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以大义的后半句-晓之以大义打一地名
1.传统文学对我的影响 作文怎么写 求点播!!
2.包青天之碧血丹心分集剧情介绍
3.李孟的人物轶事
传统文学对我的影响 作文怎么写 求点播!!
五千前炎黄时代到我们回归十周年和迎接零八奥运的中国传统的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是自古以来中国人遗留下来的艺术结晶,它对我的成长所产生的影响是浩瀚而巨大的。撇开知识上的得益,更令我对人生有了彻底的反思,子曰:“朝闻道,夕可矣。”我明白了获得道理、知识后那种喜悦,因为它令一个上课都不会听课的小伙子变成一个对人生反思的人呀!
“君子晓以大义”“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不逾距”,又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等。这些有些是圣人所说,有些是一些名人语句。更有趣的是周易看待人生的态度,又生两仪,又生四极,八卦的。乾、坤、坎、离、巽的八卦位置也知道了一点皮毛,从前性格木讷,寡言少语的我也能对孔子的语句侃侃而谈,而且也我了很多哥儿们和我分享喜悦、忧伤、烦恼。
我觉得我已经在渐渐改变了,从学到传统文化后,我对自己的茫茫人生不再害怕,也不再迷惑,因为我得到一个人最重要的东西——友情和勇气!
传统文化教晓我的还不止这些,还有对历代帝王、名人或特别的人用自己的鲜血和性命给我们的教训,令我们不会重蹈覆辙,犯下古人的错误。最令我深刻是“圆明园”,那套**是概述清代帝王的人生,从康熙到咸丰,从圆明园的兴起到衰落,直到被抢掠、烧毁。在那一刻很令我觉得有切身的体会,虽然人是扮演,但相片、景物大多是真的,从康熙建造,至乾隆将它耗尽人力物力,大兴土木,聘请各地最精的建筑师、设计师费尽心血所建成的超庞大的圆明园。虽然觉得乾隆做得过火,有点好大喜功,极尽奢华的性格,当然也有自负于天,认为天下唯我独尊的性格,但是当看到各国争相羡慕、模仿我国的建设,心底里还是有点身为中国人的骄傲。值得一提的是那个法国人说过一句话:“走遍全世界,也找不到比圆明园更大的建筑了。”之后,著名的“火烧圆明园”,是令人觉得很心痛的一刻,毕竟是当时最大的花园。那时我外国联军烧毁的原因是因为不能容许在中国有如此奢华的花园,甚至比自己的还要庞大还要奢侈,正是妒忌的心理下所得出的结果吧?
回到现在,我们所看到的不只是历史的遗迹,还有出现在历史的人物当时样对待我们中国人,被洋人欺压了大半个世纪后的抗战胜利令我们中国人能够在今天在各国前能昂然抬起头来!
传统文化令我们的生命更加充实,认识更我事物和扩阔自己视野。今天我们要知道的不是七夕、婚嫁、节日的由来,更重要的是改变了我们成长的道路,让我们不至于误入歧途。令我对人生充满期望,努力地活下去!
包青天之碧血丹心分集剧情介绍
这个还没拍出来呀。你是问的是包青天之七侠五义吧?第1集
宋朝真宗无后,玉皇大帝命紫微星下凡延续赵氏国祚,并派文武曲星跟随相助,岂料太白星君误将两位星君躯壳掉换,以致原本俊美的文曲星投生成为黑面包公,为免将来包拯杀戮之气太重,太上老君唯有替他打开天眼,令他日能审阳、夜能断阴。 包拯新官上任途中,见展昭替天行道力毙崂山双煞,斥其不该动用私刑,展昭反讽为官者天下乌鸦一般黑,随即扬长而去。 包拯来到定远县就任,立刻严惩恶吏土绅,并下令设置鸣冤鼓,展昭试探之下才知包拯确实为官清廉、不惧权贵,包拯也才发现南侠展昭侠肝义胆,两人惺惺相惜。 包拯就任定远县三年,施政清明、刑颂日减,就在即将高升端州知州之际,县中有一独居老汉张别古购得一只乌盆竟口吐人言要求代为击鼓鸣寃。
第2集
张老汉被乌盆冤魂逼迫,前去求包拯为其申冤,岂料第一次到了公堂上,乌盆中的冤魂因县衙府的门神拦阻未能进府,包大人写放行纸条方才入内,第二次到了公堂,包拯询问乌盆有何冤屈,乌盆却不开口,只因无衣物遮体,张老汉买来纸扎的衣服,在盆中烧尽。第三次见包拯时,包拯喝退旁人,与乌盆单面对话,问得那冤魂原本是濠州人,叫刘世昌,因赵大夫妻贪图钱财,所以谋财害命,并加他的骨灰混入制作乌盆的材料中,制成乌盆售卖用来毁尸灭迹。包拯以他非凡的智慧、确凿罪证与攻心之策令赵大夫妻哑口无言、坦承罪行终为枉者讨回公道。 包拯毋枉毋纵的德政,令定远县百姓感念在心,在他卸任之日夹道相送,口称青天,场面令人动容。 包拯秉其刚毅正直不畏强权的个性,引来公孙策布衣襄助,以及王朝、马汉等人的主动追随,更一路高升至龙图阁大学士,执掌开封府。