 关于得失坦荡的 谢谢啊
5.含有数字的成语
6.带数字的四字成语有什么区别
晚明小品文的特点
晚明小品追求奇异、新奇,不少小品选本以“奇”字命名。如陈仁锡辑有《明文奇赏》、《古文奇赏》、《续古文奇赏》、《三续古文奇赏》、《四续古文奇赏》和《苏文奇赏》,张一中辑《尺牍争奇》,陆云龙辑《明文奇艳》、《翠娱阁评选文奇》等。何镗辑《高奇往事》,分《高苑》、《奇林》二类,其中《奇林》五目为《奇行》、《奇言》、《奇识》、《奇计》、《奇材》。丘兆麟辑《合奇》,收奇文百余篇,汤显祖《〈合奇〉序》盛赞之。陆云龙评《〈合奇〉序》云:“序中是为奇劲、奇横、奇清、奇幻、奇古,其狂言嵬语不入焉,可知奇矣 。”(《皇明小品十六家·汤若士先生小品》)屠隆编《奇女子传》,陈继儒称赞此书“其间有奇节者、奇识者、奇慧者、奇谋者、奇力者、奇文学者、奇情者、奇侠者、奇僻者,种种诸类,小可以抚掌解颐,大可以夺心骇目 ”。(《白石樵真稿》卷一《奇女子传序》)文中开头还特举《周易》为此书依据之一:“《河洛》不载奇耦乎?《易》不载兑少女、离中女、巽长女乎?” 晚明小品作者多奇人,奇人多奇癖,奇人写奇文,新奇、怪奇,手法多奇巧,读小品是“奇赏”,得到的是“奇快”的、拍案叫绝式的审美享受。《乾卦·文言》云:“修辞立其诚”,《家人卦·象传》云:“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系辞下》云:“情伪相感则利害生”。这些观念被理学家发挥为“正心”、“诚意”,以加强道德修养。文学家则理解为情意真实,言之有物,直抒胸臆。历代优秀文人皆恪守“修辞立其诚”的信条,晚明文人更有直接以其语相号召者。如小品名家陈继儒在《读书镜》中说:“今人作铭状表传,皆是花脸文字。戏子上戏,凡花脸净丑说话,多是虚而不实。今铭状表传,得无类此耶?吾人通于鬼神之间者,但有言、行两端,若信笔胡乱道去,如何服得鬼神?《易》曰:‘修辞立其诚’,此语甚有味。”钱谦益《〈汤义仍先生文集〉序》也说:“古之人往矣,其学殖之所酝酿,精气之所结轖,千载之下,倒见侧出,恍惚于语言竹泉之言。《易》曰‘言有物’,又曰‘修辞立其诚’,《记》曰‘不诚无物’,皆谓此物也。”汤显祖是晚明小品名家,钱谦益评他的文集,实际上也就是评他的小品。
晚明小品家特别强调为文之“真”,人真、情真、语真。李贽倡导“童心说”,《童心说》云:“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若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人而非真,全不复有初矣。”“天下之至文,未有不出于童心焉者也 。”(《焚书》卷三)袁宏道《叙小修诗》发挥“童心说”,鲜明地提出文章要“独抒性灵”,“非从自己胸臆流出,不肯下笔”(《袁宏道集笺校》卷四)。在《江进之》一书中,他自称越中诸游记“无一字不真”,说如果给“作假事假文章人看,当极其嗔怪”(同上卷十一)。雷思霈推崇袁宏道说:“夫唯有真人,而后有真言。真者,识地绝高,才情既富,言人之所欲言,言人之所不能言,言人之所不敢言。”(《〈潇碧斋集〉序》)陆云龙亦云:“文章亦抒其性灵而已 。”(《皇明小品十六家·叙袁中郎先生小品》)陈嘉兆评陈仁锡《〈东粤李老师集〉序》时也强调:“作文字无一诚立于其间,便是伪理学、伪经济 。”(《皇明小品十六家·陈明卿先生小品》)强调小品的“真”、“诚”、“言有物”,即表现率真自然之情,不虚伪,不矫饰,不假、大、空,反对“伪理学、伪经济”,真情至性,任性而发,真实流露。这种文学创作观有老庄和禅学的影响,但主要还是源自《周易》。由“诚”到“真”,其源流关系甚为明显。“真”是晚明小品的灵魂。晚明小品中“真”字出现的频率很高,如袁宏道小品中“真”字即随处可见。 《周易》中《涣》卦,上“巽”为风,下“坎”为水,取风吹水面,涣然呈文之象。故《象传》谓“风行水上,涣。”朱骏声认为“涣”有“文貌”,“风行水上,而文成焉 。”(《六十四卦经解》)尚秉和解释说:“涣本有文义”,“而风行水上,文理烂然,故为文也 。”