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士断腕说的是谁的故事-壮士断腕说的是谁
1.关于缅怀革命烈士的诗歌
2.就所学历史知识,分析民国史上两个“二十一条”之异同,并谈谈自己的看法?
3.情深深雨蒙蒙书桓和依萍吵架分手之后自虐受伤是哪一集
4.为何说武松自断一臂,这其实是他最聪明的地方呢?
5.请大家详细描绘出《汉武大帝》中最感人的情节。
关于缅怀革命烈士的诗歌
今年10月25日是抗日女英雄诞辰100周年。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的日子里,追记这位抗日女英雄的光辉业绩和壮丽人生,对于我们缅怀过去,继往开来、开拓创新,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意义深远。
(一),原名李坤泰,字淑宁,又名李一超,四川省宜宾县白杨嘴村人,她出生在一个封建地主家庭。青少年时代,正是中国大地展现出新民主主义革命曙光,新思想、新风尚与旧道德、旧观念在进行激烈斗争的年代。1921年,中国***成立后,迅速传播。在大姐夫、中共党员郑佑之的帮助下,结识了***员何珌辉、刘亚雄。他们经常把《向导》、《中国青年》、《妇女周报》等革命书刊寄给看,坚定了她反抗封建制度、进行社会革命的意志。1924年,经何珌辉介绍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入团后,由于积极参加团的活动和要求外出读书,引起封建家庭的不满。特别是操持家业的兄长像“阎王”似的以“三从四德”封建礼教严厉地管束她,使她失去自由。为了反抗封建礼教束缚和压迫,写了一篇约3000字的《被兄嫂剥夺了求学权利的我》的文章,发表在1924年8月6日的《妇女周报》上,有力地向封建家庭专制制度进行了挑战。文章发表后,引起很大反响。1925年秋,白杨嘴村成立了团支部,担任支部书记。为了发动妇女参加革命,她与二姐 共青团员 组织起“妇女解放同盟会”,发展会员180余人。领导妇女学习文化,争取自由、平等,开展反对“三从四德”的斗争,使妇女解放热潮不断高涨。所进行的革命活动被封建家族的叔、伯视为大逆不道。为了彻底摆脱封建家庭,1926年2月,在二姐的协助下,毅然出走,来到远离家乡的宜宾县城。在宜宾县立女子中学,一面努力学习文化知识,一面在同学中进行革命宣传,带领同学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在她的带动下,同学们纷纷剪掉了发辫,没人挽发髻。在宜宾女中,聪明伶俐、活泼乐观、勇敢泼辣,因而深受同学的敬佩。在女中学生会改选时,她被选为常委,并代表女中参加了宜宾学生联合会,为学联常委之一。
1926年春,中共宜宾特支成立,转为中国***党员。不久,一周年纪念日来到了,不顾学校当局的阻拦,带领同学冲出校门,走遍全城热闹的街市,开展反帝反封建讲演活动。同年端午节前夕,在宜宾发生一场抵制“仇油”(在反帝斗争中,日英等外国货被称为“仇货”,煤油被称为“仇油”)的爱国斗争。是这场斗争的领导者之一。由于等积极参加反帝爱国斗争,学运风潮不断高涨,使学校当局十分恐惧。1926年7月中旬,学校以“嚣张”罪名,把及另外几名学生代表开除出校。等被开除的消息公布后,激起全校学生的愤慨,同学们组成“退学团”,以示反抗当局对爱国学生的迫害。此时,北伐战争节节获胜,大革命的洪流奔涌向前。国共合作的国民党县党部在宜宾公开成立,创办了中山中学。和其他退学的同学一起进入中山中学学习。不久,党组织为了进一步培养,决定送她投考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
在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被编入女生队。从而,开始了紧张的政治学习、军事训练生活。1927年4月12日,发动了政变。5月,夏斗寅在湖北发动叛乱。这时,不顾自己患肺病住院,走出病房,奔赴战场,参加了攻打叛军,保卫武汉的战斗。7月,汪精卫叛变,至此,宁汉合流,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了。在这种形势下,组织安排她转移到上海,同年9月,又派她去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