检举 回答人的补充 2010-09-13 16:42 第3集 庞昱苛扣赈粮侵吞赈银,陈州通判林丰忍无可忍欲上报朝廷,反被庞昱嫁祸打入大牢。即将退休之牢头田忠见林丰为官清正,甘冒奇险上京向王丞相通风报信。皇上查知后,下令包拯即日至陈州查赈。庞太师担心包拯刚正不阿,将对其子庞昱不利,要求女儿庞妃向皇上进言改派他人前往陈州却已不及。庞太师唯有传信提醒庞昱,岂料庞昱有恃无恐,竟令知州蒋完将林丰立即处斩,灭口,以绝后患。蒋完不敢违抗只得遵命照办,就在千钧一发之际,展昭带着田忠赶到刼了法场将林丰暗藏于破庙之中,展昭要田忠将林丰带离陈州以保性命,田忠却言待包拯前来陈州之时自可令庞昱伏法,展昭不禁对包拯益加肯定。 第4集 公孙策献计要包拯向仁宗求得“御札三道”,并按此谐音做成龙、虎、狗“御铡三刀”,上斩仗势欺人的权贵奸臣,下除鱼肉乡民的恶霸,仁宗在王丞相建言下恩准赐刀并下旨特准先斩后奏之权,包拯一行当即出京,包拯抵达陈州查赈,展昭来见告知林丰之事,包拯见展昭多次拔刀相助,感佩之余更有意纳为旗下。展昭不愿被江湖人说他沦为官府鹰爪而婉拒,公孙策向展昭说之以理、动之以情,展昭表示将看包拯如何处置庞昱后再做决定。 庞昱为管家庞安与木道人共同设计诱骗,吸食五石散成瘾,并将所有赈银花费殆尽,包拯查出端倪,庞昱遂命木道人作法加害包拯。 第5集 包拯无故中邪卧病,公孙策等人束手无策,此时狐狸精胡莉突然现身病榻之前。原来多年前胡莉一心想修练成人却遭天将追杀,幸得包拯元神相救,胡莉感念至今,不惜自毁道行,吐出元丹救包拯一命,不但包拯回复神智,木道人也作法自毙,胡莉更因此义行终于得道升天。木道人暴毙,庞昱不思反省,竟又派护卫项福行刺包拯,幸展昭出手相救,包拯亦已搜齐证据,策反蒋完指证庞昱,并逮捕至公堂问罪。此时庞太师一方面命女儿庞妃向皇上请旨不准包拯杀子,一方面则加急赶到陈州欲加制止。谁知包拯以未见圣旨,执意将仗势欺人的庞昱送上龙头铡用刑,庞太师为此与包拯势不两立!包拯令林丰官复原职并立即开仓赈灾,林丰及百姓称谢不已,展昭赞服之余,决意退出江湖,襄助包拯为民除害。 庞太师回京后立刻带女儿庞妃向仁宗大进谗言,表示包拯抗旨专权,仁宗震怒之余,竟将包拯革职下狱。第6集 展昭闻讯赶赴开封夜闯禁宫力谏仁宗,仁宗憣然悔悟将包拯官复原职,封展昭为御前四品带刀护卫交开封府任用并加封御猫。陷空岛五鼠之一的锦毛鼠白玉堂听说展昭被仁宗封为御猫,甚为不服,竟直闯开封府欲找展昭对决,但被展昭婉拒。白玉堂为显其能,竟擅闯后宫,无意中发现太监郭安欲逼小太监常喜毒杀年老体弱的陈琳为其叔郭槐报仇,遂一刀杀郭安,并留下挑衅字条欲逼御猫出面与之决斗,不料此举却引得仁宗震怒,下令要包拯立刻将锦毛鼠抓来治罪。其余四鼠担心白玉堂入京闯祸,亦随之来到京城,排行老三的穿山鼠徐庆因好奇参加比武擂台,却误杀仗势欺人的花花太岁严奇,张龙、赵虎将之抓至开封府问罪。包拯问明案情,得知严奇之与徐庆无关,正欲当场释放,其他三鼠却已闻讯赶至府衙欲救徐庆,并与展昭展开一场猫鼠大战。 第7集 四鼠与展昭不打不相识,力劝白玉堂勿再与包拯、展昭作对,谁知白玉堂却更加不服。展昭奉命追查京畿要道劫案,遇白玉堂挡道逼其出手,展昭与之周旋数招便快马而去,白玉堂一气之下,竟夜闯开封府盗走包拯官印留言展昭亲自去取,展昭被逼无奈,唯有亲赴陷空岛与锦毛鼠对决。原以为只是场君子之争,谁知白玉堂竟以性命相搏,展昭有惊无险,以些微之差胜出。白玉堂心高气傲,竟负气远走。展昭回府复命,并从大梁下找出官印,包拯分析白玉堂看似性情乖张,但其实自有分寸,答允为白玉堂在皇上面前求情,谁知白玉堂却自此人间蒸发,下落不明。原来白玉堂输给展昭后大受打击,浪迹江湖时无意中从马贼手中救下告老返乡的陈琳,却也因此成了马贼的眼中钉,誓言取他性命! 第8集 陈琳为报白玉堂的救命之恩,返京找包拯诉说情由,包拯则确定马贼劫道一案定有京城守门禁军做内应。此时突出现一名专杀马贼的神秘侠客,包拯等人均分析此人即锦毛鼠白玉堂。马贼为首的徐彪愤恨白玉堂坏其好事,设下陷阱欲取其性命,危急之际,展昭和四鼠赶到,连手将徐彪以及涉案官员追捕到案,皇上龙心大悦,加上包拯、陈琳等人说情,不但不追究白玉堂的罪责,更封五鼠为陷空岛五义。白玉堂难忘江湖自由,再次留书出走,在路上救了阿娇与锁儿主仆,并对阿娇由怜生爱,阿娇则留下母亲所赠发簪做为定情之物,白玉堂正欣喜感情有所依归,谁知一夕之间竟突然失去佳人踪影。白玉堂怎么也没想到,再次与他念念不忘的阿娇相见之时,佳人竟已成为青楼歌舞技。 第9集 阿娇拒见白玉堂,白玉堂竟直闯万花楼将她带走,万花楼掌柜和花魁班班主将此事告上开封府。包拯得知白玉堂又闯祸,虽未构成刑案,但为防患于未然,急召展昭找到白玉堂问明情由。