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古论今对仗句子有哪些-谈古论今对仗句
1.周杰伦新歌《青瓷潭》描写的是怎么一副画面?
2.陶渊明 读山海经·其一
3.浮生偶得
4.水浒传1至55页
5.杜甫绝句三首全诗
周杰伦新歌《青瓷潭》描写的是怎么一副画面?
-..-|||哪儿来这首歌啊?如果你说的是《青花瓷》的话,也不是新歌了啊,07年就出了。 如果你说的歌是《青花瓷》的话,那方文山对歌词的解释是这样的:
首先跟亲爱的网友们分享此次填写杰伦新专辑里这首“青花瓷”的创作过程。前一阵子我认识了几个鉴赏古董艺术的朋友,在与他们时而青铜、时而宋瓷、时而明清家具等横跨千年谈古论今的聊天中,触发我想用那些传世的中华艺术品来当歌名的动机。当时第一个想到的是青铜器,原本是要以殷商时期开始铸造的青铜器来做为歌名,以青铜的厚实来象征爱情的坚贞;以千年斑驳的铜锈来比喻世事的沧桑;以器皿上难解的铭文来阐述誓言的神秘。但刚开始落笔时却发现杰伦这首“青花瓷”的曲调温柔委婉、淡雅脱俗,以至於我脑海中浮现的全是烟雨江南的画面。又因当时的青铜器也同时制作成杀敌的兵器,这显得“青铜器”这三个字太过厚重笨拙,充满厮杀的硝烟味,于是尚在构思中的歌词尚未落笔便已放弃。 后来我再选定宋朝时曾盛极一时的汝窑瓷,主要是因为它的珍稀度。因为战乱的关系,与釉料配方与烧制过程的窑变等因素,全世界现传世的汝窑珍品竟只有70余件,堪称国之重宝,弥足珍贵。但问题又来了,因为纯正上品的汝窑,只有一种颜色,就是“天青色”,完全没有任何花俏的纹饰,而且造型简单素雅,在我看来犹如现今极简主义大师的作品,虽有一种朴素的内涵,与经久耐看的质感,但总觉得不足以形容诡谲多变,爱恨兼具的爱情。虽然最后还是没有用汝窑当歌词名,但我在收集写作资料的过程中,却因为一句“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的词句,触发我灵感而写下副歌的第一句“天青色等烟雨”。此话据传语出宋徽宗,因当时的汝窑专供宋皇室使用,而窑官将汝窑瓷烧制完成后,请示宋徽宗为其色定名时,徽宗御批:“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此后,天青色即为汝窑瓷钦定的颜色名。(此句另有一说为五代后周柴世宗所说)但后来我还是放弃用汝窑当歌名,除了因为它的特性不适用於缠绵悱恻的爱情外,汝窑的名字也稍嫌不够凄美。几经转折,最终歌名才确定用初烧於唐代至今已绵延一千多年为中国早期最具代表性的外销艺术品—“青花瓷”。当初当我确定了“天青色等烟雨”的歌词后,没多久就又顺手写下副歌第二句“而我在等你”,于是副歌第一行的关键词即孕育而生:“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因我歌词里所描述的天青色,是无法自己出现的,它必须耐心的等待一场不知何时会降临的雨,才能够在积云散去的朗朗晴空以天青的颜色出现。因为雨过天晴后才会出现天青色,先降雨才能有天青,但我倒过来说,想看到天青色唯有先等待下雨。还有,之所以用“烟雨”,而不用“下雨”,则纯粹是因为烟雨的意境比较美。而我用“天青色等烟雨”此句来对仗较为白话的一句“而我在等你”,一连用了二个“等”字,是为来强调爱情里最无力的无奈就是“等待”。换个散文式的说法就是:“那天气的变幻莫测,那里是我们平凡人所能掌握的呢?想看到纯净被雨洗涤过的天青色,就只能耐心的等待骤雨自然的停,就如同我也只能被动而安静的等待著不知何时才会出现的你。”这首青花瓷里还出现“芭蕉”这个歌词里较不常出现的植物,实在是因为个人对“芭蕉”这款植物的莫名喜爱,情有独钟。就像椰子树会让人联想南台湾,棕榈树等同於热情的海滩,仙人掌的场景则理所当然在沙漠一样,不知怎地,对於“芭蕉”我就自然而然的会联想起宋词中烟雨江南里的苏州林园。如李煜的长相思里就有“……秋风多,雨相和,帘外芭蕉三两棵,夜长人奈何。”其实你只要仔细观察宋词里常出现的植物,“芭蕉”出现的频率还颇高。另外日本著名的俳句诗人松尾芭蕉,也是取芭蕉为自己的别名,这又让芭蕉这植树增添些文人气质。 还有顺带一提的是“惹”这个字在歌词中的用法,是我从六祖慧能那句著名的偈语:“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中,得到的体会。