在莫斯科中山大学,十分珍惜这一学习机会。她积极克服文化程度低的困难,钻研理论,努力学习俄语。1928年4月,她与同学陈达邦结婚。同年年末,组织决定让她回国,接受新的任务。那时,正怀身孕,根据她的特殊情况,完全可以向组织提出暂不回国的请求。陈达邦也对她说:“等生了孩子后,我们一起回去。”但不同意,她说:“要服从党的决定,孩子可以回国生,宁可自己困难,也要服从分配。”表现出她所具有的坚强党性。
回国后,曾在湖北宜昌从事党的秘密工作。以后又调到南昌,在中共江西省委机关工作。1929年11月,由于叛徒告密,省委机关遭到破坏。侥幸脱险。这时,南昌一片白色恐怖。但为了让组织及早营救被捕同志,置个人安危于不顾,背着孩子,沿途乞食,辗转来到上海,向中央及时报告了事情的经过。为了不因照顾孩子而使工作受到影响,便把孩子托付给丈夫的妹妹陈琮英 任弼时夫人 送到湖南陈家抚养。此后,她便在机关工作。她曾参加在上海召开的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 二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发表宣言,揭露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罪行,号召东北人民反抗侵略者。同时,派出大批干部来东北组织、领导反日斗争。就是其中之一。
1932年6月,到东北后,先在沈阳进行党的地下工作。以后,又来到哈尔滨,任满洲省总工会筹备处组织部长,兼哈尔滨总工会党团书记。为了便于从事秘密工作,按组织决定她与省总工会书记老曹(黄维新)结为假夫妇。在哈尔滨,她受组织委派,曾给革命青年讲过政治理论,教育青年要把革命理论记在脑子里,落实在革命行动上。她曾在太阳岛与正在开会同志们一起处一名前来侦探的伪警察。她常到老巴夺烟厂、三十六棚机车车辆厂、电车厂进行反日宣传,发展工会会员。1933年4月2日,她与老曹领导了著名的哈尔滨电车工人大罢工。在的指导下,罢工委员会发表《告市民书》,在市区张贴大量传单、标语、宣传画,呼吁市民支持罢工工人的斗争。电车工人罢工进行两天,市区交通中断,城市陷于瘫痪,造成很大影响。在罢工工人的坚决斗争下,日伪当局不得不答应罢工工人提出的复工条件,此次罢工取得了胜利。为指导抗日武装工作,曾两次到海伦县巡视指导,并参加海伦游击队的斗争。自从到东北,为了驱逐日寇,光复祖国大好河山,经常废寝忘食,不避艰险地努力工作。她曾以诗言志,表达自己矢志报国,为革命献身的思想感情。她在一首题为《滨江抒怀》的诗中写到:
誓志为国不为家,涉江渡海走天涯。
男儿岂是全都好,女子缘何分外差?
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
白山黑水除敌寇,笑看旌旗红似花。
1934年4月,中共哈尔滨市地方党组织遭破坏,满洲省总工会书记老曹被捕牺牲,的处境也十分危险。不久,她根据党组织的决定离开哈尔滨,转移到珠河县(今尚志市)抗日游击根据地工作,担任中共珠河中心县委特派员。
开始时她在珠河铁道南一带从事妇女工作。为发动妇女,深入到妇女当中。白天,她与妇女们一道干活,教唱革命歌曲;晚上,组织妇女开会,她给妇女们讲抗日救国和妇女解放的道理。在的领导下,广大妇女被发动起来,参加了妇女会。珠河的妇女会的活动十分活跃。她们帮助游击队打水、做饭,为游击队员缝补洗涮衣服,做军服、军鞋、子弹带等。她们还担负着护理伤员、抗日宣传、传递信件等任务。
在反日斗争中,特别重视群众抗日武装的建设。她和县委的同志们一道在珠河抗日根据地建立起十多支具有相当规摸的群众抗日武装。在根据地里不仅建有不脱产的农民反日自卫队,还建有脱产的农民抗日武装“模范队”、“青年义勇军”。他们的任务是保卫地方,肃清根据地、游击区内的汉奸走狗,配合游击队作战,并为抗日部队输送兵员,补充主力。同年秋,一度参加抗日联合军的“黄炮”队叛变。他们窜到根据地后,即遭到侯林乡农民抗日武装的有力抵抗,受到沉重打击。1934年9月下旬,领导地方农民武装到离根据地不远的五常县背荫河附近活动。日寇在这里设有一个秘密的用活人作实验的细菌工厂。当时正好有十几个浑身浮肿,面无血色的人从敌人的魔掌中逃了出来。当敌军正在追赶时,率队冲了上去,向敌人打了一阵枪。之后,把这些受尽日寇摧残的十几个人背扶回后方医院。在后方医院里,天天给他们端饭喂药,了解情况。待他们康复后,召开了群众大会,控诉日寇用活人作细菌试验,中国人的罪行。这件事对根据地群众教育很大,激起根据地群众对日寇的无比愤慨。在反日斗争中,机智、勇敢,很是著名。当时,农民武装缺少,地下工作人员在县城里得到一批,但城门把守严密,运送不出来。这时,想出办法,她与一名女战士将用油纸包裹好,装在一辆马拉的大粪车里,由车老板向城门赶去。守卫城门的日伪军一看是拉粪的大车,嫌臭,连忙挥手让快走。就这样,一批武器从县城里运了出来。事后,大家都佩服的机智、勇敢。