白玉堂对阿娇痴心不改,质问阿娇不告而别,阿娇却冷然表示自己是名歌妓,两人之间不过是段露水姻缘,重伤了白玉堂的心,将阿娇放回万花楼。大将军姚维性好渔色,听闻万花楼来了花魁名伎,不但重金前往捧场,更要求阿娇进府陪侍,白玉堂为此与姚维的手下副将古军大打出手,幸展昭出面制止。姚维傲然要求包拯捉拿白玉堂,包拯心知姚维仗势欺人,连消带打应付过去。展昭不知白玉堂为何对阿娇如此眷恋不舍,一问之下才知阿娇竟是白玉堂私订终身的未婚妻子。 第10集 阿娇邀请姚维到万花楼来亲自陪酒道歉,姚维开心赴约。锁儿担心阿娇有事,情急下找玉堂相救。玉堂赶到带走阿娇后,众人才发现大将军姚维已于阿娇的发簪之下,玉堂和阿娇都涉有重嫌。包拯正欲追查,阿娇竟自行投案,表示因抗拒姚维的非礼才失手误杀。白玉堂亦随即赶来自首,坦承姚维是他所杀,与阿娇无涉。两人争相认罪,但真凶只有一个,包拯派公孙策到狱中打探虚实,自己则来到犯案现场模拟案情。公孙以言语试探欲由白玉堂口中套出实情,谁知白玉堂却坚称自己是凶手,展昭在阿娇牢中亦一无所获,而包拯却在命案现场依二人供词推断出了真相。 检举 回答人的补充 2010-09-13 16:42 第11集
专门追缉重犯的赏金猎人艾虎年纪虽小,却武功高强,已抓到六十余名重犯,领得赏金无数。听说中牟县接连有孕妇惨遭的命案,特地前去查探。中牟知县范桐无能怕事,不敢将案情上报开封府,反听从捕头彭力之言,私下以赏金五百两另聘艾虎缉凶,并找上当地首富孔儒请求赞助。岂料孔儒即为孕妇命案之幕后主使者,重金买通铁骏犯案,目的在于得到孕妇的胞衣与婴儿脐带制成中药以延年益寿。中牟县民周进之媳临盆在即却惨遭,周进悲愤之余,一状告上开封府请求包拯作主,包拯此时方知竟有如此惨案,急忙率展昭和公孙策等人来到中牟县展开调查。
第12集
艾虎误认展昭也是赏金猎人二人大打出手,孔儒等人则为防艾虎影响作案派出杀手欲将之,展昭及时出手搭救,艾虎方知展昭身份并拜见包拯欲协助追查孕妇命案,包拯令艾虎一切均需听从安排方肯同意,艾虎只得遵命。包拯查出孕妇被杀一案疑与大善人孔儒有关,故意放出消息,并命艾虎假意离开中牟县,欲令孔儒失去戒心。岂料孔儒狡滑多疑,找上范桐查证再三,并未上当。然而为孔儒下手作案的铁骏和邢亮听说包拯威名,已生惧意,有意罢手,却遭孔儒恐吓,只得同意继续犯案。包拯假意回京,留下展昭与艾虎暗中守候,等待歹徒下手时一举成擒。
第13集
展昭看出艾虎其实为女扮男装,问其所以,艾虎说出一段凄然往事:原来艾虎本名艾玉荷,父亲艾政原为捕头,在母亲叶芳力劝下终辞去官职返回老家,谁知与艾政有宿怨的贼人童禄与黑妖狐智化在半路伏击,艾政当场惨,母亲与姊玉蓉生未卜,玉荷侥幸逃出,并得风婆婆教导武功,学成之后便当起赏金猎人,誓要追寻杀父仇人!展昭与艾虎合力抓住正欲犯案的铁骏,逼问出幕后主使人确为孔儒,而孔儒的真实身份竟然就是艾虎的杀父仇人“九指飞虎”童禄!艾虎愤然欲杀童禄,就在双方动手之际,突然又出现神秘人楚戈将童禄灭口随即遁去。孕妇命案既已侦破,包拯将铁骏等人依法处斩,艾虎则随包拯一同来到开封。
第14集
艾虎跟随包拯等人回开封府,实则是与师父风婆婆约好见面,风婆婆告知楚戈即吏部尚书冯浩的总管,当年艾政之与冯浩有关,艾虎急欲找冯浩问个清楚。此时展昭已发现杀童禄之人并非艾虎,怀疑事有蹊跷。艾虎夜闯尚书府,逼问楚戈当年父亲的真相,两人交手,艾虎不敌受伤,在风婆婆掩护下逃出尚书府,之后伤重昏倒,被彩锦坊的绣女田蓉所救。田蓉之养母发现艾虎身上荷包,急问艾虎身份,艾虎方知眼前的田蓉竟然就是她寻找多年的亲姐姐,艾虎与姊玉蓉、奶娘田妈相认,并告知童禄已然伏法,前说出母亲叶芳未之事,誓要找到母亲,并抓到黑妖狐智化为父亲报仇。不意楚戈竟先下手为强,将艾虎擅闯尚书府之事上告包拯,包拯唯有下令通缉艾虎。玉蓉得知艾虎被通缉,立刻赶回家通报,艾虎着急要与师父风婆婆见面,只好在田妈建议下改回女装。风婆婆表示楚戈有尚书冯浩为靠山,唯有找包大人作主才可为艾虎申冤报仇。第15集
玉蓉因绣工出色,被召至尚书府为冯夫人绣制一幅观音像,冯夫人与玉蓉一见如故,对她的手艺亦多加赞赏。包拯查出原来楚戈和艾政都曾于江陵府当过捕头,而当时的知府就是冯浩,直觉此事牵连甚广,特意以追查刺客名义登府拜访冯浩。冯浩得知闯入府内的刺客即为艾虎,立刻撤回告诉,此举更令包拯起疑,但因查无实证,只好继续伺机而动。孰料艾虎着急要抓楚戈,竟在风婆婆献计下,包拯意欲逼展昭杀楚戈。
风婆婆抓走真包拯,自己易容扮成假包拯,但很快被公孙策和展昭看出破绽,风婆婆又以包拯性命威胁,两人一时竟束手无策。田妈看见尚书夫人交给玉蓉重新绣制的观音绣画,惊呼不可能,原来此画为当年叶芳亲手所绣,而尚书夫人即为艾虎与玉蓉找寻多年的亲娘!