因为“何处惹尘埃”其实也可写成“何处'沾'尘埃”,或“何处'染'尘埃”,但因为沾与染的语意都没有“惹”来的强烈,沾与染只是一种与他物接触的用词,但“惹”字却有不请自来的招惹之意,主动性很强,比较具侵略与戏剧性。也因此,我用“门环惹铜绿”,而不用“门环染铜绿”;还有另一句歌词我也是用“而我路过那江南小镇'惹了'你”,也不用“而我路过那江南小镇'遇见'你”是同样的道理。其实在“南拳妈妈”的《花恋蝶》中我就已经用了“惹”这个字,在第一段歌词里“幽幽岁月、浮生来回、屏风惹夕阳斜……”,我用“屏风“惹”夕阳斜”来表示夕阳西下时因屏风的阻挡斜射进屋内的光线,而不用“屏风‘遮’夕阳斜”。 最后,关於“芭蕉惹骤雨门环惹铜绿”的词意,在此容我再累字赘语的解释一下;一场大雨后满园的翠绿,空气里充满湿润的水气,芭蕉叶上滚动著晶莹的雨滴,此时此景,最是诗意;还有那历经风霜风吹雨打后,依旧镶嵌在门板上只是多了些锈蚀斑驳的铜环,最富古意。我先用“芭蕉惹骤雨门环惹铜绿”这段文言词句以景入情,然后再承接较为白话的下一段“而我路过那江南小镇惹了你”以为对仗。因为芭蕉与门环都是静态的实物,只能被动的等骤雨,等岁月侵蚀后慢慢氧化的铜绿;但人称代名词的“我”却跟芭蕉与门环不一样,因为“我”是可以自由移动的,于是我偶然间经过江南小镇邂逅“惹了”你,并不是被动的等你了,而是主动的去认识你。所以虽然同样都是用动词的“惹”,但其主动与被动性却迥然不同,而且在这段词里我一连用了三个“惹”字,字义相同,用法却不同,饶富趣味。总之这首歌写的很辛苦,但也很有成就感。
歌词修辞
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 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譬喻) 冉冉檀香透过窗心事我了然(转化) 宣纸上 走笔至此搁一半 釉色渲染仕女图韵味被私藏(转化) 而你嫣然的一笑如含苞待放(譬喻) 你的美一缕(转品)飘散 去到我去不了的地方(转化) 天青色等烟雨 而我在等你 炊烟袅袅升起 隔江千万里(夸饰) 在瓶底书刻隶仿前朝的飘逸(转化) 就当我 为遇见你伏笔(转品) 天青色等烟雨 而我在等你(类迭) 月色被打捞起 云开了结局(转化) 如传世的青花瓷自顾自美丽 你眼带笑意(上下两行形成倒装、譬喻的修辞关系) 色白花青的锦鲤跃然于碗底(摹写) 临摹宋体落款时却惦记着你 你隐藏在窑烧里千年(夸饰)的秘密 极细腻 犹如绣花针落地(譬喻) 帘外芭蕉惹骤雨门环惹铜绿(转化,摹写) 而我路过那江南小镇惹了你(上下两行三个句子运用了排比、类迭修辞) 在泼墨山水画里 你从墨色深处被隐去(转化) 天青色等烟雨 而我在等你 炊烟袅袅升起 隔江千万里(夸饰) 在瓶底书刻隶仿前朝的飘逸(转化) 就当我 为遇见你伏笔(转品) 天青色等烟雨 而我在等你(类迭) 月色被打捞起 云开了结局(转化) 如传世的青花瓷自顾自美丽 你眼带笑意(上下两行形成倒装、譬喻的修辞关系) 天青色等烟雨 而我在等你 炊烟袅袅升起 隔江千万里(夸饰) 在瓶底书刻隶仿前朝的飘逸(转化) 就当我 为遇见你伏笔(转品) 天青色等烟雨 而我在等你(类迭) 月色被打捞起 云开了结局(转化) 如传世的青花瓷自顾自美丽 你眼带笑意(上下两行形成倒装、譬喻的修辞关系)
青花瓷修辞解释 譬喻:以“你隐藏在窑烧里千年的秘密,极细腻,犹如绣花针落地”为例,“你隐藏在窑烧里千年的秘密,极细腻”为“喻体”;“犹如”为“喻词”;“绣花针落地”为“喻依”。若从譬喻“运用想象力,以具体而熟悉之物说明或形容抽象之物”这个原则来看,想象力将“细腻的秘密”与“绣花针落地”巧妙串联在一起,呈现出彼此微妙的关系:那段“隐藏在窑烧里千年的秘密”是如此细腻,因而被小心呵护着,唯恐一碰就破,就像绣花针落到地上,是那么轻盈细微,却又带点小小的危险。而“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你嫣然的一笑如含苞待放、“如传世的青花瓷自顾自美丽,你眼带笑意”等句也都是譬喻法的完全体现。 类迭:类迭不仅能使语调和谐,还可强化词句所透露出的意思。“帘外芭蕉惹骤雨门环惹铜绿,而我路过那江南小镇惹了你”两句中连三个“惹”字就属此用法。有主动招惹之意的“惹”,让“芭蕉”与“门环”两种原本属于被动意象之物仿佛有了生气,芭蕉不再只是认命般让骤雨淋泄其身,而门环也不再被动等待铜绿染身,然后再对照下一句“而我路过那将南小镇惹了你”,整个画面更是活了起来。