(《周易尚氏学·上经》卷十六)《系辞上》:“故神无方而易无体。”孔颖达《周易正义》卷十一解释说:“神者,微妙玄通,不可测量。……凡无方无体,各有二义:一者,神则不见处所,云为是无方也;二则周游运动不常在一处,亦是无方也。无体者,一是自然而变而不知变之所由,是无形体也;二则随变而往,无定在一体,亦是无体也。”风行水上,自然成文,自然而变,神无方,极富美学意蕴。后世论文由此发挥,崇尚自然而然、自然变化的风格。 北宋苏洵《仲兄字文甫说》一文生动描绘了水和风的形态,“风水之极观备矣”,然后总结议论道:“故曰‘风行水上,涣’,此亦天下之至文也。然而此二物者岂有求乎文哉?无意乎相求,不期而相遇,而文生焉。是其为文也,非水之文也,非风之文也。二物者,非能为文也,而不能不为文也,物之相使,而文出于其间也。故曰此天下之至文也。今夫玉非不温然美矣,而不得以为文,刻镂组绣,非不文矣,而不可以论乎自然。故夫天下之无营而文生之者,唯水与风而已 。”(《嘉佑集》卷十五)苏轼在《答谢民师书》中称赞谢民师的来信及诗赋杂文“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 。”(《苏东坡集》后集卷十四)《文说》云:“吾文如万斛泉源,不择地而出,在平地滔滔汩汩,虽一日千里无难。及其与山石曲折,随物赋形,而不可知也。所可知者,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如是而已矣。其他虽吾亦不能知也 。”(《苏东坡集》后集卷五十七)可见,宋人已十分推崇自然成文、行云流水的文风。苏轼之文正是晚明人推崇的小品典范,晚明小品理论亦直接继承苏轼的观点。谭元春《〈东坡诗选〉序》云:“文如万斛泉,不择地而出;诗如泉源焉,出择地矣。文行乎不得不行,止乎不得不止;诗则行之时即止,虽止矣其行未已也。文了然于心,又了然于手口;诗则了然于心,犹不敢了然于口,了然于口,犹不敢了然于手者也 。”(《谭元春集》卷二十二)从诗、文比较的角度,发挥了苏轼文论的观点。 李贽《杂说》中极力提倡“非有意于为文”,却能成“天下之至文”的“化工”之作,即纯真自然之作。他说:“且吾闻之,追风逐电之足,决不在于牝牡骊黄之间;声应气求之夫,决不在于寻行数墨之士;风行水上之文,决不在于一字一句之奇 。”(《焚书》卷三)陈继儒《小窗幽记》也重申李贽的话,只是未注出处:“声应气求之夫,决不在于寻行数墨之士;风行水上之文,决不在于一字一句之奇。”钟惺《〈董崇相诗〉序》:“古诗人曰风人,风之为言无意也,性情所至,作者不自知其工 。”(《隐秀轩集》卷十七)可见,晚明小品家是以《周易》的“风行水上”、自然成文说为小品“至文”和“化工”的标准。强调小品自然而然,“不拘格套”,任性随意,率尔漫笔,“信心而出,信口而谈 。”(《袁宏道集笺校》卷十一《张幼于》)不求工而自工,无意为文,却成妙文。源于《周易》的“自然成文”是晚明小品的最高审美追求,也是其显著特色。晚明笔记小品多是随兴漫记,更不必讲章法套路,散、漫、琐、杂,最能代表小品自然成文、“不拘格套”的特质。 《周易》是古今第一大奇书,奇奥、奇异、奇特、新奇、神奇、怪奇。《周易》以为自然生文,自然界奇幻变化,不拘常格,文章亦如此。这种“奇”意识影响了后世文章的“尚奇”之风。韩愈自称“约六经之旨成文”,推崇“《易》奇而法”。皇甫湜说:“《易》之文可为奇矣,岂碍理伤圣乎?”(《答李生第二书》)以《易》之“奇”为理论根据,倡导奇异之风。皇甫湜以为:“夫意新则异于常,异于常则怪矣;词高则出于众,出于众则奇矣。”(《答李生第一书》) 晚明著名小品选家陆云龙编选《明文奇艳》十二卷,即专以“雄奇藻艳”为标准。李清《〈明文奇艳〉序》云:“文之奇者不必艳,其艳者又不能奇也。经至《易》奇矣,史至太史公奇矣,学至《南华》奇矣,集至昌黎奇矣 。”李清已清楚地看出晚明小品的“奇”、韩文之“奇”与《易》之“奇”的渊源关系。?袁宏道《答李元善》说:“文章新奇,无定格式,只要发人所不能发,句法、字法、调法,一一从自己胸中流出,此真新奇也 。”(《袁宏道集笺校》卷二十二)沈守正《凌士重小草引》也说:“与其平也,宁奇;与其正也,宁偏。”(《明文奇赏》)亦以“奇”相尚。