第16集
正当展昭屈服,意欲前去楚戈以救包拯性命之际,艾虎受包拯感召,护送包拯回府,假包拯一见真包拯立即逃窜无踪,但艾虎已从其受伤的左腿认出他就是师父风婆婆。包拯搜集各方证据,查出当年艾政之与其妻叶芳有莫大干系,遂要玉蓉将叶芳诓至彩锦坊,艾虎拿出自己的随身荷包表示,如果叶芳仍心系两个女儿,必定会答应玉蓉之约。叶芳一见荷包果然激动不已,立刻答应依约前往,并告诉冯浩已有小女儿玉荷消息之事,冯浩表面关心,内心暗惊,下令楚戈跟随叶芳前去伺机杀艾虎。展昭已有防范,并按公孙策献计,将楚戈引入开封府衙中将之关押。
第17集
包拯确认艾政之是冯浩为夺妻所设之毒计,叶芳得知后痛不欲生,艾虎更难接受母亲改嫁冯浩,叶芳对自己委身事仇之举自责不已,更觉难以再面对两个女儿,终于服毒而,冯浩亦自戕身亡。包拯查明艾政冤真相,只剩黑妖狐智化未曾到案,艾虎早已猜到风婆婆即智化易容改扮,面对亦师亦仇之人,艾虎手中断刀却难以下手,终于艾虎将一具面孔陌生的尸体送至开封府,背着叶芳骨灰与玉蓉、田妈同返故乡安葬。检举 回答人的补充 2010-09-13 16:45 第18集
欧阳春与元贞两情相悦互许终身,孰料元贞被选为进贡宋国的特使,即为确保两国和而不战的人质,两人婚事难谐,欧阳春黯然离去。元贞带着汗血宝马进贡途中,突遭袭击被劫,下落不明,包拯受命尽速破案,并暂时封锁消息。抓走元贞之人即靖边侯郭亮,当年与元昊交锋多次,两人亦敌亦友,但两国谈和之后,将军埋剑,徒留壮志,在得知元昊竟将跨下珍贵座骑都欲送给宋国之后,郭亮竟起心动念劫去贡马与特使,意欲重启两国战端,令将军重回战场!展昭几番查证,发现特使被劫之事与马帮有关,故此找上已隐居山林的北侠欧阳春,欧阳春得知元贞失踪大惊失色。
第19集
欧阳春得知元贞下落不明,情急赶往马帮求助长老,找寻可能犯案的涂强,务求救出元贞。此时西夏派来女将军雷莎要保护特使元贞,雷莎抵达开封,却发现元贞先发未至,对元贞下落起疑。眼见两国之间战火一触即发,令包拯忧心不已。郭亮托词要留元贞喂养宝马,实则已对元贞动心而不忍下杀手。眼见欧阳春找上马帮,又顺藤摸瓜查到涂强身上,郭亮为免引火上身决心截断此一线索,要心腹总管李忠杀了涂强。李忠本名余全海,为马帮护法之首,当年因反对欧阳春接掌帮主而带着涂强等人反出马帮,与涂强情同手足,甚至为涂强劫法场,而今为了帮助郭亮,不得不兄弟以求保全郭亮。然而百密终有一疏,马帮动员帮众而找到涂强,欧阳春自涂强尸首认出下手之人的刀法,终将线索指向余全海。
第20集
在包拯抽丝剥茧下,查出当年劫法场的案件监斩官为郭亮,然而法场记录却疑点重重,加上郭亮当年主战,却被主和派夺去兵权,以及地缘关系等种种证据都显示郭亮涉案嫌疑颇重,包拯前往拜访郭亮,郭亮特意藏起宝马,与之周旋。郭亮向包拯引见李忠,展昭故意试探李忠武功,发觉李忠极可能便是余全海。眼见危机越来越近,李忠欲杀元贞以绝后患,却为郭亮阻止。元贞趁郭亮等人不备,骑着汗血宝马乘风急驰而去,来到一山郊野地,正想喂马喝水,身后却传来一阵熟悉的声音,竟然是欧阳春出现。元贞逃出靖边侯府竟巧遇欧阳春,两人重逢恍如隔世,然事态紧急,欧阳春唯有抛下男女私情,让展昭带元贞面见包拯。包拯确定郭亮犯行,派兵前往逮捕,郭亮早已闻风而逃。李忠只身涉险,欲杀元贞灭口,却在途中遇到欧阳春,李忠败阵竟自尽身亡,令欧阳春慨叹不已。
第21集
郭亮见大势已去突围而去,包拯等人正欲护送特使元贞进京,德琳公主却要求包拯转往西夏向元昊复命,元贞则由雷莎将军护送。德琳并召来雷莎要她于途中暗杀元贞,雷莎大惊,德琳表示一切都是奉元昊之命,雷莎无奈,只得领命而去。雷沙离去后,郭亮竟现身德琳房中,原来他已与德琳勾结,德琳根本是假借李元昊之命令,欲挑起两国战端好趁机夺取王位,成为大夏国的女皇帝!雷莎虽受命要杀元贞,但两人情同姊妹,令雷莎不忍下手。就在元贞等人即将进城之际,突见郭亮带领黑衣人现身拦阻,雷莎急带元贞逃命。元贞始终未曾怀疑雷莎,反倒是雷莎受不了内心谴责,向元贞坦承受命欲杀之,千钧一发之际,欧阳春赶至,打退雷莎带走元贞。
第22集
公孙发现德琳诡计,包拯紧急通知王丞相与皇上暂勿妄动,雷莎则回到西夏欲以未杀元贞向元昊领罪,却发现一切都是德琳阴谋,元昊命弟元昌与雷莎赶赴边界迎接包拯,以信输诚,终于阻止一场战端,德琳公主亦受到制裁。元贞误会兄长元昊不顾手足之情,遂跟着欧阳春隐居山林,为了两国和平,包拯不得不要求展昭尽速找到带走元贞的欧阳春。逃脱追捕的郭亮,为了得到元贞,亦将目标转向欧阳春。展昭带雷莎来见欧阳春与元贞,解释一切都是德琳诡计,仍希望元贞完成和平特使任务,然而元贞难舍欧阳春,以郭亮未逮捕到案、危机仍在为借口,要等安全无虞后才愿赴京。
第23集
