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诗 牧童词 的意思

2.唐朝诗人李涉路遇劫匪,为何做了首诗,劫匪反而好酒好菜招待他一番?

3.求“绿林豪客”的解释

4.李姓名人的故事

5.请问大家可不可以推荐十个不太出名的词人或诗人?

古诗 牧童词 的意思

绿林豪客夜知闻-绿林豪客夜知闻的意思

因为村子四周禾黍稠密,怕牛吃了庄稼,所以把它远远地放入陂中。沿河的陂岸,泉甘草美,真是个放牧的好地方;放到这儿来的牛可多着哩!牛自由自在的吃草,喝水,牧童又何尝不想到山坡上和别的放牛娃去玩一会儿;可是讨厌的鸟儿,在天空盘旋。它们饿了,老是要飞到牛背上去啄虮虱。怎能丢下不管呢?牛性是好斗的,特别是牧童放的这头小白牛更淘气,它时而低头吃草,时而举头长鸣。这鸣声该不会是寻找触角的对象的信号吧?真叫人担心,一刻也不能离开它。此时,牧童耳边忽然传来一个熟悉的声音,有人卷着芦叶在吹口哨。他知道是他的同伴放着牛在堤的那一边,于是他也学着样儿,卷着叶子吹起来,互相应和;一面监视着这正在吃草的牛,抖动几下手里的长鞭,并且向牛说了下面两句警告的话。这话里是有个典故的。

原来,北魏时,拓跋辉出任万州刺史,从信都到汤阴的路上,因为需要润滑车轮的角脂,派人到处生截牛角,吓得老百姓不敢把牛放出来。这一横暴故事在民间广泛流传,牧童们谁都知道。“官家截尔头上角”,是这牧童挥鞭时随口说出来的。这话对无知的牛来说,当然无异“弹琴”,可是在牧童却认为是有效的恐吓。为什么会如此呢?这是值得深长思之的。

唐朝自安史乱后,藩镇割据,内战不停。官府借口军需而抢夺、宰杀民间耕牛,是极常见的事。和张籍同时的诗人元稹在《乐府古题。田家词》里就有所反映:“六十年来兵簇簇,月月食粮车辘辘。一日官军收海服,驱车驾车食牛肉。”连肉都被吃光,那头上两只角截下熬角脂,自然不在话下!这就是当时的客观现实。对于这种现实,张籍这诗里并未作任何描写,只是结尾时借放牛娃的口,轻轻地点了一下,笔意在若有若无之间,而人民对官府畏惧和对抗的心情,也就可以想见了。

全诗十句,是一幅绝妙的牧牛图。前八句生动曲折地描绘了牧场的环境背景、牧童的心理活动和牛的动态,情趣盎然。然而诗的主题并不在此;直到最后两句,我们才能看出诗人用意之所在。从前面八句转入最后两句,如信手拈来,用笔十分自然;寓尖锐讽刺于轻松调侃之中,用意又是多么的明快而深刻!

诗歌语言朴直清新,明白如话,表现出一种“由工入微,不犯痕迹”的精湛功夫。

唐朝诗人李涉路遇劫匪,为何做了首诗,劫匪反而好酒好菜招待他一番?

因为唐代时对诗词文化的憧憬,说是唐诗不如说是诗唐。所以即便是劫匪,有人给他们写诗的话,他们也会非常开心的。

李涉,是唐代的一位诗人,少年有才,后来出任国子博士。有一次李涉和书童一起赶路,路上遇到大风船只能靠岸,眼看天色已晚只能找客栈投宿。但是却不巧在路上遇到了劫匪,那伙劫匪拦住他们去路后便问:“来者何人?”书童赶忙道:“这是李涉先生啊。”李涉在中唐也是颇有名气,劫匪一听不由兴奋地说:“倘若真的是李涉先生,那我们便不劫财了,久闻先生大名,希望能够题一首诗。”《井栏砂宿遇夜客》暮雨潇潇江上村,绿林豪客夜知闻。

他时不用逃名姓,世上如今半是君。不得不说李涉还是很聪明的,单从他对于这货劫匪的称呼就能看得出来,又是“夜客”又是“绿林豪客”,而这首诗的精彩之处就在后两句,李涉此前的一些诗作中偶尔透露出一些失意归隐的意味,显然在这个时候双方的身份也不是对立的劫匪和被劫之人,更像是友人。

