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官半职的人-一官半职的职是职位还是职务
1.有福气的男人面相,你知道吗
2.林肯幽默的故事
3.读书札记《挪威的森林》村上春树
4.《五人墓碑记》简析 五人墓碑记
有福气的男人面相,你知道吗
那么,从面相的角度去分析,有福气的男人面相一、额头宽广饱满额头代表一个人的运气和地位权势,一个人额头高耸饱满的话,这种人往往早年运很好,少年得志,在少年时期就有了一定的名气声望。就算没有自己的一番事业,那么也能够掌握一定的权利,例如从事公务员,担任个一官半职的。同样的道理凡事额头明亮宽广的人,运气都不会差到哪去的,大脑发育也比一般人要快许多,聪明过人。二、耳朵高于眉毛三、眉秀气光彩佳眉目清秀看起来整个人也显得很有精神,拥有这种面相的人,往往乐观开朗,待人接物良好,集才华与智慧于一身,懂得吸取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身的不足。也不会轻易的向逆境低头,总是保持一颗欢乐的心,运气自然不会差到哪去。四、双颧高耸明亮一个人的事业心可以从颧骨显现出来,假如两颊颧骨都高耸明亮,这种人意志坚定,有自己的想法主张,即使身处在一个高手如云,人多事烦的位置都能够脱颖而出。五、双颧插天仓鼻子若是长得高挺代表着有威望,霸气能够镇压住身边的人,所以很多人都会愿意跟你一起奋斗,天生***;但是如果鼻子长得不好,出现塌陷那么这种人就算爬得再高,地位仍然岌岌可危、手中无权。六、下巴饱满有肉下巴浑厚肉多的人,这种人温顺敦厚,有很好的人缘,做事情勤奋踏实,会在逆境中越挫越勇,最后苦尽甘来,越到老年运气越好。虽然运气很好,但是同样需要去不断努力才能达到目标。
林肯幽默的故事
林肯是美国历任总统中最具幽默感的一位。
早在读书时,有一次考试,老师问他:“你愿意答一道难题,还是两道容易的题目?”林肯很有把握地答:“答一道难题吧。”“那你回答,鸡蛋是怎么来的?”“鸡生的。”老师又问:“那鸡又是从哪里来的呢?”“老师,这已经是第二道题了。”林肯微笑着说。
一次,林肯步行到城里去。一辆汽车从他身后开来时,他扬手让车停下来,对司机说:“能不能替我把这件大衣捎到城里去?”“当然可以,”司机说,“可我怎样将大衣交还给你呢?”林肯回答说:“哦,这很简单,我打算裹在大衣里头。”司机被他的幽默所折服,笑着让他上了车。
林肯当过律师。有一次出庭,对方律师把一个简单的论据翻来覆去地陈述了两个多小时,讲得听众都不耐烦了。好不容易才轮到林肯上台替被告辩护,他走上讲台,先把外衣脱下放在桌上,然后拿起玻璃杯喝了两口水,接着重新穿上外衣,然后再脱下外衣放在桌上,又再喝水,再穿衣,这样反反复复了五六次,法庭上的听众笑得前俯后仰。林肯一言不发,在笑声过后才开始他的辩护演说。
林肯的脸较长,不好看。一次,他和斯蒂芬·道格拉斯辩论,道格拉斯讥讽他是两面派。林肯答道:“要是我有另一副面孔的话,我还会戴这副难看的面孔吗?”
有一次,林肯在擦自己的皮鞋,一个外国外交官向他走来说:“总统先生,您竟擦自己的皮鞋?”“是的,”林肯诧异地反问,“难道你擦别人的皮鞋?”
