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贤良方正什么意思?

2.贤良方正和孝廉的区别

贤良方正什么意思?

举贤良方正-举贤良方正表

词目

贤良方正

发音

xián liáng fāng zhèng

释义

贤良:才能,德行好;方正:正直。汉武帝时推选的一种举荐官吏后备人员的制度,唐宋沿用,设贤良方正科。指德才兼备的好人品。

引用

《儒林外史》第十三回 蘧駪夫求贤问业 马纯上仗义疏财 ...,以游说做官,所以孟子历说齐梁,这便是孟子的举业。到汉朝用‘ 贤良方正 ’开科,所以公孙弘、董仲舒举 贤良方正 ,这便是 *** 的举业... 《儒林外史》第五十六回 神宗帝下诏旌贤 刘尚书奉旨承祭 ...之任。至于后世,始立资格以限制之。又有所谓清流者,在汉则曰“ 贤良方正 ”,在唐则日“入直”,在宋则曰“知制诰”。  我... 《前汉演义》第四十八回 遭众忌贾谊被迁 正阃仪袁盎强谏 ...,仍使为相,勃亦受命不辞。会当日蚀告变,文帝因天象示儆,诏求 贤良方正 ,直言极谏。当由颍阴侯骑士贾山,上陈治乱关系,至为恳切... 《前汉演义》第五十八回 嗣帝祚董生进三策 应主召申公陈两言 ...,一经践祚,便颁下一道诏书,命丞相御史列侯郡守诸侯相等,举荐 贤良方正 、直言极谏之士。于是广川人董仲舒,菑川人公孙弘,会稽人... 《前汉演义》第八十二回 孝妇伸冤于公造福 *妪失德霍氏横行 ...,北海琅琊,毁坏宗庙,宣帝特素服避殿,大赦天下,诏求经术,举 贤良方正 。夏侯胜黄霸,才得出狱。回应前回。胜且受命为谏大夫,霸... 《后汉演义》第十七回 抗朝命甘降公孙述 重士节亲访严子陵 ...往讨嚣,偏遇日食告变,乃暂罢军事。诏求直言,并敕公卿以下,举 贤良方正 各一人。先是建武五年,光武帝尝访求高士,得周党王良等人... 《后汉演义》第三十六回 鲁叔陵讲经称帝旨 曹大家上表乞兄归 ...恭,亦以通经致用。恭弟丕更好学不倦,兼通五经。章帝初年,诏举 贤良方正 ,应举对策,约有百余人,独不同时应举,得列高第,除为议... 《后汉演义》第四十二回 班长史捣破车师国 杨太尉就夕阳亭 ...以外,又有周燮,也是汝南人氏,学行深沈,隐居不仕,郡守举他为 贤良方正 ,均以疾辞。尚书仆射陈忠,更为推荐,安帝特用玄纁羔币,... 《两晋演义》第四十二回 并前赵石勒称尊 防中山徐遐泣谏 ...”乃释咸引见,面加慰谕,赐绢百匹,稻百斛。随命公卿百寮,荐举 贤良方正 ,直言秀异,孝义清廉各一人。一面就襄国西偏,创造明堂辟... 《隋唐两朝志传》第一二一回 柳公权用笔谏帝 ...,在其掌握,威权出人主之右,无人敢言。是年三月,帝亲策制举人 贤良方正 。有昌平县一人,姓刘名蕡,对策极言宦官威权甚大,为害百... 《梼杌闲评》第三十八回 孟婆师飞剑褫奸魄 魏忠贤开例玷儒绅 ...人,怎么医得国?”婆子道:“我这药方儿,是以仁义道德为君,以 贤良方正 为臣,以孝弟忠信为佐,以礼义廉耻为使,岂不是可以医国么... 《史记》孝文本纪 ...大矣。令至,其悉思朕之过失,及知见思之所不及,匄以告朕。及举 贤良方正 能直言极谏者,以匡朕之不逮。因各饬其任职,务省繇费以便... 《汉书》卷四·文帝纪 ...大矣。令至,其悉思朕之过失,及知见之所不及,匄以启告朕。及举 贤良方正 能直言极谏者,以匡朕之不逮。因各敕以职任,务省徭费以便... 《汉书》卷六·武帝纪 ...元元年冬十月,诏丞相、御史、列侯、中二千石、二千石、诸侯相举 贤良方正 直言极谏之士。丞相绾奏“所举贤良,或治申、商、韩非、苏... 《汉书》卷八·宣帝纪 ...之士,有以应变,辅朕之不逮,毋有所讳。令三辅、太常、内郡国举 贤良方正 各一人。律令有可蠲除以安百姓,条奏。被地震坏败甚者,勿... 《后汉书》卷三·肃宗孝章帝纪 ...彬,朕甚嘉之。其令太傅、三公、中二千石、二千石、郡国守相,举 贤良方正 、能直言极谏之士各一人”夏五月辛酉,初举孝廉、郎... 《后汉书》卷四·孝和孝殇帝纪 ...良之士,以辅朕之不逮。其令三公、中二千石、二千石、内郡守相举 贤良方正 、能直言极谏之士各一人。昭岩穴,披幽隐,遣诣公车,朕将... 《后汉书》卷五·孝安帝纪 ...薨。三月癸酉,日有食之,诏公卿内外众官、郡国守、相,举 贤良方正 、有道术之士,明政术、达古今、能直言极谏者,各一人。己... 《三国志》卷二十五·魏书二十五·辛毗堂隆传 ...好烦苛,此乱民之甚者也。当今之急,宜去四甚,并诏公卿郡国,举 贤良方正 敦朴之士而选用之,此亦求贤之一端也”阜又上疏欲省... 《三国志》卷三十一·蜀书一·刘二牧传 ...州郡,以宗室拜中郎,后以师祝公丧去官。居阳城山,积学教授,举 贤良方正 ,辟司徒府,历雒阳令、冀州刺史、南阳太守、宗正、太常。...

贤良方正和孝廉的区别

贤良方正指汉制郡国举士的科目之一。选拔文墨才学之士,魏、晋、唐、宋皆沿之。

孝廉:孝廉是汉武帝时设立的察举制考试,以任用官员的一种科目,孝廉是“孝顺亲长、廉能正直”的意思。后代,“孝廉”这个称呼,也变成明朝、清朝对举人的雅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