中国名著精华全集是一部什么书
《中国名著精华全集》
基于上面所说的一些有关古书的重点、基于上面所说的一些心得和认识,王荣文和我,经过多次的交换意见和反复讨论,决定在《中国历史演义全集》成功后第四年的今天,推出一部《中国名著精华全集》〔注七〕。
《中国名著精华全集》的构想,部分接近美国哈佛大学校长伊利鹗(CharlesW.Eliot)的《哈佛丛书》(The Harvard Classics)。《哈佛丛书》长五英尺,又名,《五呎丛书》(Five Foot Shelf of Books),是用五英尺长度的精装书,把西方古典名著,收入精华。由于中国古书大多,在性质上也与西方互异,这部《中国名著精华全集》,在编选方面,自然独有它的特色。我们决定按照现代图书分类,精选出两百种古书〔注八〕。每种“加工”以后,也以五英尺的长度〔注九〕,精装起来〔注十〕,配上〔注十一〕,贡献给现代的读者。我们用这部《中国名著精华全集》,把中国古书做一次彻底的、划时代的处理,用现代的观点、现代的印刷术、现代的出版企划,把它们带到现代的中国人面前。
我们希望,这部《中国名著精华全集》的问世,可以使现代的中国人,能够多少知道做为中国人应有的条件是什么、多少知道祖宗们的遗产是什么、多少知道这些遗产可以入宝山而不空手。多少知道这些遗产对我们并非高不可攀。
我们相信,这部《中国名著精华全集》的问世,可以把现代人看古书的问题,得到满意的一次解决。有了这部大书,你可以上下古今,把千年精华尽收眼底;你可以纵横左右,把多样遗产罗列手边。你可以从古典中寻新义;从旧籍里找时潮;从深入浅出的文字里,了解古代的中国和现代的中国。
做为一个“旧学邃密”“新知深沉”的中国人,我想逢今之世、处此之岛,没有人比我更适合做这一件大事了;也没有人比王荣文更适合推动这一出版计划了。我们高兴在我们的努力下,终于完成了这部大书,相信细心而识货的中国人,会和我们一样高兴。
一九八三年四月十八日在台湾写
---------
〔注一〕这套《中国名著精华全集》又注意版本又注意内容的特色,我举一个例。我收进了顾炎武的《亭林先生遗书汇辑》,在这个全集性总名下,我选的是《日知录》,但我用的《日知录》版本,却是一九三二年张继搜集得到的“何义门批校精抄本”,其中有“胡服”等文字,这是一般《日知录》所没有的。所以这套《中国名著精华全集》所用的版本,是注意版本又注意内容的。这类特色,是很不容易的。为了达到这些好效果,有的版本,我甚至商请所有者特别同意我使用,桂冠图书公司的《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中的几种书,就是赖阿胜特别同意的。我要谢谢他。
〔注二〕这套《中国名著精华全集》,就收有李敖珍藏的绝世稿本《秋审小看》,这是它第一次与世人见面。
〔注三〕这套《中国名著精华全集》,尽量表扬被压扁的异类思想,特别注重中国古书中的多样性、独创性与个性。因此,作者群中,入狱的、杀头的比例也颇大,这是一个必要的义举。-点燃旧日的火种,加添今后的光明,这本就是我多年的一个心愿。至于纯属个人的一些感情泛滥的集部书,我有意缩小它们的比例。
〔注四〕把难以分类的古书,纳入现代分类,是这套《中国名著精华全集》的一大特色。为了使中国人对中国书有鸟瞰式的了解,所以在总类方面特别加强(我为加强中国人对图书分类的认识,特别以《古今图书集成》、《四库全书》做为分类的总代表,当然在体积上,“长虫吞不了象”,是不能收入的);又因为中国人读书,缺乏方法上的讲究。所以在方法学方面,特别着力。
〔注五〕俞樾是中国有史以来最能读古书的人,他在《古书疑义举例》里,却描写了古书是多么难读。他说:“夫自周秦两汉,至于今远矣,执今人寻行数墨之文法,而以读周秦两汉之书,譬如犹执山野之夫,而与言甘泉建章之巨丽也!夫自大小篆而隶书、而真书,自竹简而嫌素、而纸,其为变也屡矣。执今日传刻之书,而以为是古人之真本。譬如闻人言笋可食,归而煎其箦也!嗟夫,此古书疑义所以日滋也欤?”
