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关于严回(孔子弟子)的小故事

2.曾国藩详细介绍和其经典语录。

3.传统文化的格言

4.描写传统文化的句子

有关于严回(孔子弟子)的小故事

行不贰过作文议论文-行不贰过教案传统文化

 孔子弟子—颜回的故事

颜回,鲁国人,字子渊,年纪到了二十九岁的时候,头发就白了,三十一岁就早早地过世。孔子曾称赞他:「自从我有了颜回这个学生,学生们便一天天地亲近起来,大家更加和睦了。」颜回以德行著称于世,孔子赞美他是一位仁德的人。

——《孔子家语·七十二弟子解第三十八》

复圣颜子

「哲人日已远,典刑在夙昔。风檐展书读,古道照颜色。」圣哲人的行谊虽在几千年前,但精神永存。借着这段文字,笔者有幸查了一些有关颜回的文献资料。

复圣颜子之好学、善思,并毕生力行师教,让人深深感佩。感恩圣哲人为我们的表演,在此就所查文献呈现给各位朋友,祈望大家能够从下面的文字领略中华先圣先哲「仁德」的精神境界。

在华夏五千多年的悠久文明中,有且仅有四姓是「通天谱」。这四姓就是孔、孟、曾、颜。这四家的祖先可追溯到至圣先师孔老夫子、亚圣孟夫子、宗圣曾子、复圣颜子。四圣所传的家谱,所排的字辈(就是辈分命名所用的字)完全一样,故称「通天谱」。

四圣家谱,说明四圣的家学渊源,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种体现。

追谥复圣

多种史料记载,孔夫子的弟子中,颜回最受推崇。

颜回,春秋末鲁国(今山东曲阜)人,字子渊,一作颜渊,是孔子早期弟子颜路之子。出身寒微,却能安贫乐道,聪敏过人,深思善学。对孔子所讲能“闻一知十”,是孔子的得意弟子,以德行见称。

自汉代起,颜回被列为“七十二贤”之首,有时祭孔独以颜回配享。此后历朝君王加封,不断追加谥号,唐太宗尊之为「先师」,唐玄宗尊之为「兖公」,宋真宗加封为「兖国公」,元文宗又尊为「兖国复圣公」,明嘉靖尊为「复圣」。至今,山东曲阜还有「复圣庙」。

几千年来,复圣颜回备受尊崇,是有其渊源的。他十三岁从师修学,十八岁乃成德教。东汉郎凯说:昔颜子「十八,天下归仁。」

后随师周游列国,归鲁之后,颜回除讲学外,便是帮助孔子整理古代典籍。颜回是《易经》主要整理人之一,后人记载颜回以弱冠之龄与孔夫子对《易》,其道德学问可见一斑。

有关文献中,复圣颜回生卒年代出入较大。复圣颜回一生没有做过官,也没有留下传世之作,他的只言片语,收集在《论语》、《孔子家语》等书中。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他是最理解夫子「仁道」的弟子。

英年早逝

《史记》记载:颜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孔子哭之恸,曰:「自吾有回,门人益亲。」

鲁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矣,今也则亡。」

颜回二十九岁,头发全白了,三十一岁过早地去,孔子哭颜回哭得十分伤心,说:「自从我有了颜回这个学生,学生们便一天天地亲近起来,大家更加和睦了。」

鲁哀公问(孔子):「您的学生中谁是最好学的?」(孔子)回答说:「有个叫颜回的最好学,(他)从不把脾气发到别人身上,也不重犯同样的错误。不幸年纪轻轻就了,现在没有(像颜回那样好学的人)了。」

孔子对他的早逝感到极为悲痛,不禁哀叹说:「噫!天丧予!天丧予!」由于颜回家境非常困难,以至无力按照当时有关礼仪殡葬,最后经他的父亲颜路四处筹措,并在同门好友及其弟子的帮助下,才完成了葬礼。

敏而好学

复圣颜回的忠厚与内向,掩盖了他的聪颖善思,经过一段时间的深入观察了解,孔子才指出颜回并不愚。《论语·为政》记载: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颜回「好学」被作为一种精神而得到孔子的提倡,「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在《论语》中,颜回是唯一多次受到孔子赞许的「学」子,原因也正在于他是真正能够做到「忧道不忧贫」、「谋道不谋食」的弟子。

