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谁有明代解缙的故事

2.李秀成建议从天京突围,洪秀全为何拒绝呢?

3.1863年洪秀全痛斥李秀成撤出天京建议:朕有天兵

4.清朝被几万人的辛亥革命推翻,为什么却灭了几十万兵的太平天国?

5.标志着太平天国失败的事件是?

6.当年慈禧下令分尸洪秀全,为啥听话的曾国藩抗旨不尊?

谁有明代解缙的故事

朕铁桶江山-朕铁桶江山,尔不扶,有人扶

解缙4岁时才会说话,因生下时个子小,长得像一只田螺,父亲把他看成是怪物,十分讨厌他。一天大雨过后,父亲把他装在畚箕里,准备到后山将他活埋。途中,解缙在畚箕里看到湿泥地上有许多鸡足印,忽然开声说:“这是‘个’字。”他父亲很惊奇,左右瞧了瞧,心里想:“没有人呀,这是谁在说话?”回过头来方知是解缙,他从没读过书,却能认识字,现在话也会说了,将来长大了一定有出息。于是父亲又高兴地将他拎了回来。

解缙5岁念书,不到两年,四书五经烂熟,会文、能诗、善对。解缙家门前是一个员外的竹林,平时看守很严,有人在竹林旁边时就会挨骂。解缙心想:“这有什么了不起,你有竹林,我有书本,你发你的财,我读我的书,总有一天我要比你更富裕。”于是,他在自家门前写了一副对联:“门对千竿竹,家藏万卷书。”员外一看,自己的竹林倒成了他写对子、显示才学的材料,一气之下把竹子全砍掉头。谁知解缙又在对联下边添一个“短”字和一个“长”字,对联成了“门对千竿竹短,家藏万卷书长。”竹子短了,解缙的书却增多了。员外气得眼睛翻白,却奈何他不得,索性把竹根也挖了。谁知解缙又在上联加一个“无”字,下联加一个“久”字,对联成了:“门对千竿竹短无,家藏万卷书长久。”员外看了,气得差点背过气去。

朝廷争斗借物寓讽不畏强金銮殿上闹乾坤

解缙在少年时就不畏强权,一次,告老还乡的李尚书不信解缙的才华,他宴请几个权臣显贵作诗,派人叫解缙前来应对,有意当众奚落他。解缙来到李府,只见大门紧闭,李家人要他从小门进入,他站在大门口硬是不走小门。李尚书闻情走来大声说:“小子无才嫌地狭。”解缙即答:“大鹏展翅恨天低。”李尚书听了大吃一惊,忙命人打开中门相迎。刚入席,一权贵便想借题嘲笑解缙母亲在家做豆腐,父亲挑担上街叫卖的贫寒身世:“听说才子能出口成对,今日请你以你父母职业为题如何?”解缙听了,明知是奚落自己,不慌不忙地吟道:“户挑日月上街卖,手把乾坤日夜磨。”众人听了,无不拍案叫绝。

酒过三巡,李尚书欲压服解缙,用手往天上一指,自命得意地说:“天作棋盘星作子,谁人敢下?”解缙听罢,用脚在地上一顿,说:“地作琵琶路作弦,哪个能弹!”

解缙入朝为官后,很多同朝大臣妒其才华,经常为难他。在金銮殿里有明太祖朱元璋的一对玉桶,作为传国之宝,谁也动不得。一天,几个大臣指着其中一只玉桶对解缙说:“都说你胆大,看敢不敢打掉这只玉桶?”只听“哐啷”一声,解缙把一只玉桶打碎了。朱棣大怒,责问解缙打碎玉桶的原因。“为了万岁的江山,我打掉了一只玉桶。因为天无二日,民无二主,只有一统(桶)江山,哪有二统(桶)江山?如果有二统(桶)江山,国家怎得安宁?”朱棣拍案:“对呀!打得好!”几个大臣又围住解缙:“解大人,要是你敢打破第二只玉桶,就算真有本事。”解缙说:“这有何难?”说罢,把剩下的一只玉桶也打掉了。朱棣大怒:“解缙,你刚才说只有一统江山,现在你为什么把剩下的一只玉桶也打掉了?”解缙奏道:“玉桶江山,脆而不坚,铁桶江山万万年。为了陛下皇业永固,还是打掉玉桶换成铁桶吧,这样江山就会像铁桶一样,万代相传了。”解缙的话说到朱棣的心坎上,他立即下令铸一只大铁桶放在金銮殿上。

三朝侍君《》惹怒龙颜几起伏锒铛入狱

解缙侍奉了明朝三代君主,曾经被重用也曾被遣返家乡。解缙于洪武二十年参加江西乡试,考中第一名为解元,次年参加南京会试,被取为第七名,殿试后录取为三甲进士,被任命为翰林院庶吉士。解缙侍从朱元璋,深得其喜爱,朱元璋对解缙说:“朕与尔义则君臣,恩犹父子,当知无不言。”解缙年轻气盛,当天便写了《“封事”》,批评朝政,指责太祖屡改政令,杀戮过多,因此触犯龙颜,被罢官回家读书,十年不许入京。直到第八年朱元璋后,他才再度被起用。