〔注六〕这套《中国名著精华全集》,尽量以实用的解题、注释、翻译为原则,酌量收入。现代人每以注释为读古书的要件,其实注释不一定全对读者有益。像《论语》、《孟子》,读了朱熹的注释,反会堕入宋儒理学的魔障,这说明了注释不当,反倒有害。
〔注七〕书名《中国名著精华全集》,所谓名著,除了一般的意义外.也包括特定的意义;凡是推定可成为名著的,也酌量选人。这是因为古书中,有的的确被埋没了、被不合理的埋没了。清朝李慈铭说得好:
“网罗散逸,卤拾丛残,几于无隐之不搜、无微之不续,而其事遂为天壤间学术之所系,前哲之心力,其一二存者得以不坠。”为了使“一二存者得以不坠”,所以用的名著标准,比较有弹性。还有,在名著的去取上,我有大刀阔斧的气魄,去取之间,不受传统的名著的认定方式。例如我选深的书,所以浅的《三字经》等名著不选;我选原本的书,所以选本的《唐诗三百首》、《古文观止》等名著不选;我选精审的书(如《呻吟语》),所以粗劣的《菜根谭》等名著不选。有的书,在去取上,也有割爱的,例如徐光启的《农政全书》,我终于嫌它缺乏独立见解,还是不选了。总之,这些去取之间的苦心与调济,只有全面的、非常的专家才能识货、才能惊叹。一般对中国古书似知非知的人,难免会有点议论,我是不重视的。至于古书真伪问题,我虽然选入胡应麟《少室山房全集》、姚际恒《庸言录》中辨伪的文献来提醒大家注意,但对一些可疑的书,能够取其内容而不取其时代,把它们看成“反正是古代中国人写的”,倒也四通自在。因此我选《晏子春秋》、选《列子》等等,都有反对因噎废食的意思。
〔注八〕古书入选标准,以一九一二年为下限(偶有例外,也是记事在一九一二年前的,像吴永的《庚子西狩丛谈》是);以一人一书为原则(所以只能说是割爱,不能说是遗漏。此外.也有两人“共家”的书出现。如程颢程颐的《二程全书》;也有以辑佚刊印者挂名的一堆书出现,如叶德辉的《双梅景暗丛书》。所以,这会《中国名著精华全集》,作者不止二百人,书也不止二百种);作者不明确的,从俗标注(当然过分荒谬的,如黄帝作《内经》等,也只好以佚名处理);作者有时不明确,也是古书的一大特色。古人没有著作权观念,不但没有,还喜欢把自己的作品,射在别人头上,这种作者叫“箭垛式作者”。“箭垛式作者”有时以一个人代表一个学派(像管仲之于《管子》)、有时以一个人代表集体创作(像施耐庵之于《水浒传》),都不可拘泥就是;作者明确的;书名尽量采用作者后的总集名目(像收入章炳麟的《国故论衡》,但目录上却用《章氏丛书》等是);但是生前有总集性质的书名,虽然包罗不全,我也尽量把以后的出版品来个总归户,归到这个书名下(像康有为《万木草堂丛书》等是)。
〔注九〕因为要在五英尺长的书里收入两百种古书的槽华,所以有的能全书收入、有的只能收入部分,古书这么多,有的自难免有迫珠之憾。但是不论怎么收,都以“精华”为准。一个人的作品或一部书的内容,如果涉及的项目多元的时候,尽量就多元中最有特色的部分,做为分类依据,但是虽然分类从严,但是选入却从宽,因为古书的性质本来就很含混,若从严选人,必将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注十〕古书的处理,由于现代印刷术的进步,在规格上,又不得不注意配合时代要求,线装薄面也好、绸函丝订也罢,早已都是落伍的玩艺。都不应该再予以考虑。在国际标准的图书馆中,甚至平袋书都在不受庋藏之列,我们怎么能再抱残守缺,开时代倒车?所以无须采用旧式装订的方法,自无疑义。
〔注十一〕在《中国历史演义全集》中,我配上,并且把每张加上活泼的说明,很受欢迎。这套《中国名著精华全集》也同样处理。中有的得来之不易,非细心而识货的中国人,就很难看出来。以配图中徐谓(文长)《青天歌卷》的首尾为例,《青天歌卷》在一九六六年江苏吴县东角直地方曹澄墓中出土。纸本,纵三一·六公分,长二○三六公分,共七十四行。卷首有“许宝善印”、“竖竖(下为石,不会打)子”收藏章。卷后盖有“天池山人”、“青藤道上”章。这种十多年前才从坟里挖出来的文献,都被我用到了,这种“绝活”,总该令人绝倒吧?