颜回注重修养,仁爱诚信,虚心好学,德行出众,无论孔子还是同门弟子,大家对颜回的远大志向、高超德行都是交口称赞的。孔子多次夸奖颜回好学,称其为贤人,曾说:「回之信,贤于丘。」称颜回之诚信超过了自己。陈蔡之厄最艰难的时期,颜回穷而不改其节,夫子说「吾信回之为仁久矣」,「吾之信回也,非待今日也 」。还赞叹说,如果实现了「仁政」理想,愿意做弟子颜回的属下:「有是哉颜氏之子!使尔多财,吾为尔宰。」

复圣在历代文献中被称许的记载比比皆是。

在待人处世上,颜子曾说:「人善我,我亦善之;人不善我,我亦善之。」 (《韩诗外传》卷九)

孔子说:「自吾有回,门人益亲。」(《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论语·公冶长》记载:子谓子贡曰:「汝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汝弗如也。」

《孔子家语·弟子行》也记载:子贡说:「夫能夙兴夜寐,讽诵崇礼,行不贰过,称言不苟。是颜回之行也。」

《论语·泰伯》曾参称颂颜子:「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

《大戴礼记·曾子疾病》记载:「吾无夫颜氏之言。」

《说苑·敬慎》记载曾子言:「吾无颜氏之才。」

宋代大儒张载曾评价,颜子一生,志在做圣人。程颐也说:「颜子所独好者,何学也?学以至圣人之道也」。

颜子敏而好学,「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毕生实行其所学,解行相应,矢志不渝,以成高尚品德之仁人君子,终当「复圣」之称。

如此道德学问,无怪乎孔老夫子说:「夫其所以为颜回者,此之类也,岂足多哉?」

师生父子

颜回十三岁入孔门,虚心好学,体认到孔子学说的精深博大。《论语·子罕》曰: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所以,他以尊崇千古圣哲之情尊崇孔子,其亲若父子。颜回的仁德,也影响了同门中的许多人,使得孔门弟子团结得更加紧密,孔子认为「自吾有回,门人益亲」。

孔子喜爱颜回更在于对他仁爱诚信等等方面的信赖,在厄于陈、蔡的最艰难时期,孔子与众弟子谈论颜回,认为颜回穷而不改其节:「吾信回之为仁久矣」;「吾之信回也,非待今日也」。

《孔子家语·在厄》篇中孔子感叹:「君子博学深谋而不遇时者众矣,何独丘哉?且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谓穷困而改节。」颜回对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虽然夫子推而行之,世不我用,有国者之丑也,夫子何病焉?不容然后见君子。」

君子仁德在身,博学深达而世不我用,如芝兰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不谓穷困改节的志向。这番对话记载正是师徒二人心心相印的写照。

两千多年来,复圣颜子一直被世人奉为尊师的楷模。在《论语·先进》中也有颜回事孔子如父亲的记载:子曰:「回也,视予犹父也」。

「子行颜随」,古籍记载颜回从学于孔子后,少有离开。少正卯与孔子同时讲学,当时有弟子离开孔子,颜回未动,有人问他说:汝何不去向少正卯学呢?颜回对曰:「一日为师,终生为父,且夫子之学,仰之弥高,钻之弥坚,足吾之为学也,何去之有哉。」

《论语·先进》记载:孔子曾在匡地被围时,和颜回失散。后见颜回说:「吾以汝为矣。」颜回对:「子在,回何敢?」

这种生相依的师生情义,何等弥足珍贵!读到这样的故事,忍不住为二圣击节,人生如此,夫复何求?