朱棣即位不久,解缙便从翰林待诏升任本院侍读,由九品官一跃至正六品,后又受命入职文渊阁,成为朱棣身边的贴身顾问。一时诏书号令,颁布四方,皆出其手。甚至在深夜朱棣上床就寝时,还赐座给解缙,让他坐在床前,商议国家大事。永乐年间,解缙重修了《太祖实录》,编辑了《列女传》,并主持纂修了《永乐大典》,这是中国第一部最大的综合性类书。后解缙因“立储之争”被人陷害,惹怒朱棣被投入狱中。

旷世奇书千人纂修促大成《永乐大典》遭焚毁

纂修《永乐大典》是解缙一生中最引人关注的事迹。

明成祖朱棣篡夺皇位后,为了笼络人心,并炫耀文治武功,决心请一批读书人编一部有特色的大书。他交待编书的宗旨是:编成的书既要内容丰富,包罗万象,不怕浩繁又要作分类,按韵编排,便于查找,好像从口袋中拿东西一样方便。公元1403年,明成祖下令开始修书,主编就是解缙。解缙召集了147个读书人分头编纂,第二年底编成,名为《文献大成》。但明成祖很不满意,认为搜集范围不广,记载的内容太简略。公元1405年农历正月,明成祖当面指示解缙重修《文献大成》,这次先后选派官员及全国各地的饱学老儒两三千人参加纂修。公元1408年,重修的《文献大成》终于完成,光目录就有60卷,正文有22877卷,约3.7亿字,装订成11095册。明成祖亲自写序,将书名改为《永乐大典》。

《永乐大典》搜集了8000多种古代文化典籍,可惜当时此书没有刊刻出版,除正本外,仅仅抄写了一部副本。明朝时期就有一部下落不明,另一部到清朝在八国联军侵略中国时被一把火烧毁了,至今只剩下零星的几百册,散落在世界各地。

解缙之身愿为陵下草大雪纷飞埋忠魂

关于解缙的因,在民间也流传多个版本,但在正史的记录中,解缙还是于牢狱。他被朱棣打入牢狱后整整被关了5年无人问津。永乐十三年,锦衣卫上报囚犯名册,明成祖看见了解缙的名字责问:“缙犹在耶?”于是,旷世奇才解缙被灌醉,埋到积雪中活活冻,年仅47岁。

李秀成建议从天京突围,洪秀全为何拒绝呢?

1853年3月,洪秀全率领太平军占领南京城,改名天京,作为太平天国的都城,并在城中修建了规模宏大的天王府。清军为了围困天京,分别设立了江南大营、江北大营,不过他们先后被太平军攻破。然而到了1862年,情况发生了变化,曾国藩在占领安庆后,调兵遣将,筹划以收复南京为主要目标的军事行动。

曾国荃率领湘军主力顺流而下,一路上势如破竹,于5 月30日直抵南京雨花台,自此拉开了天京之战的序幕。洪秀全急忙派人催促李秀成回援,当时李秀成正在攻打上海。此后太平军不断战败,天京城陷入危机之中。在洪秀全严旨督促下,李秀成只得放弃苏州,率领主力救援。

然而,李秀成也没能改变天京的战局,他率领十多万军队在雨花台与清军交战,双方激战四十多天,太平军没能突破清军防线。李秀成率军进城,李世贤退秣陵关,这场救援天京之战以失败告终。在当时,李秀成麾下的这支军队是实力最强的,他都没能成功,也就意味着天京城再无外援。

李秀成进城后,发现城内的情况非常不妙,由于清军的长期围困,城内的粮食供应已经非常困难,天京城实际上已经陷入“里无粮草,外无援兵”的境地。李秀成于是来到天王府,向洪秀全提出“让城别走”,也就是从天京突围,转战其他地方,以图东山再起。然而,洪秀全却勃然大怒,严厉斥责了李秀成。

李秀成并不甘心,说了一大段话,将现实情况一一说明,可没想到洪秀全咆哮道:“朕奉上帝圣旨、天兄耶稣圣旨下凡,作天下万国独一真主,何惧之有。朕铁桶江山,尔不扶,有人扶。尔说无兵,朕之天兵多过于水,何惧曾妖者乎!”此时的时间大概是1863年底、1864年初左右。

几个月后,天京城彻底陷入无粮的境地,李秀成又来奏报,“合城无食,男妇者甚众,恳求降旨,应何筹谋?”洪秀全当即下旨,“全城俱食甜露,可以养生。”所谓的“甜露”就是野草。1864年5月30日,洪秀全发布了最后一道旨意,“大众安心,朕即上天堂,向天父、天兄领到天兵,保固天京。”

两天后,洪秀全咽下了最后一口气,有人说是病,有人说是自杀。一个半月后,天兵没来,清军来了,他们攻破南京城,太平天国至此覆灭。那么问题来了,洪秀全为何拒绝李秀成的建议呢?其实从洪秀全的言语,我们可以看出他完全“走火入魔”,丧失了一个正常人的理智,大概他真的把自己当作上帝的儿子!