斟什么酌什么四字成语
1. 什么斟句酌四字成语
字斟句酌
词 目 字斟句酌
发 音 zì zhēn jù zhuó
释 义 斟、酌:反复考虑。斟酌:推敲。指写文章或说话时慎重细致,一字一句地推敲琢磨。
出 处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一:“宋儒积一生精力,字斟句酌,亦断非汉儒所及。”
示 例 他说话从不随随便便,而是~。
用 法 联合式;作谓语、宾语、状语;含褒义
近义词:句酌字斟 字雕句镂 咬文嚼字、精雕细刻、精益求精
反义词 离题万里
灯 谜 推敲;祝酒词
2. 斟什么酌什么的成语字斟句酌
斟、酌:反复考虑。指写文章或说话时慎重细致,一字一句地推敲琢磨。
成语出处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一:“宋儒积一生精力,字斟句酌,亦断非汉儒所及。”
《儿女英雄传》第三八回:“ 安老爷 说话,只管是这等字斟句酌,再不想一个跑堂儿的,他可晓得甚么叫作名胜!”
*** 《在中国 *** 全国代表会议上的讲话·结论三》:“所有的发言、报告,都可以拿回去修改,字斟句酌。”
成语辨析
近义词句酌字斟、字雕句镂、咬文嚼字、精雕细刻、精益求精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状语;含褒义
3. 什么斟句酌成语字斟句酌 [zì zhēn jù zhuó]
生词本
基本释义
斟、酌:反复考虑。指写文章或说话时慎重细致,一字一句地推敲琢磨。
褒义
出 处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论语》、《孟子》;宋儒积一生精力;字斟句酌;亦断非汉儒所及。”
例 句
这篇文章写得~,语言相当优美。
近反义词
近义词
千锤百炼 精益求精 句酌字斟 咬文嚼字 字雕句镂 寻行数墨精雕细刻
反义词
离题万里 下笔千言
4. 斟酌的四字成语斟酌的四字成语 :
浅斟低酌、
字斟句酌
成语:字斟句酌,衡情酌理,准情酌理,
字斟句酌 : [zì zhēn jù zhuó],
[解释] : 斟、酌:反复考虑。指写文章或说话时慎重细致,一字一句地推敲琢磨。
衡情酌理 : [héng qíng zhuó lǐ] ,
[解释] : 估量情况,斟酌道理。
准情酌理:准:依据,按照。指依据情况,斟酌事理。形容从实际情况出发,对已发生的事情或问题作出合乎情理的处理。
我想找一篇文章 写的是苏轼也无风雨也无晴的 关于得失坦荡的 谢谢啊
也无风雨也无晴
■刘诚龙
白居易字“乐天”,当然也还算得上是一个“乐天派”,但是真正应该字“乐天”的,当是苏东坡。东坡先生一生黄州、儋州、惠州,起起伏伏,沉沉浮浮。人生有几度春秋,可以禁得起如许磨折﹖ 翻开东坡先生履历与年谱,可以看到他一生几乎“在路上”,不是在“被贬谪”的“路上”,就是在“被起用”的“路上”。被贬谪没见他哭啊闹啊,不像韩愈那样要要活,“好收吾骨瘴江边”;被起用也没见他唱啊跳啊,不像杜甫那样手舞足蹈,“漫卷诗书喜欲狂”,真正是宠辱不惊如云卷云舒,得失不惶随花开花落。在什么情况下他都是品他的茶,喝他的酒,写他的字,吟他的诗,种他的菜,聊他的天,炖他的东坡肉,睡他的懒人觉。乌台诗案,要铡他脑壳了,想必举措“失常”了吧,在东坡短暂的“失常”之后,皇上打发小太监来侦探,小太监回禀:苏学士鼾声蛮大,可比春雷。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东坡先生腹笥充盈,才气丰沛,自然是风摧的好靶子,东坡先生的几次沉浮,几乎都是缘于“风摧”,他本身没什么过错,既没犯政治错误,也没犯作风错误,身为官吏,廉政上没有问题,工作上也从未渎职,但是,他屡屡受“处分”,何则?“风摧”之故也,给小人害的。乌台诗案,且不说了,单道元佑九年,即公元1094年,到是年,东坡过了十年的安稳日子,又被打破了。新党人物章惇当上了宰相,章氏名惇,惇者敦也,这人应当说,在没有当上大领导的时候,还是比较“敦厚”的,东坡先生遭祸“乌台诗案”,他倒也为东坡先生抱过不平,那时节两人级别差不多,大概还有点惺惺相惜的意思,或者是刚入官场混得不久,良心还没有“被狗吃掉”。后来官当大了为人一点也不敦厚了,刚刚上台当宰相,就又给东坡先生罗织“乌台文案”了,他鸡蛋里头挑骨头,从东坡先生大量锦绣文章里寻找“”句子,把那些句子单独抽出来,还真的“”得很。这章某便以“语涉讥讪”、“讥刺先朝”制作了“高帽子”,给东坡先生戴上了。
说职别呢,这章某是大人,当的是宰相啊,还不大么?说人格呢,这章某是小人,是小小人,他把东坡陷害了,而且那小人之为也太“现眼”了,东坡这次遭贬谪,一贬连一贬,一谪连一谪,“一次错误”里,多次“处分”,好像要故意把东坡先生的精神压垮似的。东坡先生连续接到了四次“处分”的“文件”,先是贬为定州太守,还在赴定州的“路上”,另一道文件又来了,说是免去定州太守,贬为承议郎转英州;在英州,刚刚落脚,饭锅尚没架好,被窝还没捂热,圣旨又来了,贬为宁远军节度副使,落户惠州。东坡如何看待其遭贬谪的呢?没事的啦,这是“旅游”呢,“莫言西蜀万里,且到南华一游。”这人,是个打不倒打不的家伙,一次次地往远处贬,他却当是一站站地向远方游。到得惠州,还是安逸得很,写诗曰:“白头萧散满霜风,小阁藤床寄病容,报道先生春睡美,道人轻打五更钟。”说章某是小人中的小人,是因为他把人害得算够了,他却还不松手。当东坡先生这诗传到京城,传到章氏耳边,他恨得牙齿咬得咯咯响:好一个春睡美啊,心还没吗?再贬。这样,东坡先生又被追贬为“左承议郎”,章某还特别加了一条:不得签署公事。大概他以为东坡先生原先可以到酒店里“签单埋单”吧,所以把这权也给“没收”!章氏这小人心肠忒小,心眼也忒小,一害之,再害之,连人家快乐都不准,章某整东坡,直往里整。小人者,章某之谓乎?