当然复圣颜子师从孔子,不仅仅是身跟,更是尽短暂一生依教奉行的心随。

师志己志

孔老夫子从政论政,历来是以仁以德。颜回虽然没有做官,但他视师志为己志,终生奉行。

颜渊曰:「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

《孟子·离娄章句下》亦云:「禹、稷、颜回同道。禹思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之也;稷思天下有饥者,由己饥之也;是以如是其急也。禹、稷、颜子,易地则皆然。」

关于颜回的政治抱负及理想信念,《孔子家语·致思》篇有孔子与弟子们「农山言志」的记载。颜回说:「回愿得明王圣主辅相之,敷其五教,导之以礼乐,使民城郭不修,沟池不越,铸剑戟以为农器,放牛马于原薮,室家无离旷之思,千岁无战斗之患。」可以看出颜回所向往的是德教风行,君臣同心,上下协调,家给人足的安定和谐社会,在这样的社会中,人人讲仁义,个个言规矩,没有沟防城郭,更无战争之忧。

《韩诗外传》中的「景山言志」、「戎山言志」,也都是孔子和弟子们言志的文字记载。复圣颜子矢志不渝,所表达的情怀和「农山言志」中一样:胸怀世界,心系天下,寄望实现世界大同。

这种天下大同的崇高理想非常难能可贵,夫子曾赞叹:一旦这个理想能够实现,愿给颜回作管家。

而这种思想的实现,复圣颜回和孔子一样主张教化为主,即使一时难以实现,也要难行能行。

《史记·孔子世家》中颜回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虽然,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夫道之不修是吾丑也。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

颜回在施政上主张:「愿无伐善,无施劳。」从治理国家的角度说「不要毁弃善政,不要过分施劳于民」,从个人的修身角度看「不夸耀自己的功劳,不予人劳苦」。

《论语·颜渊》希望每个人都能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人与人之间有了公正合理的交往尺度,社会才能走向和谐。

孔老夫子以及颜子一生的天命在于承继道统,传续千古之文脉,虽然一生颠沛流离、志业难酬,时或生困顿,屡遭艰难,然而却能始终不更其守,不遂其志,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知其命不该绝而奋斗不止,有如天地厚德,泽被苍生百千余年。圣人的存心,总在斯世斯人各得其所。

我们现代人所期望的天下为公、天下大同的崇高理想,就是得益于孔老夫子以及颜子二圣的几千年前理想社会的标尺。

空谷幽兰,无人而芳;圣贤风范,万古永存!

曾国藩详细介绍和其经典语录。

曾国藩(1811—1872) 初名子城,字伯函,号涤生,谥文正,汉族,湖南湘乡人。晚清重臣,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清朝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嘉庆十六年(1811年)出生于湖南长沙府湘乡荷叶塘白杨坪(今湖南省双峰县荷叶镇天坪村)的一个豪门地主家庭。兄妹九人,曾国藩为长子。祖辈以农为主,生活较为宽富厚堂(曾国藩故居)裕。祖父曾玉屏虽少文化,但阅历丰富;父亲曾麟书身为塾师秀才

“好汉打脱牙,和血吞”

“大柔非柔,至刚无刚”。

“家勤则兴,人勤则健”。

“侍亲以得欢为本”。

家庭三致详:“孝致祥,勤致详,恕致详”。

“勤于邦,俭于家,言忠信,行笃敬”

人德八本:“习勤、崇俭、 谦谨、敬恕 、毋贪、去私 、专一、有恒”

“以才自足,以能自矜,则为小人所忌,亦为君子所薄。”

“君子之所人不及,在君慧眼善识人”。

“仕宦之家,由俭入奢易,由奢返俭难。”

“霹雳手段,方先菩萨心肠”。

“先静之,再思之,五六分把握即做之。”

"天下事

在局外呐喊议论

总是无益

必须躬自入局

挺膺负责

乃有成事之可冀"

"人初做事,如鸡伏卵,不舍而生气渐充;如燕营巢,不息而结构渐牢;如滋培之木,不见其长,有时而大;如有本之泉,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放乎四海。 "