第三段与第四段开头的“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属于类句。 转化:在《青花瓷》歌词中使用最多的就是转化,例如“冉冉檀香透过窗心事我了然”、“釉色渲染仕女图韵味被私藏”、“在瓶底书汉隶仿前朝的飘逸”、“月色被打捞起,晕开了结局”、“在泼墨山水画里,你从墨色深处被隐去”、“帘外芭蕉惹骤雨门环惹铜绿”等句。“你的美一缕飘散,去到我去不了的地方”也属于转化,在这句词中“美丽”被拟物化,成了能飘荡在空中的一缕雾岚,前往到一处故事主角无法到达的地方。美丽,已不复见。人与物之间的界限在此模糊暧昧,词意却也变得深刻而繁复。 排比:“帘外芭蕉惹骤雨门环惹铜绿,而我路过那江南小镇惹了你”就是用两个以上结构相似的句法来表达性质相同的意念,显现出句子的节奏感与律动,增强词意的感染力,强化了“惹”的意象。 夸饰:“炊烟袅袅升起,隔江千万里”夸张了隔江对望炊烟的距离,对应上一句“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所指涉的等待,仿佛是如此无穷无尽,而且隔了千万里,显得遥不可及;另一句“你隐藏在窑烧里千年的秘密”中的秘密被保守了千年从未让人知道,象征守密者的细腻与坚毅,能让秘密在窑中历经千年锻烧也不泄漏一字一句。 转品:简言之,就是转化某一个词原来的词性。例如“在瓶底书汉隶仿前朝的飘逸,就当我,为遇见你伏笔”中的“伏笔”原为名词,在这里做动词用。由于这样的转化,句子顿时有了动态感,进而深刻表达出前一句中的“书写”动作,以及隐含在书写动作下的心意;“你的美一缕飘散 ”的“一缕”则是数量词转化成副词,整个画面感都出来了。 倒装:“如传世的青花瓷自顾自美丽,你眼带笑意”就是个倒装句,正确的文法顺序应为“你眼带笑意,如传世的青花瓷自顾自美丽”。使用倒装法,并不太会变动句子倒装前后的意思,但是意境上就有所不同了。就拿此句为例好了,未使用倒装的句子(后者)较平铺直叙,整体感觉没有起伏,较为平板;但倒装之后,让人更有想象空间,一位的美丽女子似乎就这么站在眼前,盈盈笑着。 摹写:所谓摹写,指的是在视觉、听觉、嗅觉、触觉上能引起感官感受的描写。譬如“色白花青的锦鲤跃然于碗底”就在我们眼前栩栩如生描绘出青花瓷上的锦鲤颜色,尤其在白瓷衬底之下,仿佛即将跃出碗底似的。至于“帘外芭蕉惹骤雨门环惹铜绿”这句词是不是让你宛若看见庭院里被骤雨打弯的芭蕉摇来荡去,空气中的湿气透进了门环,让它招惹了一身铜绿色,耳边还传来淅沥雨声呢?
陶渊明 读山海经·其一
《读山海经其一》
作者:陶渊明
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
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
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
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
欢言酌春酒,摘我园中蔬。
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
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
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注释:
1、这组诗共十三首,这是第一首。山海经:一部记载古代神话传说、史地文献、原始风俗的书。
2、孟夏:初夏。农历四月。
3、扶疏:枝叶茂盛的样子。
4、欣有托:高兴找到可以依托的地方。
5、深辙:轧有很深车辙的大路。
6、频回故人车:经常让熟人的车调头回去。
7、欢然:高兴的样子。
8、与之俱:和它一起吹来。
9、泛览:浏览。周王传:即《穆天子传》,记载周穆王西游的书。
10、流观:浏览。山海图:带插图的《山海经》。
11、俯仰:在低头抬头之间。终宇宙:遍及世界。
翻译:
孟夏的时节草木茂盛绿树围绕着我的房屋,
众鸟快乐地好像有所寄托,
我也喜爱我的茅庐耕种过之后,
我时常返回来读我喜爱的书,
居住在僻静的村巷中远离喧嚣,
即使是老朋友驾车探望也掉头回去(我)欢快地饮酌春酒,
采摘园中的蔬菜细雨从东方而来,
夹杂着清爽的风泛读着《周王传》,
浏览着《山海经图》。
(在)俯仰之间纵览宇宙,
还有什么比这个更快乐呢?