欧阳春发现马帮兄弟多日未送货至,觉有蹊跷,要雷莎暂时照顾元贞,自己前往马帮一探究竟。谁知欧阳春一到马帮,才知三日前长老被郭亮用刑逼问元贞下落,急忙赶回却惊见雷莎已为保护元贞而不幸殒命,欧阳春怒战郭亮将之击败,谁知郭亮竟以元贞性命为要挟,危急之际,展昭赶至相助,郭亮终于伏法。元贞亦照约定前往京城,临行前与欧阳春订下婚盟。西夏特使元贞终于踏入宫中面见仁宗,完成两国和平使命。第24集 杨牧身为京东路经略安抚使,乃统领京东两万五千禁军的兵马总管,一旦谋反非同小可,事涉军机,令包拯大伤脑筋,急与王丞相商讨对策。在王丞相策动下,皇上派令包拯为放逐于青州的京东王祝寿,并以任命霍刚为新任指挥使为由,派包拯为巡边钦差,前往登州发布军令。为查真相,包拯另派艾虎暗中护卫方烈回登州。包拯至青州面见京东王赵怡,始知当年皇室内斗,赵怡被逐往青州不能回京之往事,又得知杨牧原为赵怡女婿,深感事态更为复杂。艾虎保护方烈回到登州,发现渔民出海失踪之事,急向熟识的渔女小翠询问,艾虎发现小翠与方烈之间并不单纯。包拯获报后,表面不动声色,继续视察海防,与霍刚、杨牧等人周旋,暗中则派展昭协助追查。
第25集
方烈欲与旧部属联络查访霍刚的罪证,却发现昔日部下不是亡就是被分派至密州,只余丁仲请退获准仍留在渔村,艾虎质疑丁仲是眼线。艾虎与方烈发现渔民尸体,证实霍刚灭口,但包拯仍以罪证不足不愿贸然行事,杨牧亦立刻自清表示会追查真凶到底,艾虎愤然欲离,后发现包拯明修栈道,其实暗渡陈仓,已请调军队备战,乃对包拯行事缜密感到佩服。丁仲告诉方烈已有渔民被杀之线索,方烈带小翠赶去,却发现是陷阱,幸艾虎及时赶到,并将丁仲带到包拯面前讯问。丁仲承认一切都是霍刚等人所为,并说出林羽勾结高丽船私藏之事。杨牧等人得知方烈藏身驿馆,趁包拯被引出城之际,派朱野以缉捕要犯之名欲杀方烈,包拯等人则被霍刚引至城外,遭黑衣人追杀。危急之际,脱困的方烈联同接应来援军队的艾虎及时赶到,带着军队回攻州衙,终将杨牧逮捕。
第26集
包拯等人分析以杨牧实力,应另有主谋,杨牧坚不吐实。京东王赵怡得知杨牧被捕,痛心疾首,当着包拯之面痛责女婿杨牧,却暗投蜡丸示意杨牧救援不成即自尽成仁。原来谋反的真正幕后主使正是赵怡,在朱野试探劫囚不成之后,赵怡为求保命决定暗杀包拯!赵怡在智囊何信献策之下,决定采取声东击西之策,先派朱野等人劫狱救杨牧,再派人行刺包拯。杨牧对主使者身份依然守口如瓶,包拯正苦思对策,不想光天化日下竟有人劫囚,展昭发现是调虎离山之计,急欲保护包拯,然而包拯却已中毒针昏迷。艾虎为此自责,愤而到狱中逼供,杨牧却趁其不备服毒身亡。
第27集
众人推敲出幕后主使人极可能便是京东王赵怡!此时包拯在公孙金针过穴后已无恙,为引出真凶,决定诈。赵怡生性多疑,竟欲以吊唁之名开棺验尸!岂料棺内躺着的是杨牧的尸体,此时包拯现身,韦东欲抵抗遭展昭击毙,赵怡则束手就擒。仁宗不敢相信堂叔赵怡会谋反,命包拯将赵怡押解回京,此时方烈前来报告海防军情,表示高丽与契丹趁机而动,何信等人亦准备劫囚,众人急思应对之策。为顺利让京东王押解回京,公孙和展昭找上艾虎,要她找来“第二位京东王”,原来两人早知艾虎不忍心下手杀智化,而此时智化的易容术正好派上用场。艾虎被逼无奈,只得应允找师父帮忙,而包拯则秉持对公孙的信任决定依其计而行。
第28集
一场斗智、斗勇的角力旋即展开,包拯与艾虎兵分两路,何信亦将手下分为两股跟进,最后仍是包拯等人计高一筹,何信、朱野等谋士尽遭诛灭,赵怡被顺利押解进京。仁宗下令将赵怡交由大理寺卿吴明亲自主审,誓要赵怡招出同谋,包拯眼见赵怡遭受严刑拷打逼供,心中颇不以为然却碍于权责所限无法介入大理寺的审讯,公孙、展昭与艾虎见包拯为难却爱莫能助。包拯明知赵怡决心一,绝不会招出同谋,又不忍见一位身具雄才大略之人遭受如此磨难,为此坐立难安。王丞相在包拯嘱托下请皇上探视赵怡,原为说动赵怡透露同谋之人,岂料反触动仁宗的叔侄之情。检举 回答人的补充 2010-09-13 16:48 第29集 (上) 宗见赵怡受刑之惨大为不忍乃下令吴明不得再刑求逼供,甚至有意轻饶。包拯心知此举万万不可却无可奈何。案情再次陷于胶着,却在艾虎一句无心话中,令包拯灵光乍现,随命展昭与艾虎赶赴青州王府搜出同谋名册。包拯则再次探监,告知仁宗有意纵放,赵怡反痛斥仁宗妇人之仁,包拯晋见仁宗,晓以大义,仁宗终于明白皇叔与包拯苦心,沉痛下令要包拯监斩赵怡!行刑之前,包拯三度探监,从赵怡话中得知谋反并非其最终目的,意在警醒仁宗治国之道,包拯感佩叩谢,表示日后史评自有公断,京东王赵怡一番苦心终未白费。 第29集 (下) 丁兆兰、丁兆蕙与丁月华三兄妹家世良好、为人侠义,人称丁氏三侠。兆兰有意让月华与定国公南宫权之长子南宫玉耀订亲,月华却以玉耀不会武功而不愿下嫁兄妹不欢而散。 第30集 南宫世家虽世袭定国公之位,却始终以江湖人自居,为此朝廷特派展昭前往贺寿,并带艾虎作陪。路上偶遇月华与表妹梧桐,月华误认女扮男妆的艾虎为好色登徒子,双方一言不合不欢而散。展昭与艾虎拜见定国公,却为南宫之次子玉辉以比试武功为由,留住府中。月华抱着家传巨阙剑来找玉耀,表示必须要能以这把剑打败她的人才有资格娶她,此话引起玉辉不满,与月华决斗,幸兆兰兄弟赶来阻止。艾虎见到玉辉武功,认出他即是近日现身江湖专杀恶人的神秘侠客玉蝴蝶。月华直率表示不愿嫁给不会武功的玉耀,南宫权当场取消婚约,并大方留丁氏兄妹在府中作客贺寿。梧桐得知展昭身份,欣喜告知月华,表示巨阙剑即将找到主人,终身大事有谱,月华也羞喜默认。南宫权将皇上御赐贺礼鱼肠剑转赠展昭,展昭推拒不得只好收下,此时庞太师侍妾竟遭人奸杀,太师一状告上开封府。后面的字数限制,发不下了,回头补充给你。