◎ 勿扬人过,反躬默省焉,有或类是,丞思悔而速改也。

◎ 士有三不斗:毋与君子斗名,毋与小人斗利,毋与天地斗巧。

◎ 独立之行,不徇流俗,然怨不可不恤也。高义之事,弗避小嫌,然累不可不虑也。

◎ 吾常见夸己者,以要誉而受嗤也;吾常见媚人者,以求悦而招鄙也。夫士处世,无为可议,勿期人誉,无为可怨,勿期人悦。

◎ 甘苦自得。

◎ 文人富贵,起居便带市井。富贵能诗,吐属便带寒酸。

◎ 忧时勿纵酒,怒时勿作札。

◎ 能食淡饭者方许尝异味,能溷市嚣者方许游名山,能受折磨者方许处功名。

◎ 薄福之人过享其福,必有忽然之祸。贯贫之人不安其贫,必有意外之忧。

◎ 失意事来,治之以忍,方不为失意所苦。快心事来,处之以淡,方不为快心所惑。

◎ 素食则气不浊;独宿则神不浊;默坐则心不浊;读书则口不浊。

◎ 甜酸苦竦宜尝遍,是非好恶总由人。出入生宁不易,各宜努力去修身。

◎ 和可消人怨,忍足退灾星。

◎ 善观人者观己,善观己者观心。

◎ 轩冕而敬,伪也。匿就而爱,私也。

◎ 多躁者必无沉毅之识,多畏者必无踔越之见,多欲者必无慷慨之节,多言者必无质实之心,多勇者必无文学之雅。

◎ 爵禄可以荣其身,而不可以荣其心。文章可以文其身,而不可以文其行。

◎ 功名官爵,货财声色,皆谓之欲,俱可以杀身。

◎ 诚无悔,恕无怨,和无仇,忍无辱。

◎ 巧辩者与道多悖,拙讷者涉者必疏,宁疏于世,勿悖于道。

◎ 绮语背道,杂学乱性。

◎ 知足则乐,务贪必忧。

◎ 广积聚者,遗子孙以祸害;多声色者,残性命以斤斧。

◎ 立身之道,内刚外柔;肥家之道,上逊下顺。不和不可以接物,不严不可以驭下。

◎ 口腹不节,致疾之因;念虑不正,杀身之本。

◎ 古之人修身以避名,今之人饰己以要誉。所以古人临大节而不夺,今人见小利而易守。

◎ 君子出则忠,入则孝,用则知,舍则愚。

◎ 智大心劳者狂,力小任重者踣。

◎ 善人种德,降祥于天。恶人种祸,贻殃于后。

◎ 沽虚誉于小人,不若听之于天。遗货财于子孙,不若周人之急。

◎ 利可共而不可独,谋可寡而不可众。独利则败,众谋则泄。

◎ 一念忽略,便有错言错事。

◎ 越自尊大,越见器小。

◎ 好胜人者,必无胜人处,能胜人,自不居胜。

◎ 君子但尽人事,不计天命,而天命即在人事之中。

◎ 才智英敏者,宜加浑厚学问。

◎ 恶莫大于毁人之善,德莫大于白人之冤。

◎ 事以急败,思因缓得。

◎ 能甘淡泊,便有几分真学问。

◎ 只是一个见小,便使百事不成,亦致百行尽堕。

◎ 信算命,信风水,皆妄念所致。读书明理人以义命自安,便不信也。

◎ 尖酸语称快一时,当之者终身怨恨。

◎ 聪明外露者德薄,词华太盛者福浅。

◎ 好饰者,作非之渐。偏听者,启争之端。

◎ 傲人不如者必浅人,疑人不肖者必小人。

◎ 姑息必成大忍(过),面誉必至背非。

◎ 甘让君子其志卑,不让小人其量浅。

◎ 人该省事,不该怕事。人该脱俗,不可矫俗。不该顺时,不可趋时。

◎ 因循二事,误尽一生。鼓舞精神,方破此弊。

◎ 与多疑人共事,事必不成。与好利人共事,己必受累。

◎ 受不得穷,立不得品,受不得屈,做不得事。

◎ 好谈己长只是浅。

◎ 居心平,然后可历世路之险。

◎ 才觉私意起,便克去,此是大勇。

◎ 清高太过则伤仁,和顺太过则伤义,是以贵中道也。

◎ 各安共分而天下平矣。

◎ 法者,天讨也,以公守之,以仁行之。

◎ 知天地万物于一体,则能爱矣。

◎ 人伦明,则礼乐兴。

◎ 二十年来治一怒字,尚未清磨得尽,以是知克己最难。

◎ 到老始知气质驳,寻思只是读书粗。

◎ 事事顺吾意而言者,此小人也,急宜远之。

◎ 人之所学,不可为人所容,为人所容则下矣。

◎ 人要为善,先要明善始得。

◎ 气忌盛,心忌满,才忌露。

◎ 凡读无益之书,皆是玩物丧志。

◎ 常沉静,则含蓄义理而应事有力。

◎ 以举世皆可信者,终君子也。以举世皆可疑者,终小人也。

◎ 富贵家宜劝他宽,聪明人宜劝他厚。

◎ 世间极占地位的,是读书一著。然读书占地位,在人品上,不在势位上。

◎ 今人计较摆布人,费心心思,却何曾害得人?只是自坏了心术,自损了元气。

◎ 决不可存苟且心,决不可做偷薄事,决不可学轻狂态,决不可做惫赖人。

◎ 当至忙促时,要越加检点。当至急迫时,要越加饬守。当至快竟时,要越加谨慎。