(三)1934年12月,大批日伪军对珠河抗日游击根据地开展冬季“讨伐”。由于叛徒吴某告密,敌人着重搜索我后方医院所在地四方顶子和苇塘沟一带。当时,脖子上长个疮,住在后方医院,不幸被敌人捕去。在拘押期间,有效地对伪军连长进行抗日宣传,她说:“你做事要想着你是中国人,在战场上我们兵戎相见,但你不能手无寸铁的中国同胞。你杀我可以,但我绝不在日本人手里。”伪军连长听罢其大义凛然的话语,深受感动,启发了他的民族觉悟,最后将释放。
1935年2月,被任命为珠河县铁道北地区区委书记。她继续在游击根据地从事党的地方工作,以支援、配合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由哈东支队扩编而成)开展抗日游击战争。珠河游击根据地的存在与发展给日伪统治以极大威胁。1935年7、8月间,敌人调动大批日伪军再次闯入珠河游击根据地,对抗日军民进行空前的“大讨伐”。在这种情况下,珠河中心县委于9月10日召开会议,作出《目前哈东政治形势与我们任务的决议》,决定由赵尚志率领第三军主力离开珠河,去松花江下游汤原等地开辟新游击区,同时留下部分队伍在珠河游击根据地坚持斗争。据此,第三军二团大部随主力去汤原,其余部吸收珠河五区模范队、青年义勇军编成新二团留守游击根据地。由王惠同任团长,任政治部主任。
在反“讨伐”斗争中,、王惠同率领新二团在珠河游击根据地与敌军进行数次血战。当时,天气渐冷,战士衣着单薄,他们经常风餐露宿与敌人作战,有力地策应了赵尚志所率第三军主力部队的活动。对于的抗日活动,日伪报纸曾以“红装白马女匪首,狂奔于密林中”做过报道。1935年11月15日,新二团在铁道北春秋岭活动时,被日伪军包围。在突围激战中,我军虽击毙日军横山部队机关枪队队长古谷清一等数人,但也受到很大损失。团长王惠同负伤被俘,后被。左手腕被敌人子弹打穿。许多战士牺牲,队伍被敌人打散。之后,与另外四人转移至西北沟,在一所空房子里养伤,准备再找失散的队伍。11月22日,由于汉奸告密,珠河伪警察队首席指导官远间重太郎和伪警察中队长张福兴率第三中队包围了所住的房子。战斗中,两名同志牺牲,左腿负重伤。在子弹打光,后退无路的情况下,等三人被俘。
等被押回县公署大院,正在珠河的伪滨江省警务厅特务科股长大野泰治见其流血过多,怕她掉,取不到口供,便马上对她进行审讯。审讯中,大野残暴地用鞭子抽打她,用鞭杆戳她的伤口,逼她承认***员身份,讲赵尚志部队的情况。此时,只是愤怒地瞪着大野,对组织的机密守口如瓶。但当大野问她“为什么进行抗日活动?”时,却一下打开嗓门,作出义正辞严的回答:“我是中国人,中国人民反抗日本侵略还用得着解释吗?”接着,她对“日满亲善”、“王道乐土”等欺骗宣传和日本侵略者的罪行进行了充分地揭露和严厉的控诉。敌人从她的坚强态度上认为,她是“一个以珠河为中心,把三万多农民坚固地组织起来的中心指导者”。
第五天,由大野泰治亲自监视,从珠河乘火车,被押解到哈尔滨,关在伪滨江省公署警务厅看守所里。以后,大野对身负重伤的几乎每天用各种酷刑进行一小时的审讯。但不管敌人是引诱软化,还是以威胁,都不能动摇她坚强的革命意志。她回答敌人说:“我的主义就是抗日,正如你们的职责是以破坏抗日会逮捕我们为目的一样,我有我的目的,进行反满抗日运动并宣传其主义,就是我的目的,我的主义,我的信念。”十余天后,腿部伤口已溃烂,病情危重。此时大野等敌寇仍不心,决定给她治疗,幻想医愈后“好当作破坏抗日组织的‘反间’用”。12月13日,被送进哈尔滨市市立医院(现哈医大附属第一医院住院部旧楼)。入院后,经Х光照相发现,其左大腿呈粉碎性骨折,在软组织中,竟有二十余块碎骨片。敌人为了保住她的生命,决定给她做截肢手术。但是,遭到的断然反对。以后,在市立医院外科大夫张柏岩的精心治疗下,的伤势逐渐好转。大约经三四个月,她已经能够拄着拐杖散步了。1936年3月,从第一病房迁到第六病房(现医大邻一曼街小二楼处)。并派警士董宪勋和护士韩勇义监视、看护她。