有人认为林肯对待政敌的态度不够强硬,对他说:“你为什么要让他们成为朋友呢?你应该想办法消灭他们才对。”“我难道不是在消灭政敌吗?当我使他们成为我的朋友时,政敌就不存在了。”林肯温和地说。
又有一次,一个妇人来找林肯,她理直气壮地说:“总统先生,你一定要给我儿子一个上校的职位。我们应该有这样的权利,因为我的祖父曾参加过雷新顿战役,我的叔父在布拉敦斯堡是惟一没有逃跑的人,而我的父亲又参加过纳奥林斯之战,我丈夫是在曼特莱战的,所以……”林肯回答说:“夫人,你们一家三代为国服务,对国家的贡献实在够多了,我深表敬意。现在你能不能给别人一个为国效命的机会?”那妇人无话可说,只好悄悄走了。
永远看不见你了
青年时代的林肯在伊利诺斯州的圣加蒙加入民兵。上校指挥官是一个矮个子,身高只有四英尺多一点,而林肯的身材特别高大,大大超过指挥官。
由于林肯自己觉得身材高,他习惯于垂着头、弯着腰走路。上校看见他那弯腰曲背的姿势十分生气,把他找来训斥一顿。
“听着,阿伯,”上校大声喊道:“把头高高地抬起来,你这家伙!”
“遵命,先生。”林肯恭敬地回答。
“还要再抬高点。”上校说。
“是不是要我永远这个样子?”林肯问道。
“当然啦,你这家伙,这还用问吗?”上校冒火啦。
“对不起,上校,”林肯面带愁容地说,“那么只好与你说声再会啦,因为我永远看不见你了!”
我看它们是会传染的
林肯非常讨厌那些前来白宫唠唠叨叨,要求一官半职的人。一天林肯身体不适,但有一个家伙赖在林肯身边,准备坐下来长谈缠。
正好这时总统的医生走进房里,林肯一面向医生使眼色暗示,一面向他伸出双手,问道:“医生,我手上的斑点到底是什么东西,我全身都有。我看它们是会传染的,对吗?”
“不错,非常容易传染。”医生说。
那家伙听了,马上站起来说:“好吧,我现在不便多留了。林肯先生,我没什么事,只是来探望你的。”
那家伙走后,林肯在房里笑得前仰后合。
忍耐15分钟
林肯的妻子玛丽?托德?林肯做了总统夫人之后,脾气愈来愈暴烈。她不但随意挥霍,还常对人大发*威,一会儿责骂做衣服的裁缝收款太多,一会儿又痛斥肉铺、杂货店的东西太贵。
有位吃够了玛丽苦头的商人找林肯诉苦。林肯双手抱肩,苦笑着认真听完商人的诉说,最后无可奈何地对商人说:“先生,我已经被她折磨了15年,你忍耐15分钟不就完了吗?”
不知道够不够```
读书札记《挪威的森林》村上春树
记忆这东西真有些不可思议。实际身临其境的时候,几乎未曾意识到那片风景,未曾觉得它有什么撩人情怀之处,更没想到十八年后仍历历在目。那时候心里想的,只是我自己,致使我身旁相伴而行的一个漂亮姑娘,只是我与她的关系,而后有转向我自己。 在那个年龄,无论目睹什么感受什么还是思考什么,最终像回飞棒一样转回到自己身上 。更何况我正怀着恋情,而那恋情又把我带到一处纷纭而微妙的境地,根本不容我有欣赏周围风景的闲情逸致。
“渡边君,真喜欢我?”
“那还用说?”我回答。
“那么,可依得我两件事?”
“三件也依得。”
直子笑着摇摇头:“两件就可以,两件就足够了。第一件,希望你能明白:对你这样来看我,我非常感激,非常高兴,真是雪中送炭,可能表面上看不出。”
“还会来的。” 我说,“另一件呢?”
“希望你能记住我。记住我这样活过,这样在你身边待过。可能一直记住?”