1863年洪秀全痛斥李秀成撤出天京建议:朕有天兵

导读:李秀成建议洪秀全放弃天京,让城别走。此议遭洪秀全严厉斥责:朕铁桶江山,尔不扶,有人扶!尔说无兵,朕之天兵多过于水,何惧曾妖者乎!

洪秀全

1862年夏,湘军和太平军在天京外围展开了激烈的攻防作战。湘军遭受太平军环逼围攻,自知战役态势十分不利,于是构筑高墙深沟,坚守营盘,确保在天京城下的立足之地。结果,太平军虽以优势兵力数度进攻,但均以失败告终。

9月14日,忠王李秀成经过多方努力,终于开始了解围天京的大规模战略性战役行动。李秀成调集了14个王共计60万(实约30万)大军,从各个方向奔赴天京。10月13日,李秀成亲自率领主力进攻雨花台曾国荃军。

10月18日,太平军围攻曾国荃部6昼夜后,攻势有所减弱。曾国荃下令阵前反击,突破太平军4座营垒。忠王李秀成也感到由于战线拉得太长,无法获得显著效果。于是又收回兵力,专攻东路。湘军挡住了太平军最初全面进攻的猛烈攻势,战局趋于相对稳定,战役转入第二阶段。

东路方山一带是曾国荃的中军所在,也是太平军的主攻方向。18日起,太平军进逼湘军营垒,洋枪洋炮不绝如缕;同时采取挖掘地道、填埋炸药的方法破坏湘军营垒。湘军拼抵御,曾国荃亲临战场,被飞来的枪弹击伤面颊,副将倪桂阵亡。

10月23日,侍王李世贤从浙江又率三四万人来援,太平军士气大振,加强东路攻势,遂与湘军形成第一次决战 *** 。11月26日,由于曾国荃军抵抗十分顽强,李秀成军三鼓而竭,不得不下令撤围。

天京破围战失败,天王洪秀全十分恼怒,严诏忠王李秀成进京,革除忠王爵位。然后令李秀成率领大军渡江北进,实行进北攻南的新战略。

应该说,进北攻南的新战略有其合理和可行之处。但李秀成对洪秀全缺乏信任,认为此计一定是天王周围的佞臣所出,目的就是忌我之势,密中暗折我兵。李秀成的消极态度使湘军再次赢得战机。1862年12月1日,李秀成派部将章王林绍璋等作为先头部队自天京下关渡江北上。李秀成自己却没有随军北上,而是在1863年1月11日离开天京,匆匆返回苏州根据地处理政局。

李秀成要讨伐叛军而滞留苏州,此时西线战场又频频告急,他分身乏术,又不得不西返天京。这样来回折腾到2月27日,李秀成才亲率号称50万(实20余万)的大军自天京下关、中关渡江开始北上。从决策进北攻南到太平军主力北上,3个月过去了,战机已失。

在这3个月之内,曾国藩基本摸清了太平军北上的战略意图,并从各地调集援军布局皖北。

1863年2月27日,李秀成率领大军北上。太平军攻克浦口和江浦,再次掌握了天京北面门户,打通了与江淮、皖北间的重要通道,使得皖北江淮战场和天京战场连成一气。

按预定作战计划,李秀成率部转战皖北的战略目的是占据皖鄂要冲,与扶王陈得才部会师,在长江中游荆楚地区牵制下游湘军,以解天京之围。不料,由于受到连年兵灾,安徽各地民生艰难、粮食缺乏,其时又是青黄不接之时,太平军就地取食难以维持,被迫放弃原定作战计划。湘军一路围追堵截,步步紧逼。再加上捻军张乐行部已被清军击败,军威不振。扶王陈得才部亦立足不住,退回陕西。北进与陈得才部、张乐行部会师的第一个战略步骤基本无法实现,使太平军西进皖鄂、接通中原、回马荆楚的战略意图陷入绝境。

北部没有了后顾之忧,清军又把注意力集中到南面来。6月13日,曾国荃军在雨花台发动攻势。天京局势危急,洪秀全急令各军回援天京。

清朝被几万人的辛亥革命推翻,为什么却灭了几十万兵的太平天国?

造成重大亡人数的主要原因在于双方的屠城,太平军每攻克一座城池都要对城中的抵抗分子、官僚士绅阶层甚至全城百姓展开屠杀,清军也不甘示弱只要打下太平军的城池都要大肆屠杀一番以镇压抵抗意志或者发泄愤怒情绪、虚报战功等。

其次就是因战争绵延日久和天灾所造成的饥荒、火灾、瘟疫等衍生灾难,它们伴随着战争的展开而展开并使民众的生存状况更加恶劣,因而造成了极大的伤亡。

据学者在《中国人口史》中的研究成果,太平天国造成长江中下游湖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五省人口绝对数量减少了六千五百万人。考虑到人口的正常增长率,实际上这五个省份在天平天国运动期间损失的人口数量必然比这个数字多。再考虑到太平天国战争的其他战场湖南、广西、福建、四川等省的人口损失,那么太平天国战争带来的人口损失至少在一亿以上。

