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孔子关於"修身"的故事有哪些?

2.有关孔子弟子的故事介绍

3.50个成语外加故事(一百字)拜托了各位 谢谢

4.孔子与弟子颜回的故事

孔子关於"修身"的故事有哪些?

行不贰过的故事-行不贰过的古今中外的典故

孔子论修身

孔子创立了儒家学说,他一生不懈地教化民众,要人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格物、致知、诚意和正心。修身为第一要。孔子说: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平天下者,先治其国。而修身的先决条件是格物、致知、诚意和正心。要努力观察和研究事物,探究事物的发展规律,不断获取高深的知识和智慧。有了高深的学问和智慧,就能心诚意实,言行一致,即使无人在时,也照常遵守道德准则,保持情绪平稳,平常心,没有忧患,很好地修身。

孔子说:“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人都有喜怒哀乐的情绪,当这些情绪未发泄时,人的情绪就处于心平气静,中庸平稳;但有时因发生了事故,我们会有上述情绪的发泄,只要是适当、有节制,不过度与激烈的发泄,就是温和、平和。中庸是天下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平和是获得事物客观规律、道德和行为标准的道路。追求实现中庸平和,能使天和地处于融洽的位置,阴阳能调和,天下万物就能生育成长。

“随遇而安”是较好的修身方法。孔子说“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穷,行乎贫穷;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君子无人而不自得焉!”君子是根据他所处在的地位和环境泰然生活行事,不愿有非分的额外的要求和行为。当你富贵时,就要多行善事。取之于社会,用诸于社会。当你贫穷时,也不能挺而走险,做非法害人的事。当你处在未开发的部落时,就要入乡随俗。当你处于患难的境地时,要泰然忍受患难。这样的君子,没有人会生活的不自我满足和快乐。

孔夫子所说的修身,就是学习做人的道理,就是教化和教育,做有文化涵养的文明人。

孔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学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学是修身的前提和基础。好学的人是不讲究吃和穿的。孔子的得意门生颜回也是孔子树立的修身典范,孔子曾多次大加赞赏。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他还向鲁哀公推举颜回,说“不迁怒,不贰过”称颜回是最好学之人。当然也是修养最好之人。

孔子要求他的弟子都能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做到每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帮别人出谋和做事都要尽心尽力,和朋友交往要诚实守信,老师的传授要时常温习。这样才能很好地修身养性。

孔子说的修身是以仁为本,以“于已所不欲,勿施之于人”为最高原则。孔子说“自天子以至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不论是皇帝还是普通老百姓,一切都要以修身作为根本的要求。孔子说,“其本乱,而末治否矣”。其意是说,人都不修身,没有教养、涵养。没有做好社会德行教育,社会就不能很好地安治。只有全社会都重视道德教育,有教无类,以修身为教育之本来达到国家的治安和强盛。

有关孔子弟子的故事介绍

孔子门下弟子有很多,所以有关孔子弟子的 故事 也有很多。下面是我为你搜集有关孔子弟子的故事,希望对你有帮助!

孔子弟子子贡尊师的故事

 孔子乃我国千年难得的 教育 家,他几乎把自己的一生都放在了教育上,弟子足足有数千人,子贡就是其中一个比较著名的。子贡是特别尊重老师的,这件事一直被后人称道,现在就来说一下他尊重老师的几个事例。

 有一天,鲁国有个人说孔子的坏话,对子贡的评价却很高,恰好被子贡听到了。他特别生气,没有因为自己受到夸赞而留面子,就对那个人说,如果说一个人的能力是一个房子的话,那么我老师的房子光围墙就得有十丈高,而且屋子豪华无比,普通人是没有 办法 穿过围墙看到里面的,而我的房子的围墙只有肩膀那么高。他还把自己孔子比作是太阳,比作月亮,太阳以及月亮光芒万丈,可不是一般人能够超越的。说孔子坏话的那个人听了这些话之后,感觉十分尴尬,羞愧万分。