董宪勋和韩勇义都是具有强烈民族意识的爱国青年。常常向他们讲述党领导的东北人民革命军与日本侵略者英勇斗争的可歌可泣的活动情形,及在宾县、珠河、延寿等地深山里,他们的生活是多么富有革命意义。她把日本侵略者的种种暴虐罪行和驱逐日寇、推翻满洲国是每个中国人的神圣使命写在包药的纸上,让他们看。经过的教育,董宪勋和韩勇义都表示要作一个反满抗日的志士,要帮助脱逃,一起奔赴哈东抗日根据地。6月上旬,从伪警务厅传来了将有一批伪警察调动工作的消息。为了争取主动,6月24日,召集董、韩二人开会,决定6月28日逃走。(四)6月28日,是个星期天。董宪勋与韩勇义乘医院公休,守卫松懈之机,于当晚9时,将从第六病房后门抬入汽车。之后,沿山街向太平桥方向开去。到文庙附近屠宰场后身,下车,乘上事先预备好的小轿,由轿夫抬着逃出哈尔滨。当夜,和董宪勋、韩勇义三人又在金家窝棚换乘一辆马车,向宾县三区抗日游击根据地奔去。
6月29日晨,敌人发现逃走。于是对28日出入第六病房的人员及车辆进行了严格的调查。结果发现了那个俄国人司机。根据他的口供,敌人又找到了道外轿铺,随即派出伪警察快速向宾县三区方向追赶。6月30日晨,在仅距游击根据地二十里的李家屯附近,等三人被敌人追捕。
被捕后,敌人把她关进哈尔滨市伪警察厅拘留所(现东北烈士纪念馆地下室)。残暴的伪警察厅特高股长林宽重指令凶手用汽油灌、皮鞭抽、烙铁烫、铁条扎等种种酷刑加倍折磨。但始终坚贞不屈,毫不动摇。她怒斥特务头子林宽重道:“你们这些强盗可以让整座村庄变成瓦砾,可以把人剁成烂泥,可是,你们消灭不了***人的信仰。”与同时被捕的董宪勋、韩勇义在其影响下,也表现得十分勇敢、坚强。
一个月后,敌人对再也无计可施了,于是决定将其处。1936年8月2日,被敌人押解到她曾经战斗过的地方———珠河县。在前往珠河的火车上,镇定自若。敌伪档案资料记载:“在押送途中,她虽然感到亡逼近,但她丝毫没有表现出惊慌的态度,反而透露了为抗日斗争而才是光荣的口吻。”在列车中,从押送的敌人手中要来纸笔,给心爱的儿子写下了感情炽热的遗言书:“宁儿!母亲对于你没有能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反满抗日的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母亲和你在生前是永久没有再见的机会了。希望你,宁儿啊!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我最亲爱的孩子啊!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际来教育你。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一九三六年八月二日你的母亲于车中”
写完之后,觉得余言未尽,又提笔写下了:“母亲后,我的孩子要替代母亲继续斗争,自己壮大成人,来安慰九泉之下的母亲。”
到了珠河,敌人把架在一辆车上“游街示众”。但她气势昂扬,视如归。当日,年仅三十一岁的在珠河小北门外英勇就义。临刑前,她举起铐着手铐的双臂,高呼“中国***万岁!”、“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等口号。对此,敌人资料记载说:“其态度从容,毫无惧色,令人震惊。”
党和人民没有忘记这位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而英勇献身的优秀儿女。东北光复后,为了永远纪念她,当地政府将她从医院逃离哈尔滨时所经过的山街,改名为一曼街。同时,将她遭受酷刑的原哈尔滨市伪警察厅改建为东北烈士纪念馆。为赞颂、褒扬这位巾帼英雄,委员长曾题词:“革命英雄烈士永垂不朽!”郭沫若为其题诗:
蜀中巾帼富英雄,石柱犹存良玉踪。
四海今歌,万民永忆女先锋。
青春换得江山壮,碧血染将天地红。
东北西南齐仰首,珠河亿载漾东风。
党的好女儿、忠贞的抗日民族英雄虽已逝去,但她胸怀壮志,意志坚强,不屈不挠的崇高的民族气节和对党的事业忠贞不渝的革命品格及从她身上放射出的伟大的民族精神,将永远是中国人民前进道路上的一面鲜红的旗帜。 本文由省委党史研究室撰写
就所学历史知识,分析民国史上两个“二十一条”之异同,并谈谈自己的看法?