刑罚也极为严酷,以“重刑”对待他人,不但恢复了那些早已被废除禁止的酷刑,而且集天下酷刑之大成,发明出各式各样的刑罚。有人因天热生疮长虱,而剪去头发,便被诬为“通妖”,施以酷刑逼供。

不但如此,不论宫中还是个王爷府中,都设有刑堂,各种刑具备齐,让人生不如。其中便有“吃酒之刑”(以滚油强行灌入口中),“大红袍”(指剥皮),“点天灯”(用棉絮或麻纸包裹其身,涂以烈油,悬高杆上,纵火焚之)等等,无所不用其极。

1851年,洪秀全在金田村起兵没几天,连一个县城都还没占到,立足未稳,就迫不及待自封“天王”。才打进小城永安,在强敌围困之时就大封诸王,并向全军下诏,封官许愿。从广西一路杀出来,凡攻占一地,来不及逃走的青壮年一律被胁迫参军,否则斩首。

清代女子好裹小脚,洪秀全建立天京之后,不予裹脚,规定“有女子缠足者,轻则责打,重则斩脚!”一时间,有些人为了邀功,随意捉拿小脚妇人,当街斩下,全然不顾其性命,令其在街边哀嚎直。但可笑的是洪秀全却让宫中那些被阉割的幼童裹脚,有些幼童不肯,便被斩脚。

1853年洪秀全进南京,凡满清官员、满族百姓、知识分子、僧尼道士、商人,不分男女老幼统统杀头,许多人不堪凌辱被杀,就举家自杀。

除了杀一切可疑的满人外,当然女人孩子都没放过,防止有人藏匿,他们还开展“搜妖”行动,只要查到官服、官印等身份信息,立即逮捕。满城直接搜查,力争不放过兵丁与旗人。每过郡县,皆如此。

“天京”一建,洪秀全马上下令,找寻幼童入宫阉割,找寻天下美女供自己临幸。可怜那些幼童,小小年纪被强掳进宫,那些执行阉割之人,又不得其法,弄到不少孩童活活疼。

1856年发生的天京事变,是太平天国内部的自相残杀,起因于东王杨秀清觊觎“神器”,逼洪秀全封他父子为“万岁”。洪秀全密令北王韦昌辉连夜从前线带兵回京,血洗东王府,杀了东王部下将士两万多人。

翼王石达开是诸王中最有远见、最能干的一个,被曾国藩等人认为是最厉害的对手。他回京指责韦昌辉杀虐太重,韦昌辉又在洪秀全的密令之下想要把石达开杀掉。石达开连夜逃脱,但他的一家老小全被杀光,后来洪秀全又下令杀了韦昌辉及其亲信二百余人。

1863年年底,太平天国面临覆灭,洪秀全执意否决了李秀成“让城别走”的建议,不愿意离开南京这个安乐窝,并痛斥李秀成,说道:“朕铁桶江山,尔不扶,有人扶。尔说无兵,朕的天兵多过于水。”

没过多久,南京城被清军重重围困,城中即将断粮,他号召军民以“甘露”(百草)为食。城破之前他在绝望中服毒自尽,没有与太平天国共存亡。城破之后,一个二三十万人口的大都市只剩下万把人,几乎成了一座空城。

资料链接:百度百科-太平天国运动中华网-太平天国运动

标志着太平天国失败的事件是?

太平天国失败原因探析

伟大的太平天国运动历时14年,烽火燃及18省,先后攻克城池600余座,创建了使敌人闻风丧胆的军队和政权,沉重地打击了晚清王朝的统治。其规模之宏伟、纲领之完备、影响之深远,是历史上任何一次农民战争都无法比拟的。但她为什么没有推翻清王朝,取得刘邦、朱元璋式的胜利?她失败的原因到底是什么?请看本刊今日发表的中国人民大学何瑜教授的文章——

天上神权,地上皇权——一个解不开的历史结

在生产力十分落后的中国封建社会,被压迫与被剥削的广大贫苦农民在试图推翻而还没有足够力量推翻他们头上的统治者时,往往采取一种神秘的形式。在太平天国革命的初期,为了争取群众的支持,洪秀全等也因袭了这种形式。洪秀全自称上过高天,全知全能的皇上帝曾赐给他宝剑、金玺,命他下凡做“真命天子,斩邪留正”。这样,洪秀全就把自己变成了“神”,成为天父上帝的次子、天兄耶稣的胞弟、奉天承运的人间君主。而中国封建君主制的核心是“朕即国家”,定天下于一尊。洪秀全自登上天王宝座之后,便始终以“朕”自称,并反复强调“天朝严肃地,咫尺凛天威,生杀由天子,诸官莫得违”,同时大搞家天下,封立幼主洪天贵福为万岁。在洪秀全把自己神化为上帝次子之后,杨秀清、萧朝贵亦分别假托天父上帝与天兄耶稣附体传言。这样,在人间天上,太平天国内部便有两套相互冲突的权力系统。在人间,洪秀全是太平军的最高统帅、太平天国的君主天王,洪与杨、萧是君臣关系;但在上帝教中,洪与杨、萧之间又由君与臣变为子与父和弟与兄的关系,即贵为天王的洪秀全亦须服从代天父、天兄传言的杨、萧之命。于是,宗教上的父子兄弟与政治上的君臣上下,神权与君权之间,权力交叉,尊卑颠倒,形成太平天国政教合一体制中一个无法解开的结。这种神权与皇权的矛盾交叉,既是杨秀清谋夺之结果,又为其进一步专擅并最终欲取洪秀全而代之创造了条件。