 子贡在外面非常维护孔子的名声,在孔子去世之后,子贡特别伤心,在他的墓地旁守了六年。

 还有子贡的一个好朋友说:?你对你的老师那么恭敬,但是他真的比你贤良吗?他说:?我的老师是高不可及的,就像高空一样,不能顺着爬上去,他老人家就像是日月一样光耀,我哪能比得上呢?可以看得出来,他的才能还是很厉害的,可以说一定程度上是超过了孔子的,他才能那么高,却还是如此尊重老师,可以说是难能可贵的,值得大家学习。

孔子弟子子路负米的故事

 子路是一个勇敢豪爽的人,但是子路也是一个尊敬师长,孝顺父母的人,在子路很小的时候就表现出来上面的这些品质,孔子对于子路也是有很多的夸奖之语被记载在史册中的,孔子对于子路的了解甚至是超过了子路对于自己的了解,可以说孔子对于子路还是比较喜爱的,其中喜爱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子路的孝。

 汉代刘向的《说苑-建本》就记载了《子路负米》的故事,子路小的时候家里比较贫困,自己经常吃一些粗陋的食物,为了能够让自己的双亲早一点吃到米饭,不远百里去外地背米,在路途上不愿意休息,为的就是能够让自己的双亲可以早一点吃到自己背回去的米,后来双亲去世了,子路离开家远游到楚国,子路也做了很大的官,生活条件非常的好,但是还是想回到吃粗陋的饭菜,去远方为自己的父母背米的日子,但是不可以了。

 从这则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子路的孝顺,也可以看到子路的勇敢与担当,后来为官为宰,但是父母已经不在,所以也提醒我们今天的人行孝一定要早,不要想着以后我要如何如何孝顺自己的父母,也许当你发达的时候父母已经不在人世了,到那时再后悔就已经太晚了。在古代有种说法,父母在不远游,但是对于今天的人来说这一准则已经非常的不合时宜了,我们大多数人都远离父母在外面打拼,没有时间陪伴自己的父母,等到父母去世了才后悔不已。

孔子弟子颜回好学故事

 颜回是孔子的学生,生于公元前541,卒于公元前481,虽然颜回生存在世间的时间比较短,但是颜回却是孔子学生七十二贤之首,就连孔子的大弟子子贡也认为自己不及颜回的聪慧,说颜回是知一得十,而自己是知一得二,可见颜回是非常聪明的。但是就是这样一个聪明的人又非常好学,所以可以知道其学问有多高。

 《史记》记载,颜回才二十九岁头发就早早的白了,并且在刚刚不惑之年就去世了,孔子听说颜回去世非常的难过,痛哭说:?自从有了颜回,学生更加的亲近我。?并且赞扬颜回是第一好学的学生,从来不将自己的怒气随便的发在别人的身上,犯过一次的错误从来就不再犯,颜回后再也没有像颜回那样的学生了。

 颜回能够得到万世之师孔子这样的赞誉是非常难得的,更何况孔子的门生据说有三千人,在这三千人之中能够让孔子赞赏为唯一好学要有多么难得,可见颜回不愧是七十二贤之首,不愧是孔子最得意的门生。

 特别是孔子说颜回?不迁怒,不贰过?更是一种非常高贵的品质,我们现在很多人在自己心情不好的时候总是想发脾气,将自己的情绪发泄到很多无辜的人头上,特别是服务行业,很多人心情不好的时候可能就会出现态度恶劣的情况,别人责怪他还毫不知错,觉得自己心情不好发泄一下是应当的,是可以原谅的,对自己的要求何其低也。?不贰过?更是难得的一种品质,犯过的错误如果不再犯,那么我们的生活中将少了多少悲剧,会多多少 成功 的人生,很多人不成功,就是因为总是在一个问题上不断的犯错,比如那些反反复复进出监狱的人,为什么总是会在一个地方摔到呢?