“永远。” 我答道。
她便没再开口,开始在我前边走起来。
尽管如此,记忆到底还是一天天模糊起来。在如此追踪记忆的轨迹写这篇东西的时间里,我不时感到惴惴不安。我忘却的东西委实太多了。甚至不由怀疑自己:是不是连最关键的记忆都丧失了。说不定我体内有个叫记忆堆的地那样的昏暗场所,所有的记忆统统堆在那里而化作一滩烂泥。
但不管怎样,它毕竟是我现在所能掌握的全部。于是我命抓住这些已经模糊并且仍在时刻模糊下的记忆碎片,敲骨吸髓地利用它来继续我这篇东西的创作。
很久以前,但我还年轻、记忆还清晰的时候,我就几次有过写一下直子的念头,却连一行也未能写成。虽然我明白只要写出第一行,往下就会文思泉涌。但就是活写不出来那第一行。 一切都清晰得历历如昨的时候,反而不知从何处着手 ,就像一张详尽的地图,有时反倒因其过于详尽而不便于使用。但现在我明白了: 归根结底,我想,文章这种不完整容器所能容纳的,只能是不完整的记忆和不完整的意念 。并且发觉, 关于直子的记忆愈是模糊,我才能更深入地理解她 。时至今日,我才恍然领悟到直子之所以求我别忘掉她的原因。直子当然知道,知道她在我心目中的记忆迟早要被冲淡,也惟其如此,她才强调说:希望你能记住我,记住我曾经这样存在过。
并非生的对立面,而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
诉诸语言之后确很平凡,但当时的我并不是将其作为语言,而是作为一团薄雾样的东西来用整个身心感受的。无论镇纸中、还是桌球台上排列的红白四个球体里,都存在着。并且我们每个人都在活着的同时像吸入细小尘土似的将其吸入肺中。
在此之前,我是将作为完全游离于生之外的独立存在来把握的。就是说:“迟早会将我们俘获在手。但反言之,在俘获我们之前,我们并未被俘获。”在我看来,这种想法是天经地义、无懈可击的。生在此侧,在彼侧。我在此侧,不在彼侧。
然而,以木月去那个晚间为界,我再也不能如此单纯地把握生(或)了。不是生的对立面,本来就已经包含在“我”这一存在之中。我们无论怎样力图忘掉它都归于徒劳这点便是实证。因为 在17岁那年5月一个夜晚俘获了木月的,同时也俘获了我 。
我在切身感受那一团薄雾样的东西的朝朝暮暮里送走了18岁的春天,同时努力使自己避免陷入深刻。我隐约感受到, 深刻未必是接近真实的同义语 。但无论我怎样认为, 都是深刻的事实 。在这令人窒息般的悖反性当中,我重复着这种永不休止的圆周式思考。如今想来,那真是奇特的日日夜夜。在活得好端端的青春年代,居然凡事都以为轴心旋转不休。
她(直子)所希求的并非我的臂,而是某人的臂。她所希求的并非我的体温,而是某人的体温。 而我只能是我,于是我觉得而有些愧疚 。
直子时常目不转睛地注视我的眼睛,那并无什么原由,而又似乎有所寻觅。每当这时,我便产生无可名状的寂寞、凄苦的心情。
我开始思索,或许她想向我倾诉什么,却又无法准确地诉诸语言。不, 是她无法在诉诸语言之前在心里把握它,惟其如此才无法诉诸语言 。
(永泽)“和素不相识的女孩睡觉,睡得再多也是徒劳无益,只落得疲劳不堪、自我生厌,我也同样。”
(我)“那你为什么还那么卖力气?”
(永泽)“你知道陀思妥耶夫斯基有一本书写过吧?同一个道理。就是说,在周围充满可能性的时候,对其视而不见是非常困难的事,你明白吗?...傍晚,女孩子们走上街头,在那一带东游西逛,饮酒作乐。她们是在寻求某种东西,而这种东西我们又可以提供。这是再简单不过的买卖,就像拧开水龙头喝水一样。我们转眼间就可以发泄,而对方又求之不得。这就是 所谓可能性 。这种可能性就在眼前来回晃动,难道你能视而不见?自己具有这种能力,又有发挥这种能力的场所,你能默默通过不成?”