建都天京以前,东王杨秀清尚能维护天王洪秀全的权威,但此后杨秀清渐以天父自居,独断专行,时时觊觎皇权的宝座。洪秀全要“奄有四海,抚绥万方”,杨秀清则提出“四海之内有东王”;洪秀全要“天下万国朕无二”,杨秀清部署的门联上则公然书写“参拜天父永为我父,护卫东王早作人王”。杨秀清“威风张扬,不知自忌”,最后发展到杖责天王,逼封万岁,结果洪、杨之间,皇权与神权之间的矛盾愈演愈烈,无法调和,一场惨痛的天京内讧便不可避免地爆发了。

天京事变之后,皇权和神权虽然在表面上得到了统一,但上帝“无所不在,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神话已在太平军中彻底动摇了。同时,由于洪秀全不理朝政,仍以教主自居,故皇权亦日趋衰微。先是,翼王石达开回京辅政,洪秀全见其众望所归,担心大权再次旁落,于是“主是朕做,军师亦是朕做”,并封其胞兄洪仁发为安王、洪仁达为福王,用以牵制翼王,且有谋害之意。结果石达开不想作杨秀清第二,愤而离京出走。石达开的远征不归,虽然避免了天京的第二次流血,但他率领十余万精锐之师走上分裂的征途,极大地削弱了太平天国的力量。到天国后期,京中政事,洪秀全俱交其兄洪仁达处理;太平军内部“顾己不顾人,顾私不顾公”的现象日趋严重,甚至“私镌印信”,“私给官凭”,“私与官职”。洪秀全疑惧李秀成等后起之王尾大不掉,又众建诸王以分其权,结果滥封王爵之后,形成更多拥兵自重、割据一方的山头势力,以至出现天王不能控制主将、主将不能指挥军旅的严重局面。

地上天国,封建体制——产生腐败的温床和土壤

洪秀全所创建的上帝教与基督教和中国某些传统宗教不同的是,它不光满足于后升入天堂的慰藉,而且要在人间建立“小天堂”。天国的领袖们亦以此相号召,如洪秀全在永安突围前,诏曰:“同心放胆同杀妖,金宝包袱在所缓。脱尽凡情顶高天,金砖金屋光焕焕。高天享福极威风,最小最卑尽绸缎。男着龙袍女插花,各作忠臣劳马汗。”东王杨秀清亦言:待到小天堂,“出则服御显扬,侍从罗列,乃马者有人,打扇者有人,前呼后拥,威风排场,可谓盖世。”许多参加金田起义的上帝会会众就是抱着当“将军”、作“夫人”的目的而来的。所以建都天京后,“无功不受禄,有功受到足,落力理天事,后来享大福”的思想首先在太平天国高级领导层中泛滥开来。

一切社会变迁和政治变更的终极原因,均取决于时代的经济,而任何经济制度又都有它相应的上层建筑。在地主经济和小农经济占统治地位的十九世纪中叶,以推翻专制腐朽的晚清王朝为己任的太平天国运动,并没有创造出“新社会的物质条件,所以任何强大的思想或意志力量都不能使他们摆脱这个命运”,即洪秀全所建立的太平天国政权,不可能摆脱传统封建皇权体制的窠臼。早在永安时,太平天国的封王建制便已呈封建政权的雏形;建都天京后,其内部的等级愈加森严,尊卑愈加分明。从官制上看,自天王洪秀全到基层两司马,其间分为16个等级,无论朝仪、称谓、冠服、旗帜、仪仗、文体,无不“贵贱宜分上下,制度必判尊卑”。森严的等级制与“朕即天下”的皇权制度,既是封建专制政体的基本结构,又是太平天国培植腐败的温床和土壤。进入南京城后,洪秀全把一国之事交给杨秀清,自己则深居宫中。前方将士浴血奋战,夫妻不能相聚,他却拥有88个妻子,纵情享乐。史载,天王府四周“几及十里”,建筑宏伟,“雕琢工丽,饰以黄金,绘以五彩,庭柱用朱漆雕龙,鸱吻用鎏金,门窗用绸缎裱糊,墙壁用泥金彩画,取大理石铺地”,光耀射目。而杨秀清的东王府亦周围六七里,“穷极工巧,以耀同俦”。在洪、杨等人影响和“小天堂”享乐思想的驱动下,太平军诸王及其将领们也都大兴土木,上自武汉,下至苏杭,王府宫殿,相望道次。这种骄奢*逸的腐朽生活,连李鸿章等人都不禁感叹道:“然奢纵不伦至于此极,似古之叛逆亦未必尽如是也!”诸王奢糜如此,军中亦然。

太平天国的英雄们虽然举起了反帝反封建的旗帜,沉重地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但其本身固有的农民阶级局限性也在取得阶段性胜利后暴露无遗。在其内部,尤其是高层领导集团中,争权夺利、竞相腐化之风迅速蔓延,无情地侵蚀着太平天国的躯体。