今天,我们的脑海中虽然已经形成袁世凯“卖国”的“定论”,但实际上,我们
中的多数人并没有看到过“二十一条”的原文本和经过谈判签订的最后修订本。通俗
而广泛传播的历史教科书似乎认为读者不需要看到这些,只要接受它们的“定论”就
够了。但读者真的不需要吗?重述历史不仅要忠于历史,而且要尊重读者,这是历史
学家最基本的职业道德——尤其在涉及到给历史人物扣上“卖国”帽子一类重大指控
的时候。
第一,所谓“二十一条”通过外交谈判和袁世凯幕后的“阴谋运作”,最后签定
的文本实际上只有“十二条”。
第二,原“二十一条”中的第五号共七条,根本没有签订。
第三,原“二十一条”中的第四号全部删除。
第四,原“二十一条”中的第三号共有两条,删除一条。
第五,剩下关于山东和满洲的十一条,最后签订的条件与原先提出的条件大为不
同,不是“留待日后磋商”,就是加进了限制的条件。
应该说,这次谈判后签定的文本,基本实现了袁世凯的愿望,这就是他同曾叔度
所说的:“满洲外的要求,我尽量全数驳回。满洲内的要求,多少答应几点,而这几
点纵答应了,我有办法要他等于不答应。不但如此,我还要杀他个回马枪!”
这个“回马枪”是:“二十一条”中完全签订的几条,在条约签订后,也被袁世
凯大多“破坏”掉了。
据曾叔度提供的史料,条约签定后,袁世凯让他草拟一个“破坏”办法,曾叔度
还真搞出了一个,内容大致有,(一)破坏中日国民杂居,应该制定一个外侨内地杂
居条例;(二)破坏日本人的租地、购地,应该制定一个外侨永租地权条例;(三)
破坏日本人可以担任中国警察顾问的约定,应该制定一个聘雇外人的条例。曾叔度的
意思很清楚,在法律手段中寓以限制之意,即能暗中破坏条约。
但袁世凯认为这种办法太笨。他说:“我已筹画好了:(一)购地租地,我叫他
一寸地都买不到手;(二)杂居,我叫他一走出附属地,就遇到生命危险;至于(三
)警察顾问用日本人,我用虽用他,每月给他几个钱罢了,至于顾不顾,间不问,权
却在我。我看用行政手段,可以破坏条约,用法律破坏不了。其他各条,我都有破坏
之法。”
袁世凯有个老秘书,听说了袁世凯要破坏“二十一条”的话,大不以为然,,他
说:“既然签订了条约,就应该重视履行,明知不行,而虚与委蛇,表面允其所要求
,暗中却加以破坏,必为祸根。本应推诚布公,向日本明言不能应允的原因。如果对
方不听,纵以兵戎相见,彼曲我直,胜败之数,尚不可知,而我理直气壮,虽败犹荣
。我的意思本应坚持不允。今既允矣,成事不说,壮士断腕,听客所为。白山黑水,
暂同弃地,痛定思痛,在关内励精图治,待机而动,收复故土,似亦一策。”
袁世凯一听,斥为书生之见,说:“推诚布公果能成事,世界早太平了。”
袁世凯笼络张作霖并鼓励他在东北“抗日”,就在此时。袁世凯的女儿回忆:我
父亲搬进中南海后,一直居住在居仁堂内。他的办公室,设在居仁堂楼下东头的一间
大房间里。楼下的西部,是他会客、开会以及吃饭的所在。另外,在居仁堂的前院,
还有一处叫做“大圆镜中”的房子,也是他会客的地方。他在什么地方会什么样的客
,按看来客的身份以及跟他的关系来区别对待的。例如,一般生客在“大圆镜中”,
熟客在居仁堂楼下西部,最熟的就在办公室内会见了。如果来客比较有身份,那么,
会见的地方也可能有所改变。但是他接见张作霖却是例外。张作霖是当时的二十七师
师长,他由东北来京谒见我父亲。按照他的身份以及他和我父亲的关系,是只能在“
大圆镜中”会见的。可是我父亲为了表示对他的优遇,却破例地在办公室内接见了他
。当时办公室内的北面,安设着一个多宝格子。格子里摆设着一些古玩器物。其中有
一个丝绒盒子,里面放着四块打簧金表。每一个表的边上环绕着一圈珠子,表的背面