 颜回是孔子称赞最多的弟子,可能也是俗人眼中最无用的弟子,甚至是不能让自己的生活条件好一点,但是却能够成为万代的楷模,是需要我们认真的思索一下的。

猜你喜欢:

1. 孔子的励志故事

2. 孔子论语故事大全

3. 孔子经典的传说故事

4. 历史人物孔子的故事5则

5. 孔子历史故事

6. 孔子和孟子的励志故事

50个成语外加故事(一百字)拜托了各位 谢谢

无所不为 无所不晓 无所不用其极 无所不有 无所不在 无所不知 无所不至 无所不作 无往不复 无往不克 无往不利 无往不胜 无微不至 无盐不解淡 无一不备 无一不知 无幽不烛 无远不届 无征不信 五谷不分 五谷不升 武不善作 勿谓言之不预也 习焉不察 席不暇暖 洗手不干 喜不自胜 喜怒不形于色 细大不捐 瑕不搑瑜 瑕不掩瑜 下不为例 下落不明 下愚不移 夏虫不可以语冰 先天不足 纤尘不染 纤尘不染 险遭不测 现钟不打 相持不下 香火不绝 哓哓不休 小不忍则乱大谋 小小不言 孝思不匮 笑不可仰 笑而不答 邪不敌正 邪不伐正 邪不犯正 邪不干正 邪不胜正 邪不压正 邪不压正 胁不沾席 邂逅不偶 心不两用 心不应口 心不由意 心不由主 心不在焉 心口不一 心神不定 心神不宁 心术不端 心术不正 心有余而力不足 心照不宣 信守不渝 信言不美 刑措不用 行不从径 行不得也哥哥 行不贰过 行不副言 行不更名 坐不改姓 行不苟合 行不履危 行不胜衣 行不由径 行不逾方 形影不离 朽棘不雕 朽棘不雕 朽木不雕 朽木不可雕 秀才不出门 全知天下事 秀而不实 轩轾不分 学而不厌 学然后知不足 教然后知困 学如不及 犹恐失之 学书不成 学剑不成 谑而不虐 熏莸不同器 薰莸不同器 迅雷不及掩耳 烟不出火不进 严惩不贷 言不达意 言不逮意 言不二价 言不顾行 买椟还珠 春秋时代,楚国有一个商人,专门卖珠宝的,有一次他到齐国去兜售珠宝,为了生意好,珠宝畅销起见,特地用名贵的木料,造成许多小盒子,把盒子雕刻装饰得非常精致美观,使盒子会发出一种香味,然后把珠宝装在盒子里面。 有一个郑国人,看见装宝珠的盒子既精致又美观,问明了价钱后,就买了一个,打开盒子,把里面的宝物拿出来,退还给珠宝商。

求采纳

孔子与弟子颜回的故事

颜回是孔子的学生,也是孔子称赞最多的弟子,那么孔子与颜回之间的 故事 有哪些?下面是我为你 收集 整理的孔子与颜回之间的故事,希望对你有帮助!

孔子与颜回之间的故事

 孔子是一代大儒,是春秋时期鲁国人,与颜回是老乡,也是师生,孔子一生中据说有弟子三千,但是孔子却称颜回是自己最得意的弟子,言语之中处处表现出对颜回的喜爱,对颜回的评价非常的高,称其为?三月不违仁?,称其?贤哉回也?,颜回去世的时候孔子已经是一个年逾古稀的老人,痛哭流涕,说再也没有颜回那样的好学生了。

 颜回,春秋时期鲁国人,是鲁国没落的旧贵族,到了其父亲颜路一代已经是徒有虚名,颜回十三岁拜孔子为师,可以说其一生都在追随孔子,与孔子朝夕相处的时间从其十三岁入学到其三十八岁自己开堂讲学长达二十五年之久,可以说孔子对其是非常了解的,其对孔子也是非常了解的。不仅仅孔子对颜回推崇有加,颜回对孔子也是非常的崇拜,即使是在孔子学说不能被所有的国家接受作为施政纲领的时候颜回还是坚定的相信自己老师的思想,颜回说:?夫子之道至大,故 天下 莫能容。虽然,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可见颜回是孔子坚定的信徒。

 孔子对颜回也是非常信赖的,《吕氏春秋》记载的《颜回攫其甑》就很好的说明了孔子对颜回的信赖,孔子见到颜回从甑里面取食,但是还是相信了颜回的说法,相信是由于炭灰弄脏了米饭,所以颜回才拿出来吃了。从这里可以见到颜回的品德,也可以见到孔子对颜回高度的信赖。