(渡边给直子的信) 我想,或许我们相互追求的心情已超越了我们所想的程度。也正因如此,我们才绕了许多弯路,或在某种意义上已误入歧途 。
这封信(直子的心)我读了几百遍。每次读都觉得不胜悲哀。那正是同被直子盯视眼睛时所感到的同一性质的悲哀。这种莫可名状的心绪,我既不能将其排遣于外,也不能将其深藏于内。它像掠身而去的阵风一样没有轮廓,没有重量。我甚至连把它裹在身上都不可能。风景从我眼前缓缓移过,其语言却未能传入我的耳底。
我本来盼望校园9月份一举报废才好,不料到校一看,居然完好无缺。图书馆的书没被掠夺,教授室未遭破坏,学生会的办公楼未经烧毁。我不禁为之愕然:那帮家伙到底干什么来着!
罢课被制止后,在机动队的占领下开始复课。结果首先出席的竟然是曾经雄居罢课领导高位的几张嘴脸。他们若无其事地走进教室,做笔记、叫到名字时也当即应声。咄咄怪事!因为罢课决议仍未失效,任何人也没有宣告罢课结束,不过是大学引进机动队捣毁了壁垒而已,在理论上罢课仍在继续。宣布罢课决议之时他们那样地慷慨激昂,将反对派(或表示怀疑的)学生或骂得狗血淋头,或引起围攻不休。于是我走到他们跟前,问他们何以前来教室而不继续罢课,他们没有回答,也无法回答。他们害怕因缺课过多而拿不到学分。此等人物居然也高喊什么解散大学,想来令人喷饭。如此卑劣小人,唯有见风使舵投敌变节之能事。
我说木月,这世道可真是江河日下!这帮家伙一个不少地拿到大学学分,跨出校门,将不遗余力地构筑一个同样卑劣的社会。相当一段时间里,我决定即使去上课,点名时也不回答。我也知道,这样做并无任何意义可言,但如果不这样做,心情就糟糕得不可收拾。然而这样一来,我在班里便愈发孤立了。
9月第二周,我终于得出大学教育毫无意义的结论。于是,我打定注意,把上大学作为集训: 训练自己对无聊的忍耐力 。因为现在纵令退学,到社会上也无所事事。每天我都去学校听课、做笔记,剩下的时间到图书馆看书或查资料。
一如往日的校园午休光景。然而在相隔许久后重新观望这光景的时间里,我蓦然注意到一个事实:每个人无不显得很幸福。至于他们是真的幸福还是仅仅表面上如此,就无从得知了。但无论如何,在9月间这个令人心神荡漾的下午,每个人看来都自得其乐。而我 因此而感到平时所没有过的孤寂 ,觉得唯独我自己与这光景格格不入。
说实在话,这时我对女孩困觉已无多大兴致了。在周末夜晚沸沸扬扬的新宿街头东张西望三个半小时之久,目睹着人们释放出来的由和酒精等相混合的各种莫名其妙的能量,不由觉得自己本身的所谓简直猥琐得不足挂齿。
“喜欢孤独?”她(小林绿子)手拄着腮说,“喜欢一个人旅行,喜欢一个人吃饭,喜欢上课时一个人孤零零地单坐?”
“ 哪里会有人喜欢孤独!不过是不朋友罢了 。那样只能落得失望。”(渡边)
“我说,外务省高级考试的复试是怎么一回事?参加的人全是像你这样的?”(我)
“不见得。基本上都是傻瓜蛋,再不就是变态者。想捞个一官半职的人,百分之九十五都是废料。这不是我信口胡诌,那帮家伙连字都认不全几个!”(永泽)
“那你为什么还要进外务省呢?” (我)
“原因很复杂。” 永泽说,“例如喜欢出国工作啦等等。不过最主要的理由是想施展一番自己的拳脚。既然施展,就得到最广大的天地里去,那就是国家。我要尝试一下在这臃肿庞大的官僚机构中,自己能爬到什么地步,到底有多大本事。懂吗?”