赏析:
《读山海经》是陶渊明隐居时所写13首组诗的第一首。诗的前6句向人们描述:初夏之际,草木茂盛,鸟托身丛林而自有其乐,诗人寓居在绿树环绕的草庐,也自寻其趣,耕作之余悠闲地读起书来。情调显得是那样的安雅清闲,自然平和,体现出世间万物、包括诗人自身各得其所之妙。
接下来描写读书处所的环境。诗人居住在幽深僻远的村巷,与外界不相往来,即使是前来探访的老朋友,也只好驾车掉转而去。他独自高兴地酌酒而饮,采摘园中的蔬菜而食。没有了人世间的喧闹和干扰,是多么的自在与自得啊!初夏的阵阵和风伴着一场小雨从东而至,更使诗人享受到自然的清新与惬意。
诗的最后4句概述读书活动,抒发读书所感。诗人在如此清幽绝俗的草庐之中,一边泛读周王传,一边流览《山海经图》。周王传即《穆天子传》,记叙周穆王驾八骏游四海的神话故事;《山海经图》是依据《山海经》中的传说绘制的图。从这里的泛览、流观的读书方式可以看出,陶渊明并不是为了读书而读书,而只是把读书作为隐居的一种乐趣,一种精神寄托。所以诗人最后说,在低首抬头读书的顷刻之间,就能凭借着两本书纵览宇宙的种种奥妙,这难道还不快乐吗?难道还有比这更快乐的吗?
本诗抒发了一个自然崇尚者回归田园的绿色胸怀,诗人在物我交融的乡居体验中,以纯朴真诚的笔触,讴歌了宇宙间博大的人生乐趣,体现了诗人高远旷达的生命境界。
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群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诗人起笔以村居实景速写了一幅恬静和谐而充满生机的画面:屋前屋后的大树上冉冉披散着层层茂密的枝叶,把茅屋掩映在一派绿色中,满地的凄凄绿草蓬勃竞长,树绿与草绿相接,平和而充满生机,尽情的展现着大自然的和谐与幽静。绿色的上空鸟巢与绿色掩映的地上茅屋呼应,众多的鸟儿们环绕着可爱的小窝歌唱着飞来飞去,重重树帘笼罩的茅屋或隐或现,诗人踏着绿草,徜徉在绿海中,飘逸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在任性自得中感悟着生命的真谛。这是互感欣慰的自然生存形态,是万物通灵的生命境界,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四月天耕种基本结束,乘农闲之余,诗人偷闲读一些自己喜欢的书。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衣食是生命必备的物质需求,诗人自耕自足,没有后顾之忧,无须摧眉折腰事权贵,换取五斗粮,在精神上得到自由的同时,诗人也有暇余在书本中吮吸无尽的精神食粮,生活充实而自得,无虑而适意,这样的生活不只是舒畅愉悦,而且逍遥美妙。
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欢然酌春酒,摘我园中蔬。身居偏僻陋巷,华贵的大车一般不会进来,偶尔也有些老朋友来这里享受清幽。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根据下文的语境应分两句解,上一句是说身居偏僻陋巷隔断了与仕宦贵人的往来。下一句中的颇回不是说因深巷路窄而回车拐走,而是说设法拐进来的意思,根据本文语境颇回在这里应当是招致的意思。老朋友不畏偏远而来,主人很是高兴,拿出亲自酿制的酒,亲自种的菜款待朋友,这里除了表示对朋友的热情外,同时含有诗人由曾经的士大夫转为躬耕农夫自得的欣慰。这是诗人对劳动者与众不同的观念突破,诗人抛弃做官,顺着自己爱丘山的天性做了农夫,在世俗意识中人们是持否定与非议的。诗人却以羁鸟恋旧林世俗超越回归了田园,是任性自得的选择,且自耕自足衣食无忧,是值得赞美的事。这里凸显诗人以自己辛勤的劳动果实招待朋友,不但欣慰自豪,而且在感情上更显得厚重与真挚。
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这里一语双关,既写了环境的滋润和美,又有好风吹来好友,好友如好雨一样滋润着诗人心田的寓意。泛览周王书,流观山海图,这里泛览流观写的非常随心所欲,好像是在轻松愉悦地看戏取乐一样。诗人与朋友在细雨蒙蒙,微风轻拂中饮酒作乐,谈古论今,引发了诗人对闲余浏览《山海经》《穆天子传》的一些感想,诗人欣慰地对朋友说:他不仅是在皈依自然中觅到了乐趣,还在《六经》以外的《山海经》与《穆天子传》的传说中领略了古往今来的奇异风物,诗人的人生境界不但在现实中得到拔高,而且还在历史的时空中得到了进一步的补充与升华,这俯仰间的人生收获,真使人欢欣无比!