但是东坡先生仍然是快乐的:“岭南户户皆春色,会有幽人客寓公。”过的日子依然是春风满面,逍遥潇洒。这且不说吧,且说官场波诡云谲,当年高居朝庙、掌管别人沉浮的章某,也是恶有恶报,他没想到他也有这样的日子来临,东坡被赦北归长安之时,却是章某遭遇流放海南之际,命运来了一个大“交换”。章某遭流放,他的崽他的后辈还在京城啊,好,正好在东坡先生之下。崽啊崽,这回该逮着了吧,你的崽在我手里“读书”了吧!章某的女婿是京城的“公务员”,听说东坡先生回归京城,“战战栗栗,汗不敢出,”赶忙试探着修书一封,来讨东坡先生语气,算是求情吧,不想东坡先生回的信相当温暖:听闻章相被贬雷州,为之惊叹弥日。雷州虽远,并无瘴气,余于其地居一年,甚安稳,望以此告慰太夫人。语气之柔和,心地之澄澈,是曾经被之一而再再而三陷害的东坡么?
东坡是斯言,更是斯行。章氏有子,原是东坡先生在职时,由东坡先生拔举的状元,想起老爹对先生的迫害,羞愧难言啊。哪敢登门见面?东坡见此,也写信一封:“某与丞相交40年,虽中间出处稍异,交情固无所增损也。闻其高年寄寓海隅,此怀可知,但以往更说何益?”经常把章某喊至家里嘘寒问暖,殷殷劝慰,在为政当中,也关照有加,多有提携,给章公子尽的是章氏为父之道。
宦海沉浮,商海起伏,人生有时真的很无常。当年的座上宾说不定转眼即成倒霉蛋,而当年的倒霉蛋呢?江东弟子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得势时只想踩人,不怕不把人踩,可没想到自己也有失势之时?做人真的是一门学问,更是一种肚量。做官也罢,做款也罢,到底还是要做人。得势不得意,失势不失志,以宽宏心地待人,以快乐心境待己,在做人上,东坡先生实在是我们的高标。做人,其中最难做到的恐怕是恩怨,恩字容易记,如东坡,尽记着章某原先没有发达成显宦时节的好了。这话可能对东坡是一种侮辱,因为东坡为人并不从个人恩怨出发的,即或在乌台诗案中,章某没给东坡说话,或者说的是坏话,按照东坡先生做人的一贯人格,他也是不会把恩怨放在心上的。恩怨恩怨,恩好说,一个怨,很多人是过不了这关的,当年被人欺压被人迫害,一旦翻身得解放,可以报复了,恐怕不会轻易放过这样的好机会。做得好的,是惹不起我躲得起,从此“结仇”,老不相往来,谁能恩怨忘却,留下真情,一切从头说?东坡能,东坡先生不但在个人得失面前,他保持一贯快乐,也无风雨也无晴,而且在人际恩怨面前,也保持一贯常情,也同样是也无风雨也无晴,这是非常难得的。做人到此,天敬他,人也敬他,活得就自在了。东坡先生临终,其子苏迈、苏过、苏迨等等围在床边哭个不休,东坡笑道:小的们,没什么可哭的,我一生不做坏事,定不堕地狱。
这样的人肯定不会入地狱,绝对上天堂。
style="font-size: 18px;font-weight: bold;border-left: 4px solid #a10d00;margin: 10px 0px 15px 0px;padding: 10px 0 10px 20px;background: #f1dada;">含有数字的成语
含有数字的成语如下:
1、七上八下
释义:也说七上八落。形容心神不定。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二十六回:“那胡正卿心头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白话翻译:那个胡正卿心头就像15个吊桶打水,七个上八个下。
2、三心二意
释义:形容犹豫不决,意志不坚定或用心不专一。
出处:
元·关汉卿《救风尘》第一折:“争奈是匪妓,都三心二意。”
白话翻译:奈何是匪徒,都是三心二意的人。
3、一心一意
释义:心思、意念专一。
出处:
裴松之注引《杜氏新书》:“故推一心,任一意,直而行之耳。”
白话翻译:所以要一心一意的做事。
4、九牛一毛
释义:很多牛身上的一根毛。比喻微不足道。汉司马迁《报任安书》:“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以异?”