聚也上帝教,离也上帝教——宗教对太平天国的巨大影响

“宗教是被压迫生灵的叹息,是无情世界的感情”。天王洪秀全一面用“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无处不均匀,无处不饱暖”的人间天国理想来动员民众;另一方面又用“肯拜上帝者,无灾无难;不拜上帝者,蛇虎伤人”等避邪享乐的宗教理论来鼓惑民心。

洪秀全于武宣登极或永安建制之后,如果能仿效明太祖朱元璋,及时取消上帝教,将大权集于一身,矫正神权与皇权交叉矛盾的政权体制,也许可避免后来发生的许多悲剧。但洪秀全陷于宗教的泥潭中不能自拔。他不仅将所谓天父、天兄下凡显示的“无数神迹全能凭据”刻为诏书,广泛印发,而且将太平军血战所取得的胜利均归于“托赖天父天兄之全能”;并扬言“今日天父天兄作事,欲使妖魔生即生,欲使妖魔即,略显全能,即可扫荡妖氛,四海升平”,全然不顾人力之所为。

定都天京后,《天朝田亩制度》中进一步规定:凡25家设一礼拜堂,所有婚娶吉喜等事均要祭告上帝,25家子女俱日至礼拜堂,由两司马教读《旧遗诏圣书》、《新遗诏圣书》等,凡礼拜日,伍长各率男妇至礼拜堂,分别男行女行,听讲道理,诵祭上帝。除七日礼拜上帝之外,太平军还于每日早晚拜上帝,每日饭前谢上帝。同时,对上帝教以外的意识形态,包括诸子百家之书一律排斥,“如有敢念诵教习者,一概皆斩”。另外,每年开科取士的题目亦以圣经为主,应试者对于圣经知识的多少,作为获选与否和任职高下的标准。这种政教合一的组织系统与遍及各阶层的宗教教育,将上帝教教条与政治法律和文化教育融为一体,使整个太平军的思想完全被宗教迷信所禁锢,每一名天国士兵均是上帝教的忠实信徒。所以当时的外国官员记载说:太平军“很注重虔诚和献身精神,在遵守宗教礼节和仪式方面,他们是很规矩的,甚至是狂热”。但宗教毕竟是颠倒了的世界,继天父三子冯天山、天兄代言人萧朝贵先后中炮阵亡,天父的代言人杨秀清又于内讧之中。于是,上帝无所不能的神话便在太平军中彻底动摇了。当时天京城里的民谣曰:“天父杀天兄,江山打不通,长毛非正主,依旧让咸丰”。

太平天国后期,洪秀全反复强调君权神授,并不断自我神化。1863年12月下旬,曾国藩的湘军已把天京团团围困,在天国形势万分危机之时,李秀成提出“让城别走”,洪秀全竟斥责说:“朕奉上帝圣旨、天兄耶稣圣旨下凡,作天下万国独一真主,何惧之有?朕铁桶江山,尔不扶,有人扶,尔说无兵,朕之天兵多过于水,何惧曾妖者乎?”但天父上帝是救不了太平天国的。1864年7月19日,天京陷落。先期病故的洪秀全遗体被湘军从天王府中掘出,举火焚之。上帝的神话从此便与天王府七日不熄的大火,一起化作了灰烬。

得人则昌,失人则亡——洪秀全的孤家寡人政策

“存亡在于得人”,这是汉代刘向的一句名言。在得人与用人方面,洪秀全采取的是孤家寡人政策,远远比不上与他刀兵相见的湘军首领曾国藩。在上帝教的小家庭里,不仅有全能的天父天兄,就连洪秀全、杨秀清、萧朝贵等人也都是上帝遣派到人间的“神”。所以他们并不需要凡身肉胎的才华和智慧,“凡有攻仗,皆有天助神奇”,“实是天父早已排定,故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但实际上洪秀全等人也明白,要建设地上的天国,必须有大批的人才。所以他们也曾竭力搜罗知识分子,或开科取士,或设榜招贤。然上帝教所推行的反孔政策及“佛寺道院,城隍社坛,无庙不焚,无像不灭”的过激行为,致使大部分知识分子退避三舍。同时,对进入太平军中的文化人,洪秀全等人也是只利用而不重用。史载:“贼掳我官吏绅衿读书有心计人,或挫折以,或分为各馆充当书手,号曰先后,所办无非写奏章、诰谕、封条、出告示、造家册、兵册等事,一切军令盖不与闻,盖防有用之才之算己也。”故李秀成被俘后,在被问及官兵与太平军某事好、某事不好时说:官兵多用读书人,而太平军中无读书人。其实,太平军中也并非没有文武兼备的人才,如翼王石达开、忠王李秀成等都是令清军望而生畏的人物,但他们并没有得到洪秀全十分的重用。