与诗人生命交融一体的不仅是草木飞鸟,还有共享良辰美景的朋友,诗人体验到不仅是融入自然的怡然兴致,还有书中带来的时间长河中积淀的风物赏识,这样的人生快乐,在昏昏然的官场上是无法得到的。诗人在与天地与古今与人与物的交融中,合奏出宇宙运行中至高至美的欢乐篇章。
此诗貌似信手拈来的生活实况,其实质寓意深远,诗人胸中流出的是一首囊括宇宙境界的生命赞歌。
陶渊明 归园田居·其一《归园田居其一》
作者: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注释:
1、少:指少年时代
2、适俗:适应世俗。韵:情调、风度。
3、尘网:指尘世,官府生活污浊而又拘束,犹如网罗。这里指仕途。
4、羁鸟:笼中之鸟。池鱼:池塘之鱼。鸟恋旧林、鱼思故渊,借喻自己怀恋旧居。
5、南野:一本作南亩。际:间。
6、守拙:守正不阿。潘岳《闲居赋序》有巧官拙官二词,巧官即善于钻营,拙官即一些守正不阿的人。守拙的含义即守正不阿。
7、方:读作旁。这句是说住宅周围有土地十余亩。
8、荫:荫蔽。
9、罗:罗列。
10、暧暧:暗淡的样子。
11、依:轻柔的样子。墟里:村落。
12、这两句全是化用汉乐府《鸡鸣》篇的鸡鸣高树颠,犬吠深宫中之意。
13、户庭:门庭。尘杂:尘俗杂事。
14、虚室:闲静的屋子。余闲:闲暇。
15、樊:栅栏。樊笼:蓄鸟工具,这里比喻仕途。返自然:指归耕园田。这两句是说自己像笼中的鸟一样,重返大自然,获得自由。
翻译:
从小没有投合世俗的气质,
性格本来爱好山野。
错误地陷落在人世的罗网中,
一去就是三十年。
关在笼中的鸟儿依恋居住过的树林,
养在池中的鱼儿思念生活过的深潭。
到南边的原野里去开荒,
依着愚拙的心性回家耕种田园。
住宅四周有十多亩地,
茅草房子有八、九间。
榆树、柳树遮掩着后檐,
桃树、李树罗列在堂前。
远远的住人村落依稀可见,
树落上的炊烟随风轻柔地飘扬。
狗在深巷里叫,鸡在桑树顶鸣。
门庭里没有世俗琐杂的事情烦扰,
空房中有的是空闲的时间。
长久地困在笼子里面,
现在总算又能够返回到大自然了。
赏析:
公元405年(东晋安帝义熙元年),陶渊明在江西彭泽做县令,不过八十多天,便声称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挂印回家。从此结束了时隐时仕、身不由己的生活,终老田园。归来后,作《归园田居》诗一组,共五首,描绘田园风光的美好与农村生活的淳朴可爱,抒发归隐后愉悦的心情。这是第一首。
陶诗通常呈现素淡平易的面貌,不见组织雕镂之工。然而苏东坡说: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与苏辙书》)又说:渊明诗初看若散缓,熟看有奇句。(《冷斋诗话》引)东坡偏爱陶公之为人,尤推崇其诗,以为自古无人能及,反复吟咏,烂熟在胸,并一一唱和,着有《和陶集》,体验实较常人为深。这一首主要体现其质朴中的深味,散缓中的精巧。
起首四句,先说个性与既往人生道路的冲突。韵、性,都是指为人品格与精神气质。所谓适俗韵无非是逢迎世俗、周旋应酬、钻营取巧的那种情态、那种本领吧,这是诗人从来就未曾学会的东西。作为一个真诚率直的人,其本性与淳朴的乡村、宁静的自然,似乎有一种内在的共通之处,所以爱丘山。前二句表露了作者清高孤傲、与世不合的性格,为全诗定下一个基调,同时又是一个伏笔,它是诗人进入官场却终于辞官归田的根本原因。但是,人生常不得已。作为一个官宦人家的子弟,步入仕途乃是通常的选择;作为一个熟读儒家经书、欲在社会中寻求成功的知识分子,也必须进入社会的权力组织;便是为了供养家小、维持较舒适的日常生活,也需要做官。所以不能不违逆自己的韵和性,奔波于官场。回头想起来,那是误入歧途,误入了束缚人性而又肮脏无聊的世俗之网。一去三十年,当是十三年之误。从陶渊明开始做官到最终归隐,正好是十三年。这一句看来不过是平实的纪述,但仔细体味,却有深意。诗人对田园,就像对一位情谊深厚的老朋友似地叹息道:呵,这一别就是十三年了!内中无限感慨,无限眷恋,但写来仍是隐藏不露。
下面四句是两种生活之间的过渡。虽是误入尘网,却是情性未移。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两句集中描写做官时的心情,从上文转接下来,语气顺畅,毫无阻隔。因为连用两个相似的比喻,又是对仗句式,便强化了厌倦旧生活、向往新生活的情绪;再从这里转接下文: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就显得自然妥贴,丝毫不着痕迹了。守拙回应少无适俗韵因为不懂得钻营取巧,不如抱守自己的愚拙,无须勉强混迹于俗世;归园田回应性本爱丘山既有此天性,便循此天性,使这人生自然舒展,得其所好。开始所写的冲突,在这里得到了解决。