出处:
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以异?”?
白话翻译:即使让仆人伏法受诛,就好像九头牛失去一根牛毛,这个和蝼蚁有什么区别呢?
5、九一生
释义:形容经历许多次危险而幸存下来。
出处:
《隋唐演义》第十三回:“凡解进府去的人……十人解进,九一生。”
白话翻译:凡是被押进府中的人.....十个人进去,九个一个生。
带数字的四字成语有什么区别
1. 含有数字的四字成语
以数字“一”开头的带有数字的四字成语:
一唱一和 一呼百应 一干二净 一举两得
一清二白 一扫而空一息尚存 一相情愿
一落千丈 一模一样 一暴十寒一心一意
一窍不通 一视同仁 一泻千里 一草一木
一朝一夕 一针见血 一知半解 一表人才
一见如故 一箭双雕 一脉相承 一目了然
一如既往 一丝不苟 一言难尽 一衣带水
一鸣惊人 一念之差 一贫如洗 一气呵成
一败涂地 一本正经 一臂之力 一尘不染
一刀两断 一技之长 一蹶不振 一劳永逸
一波三折一步登天 一筹莫展 一触即发
一成不变 一帆风顺 一鼓作气 一哄而散
以数字“三”开头的带有数字的四字成语:
三生有幸 三思而行 三头六臂 三心二意
三天打鱼 两天晒网 三长两短 三顾茅庐
三言两语 半夜三更 入木三分 火冒三丈
其中的三顾茅庐是含有历史故事的四字成语
三令五申
以数字“四”开头的带有数字的四字成语:
四面楚歌 四通八达四海为家 四分五裂
四平八稳 危机四伏 四海升平
以数字“五”开头的带有数字的四字成语:
五颜六色 五体投地 五脏六腑 五谷丰登
五子登科 五毒俱全 五短身材 五脏六腑 学富五车
五湖四海 五谷丰登 五马分尸 五谷不分 五体投地
五光十色 五彩缤纷 五彩斑斓 五颜六色 五花八门
五彩缤纷 五光十色 五湖四海 五花八门
学富五车 五雷轰顶
以数字“六”开头的带有数字的四字成语:
六尺之孤 六月飞雪 六根清静
六亲不认 六神无主 六合之内
六马仰秣 呼幺喝六 身怀六甲
以数字“七”开头的带有数字的四字成语:
七扭八歪 七棱八瓣 七颠八倒
七步之才 七高八低 乌七八糟
杂七杂八 七折八扣 七情六欲
七窍生烟 七擒七纵 横七竖八
乱七八糟 七拼八凑 七手八脚
七嘴八舌 七零八落 七上八下
以数字“八”开头的带有数字的四字成语:
八面玲珑 八仙过海 半斤八两
八面玲珑 八面威风 半斤八两
胡说八道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八拜之交 八斗之才 八珍玉食
八百孤寒 八音迭奏 才高八斗
耳听八方胡说八道
以数字“九”开头的带有数字的四字成语:
回肠九转 羿射九日 鹤鸣九皋 九牛二虎之力
九曲回肠 九泉之下 九洲四海 九转功成 含笑九泉
九五之尊 九儒十丐 九回肠断 九垓八埏 九天揽月
九一生 九牛一毛 九霄云外 九牛二虎之力 含笑九泉
九牛一毛 九一生 九霄云外 九鼎大吕 九九归一
2. 有数字的四字词语不计其数(数字成语----“数”)金谷酒数(数字成语----“数”)寥寥可数(数字成语----“数”)备位充数(数字成语----“数”)不可胜数(数字成语----“数”)不足齿数(数字成语----“树”)更仆难数(数字成语----“数”)恒河沙数(数字成语----“数”)浑身解数(数字成语----“数”)劫数难逃(数字成语----“数”)滥竽充数(数字成语----“数”)历历可数(数字成语----“数”)论黄数黑(数字成语----“数”)难更仆数(数字成语----“数”)如数家珍(数字成语----“数”)屈指可数(数字成语----“数”)数米而炊(数字成语----“数”)数米量柴(数字成语----“数”)数黑论黄(数字成语----“数”)数一数二(数字成语-----“数”)数往知来(数字成语----“数”)寻行数墨(数字成语----“数”)凿龟数策(数字成语----“数”)擢发难数(数字成语----“数”)烛照数计(数字成语----“数”)数典忘祖(数字成语----“数”)吹毛数睫(数字成语----“数”)更难仆数(数字成语----“数”)讳树数马(数字成语----“数”)论黄数白(数字成语----“数”)数白论黄(数字