同时,按照上帝教的规定,凡是拜上帝者皆为天父子女,不拜上帝者为妖徒鬼卒,均在斩杀之列。这样以顺逆、人妖来划分敌我,又严重地扩大了打击面。同样,狭隘的宗教信条还使太平军失去了很多的盟友和同盟军。如上海小刀会起义之后,首领刘丽川等极欲归附太平天国,上书洪秀全愿受驱使,但天国始终未派兵接应,任其孤立无援,终至败亡。其他如福建的小刀会、红钱会,江西的边钱会,广西的升平天国、大成国,包括淮河两岸的捻军等各地各民族起义,太平天国均未能很好地与之联合。结果,各支农民起义军分别被清军镇压。

北伐西征,形同流寇——太平天国战略上的重大失误

纵观太平天国战史,我们很难看到一种谋定后动、贯穿全局的战略计划,却常出现坐困突围、随机性较大的战略失误。如金田起义之后,洪秀全不及时带兵北上,而是先于大黄江口驻扎57天;在武宣东乡登极后,也屯兵二月之久;其后在永安“蕞尔山城”中,又急急封王建政,盘桓半载有余,给了清廷从容调兵遣将的机会。军事上的一连串胜利,又使天国领袖们忘乎所以,以为“百万铜关,尽行打破,实赖天父天兄之权能”,而非人力之所为。故建都天京后,洪、杨等人置清军在天京和扬州城外建立的江南、江北大营于不顾,分兵北伐和西征。

当时太平军虽号称百万,但除去老弱妇孺,能战之兵只有十万左右。如集中兵力先摧毁威胁天京的清江南、江北大营(时两大营兵力不足三万人),然后以天京为中心,上取武汉、九江、安庆,下取上海、苏、杭,建立巩固的江南根据地,最后再挥师北伐,与清廷争夺天下,也许会取得刘邦、朱元璋的胜利。但天国领袖们计不出此,却匆匆将全部太平军兵分为三,结果无论留守天京,还是北伐、西征,其兵力均不占优势,实际上给了清军各个击破的机会。

不修德政,治国无章——洪秀全等人治国政策的检讨

太平天国以宗教起家,是政教合一的组织,所以上帝教的教条既是军规,也是法律。在建都天京以前,这种兼法律与军规的宗教教条,在太平军与清军的作战中,无疑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但建都之后,太平天国并没有一套完整的治国之策,而是将治军的上帝教教规直接推行于社会,结果非但行不通,而且大失民心。

在经济方面,进入南京之前太平军还采取保护农工商政策,“买饭求浆,多给市值”。但建都之后,杨秀清便发布《待百姓条例》,实行废除工商、田亩归公的政策,“铺店照常买卖,但本利皆归天王,不许百姓使用”,“不要钱漕,但百姓之田皆系天王之田,收取子粒,全归天王”。太平天国又设立百工衙,集中各种工匠为天国服务,“但有口粮,并无雇钱”。这种剥夺农民和手工业者、违反经济规律的政策是根本行不通的。

在文化方面,金田起义之后,在独一真神惟上帝的思想驱使下,太平军视“诸凡百神皆为妖魔,遇庙像辄焚毁”,以致“所过庙宇祠观,无论土木形骸,金碧神像,悉遭残剥”。建都天京后,洪秀全的反孔政策更急剧升温,“所陷之处,凡学宫正殿两庑木主亦俱毁弃殆尽,任意作践,或堆,或为马厩,江宁学宫则改为宰夫衙,以璧水圜桥之地为锥牛屠狗之场”。对于儒家经典,则禁之惟恐不绝,毁之惟恐不尽。其后,因杨秀清提出不同意见,洪秀全虽下诏设删书衙,宣布孔孟经书待删改刊行后始准习读。但直到太平天国败亡,删改之书也未能问世,孔孟之书仍被禁止。太平天国如此摧折作为汉族文化象征的儒家文化,焚禁一切古书的做法,与推崇儒学的清王朝形成鲜明对照,其结果不啻将整个士大夫阶层乃至普通民众,都推向自己的对立面。

在社会管理方面,太平军所占之地,凡城镇居民不管信仰爱好与否,先将财产集于圣库,按男女分编入馆,然后严格履行拜上帝仪式,诵习天条,赞美皇上帝。这种取消家庭、违背人伦的禁欲政策,引起大多数人民的强烈不满,以至“嗟怨之声”,长久不息。同时,太平天国还将上帝教强行推向社会,迫使人们改变风俗。如:不许奉佛敬神,崇拜祖宗,“禁民间供奉家堂”;禁止人们按传统的旧历过年,并取缔民间过节时与天情相悖的所有旧俗;禁止民间饮酒、吸烟等等;这一系列以宗教治国的政策必然与传统社会发生激烈的冲突,故当时处罚、杀戮之事所在多有。曾任天国洋务丞相的罗孝全说:“他们的政治系统和他们的神学是一样的薄弱可怜。我不相信他们有任何的政治组织,并且不相信他们知道要组织一个政府。一切要务好象完全存于军法,由最上级到最下级的当权者都是在这条线上走。”如果去除诽谤之词,这种看法亦不无道理。

150年前爆发的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最终失败了,她曾使无数英烈们抱恨终天。她在历史上的丰功伟绩和兴亡得失,尽管可以任人评说,但其用鲜血和生命铸成的惨痛教训,却永远值得后人警醒。

当年慈禧下令分尸洪秀全,为啥听话的曾国藩抗旨不尊?