从冲突中摆脱出来,心中欢喜,情绪开张,以下八句,便以欣欣之笔,咏唱居所一带的风光。这里描写的一切,是极为平常的。土地,草房;榆柳,桃李;村庄,炊烟;狗吠,鸡鸣。但正是这些平平常常的事物,在诗人笔下,构成了一幅十分恬静幽美、清新喜人的图画。在这画面上,田园风光以其清淡平素的、毫无矫揉造作的天然之美,呈现在读者面前,使人悠然神往。这是有点儿像世外桃源的光景的。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桃花源记》)其实,幻想的桃源也好,现实的乡村也好,都是表现着陶渊明的一种理想:合理的社会,应当是没有竞争、没有虚伪、没有外加的礼仪束缚,人人自耕自食的社会。这种社会当然不可能实现;陶渊明笔下的乡村,也有意忽略了生活艰难和残酷的一面。但作为诗的构造,却给人以美的安慰。文学常常起着这样的作用。
这一段初读起来,只觉得自然平淡,其实构思安排,颇有精妙。方(同旁)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是简笔的勾勒,以此显出主人生活的简朴。但虽无雕梁画栋之堂皇宏丽,却有榆树柳树的绿荫笼罩于屋后,桃花李花竞艳于堂前,素淡与绚丽交掩成趣。前四句构成一个近景。但陶渊明要描写出和平安宁的意境,单这近景还不足显示。所以接着把笔移向远处的景象: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暧暧,是模糊不清的样子,村落相隔很远,所以显得模糊,就像国画家画远景时,往往也是淡淡勾上几笔水墨一样。依依,形容炊烟轻柔而缓慢地向上飘升。这两句所描写的景致,给人以平静安详的感觉,好像这世界不受任何力量的干扰。从四句近景转到两句远景,犹如**镜头慢慢拉开,将一座充满农家风味的茅舍融化到深远的背景之中。画面是很淡很淡,味道却是很浓很浓,令人胸襟开阔、心旷神怡。读到这里,人们或许会觉得还缺少点什么。是的,这景象太过清静,似乎少一点生气。但诗人并没有忘记这一点,请听,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一下子,这幅美好的田园画就活起来了。这二句套用汉乐府《鸡鸣》鸡鸣高树颠,狗吠深宫中而稍加变化。但诗人绝无用典炫博的意思,不过是信手拈来。他不写虫吟鸟唱,却写了极为平常的鸡鸣狗吠,因为这鸡犬之声相闻,才最富有农村环境的特征,和整个画面也最为和谐统一。隐隐之中,是否也渗透了《老子》所谓小国寡民、鸡犬之声相闻,民老不相往来的理想社会观念,那也难说。单从诗境本身来看,这二笔是不可缺少的。它恰当地表现出农村的生活气息,又丝毫不破坏那一片和平的意境,不会让你感到喧嚣和烦躁。以此比较王籍的名句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那种为人传诵的所谓以动写静的笔法,未免太强调、太吃力。
从写景转下来,是这样两句: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尘杂是指尘俗杂事,虚室就是静室。既是做官,总不免有许多自己不愿干的蠢事,许多无聊应酬吧。如今可是全都摆脱了,在虚静的居所里生活得很悠闲。不过,最令人愉快的,倒不在这悠闲,而在于从此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全诗便以这样两句收结: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自然,既是指自然的环境,又是指顺适本性、无所扭曲的生活。这两句再次同开头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相呼应,同时又是点题之笔,揭示出《归园田居》的主旨。但这一呼应与点题,丝毫不觉勉强。全诗从对官场生活的强烈厌倦,写到田园风光的美好动人,新生活的愉快,一种如释重负的心情自然而然地流露了出来。这样的结尾,既是用笔精细,又是顺理成章。
自来评陶诗者,多强调其自然简淡的风格,至有陶渊明直是倾倒所有,借书于手,初不自知为语言文字,渊明所谓不烦绳削而自合之类的说法。其实,诗总是诗,自然的艺术仍然是艺术,甚至是一种不易求得的艺术。真正随意倾吐、毫不修磨,也许称得上自然,但绝非自然的艺术。从这诗来看,在谋篇布局、逐层推进,乃至每个细节的刻画方面,都非草率从事,实是精心构思、斟字酌句、反覆锤炼的结晶。只是有一种真实的情感始终贯穿在诗歌中,并呈现为一个完整的意境,诗的语言完全为呈现这意境服务,不求表面的好看,于是诗便显得自然。总之,这是经过艺术追求、艺术努力而达到的自然。