是珐琅烧的的小人,样子极其精致。当时我父亲和张作霖分坐在沙发上谈话。张在谈
话的时候,老是瞅着离他座位很近的这四块金表。我父亲看到这种情况,晓得他是爱
上这几块表了,当时就送给了他。我父亲在送走了张作霖以后,一路笑着上楼,说明
了赠表的经过,并笑着对家人说:“他真是没有见过世面。他既然看着喜欢,我就送
给他了。”说完了,接着又哈哈大笑起来。我父亲自己其实不好古玩,他常说:“古
玩有什么希罕,将来我用的东西都是古玩。”
袁世凯笼络张作霖抗日获得成功。有史料载:针对“二十一条”中“日本人可在
南满买地”的条款,袁世凯秘密制定了一个“惩治国贼条例”:凡未经政府许可,私
卖田土与外国人者,以国贼论,杀无赦。这条例未见颁布,惟闻东北军界及民间皆传
言:确有此不成文法。当时,在东北的张作霖不过只有兵千人,有枪千余支而已。但
“二十一条”签订后,袁世凯密派段芝贵仆仆风尘,密赴奉天数次。此后张作霖势力
陡增,以巨金向德国洋行购械,公开扬言:有我在,日本人不敢走出附属地,东
北的一寸土地也到不了日本人手中。我们都知道:后来张作霖因抗日而被日本人暗杀
。而在张学良时代,他子承父业,废止商租章程,人民有以田亩商租者,以盗卖国土
论。日本总领事以张学良片面取消两国所定之协议,提出抗议,张学良置之不理。
袁世凯后数年,曾叔度去东北。有日本人告诉他说:“我们日本人在东北,被
囚禁于附属地界内,一步不敢出附属地。”至于向中国人购地、租地,更谈不到。日
本人受中国各机关聘雇人员,也对曾叔度说:“我等名为顾问,其实绝无人顾,绝无
人问。”
《剑桥中华民国史》对中日“二十一条”之签订评价说:以帝国主义开创的先例
来衡量,“二十一条”包含的新内容很少;除了满洲租借期的延长以外,它对于日本
在华地位也无太大的意义。“二十一条”与众不同的地方,在于日本的外交感觉迟钝
和笨拙。全世界,尤其是美国所看到的是:当西方列强专注于其它地方事务时,狡猾
的日本在占中国的便宜。日本外交家们要求保密,结果中国政治家们却以人所不知的
内容为手段,加强世人对日本的警觉和不信任感。一九一五年五月,向袁世凯发出的
最后通牒,给日本人感觉迟钝的画像填上了最后一笔。它并未使日本得到中国人不愿
应允的东西,反倒成了后来每年五月二十五日的“国耻日”的象征。日本为保障自身
地位而阻止中国共和民族主义的企图,反而使这种民族主义发扬光大并指向自己。“
二十一条”之所以如此强烈地刺激了中国人以及美国公众,乃是由于它不合时宜。它
是本着十九世纪九十年代帝国主义相互争夺的精神制定的,可惜晚了二十年,在中华
民国的崛起和美国进步运动兴起之后才能出笼。对日本来说,它显然是取得了一个代
价过于高昂的胜利。
5.国耻与黑枪该怎样评价袁世凯与“二十一条”的关系呢?《剑桥中华民国史
》说:袁世凯在“二十一条”谈判中“耗尽了日本人的耐心”。但要耗尽对方的耐心
,自己一方首先要有耐心,而且这种耐心不是消极的受难,而是积极主动,坚忍不拔
,也要使点手段,耍点滑头。对此,日本人肯定很难受。
就在谈判刚刚进行一个月的时候,一九一三年二月十九日,袁世凯接到一个关心
他的外国人给他发来的一封匿名信:阁下:我得到很确实的消息,一项针对你本人的
阴谋正在日本公使馆方面策划准备之中。已向使馆运入卫队,所有事情均已准备妥当
。请将宫廷戒严,各处城墙上应设置驻军,城门设置护卫并架设机抢,各处门户设栅
栏,准备沙包以防从主要门户冲入。拖延会招致危险。一个衷心关怀您个人安全和国
家幸福的人所写。
经“确认”,信的笔迹没有经过“故意伪装”。这说明,在谈判中,日本至少有
过这样的刺杀袁世凯之预谋。倘若日本人确信袁世凯会跟着他们的指挥棒转动,这样
的“黑枪”还有什么必要呢?