传统文化的格言

篇一关于传统文化的格言

 1、文化的价值在于它对人类品性的影响。除非文化能使品性变为高尚、有力。文化的作用在于裨益人生,它的目标不是美,而是善。(毛 姆)

 2、文化不能从上向下压,因为它应该是从下面高涨起来的。(里 德)

 3、克服民族性是文化的胜利。(爱默生)

 4、所谓文化,比起文明开化往往不过是掩蔽愚昧无知的一层裱糊纸。(马洛利)

 5、有如语言之于批评家,望远镜之于天文学家,文化就是指一切给精神以力量的东西。(爱默生)

 6、不伴随力量的文化,到明天将成为灭绝的文化。(邱吉尔)

 7、任何一个文化的轮廓,在不同的人的眼里看来都可能是一幅不同的图景。(雅各布.布克哈特)

 8、大众媒体提供的,不是流行的艺术,而是像食物一样要被消费的娱乐,然后忘记掉,再被新的菜式所替代。(奥 登)

 9、新闻流行着,但它主要作为虚构流行。生活是一个世界,报纸上看到的生活是另外一个世界。(切斯特顿)

 10、做一切力所能及的事,这是人;做一切想做的事,这是神。(拿破仑)

 11、一个新的想法是非常脆弱的,他可能被一声耻笑或一个呵欠扼杀,可能被一句嘲讽刺中身亡,或者因某位权威人士皱一下眉便郁郁而终。(查尔斯?布劳尔)

 12、任何人都可能犯错误,但只有傻瓜才坚持错误。 (西塞罗)

 13、鹰比人看得远得多,但是人的眼睛识别东西远胜于鹰。狗比人具有锐敏得多的嗅觉,但是它不能辨别在人看来是各种东西的特定标志的气味的百分之一。(恩格斯)

 14、文化是复杂的整体,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其它作为社会一分子所习得的任何才能与习惯,是人类为使自己适应其环境和改善其生活方式的努力的总成绩。(泰 勒)

 15、中国传统文化之根本精神为融和与自由。(许思园)

 16、人与文化是一种共在关系,即人是有文化的人,文化是人的文化,人的存在离不开文化的存在,文化的存在也离不开人的存在。(李金齐)

 17、文化作为人最核心的内在因素,决定了人之所以为人,此人之所以非彼人。占有文化、支配文化、创造文化的意识和能力,彰显着人与人的根本差别。

 18、文,错画也。(许 慎)

 19、礼,有质有文。质者,本也。礼无本不立,无文不行,能立能行,斯谓之中。(刘宝楠)

 20、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孔 子)

篇二关于传统文化的格言

 1、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

 译:不把半步、一步积累起来,就不能走到千里远的地方,不把细流汇聚起来,就不能形成江河大海。

 2、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

 译:想看到更远更广阔的景物,你就要再上一层楼。想学到更多更深的知识,你就要比原来更努力。

 3、强中自有强中手,莫向人前满自夸。?《警世通言》

 译:尽管你是一个强者,可是一定还有比你更强的人,所以不要在别人面前骄傲自满,自己夸耀自己。

 4、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

 译:玉石不经过雕琢,不能成为有用的玉器;人不经过学习,就不懂得事理。

 5、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劝学》

 译:年轻的时候不知道抓紧时间勤奋学习,到老了想读书却为时已晚。

 6、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

 译:见到有人在某一方面有超过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就虚心请教,认真学习,想办法赶上他,和他达到同一水准;见有人存在某种缺点或不足,就要冷静反省,看自己是不是也有他那样的缺点或不足。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译:自己不想要的.(痛苦、灾难、祸事?,就不要把它强加到别人身上去。