李孟的人物轶事
仁宗潜邸,文学侍臣
李孟自幼力学,博闻强记,通贯经史,善文章,常纵论古今治乱兴衰之故,有志用世。当时科举尚未恢复,读书人谋求官职的主要途径是担任吏员,李孟不愿由吏途出仕,于是在家开馆教授生徒,来学者甚多,声名益著,前辈名士大夫如商挺、王博文、刘宣、魏初过汉中,皆与交往。至元十九年,随父居四川(时李唐当就任四川行省幕职),行省拟辟为掾,辟为晋原县主簿,皆辞不就。时值权臣阿合马被杀,主张行汉法的皇太子真金得以真正参决朝政,支持新任中书右丞相和礼霍孙改革阿合马专权时的弊政,起用儒臣;二十年,刑部尚书崔彧又奏陈时政十八事,中有广开言路,多选正人,以及博访耆儒硕望,以重翰林之选等条,被世祖采纳,诏命中书省、御史台商议施行。朝政出现了革新气象。李孟以为施展其学识才能的时机已到,乃赴京师,受到行中书右丞杨吉丁器重,推荐给真金,召见于东宫,未及擢用而真金(至元二十二年),杨吉丁延请为家塾师①。翰林诸名公尝识其才,呈请中书省授以馆阁之职,但铨曹却拟为梓潼县主簿,不受。二十三年,李唐出任夔府路(治今四川奉节)总管府经历,孟离京赴夔府省亲。二十八年,随父还居汉中。
三十一年,李孟在父亲敦促下再次北上求仕,路过关中,时元成宗即位,诏命各省采访世祖朝政事以备修史,陕西行省留孟参与讨论编次,送京进呈。皇太后阔阔真(真金妃)为孙子海山、爱育黎拔力八达(已故真金次子答剌麻八剌之子)选聘名儒为师,李孟被推荐当选。大德三年(1299),海山出镇漠北。爱育黎拔力八达留京中,孟“日侍讲读”,甚得亲信和敬重,召画工为之画象,命集贤大学士王颙书其号“秋谷”二大字,亲自刻匾并署名其上,旁注“大德三年四月吉日为山人李道复制”①。成宗闻孟名,诏授官职,执政者以孟未尝登门拜谒,沮格不行。成宗晚年疾病缠身,朝政多决于皇后卜鲁罕及执政大臣。大德九年六月,立卜鲁罕所生皇子德寿为皇太子。十月,出于卜鲁罕之谋,遣爱育黎拔力八达与其母答己出居怀州(今河南沁阳)。李孟仍随侍爱育黎拔力八达,忠勤如故,为他讲论古先帝王得失成败之理及治天下之法,并引荐人才为其用。于是,更加受到信任,成为心腹谋士。出谋画策,两定内难。
大德九年十二月,皇太子德寿。十一年正月初八,成宗病故,一场争夺皇位的斗争随即爆发。自世祖依汉制册立皇储,就赋与了皇太子真金一系继承皇位的正统地位。成宗别无其他嫡嗣,真金长子甘麻剌一支已出封漠北,“具有盟书,愿守藩服”,“不谋异心,不图位次”②,因而有资格继承皇位的只有答剌麻八剌嫡子海山和爱育黎拔力八达。成宗皇后卜鲁罕操纵朝政多年,曾谋贬爱育黎拔力八达母子,为了免遭报复并继续掌权,不愿皇位落入海山兄弟手中,遂与其党左丞相阿忽台、平章八都马辛、中政使怯列等策划,先实行皇后临朝称制,以安西王阿难答(世祖第三子忙哥剌之子)为辅,掌握主动权,然后拥立阿难答为帝。阿难答与诸王明里铁木儿已于成宗前三日至大都,参与谋划。朝中反对立安西王的一派以右丞相哈剌哈孙为首,他秘密遣使分赴漠北和怀州,向海山、爱育黎拔力八达报告,请他们速回京城。爱育黎拔力八达犹豫未决,李孟进言,先指出安西王图谋皇位违背了“支子不嗣”的世祖典训,继而说以利害,谓形势危急,而海山远在万里,一旦安西王得逞,下诏来召,势将难以自保。经他启发,爱育黎拔力八达母子决计回京,二月十六日至大都。哈剌哈孙守宿东掖门,称病卧床以抵制皇后内旨,爱育黎拔力八达遣李孟前往与他计议,适逢皇后接连派人来探病,孟假装医者,从容上前为哈剌哈孙诊脉,瞒过了皇后使者耳目。据《元史·李孟传》记载,孟从哈剌哈孙处得知安西王即位日期已定,即还报,主张先发制人,尽快采取行动。同列意见不一,有人认为,皇后掌有玉玺,可以调动四卫之士(怯薛),安西王侍卫亦多,而殿下(爱育黎拔力八达)侍卫才数十人,恐难成功,不如等兄海山到来再行动。李孟分析说,皇后之党违弃祖训,欲立庶子,人心必然疑惑不附,殿下进入内庭,晓以大义(指对宿卫之士),凡明白事理者都将舍彼而听命于殿下,成功必有把握;如果失去了时机,让安西王抢先即了位,即使海山来到,他岂肯拱手让位,必将发生内战。爱育黎拔力八达命以占卜决之,卜者按照李孟的事先嘱咐只言大吉,于是决计举事。据《武宗纪》、《仁宗纪》及《哈剌哈孙传》,哈剌哈孙于三月一日夜遣人密报皇后已定于三日临朝称制的消息,并提出不能等海山到来,“当先事而发”的主张。应该说,后一种记载更具权威性,哈剌哈孙以右丞相兼掌一部分宿卫并守宿宫内,他的主意无疑起着决定性作用。但根据同时代人对李孟“定难”功勋的赞颂,孟运筹定策,不避艰险与嫌疑,在这次政变中确是起了重大作用。传记所载事实是可信的,很可能是在他与哈剌哈孙的秘密联络中商议了计策,故敢于力主先期举事。三月二日,爱育黎拔力八达率李孟等侍从、卫士由延春门入宫,哈剌哈孙来迎,立即控制了宫廷,召捕阿忽台等诛之,囚阿难答、明里帖木儿(后送上都由武宗下令赐),贬卜鲁罕皇后出居东安州。