拟古其一李白 拟古其一
青天何历历,明星如白石。黄姑与织女,相去不盈尺。
银河无鹊桥,非时将安适。闺人理纨素,游子悲行役。
瓶冰知冬寒,霜露欺远客。客似秋叶飞,飘飖不言归。
别后罗带长,愁宽去时衣。乘月托宵梦,因之寄金徽。
感兴其一李白 感兴其一
瑶姬天帝女,精彩化朝云。宛转入宵梦,无心向楚君。
锦衾抱秋月,绮席空兰芬。茫昧竟谁测,虚传宋玉文。
洛浦有宓妃,飘飖雪争飞。轻云拂素月,了可见清辉。
解佩欲西去,含情讵相违。香尘动罗袜,绿水不沾衣。
陈王徒作赋,神女岂同归。好色伤大雅,多为世所讥。
裂素持作书,将寄万里怀。眷眷待远信,竟岁无人来。
征鸿务随阳,又不为我栖。委之在深箧,蠹鱼坏其题。
何如投水中,流落他人开。不惜他人开,但恐生是非。
十五游神仙,仙游未曾歇。吹笙坐松风,泛瑟窥海月。
西山玉童子,使我炼金骨。欲逐黄鹤飞,相呼向蓬阙。
西国有美女,结楼青云端。蛾眉艳晓月,一笑倾城欢。
高节不可夺,炯心如凝丹。常恐彩色晚,不为人所观。
安得配君子,共乘双飞鸾。
嘉谷隐丰草,草深苗且稀。农夫既不异,孤穗将安归。
常恐委畴陇,忽与秋蓬飞。乌得荐宗庙,为君生光辉。
浮生偶得
偶得一
白发初生何诧讶,原来珠露拟年华。
凭他世上藏重瘴,唯我心中驻软霞。
悦眼青林频入画,宁魂碧水可当茶。
羞看舞蝶牵风去,欲吻娉婷一朵花。
偶得二
情根似露久难温,史笔钩沉觅有痕。
魅骨红颜常作毁,冰心素面永能存。
梦中烟景归无错,尘里风华向暮昏。
花色满园开不尽,三春遍是女儿魂。
偶得三
觉醒明来史载昏,兰亭故梦有残痕。
唐宫烟里花还盛,楚将风中气长存。
一剪凡尘凋世事,千年纸笔续乾坤。
霜沉露冷皆初见,只愧清宵月下魂。
偶得四
四野光阴撵入晨,流云舞罢雪痕身。
清辉远坠千层树,淡影犹笼数点人。
寂寞庐中陪野鹤,繁华烟里谢风尘。
情甘久做孩提梦,一缕闲愁尽是真。
偶得五
生涯障梦叹难开,哭向前尘事更哀。
便倚雕栏邀醉去,忽惊飞鸟弄云来。
清欢交错苍华发,乱影横斜没树栽。
眼底伤心零落尽,流风依旧把人裁。
偶得六
乞在繁华未有名,胸中妙墨付长情。
红莺舞去山痕丽,白鹤飞来水色平。
数亩诗林唯我醉,千湖月照几人明。
年光只趁风流日,一步逍遥万念清。
偶得七
潭泥混迹几回赢,水到心头尚可清。
不倚俗凡添贵饰,常居素朴净门楹。
年华似舞荷低首,岁月如歌燕展鸣。
自此霜尘长笑往,怀诸风物总含情。
编辑点评:
《浮生偶得》诗七首,看似偶得,实乃对生活,对历史、对人生都有认真地思考。选材内容广泛,谈古论今,七首诗的角度、切入点各不相同。既然是古韵,就传承了唐诗宋词的古风。七首诗歌皆有唐诗的结构,既做到起承转合,又能在声律上做到句句押韵,对仗工整。七首诗多以借景抒情诗为主,语言凝练,意境优美。在语言上作者又多以宋词的含蓄委婉,伤春悲秋见长。如:便倚雕栏邀醉去,忽惊飞鸟弄云来;梦中烟景归无错,尘里风华向暮昏。花色满园开不尽,三春遍是女儿魂。这些诗句里都有宋词里出现频率较高的词语。而古韵之风最浓处在作者不仅引经据典,还把最有中华传统元素的书画山水用丹青墨笔,带来浓浓的水墨书卷香。倾情推荐好诗,古韵浓厚,余味犹存。江南编辑:心有林夕
水浒传1至55页
佳处:
1.看书林隐处,几多俊逸儒流。虚名薄利不关愁,裁冰及剪雪,谈笑看吴钩。评议前王并后帝,分真伪占据中州,七雄扰扰乱春秋。兴亡如脆柳,身世类虚舟。见成名无数,图名无数,更有那逃名无数。霎时新月下长川,江湖变桑田古路。讶求鱼缘木,拟穷猿择木,恐伤弓远之曲木。不如且覆掌中杯,再听取新声曲度。
简析:开篇从春秋议论,气势宏大,气势恢宏。谈笑看吴钩一句更是表现作者谈古论今的英雄气概。让人不禁想到:“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为《水浒传》全文蓄势。
2. 谁想到乐极悲生:嘉佑三年上春间,天下瘟疫盛行,自江南直至两京,无一处人民不染此。天下各州各府,雪片也似申奏将来。且说东京城里城外,军民无其大半。开封府主包侍制亲将惠民和济局方,自出俸资合药,救治万民,哪里医治得住,瘟疫越盛。文武百官商议,都向侍漏院中集会,伺候早朝,奏闻天子,专要祈祷,禳谢瘟疫。