民国流传的许多史料,言之凿凿,说袁世凯所以与日本签定“二十一条”,是因
为他与日本人另有密约。说的确切些:袁世凯同意日本的“二十一条”,而日本支持
袁世凯称帝。这纯属胡言乱语,其以讹传讹,没有任何史实上的根据。但这指控太过
严重。对此,就是写了洋洋数十万言《袁世凯传》并以之痛骂袁世凯的陶菊隐先生,
也不得不挺身而出,为袁世凯辩诬。他说(译文):袁世凯心狠手辣,才足以济其恶
,关于这一点,就是受到袁世凯厚待的人,也不能为之置辨。然有一事可为袁世凯呼
冤,就是外界传说他与日本人订立“二十一条”另有密约的事情。实在是没有这回事
情啊!
袁世凯被迫在“二十一条”上签字后,好多天神志为之不宁。他让丁佛言撰写了
一本书,叫《中日交涉失败史》,印刷了五万册,密存山东模范监狱中。他经常对左
右说:“勾践不忘会稽之耻,最后终于打败了吴国;那些咄咄逼人的人终有肉袒牵羊
之一日,到那时,此书就可以问世啦。”
袁世凯还聘请了许多学者和军事专家,组成“东三省研究会”,搜集国防材料。
这是因为,从朝鲜事件发生时,袁世凯已经洞见日本的野心。
袁世凯在总统任上时,日皇加冕,他仅命驻日大使就近前去致贺,经外交部反复
陈说,说这是日本的非常重典,各国都派专使,我国与日本近在唇齿间,尤其不可忽
视,他这才派周自齐前往日本。但日本人得知袁世凯的态度,竟然“婉谢之”,以示
报复。
所有这些都能证明,袁世凯与日本没什么密谋。
袁世凯谢世之日,有人在他的书案上发现了他亲笔书写的一句话:“为日本去一
大敌,看中国再造共和。”这是他前留以自挽的话啊!”
情深深雨蒙蒙书桓和依萍吵架分手之后自虐受伤是哪一集
35集在这件事上最痛苦的是杜飞,他对尔豪说,如萍是一往情深,书桓是浪子回头,他是壮士断腕。听得如萍与书桓要订婚,方瑜想找他们,却被尔豪劝住,说这一切为时已晚。 为了对依萍有个交代,书桓决定去找依萍。当他见到依萍时愣住了。依萍脸色慌淬苍白,已换了人样,她只是淡然一笑,说自己从没真爱过他。书桓一走,她将一腔的痛苦发泄在可云结的毛衣上,把它撕得凌乱不堪。直至可云尖叫,她才恍然。这时,可云反而倒过来劝依萍。 书桓订婚前,方瑜找到了他,要他看完依萍日记。书桓断然拒绝。他说再不能做伤害如萍的事了。方瑜说,他既然不愿意读它,就把日记烧了吧,在一旁的杜飞帮她把日记保存了下来……
第35集
订婚party上,依萍为书桓和如萍唱了‘欢乐颂’,随即昏倒在地,方瑜不忍看见依萍的样子,要送她回家,依萍不肯,振华让李副官送依萍回家,不料依萍上了车后,还是不肯回家,非要李副官送她到西渡桥去看夕阳。李副官不依,她就跳下车来,被一辆汽车开来,碰倒,额头流血。幸亏汽车已经刹住,才免了严重车祸。最后,李副官仍拗不过她,只得拉车送她去西渡桥。 依萍一走,书桓怕她再出事,问尔豪借了一辆自行车要赶去。众人劝说,此去极不相宜,书桓不予理睬,跳上车追逐而去。 而这一切都被站在后面的如萍看到了…… 果然,此时的依萍神志有点失态。她爬到桥栏上,借口捞鞋跳了下去,落进了湍急的河水之中。书桓和李副官急忙延着河岸寻找,把她救了起来。书桓痛苦异常,抱着湿漉漉的依萍,把她放到了黄包车上……
为何说武松自断一臂,这其实是他最聪明的地方呢?
不管是翻拍的电视剧还是书本,《水浒传》应该是大家多少都能说出些剧情的作品,也应该都对其中的一百零八位好汉有所了解。那么提起这部家喻户晓的作品,大家首先想到的是哪一位好汉?笔者觉得大多数人第一个想到的,是那有血有肉、快意恩仇的武松吧。文中作者也用了很多的文墨,来描述武松的一些事迹,比如三碗不过岗上打老虎,为兄报仇,血溅鸳鸯楼等,处处体现了他的侠肝义胆,有情有义。但是为什么愿意为他人赴汤蹈火的武松,对自己如此残忍,直接砍掉了自己的一条胳膊呢?