政变一举成功,爱育黎拔力八达监国,李孟被任为中书参知政事。孟久在民间,备知民情,其处理政务兴利除害,悉皆得当;因抑绝侥幸之风引起群小人不满,仍毫不退缩。然而,随着政变成功而来的海山兄弟之间的皇位风波,却使他陷入因窘恐惧。海山居长,又因统军漠北,手握重兵,论名分和实力,皇位自当优先属他。但在他还没有南还之前,爱育黎拔力八达便在朝中诸王、大臣和宿卫军支持下扑灭政敌,先掌握了皇权,当下就有诸王阔阔出、牙忽都等请爱育黎拔力八达早登帝位,据《元史·仁宗纪》载,他当即推辞,表示无意“觊望神器”,皇位应属其兄海山。但令人疑惑的是,其母答己却请阴阳家推算两子星命以“问所宜立”,“推算”结果兄凶弟吉,即遣内侍以此传谕海山,意在要他主动退让而拥立其弟①。可是海山野心勃勃,一闻成宗讯,其部下大将就提出以武力为后盾来取皇位;三月至和林,迫不及待地召集诸王勋戚大会商议推戴,并向他们颁发赏赐。对母亲的劝谕,他极为恼怒,竟指责为“近日任事之臣”的奸谋,并表示皇位志在必得,随即亲率大军南下。在这种情况下,答己只得慌忙遣使迎请海山南来即位。李孟在这场皇位风波中的态度不明,只是他作为爱育黎拔力八达的心腹谋士参与策划政变,事成后又立即被任命为执政大臣,不能不招致嫌疑。海山对“任事之臣”的指责充满杀机,无疑使他深感震惧,于是就在海山南来之际提出辞职说:“执政大臣宜出于嗣天子亲擢,今銮舆在道,臣未见颜色,诚不敢冒当重寄。”爱育黎拔力八达不准,他竟不告而别,逃到许昌陉山中隐居。五月,海山(武宗)即位,果然就有人告发说:“内难之初定也,李孟尝劝皇弟以自取。”武宗察其诬,不予追究,爱育黎拔力八达也不敢再推荐李孟。避难隐居中,他作有《寄东宫二首》诗(东宫指爱育黎拔力八达,武宗即位后立为皇太子,兄弟达成妥协)①,表达了对朝廷政争险恶的认识:
艰危勤扈从,俯仰尽周旋。小试屠龙技,翻成抱虎眠。
脱钩鱼纵壑,漏网鸟冲天。万事众今始,灰心未前。
十年陪顾问,一旦决安危。自合成功去,应惭识事迟。
长城何自坏,孤注莫相疑,辟谷求仙者,高明百世师。
时隔两年多,爱育黎拔力八达才在一次内宴上向武宗提起李孟定难之功,遂命寻访之,遣使召至京,至大三年(1310)正月入见,特授平章政事、集贤大学士、同知徽政院事,只是虚衔清职。
就在这一年,发生了企图废储另立的风波。武宗滥行赏赐,奢侈无度,以致库藏空竭,宠信脱虎脱、三宝奴、乐实等敛财之臣,立尚书省,任为宰执,授以重权,通过发行至大银钞、增加税课等手段进行搜括。尚书左丞相三宝奴等恃宠专权,惧皇太子爱育黎拔力八达,通过宦官李邦宁劝武宗另立皇子为皇太子,并以“建储议急”,亟召右丞相康里脱脱来议,因脱脱反对而作罢①。三宝奴所说:“今日兄已授弟,后日叔当授侄,能保之乎?”可能就是武宗本人的忧虑,此事背后必有武宗与其弟皇太子爱育黎拔力八达之间复杂、微妙的权力斗争和政治路线斗争。至大四年正月,武宗,爱育黎拔力八达立刻罢尚书省,并以“变乱旧章,流毒百姓”的罪名将丞相脱虎脱、三宝奴、平章乐实等处,随即任命李孟和太子詹事完泽为中书平章政事以掌政务;三月,以储君身份,无须通过忽里台推举形式直接宣布即位(是为仁宗)。在这段虽隐秘却十分激烈的斗争期间,李孟一直居于京中,与爱育黎拔力八达当有接触,可是关于他的活动竟毫无记载。唯同时人姚燧(武宗时任太子宾客、翰林承旨)称颂他说,当成宗后和武宗末年,“洪济于艰,嘉猷是赖,两扶青天之红日”②;张养浩(武宗时任太子文学、中台监察御史)也明白说他“两定内难”③。看来,他在保储和仁宗即位过程中,也曾出谋画策,起了很大作用。
入主中书施行新政
李孟当政后,针对当时的弊政之尤甚者进行改革,主要有四项:一、节赏赐,办法是“复其旧”④,即按原行定例颁给,削其额外增赐和停止滥赐。二、重名爵。大德以来,名爵大滥,封授三公者无数;又僧、道皆另署官府管理,扰乱政事。孟奏请削夺滥冒名爵,罢僧道官。三、核太官之滥费。宣徽院掌宫廷饮膳、宴飨及宿卫廪给等事,太府监领左、右藏等内库,掌其钱物出纳,这些内廷机构收支不受政府核查,欺冒、滥支情况十分严重。李孟提出应予核查。至大四年三月仁宗令太府监:“自今虽一缯之微,不言于朕,毋辄与人。”(《元史·仁宗纪一》)当是施行新政的一环。四、汰宿卫之冗员。元代四宿卫(怯薛)人数累朝增加,同时,由于充当宿卫士(怯薛歹)是做官的捷径,诸色非蒙古人冒入者甚多,成为财政的沉重负担。仁宗诏命分汰宿卫士,汉人、高丽、南人冒入者还其原籍,当出于李孟之议。这四项改革都触犯到贵族、近臣的利益,虽蒙古大臣亦不敢议及,李孟乃能挺身任之,明知将有危险而不顾。他还奉命兼领国子监学,亲诣国子学课督诸生,整饬学政。建议:“四方儒士成才者,请擢任国学、翰林、秘书、太常或儒学提举等职,俾学者有所激劝。”仁宗采纳其议,诏“自今勿限资级,果才而贤,虽白身亦用之”(《元史·仁宗纪一》)。并命李孟博选南北才学之士任职翰林。仁宗即位一年就颇多善政,如选用儒臣,重视教育(增国子生额及其廪膳等),整顿机构(至元三十年后新设、升级诸衙门及冗员分别裁、并、降、罢),撙节经费等等。这和李孟多年教学的影响和当政后的辅佐有很大关系。他曾说:“道复以道德相朕,致天下蒙泽。”