在唐朝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文化就是朗朗上口,各具特色的唐诗了,唐朝的著名诗人非常多,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佛王维,诗魔白居易,诗囚贾岛等人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不得不说李涉还是很聪明的,单从他对于这货劫匪的称呼就能看得出来,又是“夜客”又是“绿林豪客”,这样的称呼用在这些本就时常被人咒骂之人的身上,一下子就把彼此的距离拉近了,显然在这个时候双方的身份也不是对立的劫匪和被劫之人,更像是友人。

以上就是对唐朝诗人李涉路遇劫匪,为何做了首诗,劫匪反而好酒好菜招待他一番的解释,希望可以帮助你。

求“绿林豪客”的解释

lín

háo

kè绿林:西汉王匡、王凤为首的“绿林军”。指聚集山林、反抗官府的武装力量指伤害人民的群盗股匪。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乌将军一饭必酬》:“暮雨萧萧江上村,绿林豪客夜知闻。”典故出处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乌将军一饭必酬》:“暮雨萧萧江上村,绿林豪客夜知闻。”

近义词

绿林豪杰

英文翻译

knight

of

the

pad

<greenwood

hero>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绿林:西汉王匡、王凤为首的“绿林军”。指聚集山林、反抗官府的武装力量指伤害人民的群盗股匪。

成语举例:郭沫若《孔雀胆》第三幕:“那并不是普通的绿林豪客,而且,那里面各种各样的人都有。”

常用程度:常用

感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宾语、定语;指强盗头目

成语结构:偏正式

产生年代:古代

李姓名人的故事

诗曰:“暮雨潇潇江上村,绿林豪客夜知闻。他时不用逃名姓,世上如今半是君。” 李涉在做太学博士期间,一次去九江,因遇雨歇宿在一个叫井栏砂的江村里,半夜里遇到强盗打家劫舍。李涉害怕和“豪客”讲道理,吓得蜷缩在角落里不敢动。这时强盗大王问他说:“你是什么人?”李涉的随从大着胆子说:“是太学李博士。”那大王一愣,追问:“哪个李博士?是不是诗名远播的李涉博士?”李涉忙答:“不敢当,我就是李涉。”然后,意想不到的情况发生了——大王抢上来亲切地和他握手,连声说:“你真的是李博士?太好啦!久仰大名了。您送我一首诗好不好?”李涉做梦也想不到居然还能遇上这种“文学爱好者”,又惊又喜挥笔写下了这首题名《井栏砂宿遇夜客》七言绝句。大王欢喜无限地收藏起来,还送许多礼物给李涉,并恭送他上路。李涉在江湖官场打混了大半生,尝尽了冷眼白眼,一肚子不平之气,到头来竟是在强盗大王这儿享受到了“尊重”的待遇,百感交集,差不多也要把大王认作个江湖知己了。两人挥手告别,宛如朋友。

请问大家可不可以推荐十个不太出名的词人或诗人?

李涉 唐代诗人 有一次,李涉去旅游,忽然遇到了一群强盗,随行的人告诉强盗来者是诗人李涉,强盗非但没有抢财物还恭恭敬敬地请李涉作一首诗送给他们,于是李涉作下了这首诗: 井栏砂宿遇夜客

暮雨潇潇江上村,绿林豪客夜知闻。

相逢何用藏名姓?世上于今半是君。

崔护 唐代诗人 一年,崔护考进士落第,心情郁闷。清明节这天,他独自到城南踏青,见到一所庄宅,四周桃花环绕,景色宜人。适逢口渴,他便叩门求饮。不—会儿,一美丽女郎打开了门。崔护一见之下,顿生爱慕。第二年清明节,崔护旧地重游时,却见院墙如故而门已锁闭。他帐然若失,便在门上题诗一首: 题都城南庄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宋之问 唐代诗人 一次游洛阳龙门,武则天命群臣赋诗,左史东方虬诗先成,武则天赏赐锦袍。及宋之问《龙门应制》诗成奉上,“文理兼美,左右称善”武后夺东方虬锦袍转赐给他。这样的予夺,既反映了武则天对靡丽颂德诗风的提倡,也表现了宋之问这时的创作方向,对他的声名和地位都有很大的影响。

严武 唐代诗人(公元七二六年至七六五年)字季鹰,华州华阴人。生于唐玄宗开元十四年,卒于代宗永泰元年,年四十岁。性豪爽。八岁时,因父挺之不答其母,乃手刃父妾英。父以为戏杀。武曰:“安有大臣厚妾而薄妻者!儿故杀之,非戏杀也”!父屡禁其习武。读书不甚究其义。以荫调太原府参军,累迁殿中侍御史。玄宗入蜀,(公元七五六年)擢谏议大夫。至德后,历剑南节度使,再为成都尹。以破吐蕃功,进检校吏部尚书,封郑国公。与杜甫最友善,镇剑南时,甫因避乱往依之。武虽武夫,亦能诗,全唐诗中录存六首。