要想充分了解这件事情的原因,首先必须知道武松是一个怎么样的人。武松本是县衙里的一个小衙役,虽不是大官大贵,但是至少生活平稳舒适。西门庆却与自己的嫂子,做出来一些拿不上台面的事,被武松的哥哥武大郎发现后,两个人还联合起来害了自己的兄长。武松知道后,自然说什么都要为哥哥报仇,但是西门庆联合县令,不给武松判案。武松见其为官不仁,靠法律是给哥哥报不了仇了,便直接了当的杀了那些害了哥哥的人。
这便是行者武松的脾性了,若是与那八百万禁军教头林冲相比,就更能看出武松的果断了。林冲虽然武功不错,可是做事总是思前想后,忧心忡忡,自己妻子被别人调戏了,林冲思前想后想了好几天,也没敢大闹一场,最后被朋友与奸人联合陷害。二人同样是面对权贵,面对不公与迫害,武松果断坚决,有勇有谋,林冲却选择了妥协。
也有人就说了,要说果断,梁山上的鲁智深可要比武松果断的多了。可是鲁智深并不是果断,更大程度上是性格使然,让他冲动行事,比较鲁莽。比如武松与鲁智深一起去少华山的路上,两人听说史进被抓了,鲁智深便想都没想就立刻要去救史进,丝毫不顾虑后果,可以看出他做事还是有欠缺。并且在孙二娘的黑店,武松能立马识破孙二娘的计谋,鲁智深却险些被害,都是武松比他聪明有想法之处。
但是既然武松如此有智慧,为什么要狠心砍掉自己的一条胳膊呢?当时在征讨方腊时,武松碰见了那法术高强的包道乙,一般武术是远远打不过法术的,要不然武功高强的卢俊义也不会打不过法师李助。武松被包道乙砍伤胳膊后,若不是鲁智深以相救,武松可能就活不了了。
武松醒来后,一看见自己那快断了的胳膊已经无力回天,便拿刀直接砍了下来。有人说武松简直是胡闹,一个人的双臂是多么重要。可其实武松才是最聪明的,要说当时的医药技术,胳膊成了那样根本是保不住的,要是处理不好,说不定还会根连其他器官甚至危害生命。所以武松才如此果断的狠心砍下了一条胳膊,也正是这种智慧,保住了自己的性命。
请大家详细描绘出《汉武大帝》中最感人的情节。
汉武大帝中让人震撼的一幕幕
1)卫青直倒龙城时是何等的豪迈,真可谓是英气勃勃。
2)霍去病把酒洒向湖中的时候,波光粼粼的湖水见证了这位年轻将军的英勇与无畏。
3)张骞在即将到达大月氏,跪在地上向远在万里以外的武帝禀告时,这是十二年日日夜夜的等待啊
4)张骞历尽磨难,衣衫褴褛的回到长安,悲哉!壮哉!
5)漠北大捷,士兵们举起卫青,汉武帝看着眼中闪出泪花,这是多少年的光荣与梦想,整个华夏大地为此欢呼
6)卫青临前去见汉武帝,爬上那高高的台阶~~~功过自有后人说啊,英雄垂暮,让人不舍啊,还是最后卫青奋力却力不从心的爬向刘彻的那幕最感人,音乐也很煽情呀,我是看一回哭一回,太经典了呀。 《千百年后谁还记得谁》*
7)霍去病为报卫青的一刀之仇,射杀李敢。刘彻对他连踢带踹,他还说“李敢必须!”总之就是很感动....
8)"从此以后,攻守易形了!"“寇可往,我亦可往!”刘彻的这句话让华夏子孙为之震撼!
9)主题曲响起前最一开始那两句"他建立了一个国家前所未有的尊严,他给了一个族群挺立千秋的自信,他的国号成为一个民族永远的名字"刚开始就把我的心就紧紧抓住了.
10)还有最后将的汉武帝那深邃的眼光"已经发生的,将要发生的,我来不及改变"
11)武帝去看望已经去的霍去病,霍去病露在外面的布满伤疤与脓胞的骨瘦如柴的手!
12)武帝在城头上抛洒卫子夫的一屡银发。
13)霍去病出朔方,坠马,“不!执行召命。皇上让我去的是朔方,我就是爬也要爬到朔方去!”
14)主父堰压赴刑场,“大丈夫不就五鼎食,便就五鼎烹。”
15)晁错赴,“臣还是以为,错的就是错的,对的就是对的。雨停了,臣该上路了。”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