 8、当仁,不让于师。?《论语》

 译:遇到应该做的好事,不能犹豫不决,即使老师在一旁,也应该抢著去做。后发展为成语?当仁不让?。

 9、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

 译:君子不会夸夸其谈,做起事来却敏捷灵巧。

 10、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周易》

 译:同心协办的人,他们的力量足以把坚硬的金属弄断;同心同德的人发表一致的意见,说服力强,人们就像嗅到芬芳的兰花香味,容易接受。

 11、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周易》

 译:君子就算有卓越的才能超群的技艺,也不会到处炫耀、卖弄。而是在必要的时刻把才能或技艺施展出来。

 12、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译:自满于已获得的成绩,将会招来损失和灾害;谦逊并时时感到了自己的不足,就能因此而得益。

 13、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

 译:如果我有了某些成就,别人并不理解,可我决不会感到气愤、委屈。这不也是一种君子风度的表现吗?

 14、言必信,行必果。?《论语》

 译:说了的话,一定要守信用;确定了要干的事,就一定要坚决果敢地干下去。

 15、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论语》

 译:讲事实,不凭空猜测;遇事不专断,不任性,可行则行;行事要灵活,不板;凡事不以?我?为中心,不自以为是,与周围的人群策群力,共同完成任务。

 1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译:三个人在一起,其中必有某人在某方面是值得我学习的,那他就可当我的老师。我选取他的优点来学习;

 17、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论语》

 译:君子总是责备自己,从自身找缺点,找问题。小人常常把目光射向别人,找别人的缺点和不足。

 18、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

 译:君子心胸开朗,思想上坦率洁净,外貌动作也显得十分舒畅安定。小人心里欲念太多,心理负担很重,就常忧虑、担心,外貌、动作也显得忐忑不安,常是坐不定,站不稳的样子。

 19、不怨天,不尤人。?《论语》

 译:遇到挫折与失败,绝不从客观上去找借口,绝不把责任推向别人,后来发展为成语?怨天尤人?。

 20、不迁怒,不贰过。?《论语》

 译:犯了错误,不要迁怒别人,并且不要再犯第二次。

篇三关于传统文化的格言

 1、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屈原《卜居》

 2、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儒行》

 3、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宋史?王安石列传》

 4、失信不立。――《左传?襄公二十二年》

 5、仁者无敌。――《孟子?梁惠王上》

 6、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庄子?鱼父》

 7、贫而无谄,富而无骄。?《论语?学而》

 8、乐人之乐,人亦乐其乐;忧人之忧,人亦忧其忧。?白居易《策林》

 9、事父母,能竭其力。――《论语?学而》

 10、乐以天下,忧以天下。?《孟子?梁惠王下》

 11、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荀子?修身》

 12、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13、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论语?宪问》

 14、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15、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16、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麦孟华《论中国之存亡决定于今日》

 17、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

 18、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孟子?离娄上》

 19、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顾宪成

描写传统文化的句子

1、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传统文化,我们国家也不例外。而中华美德正是所有文化中独一无二的瑰宝,我们都是中国人,自然要理所当然地继承我们祖先给予我们的一笔丰厚的礼物。

2、撰一短信兮,诵国疆。诵我国疆兮,词无量。千年神州兮,土地广。五十六民族兮,立于上。诗经词曲兮,无尽藏。方块汉字兮,渊源长。华夏儿女兮,当诵扬。转此短信兮,身健康!

3、中华饮食冠天下,各具特色与花样,乱炖首推东北菜,川菜兼有辣与麻,粤菜清淡会煲汤,湘菜香辣味道大,中华美味遍中华,营养健康美名扬!

4、中华上下五千年,中华文化千里传,万里路途多遥远,异国他乡中华文化美名扬。中国文字博大精深,其中意味需要细细品。

5、中国传统文化第二个魅力是文学艺术的魅力。中国人只要读过书的,都多少知道一些古诗古词和一些文学名著。但中国古典文学的美实在是很妙曼优美,给人以无尽的遐想和怡悦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