简析:此处写出瘟疫横行,生灵涂炭,百家齐哀。因为医学滞后,只能凭借神鬼之事前来降瘟疫,据说瘟疫是由瘟魔下界祸害众生。从现代医学来看,无异于邪教言论。但正因为有了这种思想,朝廷才会派钦差大臣前往龙虎山请天师禳谢瘟疫,才引出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降世,引出《水浒传》的各路好汉。
3.祥云迷凤阁,瑞气罩龙楼。含烟御柳拂旌旗,带露宫花迎剑戟。天香影里,玉簪珠履聚丹墀;仙乐声中,绣祅锦衣扶御驾、珍珠帘卷,黄金殿上现金舆;凤尾扇开,白玉阶前停宝辇、隐隐净鞭三下响。层层文武两班齐。
简析:这句话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句子结构对仗工整。也是一种骈句,本段形象写出了皇宫气势恢宏的样子,与普通老百姓的穷破老房形成对比,可以联想杜甫名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骨。”本段极力渲染了宋仁宗上朝前的气氛,为下文忠诚启奏瘟疫横行,医治无效,请天师将灾蓄势。
4.天子听奏,急敕翰林院随即草诏
不料其年瘟疫转盛。仁宗天子闻知,龙体不安。
简析:短短二十七字,形象表现出仁宗关心民生,勤政爱民的形象。可与宋微宗对看。谁想天子动员全国精英医生救治,也不能平了瘟疫,为下文请天师埋下伏笔。
5.扶肩搭背,交颈并头。纷纷不辨贤愚,攘攘难分贵贱。张三蠢胖,不识字只把头摇;李四矮矬,看别人也将脚踏。白头老叟,尽将拐棒柱髭须;绿鬓书生,却把文房抄款目。行行总是萧何法,句句俱依律令行。
简析:施公擅长写众生相,短短几笔,写出看榜众生模样。写出了人们对赏钱的关注,也出了他们对钱的贪婪。鲁达能在众人之中作为榜上人大大咧咧看榜,更加突出了鲁达的鲁莽。
好段:
1.蓬松云髻,插一枝青玉簪儿;袅娜纤腰,系六幅红罗裙子。素白旧衫笼雪体,淡黄软袜衬弓鞋。娥眉紧蹙,汪汪泪眼落珍珠;粉面低垂,细细香肌消玉雪。若非雨病云愁,定是怀忧积恨。
2.一来一往,一上一下。一来一往,有如深水戏珠龙;一上一下,却似半岩争食虎。左盘右旋,好似张飞敌吕布,前回后转,浑如敬德战秦琼。九纹龙忿怒,三尖刀只望顶门飞;跳涧虎生嗔,丈八矛不离心坎刺。好手中间逞好手,红心里面夺红心。
55页感受:
目不识丁的刀笔小吏也能成为朝中重臣,,朝野怎么了?社会怎么了?让我想起了《与崔公永元书》中“然至于兹,文颓戏痞。观夫天下,则异端怪状,纷至沓来。才高八斗,攀附台阶之下;身无长物,纵列殿堂之上。伶人无知,家居黄金百万;师生有识,囊内二两饷银。青春美女,身旁油腻丑夫;俊秀郎君,枕边同性之妇。无能老叟,偏好靓丽佳人;多才浪子,纸上空销忧愁。”历史上无数灭亡的朝代告诉我们一旦任用蛀虫或者以蛀虫为主流,国恒亡。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诸葛先哲的箴言以告诫我们很多,需细细玩味。
杜甫绝句三首全诗
唐代诗人杜甫《绝句》三首全诗如下:
《绝句》唐·杜甫
堂西长笋别开门,堑北行椒却背村。
梅熟许同朱老吃,松高拟对阮生论。
欲作鱼梁云复湍,因惊四月雨声寒。
青溪先有蛟龙窟,竹石如山不敢安。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译文:
厅堂西边的竹笋长得茂盛,都挡住了门头,堑北种的行椒也郁郁葱葱长成一行却隔开了邻村。
看到园中即将熟的梅子,便到待梅熟时邀朱老一同尝新;看到堂前的松树,便希望和阮生在松荫下尽情地谈古论今。
原想筑个鱼梁忽然乌云盖住了急流,随后又惊讶四月的雨声如此凄寒。
也许这青溪里面早有蛟龙居住,筑堤用的竹石虽堆积如山也不敢再去冒险。
黄鹂在新绿的柳条间叫着春天,成双作对好喜庆;白鹭排成行迎着春风飞上青天,队列整齐真优美。
那西岭的雪峰啊,像一幅美丽的画嵌在窗框里;这门前的航船啊,竟是从万里之外的东吴而来。
《绝句》赏析
第一首诗是组诗之纲,先写草堂,举其四景,再写诗人对生活的朴素要求,于平淡的写景叙事中寓含着诗人的淡泊心情;第二首诗写浣花溪,状其水势浩大,谓溪下有蛟龙,显示出诗人身居草堂而对成都局势的担心情状;第三首诗描写早春景象,四句四景,又融为一幅生机勃勃的图画,在欢快明亮的景象内,寄托着诗人对时光流逝、孤独无聊的失落之意。
这组诗是杜甫重归草堂时所写的一些绝句诗。兴到笔随,事先既未拟题,诗成后也不打算拟题,干脆以“绝句”为题。全诗对仗精工,着色鲜丽,动静结合,声形兼俱,宛然组成一幅咫尺万里的壮阔山水画卷。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绝句四首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