“听起来有点像做游戏似的。” (我)
“不错,差不多就是一种游戏。我并没有什么权力欲金钱欲,真的。或许我这个人粗不可耐刚愎自用,但哪种玩意儿却是半点都找不到我头上。就是说,我是个没有私欲的人, 有的只是好奇心,只是想在那广阔无边而险象环生的世界里显一显身手罢了 。”
“也没有什么理想之类的东西吗?”
“当然没有!”他说,“人生中无需那种东西,需要的不是理想,而是 行为规范 !”
……“永泽君,你的所谓人生规范是怎么一种货色?”我问。
“就是当绅士。 绅士就是:所做的,不是自己想做之事,而是自己应做之事 。”
“在我见过的人当中,你是最特殊的。”我说。
“在我见过的人里边,你是最地道的。”他说。
在瘦长个子散发传单时,黑圆脸登上讲台发表演说。传单上以将任何事情一律简单化的特有笔法写道:“粉碎校长选举阴谋”,“全力投身于全学联第二次总罢课运动”,“砸烂日帝——产学协同路线。”立论堂堂正正,措辞亦无可厚非,问题是文章本身却空洞无物。既无可信性,又缺乏鼓动人心的力量。黑圆脸的演说也是半斤八两,一排陈词滥调。旋律照搬照套,唯独歌词的连接处略有改动。我暗自思忖: 这伙小子的真正敌手恐怕不是国家权力,而是想象力的枯竭 。
(小林绿子)“因为我讨厌学校讨厌得要,所以才一次课都没旷过。 心想怎么能败下阵去!一旦败下阵岂不一生都报销了 !我生怕自己一旦败阵后就就再也站不起来。即使高烧39度,我爬也要爬到学校去。老师说小林不大舒服吧,我撒谎说没关系,硬是逞强。就这样我得了一张不迟到不缺席的奖状,还有一本法语词典。也正因为这点,我才在大学里选学德语。我就是横竖都不愿领那所高中的情分!这还真不是开玩笑。“
“6月份戒(烟)了。”(我)
“干嘛要戒?”(小林绿子)
“太麻烦了。譬如说半夜断烟时那个难受滋味吧,等等。所以戒了。我不情愿被某种东西束缚住。”
“你这人,属于喜欢追求事理的那类性格,肯定。”
“也许。”我说,“说不定因为这一点我才不怎么讨人喜欢,以前就这样。”
“ 那是由于:在别人眼里,你是个不被喜爱也觉得无所谓的角色。或许有些人对你这点感到棘手也未可知 。“
那是一个温柔而安然的吻,一个不知其归宿的吻。假如我们不在午后的阳光中坐在晾衣台上喝着啤酒观看火灾的话,哪天我恐怕不至于吻绿子,而这一心情恐怕绿子也是相同的。我们从晾衣台上久久地观看着光闪闪的房脊、烟和红脑袋蜻蜓,心情不由变得温煦、亲密起来,而在无意中想以某种形式将其留存下来,于是我们接了吻, 就是这种类型的吻 。
(直子)和他们交谈起来, 我得以知道自己在许多方面竟是那样无知,而意识到这点又是那样令人惬意 。
(直子)我们住进这里(疗养院)的目的,并不在于矫正这种反常而在于适应它。我们这些人身上的问题之一,就在于不能承认和接受这种反常。正像我们每一个人走路无不有其习惯姿势一样,感受方式、思考方式以及对事物的看法也都有其习惯性倾向,即使想加以改正也并非当即可以奏效的。我们或许果真未能自然而然地顺乎自己的反常特性。因此才 无法确定由这种反常特性所引发的痛苦在自身中的位置 ,而且为了对其避而远之住进这里。只要身在这里,我们便不至于施苦于人,也可以免使别人施苦于己。这是因为,我们都已认识到了自己的反常,这是完全有别于外部世界之处。外面的世界上,大多数人意识不到自己的反常。 而在我们这个小天地中,反常则恰恰成了前提条件 。我们在此静静地生活,避免互相伤害。
世上是有这种人的:尽管有卓越的天赋才华,却承受不住使之系统化的训练,而终归将才华支离破碎地挥霍掉。
因为不付出努力,不肯下功夫刻苦训练,在宠爱中忘乎所以。小时候凭点小聪明,没用功也弹得不错,对此大家免不了夸奖一番,于是本人 便把用功看成了无聊勾当 。
“渡边君,你能够完整地揭示出英语现在假定形和过去假定形的区别?”绿子突发奇想。
“我想没问题。”
“那我问你一句,这东西在日常生活中有何用处?”