成语----“数”)数不胜数(数字成语----“数”)数东瓜,道茄子(数字成语----“数”)数短论长(数字成语----“数”)数黑论白(数字成语----“数”)数黄道白(数字成语----“数”)数黄道黑(数字成语----“数”)数见不鲜(数字成语----“数”)心中无数(数字成语----“数”)心中有数(数字成语----“数”)胸中无数(数字成语----“数”)胸中有数(数字成语----“数”)一目数行(数字成语----“数”)遭劫在数(数字成语----“数”)多言数穷(数字成语----“数”)飞将数奇(数字成语----“数”)简丝数米(数字成语----“数”)泣数行下(数字成语----“数”。
3. 含数字的四字词语一心一意、一分为二、不三不四(三心二意)、四面八方、四通八达、五光十色(五颜六色)、六神无主、七零八落(七上八下)、五花八门、半斤八两、九牛一毛、九一生、九牛二虎之力 (2)十全十美(十万火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千军万马(千载难逢)、万紫千红(万水千山) 一目十行 一心一意 一五一十 一刀两断 一言为定 一字千金 一朝一夕 一字之师 一叶知秋 一路平安 一路顺风 一箭双雕 三心二意 三长两短 四面八方 四通八达 五颜六色 五湖四海 五光十色 五花八门 五谷丰登 七上八下 九牛一毛 十全十美 万众一心 成千上万 万古流芳 万紫千红 五马分尸 万人空巷 万马奔腾 一言九鼎 五十步笑百步 1. 绝大多数是表示非确指的,只有极少数是表示确数,如:一字之师、二竖为虐、三纲五常、三足鼎立、三元及第、三从四德、三皇五帝、三姑六婆、四时八节、四大皆空、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五体投地、六神无主、七窍生烟、七擒七纵、八仙过海、九鼎大吕、十恶不赦,等等。 2. 有的是表示“多”的意思,以含有“三、五、百、千、万”的部分成语最有代表性,如接二连三、三番五次、三令五申、九一生、百炼成钢、百孔千疮、千方百计、千夫所指、千头万绪、万变不离其宗、亿万斯年,等等。 3. 有的是表示“少”的意思,以含有“一”的部分成语最有代表性,如一丝一毫、一毛不拔、一点一滴、一朝一夕、一针一线、一知半解、一鳞半爪、三三两两、三言两语、九牛一毛,等等。 4. 有的是表示“繁杂、凌乱”的意思,以含有“七、八”的部分成语最具有代表性,如七零八落、横七竖八、七上八下、乱七八糟、七手八脚、七嘴八舌、七拼八凑、杂七杂八、七折八扣、五花八门、五光十色、千头万绪,等等。 5. 有的是表示强调突出,如一模一样、一丝一毫、独一无二、一清二楚、一干二净、一刀两断、一落千丈、五大三粗、九九归一、十拿九稳、十全十美、百战百胜、千真万确、万无一失,等等。 6. 有的明显地含有贬义,以含有“三、四”的大部分成语最具有代表性,如说三道四、不三不四、低三下四、丢三落四、朝三暮四、推三阻四、颠三倒四、欺三瞒四、调三窝四,等等。这些成语中的数字多少含有一点“是非好坏”或“这样、那样”等意思。 从这类成语的语法结构来看,其中的数字可以充当各种成分: 1. 作主语,如:一了百了、一之谓甚、万无一失; 2. 作谓语,如:言行不一、气象万千、人一己百; 3. 作宾语,如:举一反三、杀一儆百、略知一二; 4. 作定语,如:八面玲珑、百家争鸣、万象更新; 5. 作状语,如:耳目一新、势不两立、三思而行; 6. 作补语,如:低三下四、推三阻四、行百里者半九十。 另外,成语中的数字还有一定的修辞作用,它们可以构成多种修辞格。例如: 1. 摹形;十字街头、八字打开; 2. 夸张:入木三分,垂涎三尺; 3. 紧缩:三姑六婆、三纲五常; 4. 衬托:千钧一发,一本万利; 5. 镶嵌:四平八稳,一干二净; 8. 叠词:三三两两,千千万万; 6. 顶真;一而再再而三,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7. 同语:一物降一物,一是一,二是二;等等。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