储光羲 唐代诗人 储光羲途经邯郸,看见征兵,百姓离别哭声震天,便作《效古》二首写途中所见:“大军北集燕,天子西居镐。妇女役州县,丁壮事征讨。老幼相别离,哭泣无昏早。稼穑既殄灭,川泽复枯槁。”并自抒怀抱说:“翰林有客卿,独负苍生忧。中夜起踯躅,思欲献厥谋,君门峻且深,□足空夷犹。”

晏殊 宋代词人 有一次,晏殊路过杨州,在城里走累了,就进大明寺里休息。晏殊进了庙里,看见墙上写了好些题诗。他挺感兴趣,就找了把椅子坐下。然后,让随从给他念墙上的诗,可不许念出题诗人的名字和身份。晏殊听了会儿,觉得有一首诗写得挺不错,就问:“哪位写的?”随从回答说:“写诗的人叫王琪。”晏殊就叫人去找这个王琪。王琪被找来了,拜见了晏殊。晏殊跟他一聊,挺谈得来,就高兴地请他吃饭。俩人吃完饭,一块到后花园去散步。这会儿正是晚春时候,满地都是落花。一阵小风吹过,花瓣一团团地随风飘舞,好看极了。晏殊看了,猛地触动了自己的心事,不由得对王琪说:“王先生,我每想出个好句子,就写在墙上,再琢磨个下句。可有个句子,我想了好几年,也没琢磨出个好下句。”王琪连忙问:“请大人说说是个什么句子?”晏殊就念了一句:“无可奈何花落去;”王琪听了,马上就说:“您干吗不对个——‘似曾相识燕归来?’”下句的意思是说,天气转暖,燕子又从南方飞回来了,这些燕子好像去年见过面。晏殊一听,拍手叫好,连声说:“妙,妙,太妙了!”王琪的下句对得确实好,跟上句一样,说的都是春天的景色。拿“燕归来”对“花落去”,又工整又巧妙。用“似曾相识”对“无可奈何”也恰到好处。这两句的音调正好平仄相对,念起来非常和谐好听。晏殊对这两句非常喜欢,他写过一首词《浣溪沙》,里边就用上了这副联语:

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上官婉儿 唐代女诗人 相传婉儿将生时,母亲郑氏梦见一个巨人,给她一秤道:“持此称量天下士。”郑氏料想腹中,必是一个男子,将来必能称量天下人才,谁知生下地来,却是一个女儿,郑氏心中甚是不乐。这婉儿面貌美丽,却胜过她母亲,自幼儿长成聪明伶俐,出世才满月,郑氏抱婉儿在怀中戏语道:“汝能称量天下士么?”婉儿即呀呀地相应,如今果然。因此,朝廷内外,吟诗做赋,靡然成风,朝臣们做的诗都由婉儿评论.

曹组 北宋词人 生卒年不详。字元宠。颍昌(今河南许昌)人。与其兄曹纬以学识见称于太学,但六次应试不第,曾著《铁砚篇》以自见。宣和三年(1121)始登进士第。历任武阶兼阁门宣赞舍人、给事殿中等职。曾官睿思殿应制,因占对才敏,深得徽宗宠幸,奉诏作《艮岳百咏》诗。约于徽宗末年去世。

姜夔 北宋词人 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鄱阳)人。在他所处的时代,南宋王朝和金朝南北对峙,和阶级矛盾都十分尖锐复杂。战争的灾难和人民的痛苦使姜夔感到痛心,但他由于幕僚清客生涯的局限,虽然为此也发出或流露过激昂的呼声,而凄凉的心情却表现在一生的大部分文学和音乐创作里。庆元中,曾上书乞正太常雅乐,一生布衣,靠卖字和朋友接济为生。他多才多艺,精通音律,能自度曲,其词格律严密。其作品素以空灵含蓄著称。有《白石道人歌曲》。

张炎 北宋词人 字叔夏,号玉田,又号乐笑翁。祖籍凤翔,寓居临安(今浙江杭州)。他是贵族后裔(循王张俊六世孙),也是南宋著名的格律派词人,父张枢,精音律,与周密为结社词友。张炎前半生在贵族家庭中度过。宋亡以后,家道中落,贫难自给,曾北游燕赵谋官,失意南归,落拓而终。有《山中白云词》,存词约三百首。文学史上把他和另一著名词人姜夔并称为“姜张”。他与宋末著名词人蒋捷、王沂孙、周密并称“宋末四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