 从颜回与孔子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知道,两个人的师生情谊是非常难得的,彼此互相信赖互相推崇,可以说已经达到了师生情谊的最高境界。

孔子谓颜回曰有何 典故

 颜回是春秋时期的人,他14岁就跟随孔子,跟他学习各种为人之道和知识。并且他自己很争气,成为了孔子的最得意的学生,在这么多弟子当中,孔子对他的称赞可以说是最多的,说他是个好学的人,也是一个?仁人?。因此后世对颜回的赞扬依旧是络绎不绝,后世的君王或文人都尊崇他为颜子。说起这一对师生,就不得不提一下,孔子曾跟颜回有过这么一段对话。

 孔子说:?颜回啊,你先过来。你想想你家境比较低微,为什么就不去做官,然后以弥补家用呢。?颜回回答道:?对于做官这件事情,我一点儿心思也没有,城郭外面我有50亩田地,我可以用来耕种粮食;在城郭内部的40亩田地,我们可以养殖蚕和 种植 麻;我有着自娱自乐的方式,那就是波动鼓琴,并且夫子你跟我说的那些道理足以让我感到愉悦,我又为何非得要去做官呢。?孔子听了他的回答之后,先是变了一个脸色,说:?说的实在是好啊,我知道这是你心愿。我听说善于满足的人,不会因为利益来使自己劳累;那些安闲自得的人,知道自己已经失去很多东西,但是也不会觉得有丝毫的畏惧;注重自己内心修养的人,不会因为自己不做官而感到惭愧。这样的话我曾说了很多次,但是在你的身上我才是真正的看到,让我有了收获,可喜可贺。?

 颜回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不顾忌这些,日常的贫困对他来说,这才是享受,享受生活,有着自己的乐趣。

颜回好学故事的启示

 颜回是孔子的学生,生于公元前541,卒于公元前481,虽然颜回生存在世间的时间比较短,但是颜回却是孔子学生七十二贤之首,就连孔子的大弟子子贡也认为自己不及颜回的聪慧,说颜回是知一得十,而自己是知一得二,可见颜回是非常聪明的。但是就是这样一个聪明的人又非常好学,所以可以知道其学问有多高。

 《史记》记载,颜回才二十九岁头发就早早的白了,并且在刚刚不惑之年就去世了,孔子听说颜回去世非常的难过,痛哭说:?自从有了颜回,学生更加的亲近我。?并且赞扬颜回是第一好学的学生,从来不将自己的怒气随便的发在别人的身上,犯过一次的错误从来就不再犯,颜回后再也没有像颜回那样的学生了。

 颜回能够得到万世之师孔子这样的赞誉是非常难得的,更何况孔子的门生据说有三千人,在这三千人之中能够让孔子赞赏为唯一好学要有多么难得,可见颜回不愧是七十二贤之首,不愧是孔子最得意的门生。

 特别是孔子说颜回?不迁怒,不贰过?更是一种非常高贵的品质,我们现在很多人在自己心情不好的时候总是想发脾气,将自己的情绪发泄到很多无辜的人头上,特别是服务行业,很多人心情不好的时候可能就会出现态度恶劣的情况,别人责怪他还毫不知错,觉得自己心情不好发泄一下是应当的,是可以原谅的,对自己的要求何其低也。?不贰过?更是难得的一种品质,犯过的错误如果不再犯,那么我们的生活中将少了多少悲剧,会多多少 成功 的人生,很多人不成功,就是因为总是在一个问题上不断的犯错,比如那些反反复复进出监狱的人,为什么总是会在一个地方摔到呢?

 颜回是孔子称赞最多的弟子,可能也是俗人眼中最无用的弟子,甚至是不能让自己的生活条件好一点,但是却能够成为万代的楷模,是需要我们认真的思索一下的。

猜你喜欢:

1. 孔子试颜回的故事

2. 孔子赞扬颜回的故事

3. 孔子爱徒颜回有何故事

4. 颜回输冠的故事

5. 孔子与弟子曾子的故事

6. 颜回的历史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