曾国藩吃相太难看,导致他和慈禧的博弈,在天京城破之后白热化。慈禧最关心的问题有两个,一个是洪秀全这个首恶的处理问题,二是太平天国海量财富的下落。而曾国藩在这两个问题上,似乎都不太让慈禧太后满意。

我们先说洪秀全及太平天国残余势力的问题。在1863年底,天京(南京)实际上已经处于清军的围困之中,洪秀全过了数年骄奢*逸的生活,再加上经常用天父天兄之类的鬼话骗人,此时面对绝境已经处于半疯癫状态。忠王李秀成认识到了局面的严峻,强烈建议洪秀全放弃南京转战赣、浙,毕竟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

不过洪秀全已经神经错乱,在他的脑海中自己的江山固若金汤,并且还能随时请来天兵天将,根本没有逃跑的必要:朕奉上帝圣旨、天兄耶稣圣旨下凡?何惧之有?不用尔(李秀成)奏,政事不用尔理,尔欲出外去欲在京,任由于尔。朕铁桶江山,尔不扶,有人扶。尔说无兵,朕之天兵多过于水,何惧曾妖者乎?

虽然洪秀全信心满满,但现实却是残酷的,在清军围困之下,天京城里的太平军和老百姓都陷入了粮食危机。不过这也难不倒洪天王,他声称没有露水是?天露?,再加上草根树皮之类的东西,完全能填饱肚皮。洪天王为此还率先垂范,吃草团喝?天露?。

我们能够确定的是,洪秀全于天京城破之前,而关于他的有两种说法,一种见于曾国藩向朝廷的正式奏报:据城内各贼供称,首逆洪秀泉(原文)实于本年五月服毒而。

另外一种说法是洪秀全因为吃了草团致病而。这两种说法,我比较倾向于后者,毕竟洪秀全相信天父天兄能来救他,怎么会轻易服毒自尽呢?他很有可能是于消化不良导致的肠梗堵。

天京城破之后,湘军烧杀抢掠带屠城,自然也没有放过洪秀全的尸体,他们按照天王府宫女的指引找到了已经半腐烂的尸体,发现?胡须

微白可数,头秃无发,左臂股左膀尚有肉,遍身用黄缎绣龙袍包裹?,接着洪秀全的尸体被?戮尸,举烈火而焚之?,骨头渣子都没剩下!

而在这之后,慈禧太后以同治名义发来的谕旨才到达南京,命令曾国藩?(将)洪秀泉尸身,觅获后锉尸枭示。仍传首被害地方,以洩众愤?。慈禧太后的意思,很明显是想用洪秀全的人头来示众,以此给朝廷的威望背书,结果曾国藩做事手脚太快,未能让慈禧太后得偿所愿!

另外在同一份谕旨中,慈禧太后要求曾国藩?遴派妥员,将李秀城、洪达(原文)押解来京?,但是曾国藩也没让老佛爷满意,在审讯后直接把李秀成和洪仁达凌迟了。那么问题来了:曾国藩为什么要置老佛爷的谕旨不顾,不肯把李、洪二人押解京师受审呢?曾国藩如此做说白了就是灭口,以此掩盖湘军屠杀之罪孽,并据太平天国海量财富为己有。

根据各方面资料显示,天京城破之时,其中仅有太平军数千人,而湘军在事后的战报之中,却声称?毙贼共十余万人?,这两个数字相差实在悬殊之极。后人普遍认为湘军当时为了发战争财进行了屠城,给整个城市带来了巨大的浩劫。

屠城这种残忍的行为,古往今来都是天怒人怨的恶行,如果此事众人皆知,满清朝廷为了封住天下人的悠悠之口,也必然对曾国荃等人进行象征性地惩罚,这同时也必将成为曾剃头身上的重大污点。对于一心要当?圣人?的曾国藩来说,这显然是不可接受的,所以他要灭口。

反观满清朝廷,经过多年的战乱,国库里基本就剩下老鼠屎了。慈禧太后这个当家人对太平天国的财富望穿秋水,但考虑到给曾国藩留面子,有些话又不能直接说,于是鼓动了一个名为贾铎的御史上书,规劝曾国藩要戒骄戒躁,把目光放长远些,同时把太平天国的财宝赶紧上缴(请饬曾国藩等勉益加勉。力图久大之规。并粤逆所掠金银。悉运金陵?)

有了御史打前锋,慈禧太后这才假惺惺地勉励了曾国藩一番,然后哭穷:帑项早虚,兵民交困。若如该御史所奏,金陵积有钜款?于国于民均有裨益。同时慈禧还给曾国藩架秧子:此事如果属实。谅曾国藩亦必早有布置。

曾国藩也是打太极的老油条,岂能因为慈禧的几句话,就把吞到嘴里的肥肉吐出来,所以他一面灭口,另一面声称太平天国传说中的财富根本不存在,给慈禧来个不认账,最后这件事也就不了了之了,慈禧虽然被噎的难受,但拿?功高盖世,威震天下?的曾国藩却也没办法!曾国藩手握重病没造反,发点财自然也是应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