当政才数月,李孟便请辞平章职,仁宗不允,谓“朕在位,必卿在中书,朕与卿相与终始。”至大四年闰七月,加封秦国公,命装潢其画像,填金刻匾,摹前赐号及亲署,令文臣作序、赞于其下。对一个布衣出身的汉族儒臣来说,可谓备极荣宠。然而,半年后,皇庆元年(1312)正月,李孟即告假归葬其父母于上党,虽仁宗嘱其事毕速还,却延宕至十二月(三月葬事已毕)方回京,并坚请辞政务,终于获准解除平章政事实职,保留原职衔、爵位,留任翰林学士承旨。皇庆二年夏,又缴还秦国公印绶。为什么李孟正当君臣相得之际却一再请求辞去相职?时人张养浩说是“公自以布衣致此,惧弗克任。”①实际上应有更深一层原因。对李孟的改革,“贵戚近臣恶其不利于已”,只是碍于有仁宗支持,不敢公然反对,但朝中还存在着以皇太后答己及其宠臣、中书右丞相铁木迭儿为首的另一强大守旧势力。他们处处掣肘新政,反其道而行之。至大四年十一月,李孟奏报了严重的财政状况:“今每岁支钞六百余万锭,又土木营缮百余处,计用数百万锭,内降旨赏赐复用三百余万锭,北边军需又六七百万锭。今帑藏见贮止十一万锭,若此安能周给!自今不急浮费,宜悉停罢。”指出营缮、赏赐仍为巨大支出。十二月,中书省臣奏:“今官未及考,或无故更代,或躐等进阶,僭受国公、丞相等职,诸司已裁而复置者有之。今春以内降旨除官千余人,其中欺伪,岂能悉知!坏乱选法,莫此为甚。”可见财政和官制方面的改革受到干扰(尤以“内降旨”为甚),并不顺利;反对新政的贵戚近臣有太后为之奥援,不能不使无“根脚”汉人李孟深感处境艰危。这从他的《偶成》诗(疑作于归乡葬亲期间)中可以看出:
日午山中道,停骖进步难,碱侵苔径滑,风吹毳袍寒。
匡国终无补,全身尚未安。一尊茅店酒,强饮不成欢。
皇庆二年十月,仁宗命中书省集议实行科举,李孟亦预议。十一月,颁《行科举诏》,定于下一年八月乡试,又下一年二月会试。当时科举停办已久,恢复科举一事,从世祖初年以来屡次议而不行,直到仁宗时阻力仍然很大,“大臣且笑且怒,下而素以士名,耻不出此,亦复腾鼓谤议。赞其成者数人耳”①。在这些赞成者中,李孟起了主要作用。他长期执教于潜邸,使仁宗深受中原文化的薰陶,形成“修身治国,儒道为切”(仁宗语)的思想和重用儒者的施政方针;在与仁宗论用人之道时,他提出了实行科举的主张:“自古人才所出固非一途,而科目得人为盛。今欲取天下人才而用之,舍科目何以哉。然必先德行经术,而后文辞,乃可得其真才以为用。”促使仁宗果断作出决策。延祐元年(1314)十二月,他被重新任命为中书平章政事;二年春,受命知贡举,主持了元建国以来的第一次科举考试,并担任廷试监试官。在《初科知贡举》诗中,他得意地写道:百年场屋事初行,一夕文星聚帝京。豹管敢窥天下士,鳌头谁占日边名。宽容极口论时事,衣被终身荷圣情。愿得真儒佐明主,白头应不负平生。七月,进阶金紫光禄大夫(正一品,原为从一品光禄大夫),勋上柱国,改封韩国公。
权奸的掣肘与迫害
然而,李孟第三次进入中书后,在政务上似未能有所作为。右丞相铁木迭儿专权,奏以孟分领钱帛、钱法、刑名。铁木迭儿怙势贪虐,孟不附权奸,但亦无力匡正。其《在朝思乡》诗有“中书三入成何事,画里相看亦厚颜”句,看来并非谦辞。延祐二年初,御史台因水旱上奏,议及“宰臣燮理有所未至”,孟即请辞职以“避贤路”①。其后又屡次以衰病不能任事乞解政务。四年七月,仁宗允其请,免去平章政事,复授翰林承旨。孟退居闲职后,日以文史自娱。
延祐七年正月,仁宗,已被仁宗罢去相位的铁木迭儿立即又被太后答己任命为右丞相,重掌大权,大肆迫害曾弹劾过他的大臣;以李孟前在中书共事时不肯附己,乃谗构诬谤,夺其所受封爵,仆其先世墓碑,并降职为集贤侍讲学士,度其必不肯附就,即可借以中伤之。孟竟欣然就职,使权奸无从借口。从铁木迭儿一上台就把李孟作为迫害的对象来看,他对铁木迭儿专权也有过抗争,并非缄默容忍。至治元年(1321)四月,孟病于大都。时人蒲道原的挽诗中有“事有难为可若何”,“磊落勋庸无复纪,令人愤懑寄哀歌”句②。反映了他晚年的处境和对他遭受迫害的不平。
李孟才气跌宕,落笔纵横,所作诗传播甚广,所进论议、奏章,常自毁其稿。有《秋谷文集》,今佚,唯《元诗选》存其诗若干首,《山右金石录》有其文一篇而已。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