“日常生活中有何用处倒谈不上多少。”我说,“不过我想,与其说具体有何用处,莫如说它是一种 训练 , 训练我们更加系统地把握事物 。”……“我没你那么好的直感,就要在某种程度上掌握系统考虑事物的方法,就像乌鸦往大树洞里贮存玻璃片一样。”……“因人而异。有的人有用处,有的人没用处。说到底,它是一种训练,有用处与否倒是次要问题。”
“你对人生没有产生过恐怖感?”我问。
“我说,我并不那么傻。”永泽说,“固然,有时也对人生怀有恐怖感,这也是理所当然!只是,我并不将它作为前提条件加以承认。我要百分之百地发挥自己的能力,不达到极限决不罢休。想要的就拿,不想拿的就不拿,就这样生存下去。不行的话,到不行的时候再行考虑。反过来想, 不公平的社会同时也是大有用武之地的社会 。”
“这话倒是有些我行我素的味道吧。”我说。
“不过,我并不是仰脸望天静等苹果掉进嘴里,我在尽我的一切努力,在付出比你大十倍的努力。”“所以,有时我环顾世人就气不打一处来——这些家伙为什么不知道努力呢?不努力何必还牢骚满腹呢?”
我惊讶地看着永泽的脸:“在我的印象中,世上的人也都在辛辛苦苦拼拼活地忙个没完,莫不是我看错了?”
“ 那不是努力,只是劳动 。”永泽断然说道,“我所说的努力与这截然不同,所谓努力,指的是主动而有目的的活动。”
1969年这一年,总是令我想起进退两难的泥泥沼——每迈一步都几乎把整只鞋陷掉那般滞重而深沉的泥沼。而我在这片泥沼中气喘吁吁地挪动脚步,前方一无所见,后面渺无来者。只有昏暗的泥沼无边无际地延展开去。甚至时光都随着我的步调而流淌得十分吃力。身边的人早已经遥遥领先,唯独我和我的时间在泥沼中艰难地往来爬行。我之所以一步步挪动步履,只是因为我必须挪动,而无论去哪里。
“不要同情自己!”永泽说,“ 同情自己是卑劣懦夫干的勾当 。”
“饼干罐不就是装有各种各样的饼干喜欢的和不大喜欢的不都在里面吗?如果先一个劲儿地挑你喜欢的吃,那么剩下的就全是不大喜欢的。每次遇到麻烦我就总这样想:先把这个应付过去,往下就好过了。 人生就是饼干罐 。”(绿子)
我们通过生而同时培育了,但这仅仅是我们必须懂得的哲理的一小部分。而直子的还使我明白:无论谙熟怎样的哲理,也无以消除所爱之人的带来的悲哀。无论怎样的哲理,怎样的真诚,怎样的坚韧,怎样的柔情,也无以排遣这种悲哀。我们唯一能做到的,就是从这片悲哀中挣脱出来,并从中领悟某种哲理。而领悟后的任何哲理,在继之而来的悲哀面前,又是那样地软弱无力。
现在在阅读乔布斯的自传,也会定期上传一些自己觉得有意义的读书札记。
晚安。
《五人墓碑记》简析 五人墓碑记
全文以“义”为总纲,统摄叙事和议论。叙事是显其“义”,议论是明其“义”。叙事是议论的根据、基础;议论是阐明事迹的本质意义。两者形成有机而不可分割的整体。赞美歌颂五人(即市民)、周公、贤士大夫;抨击批判阉党、缙绅、苟且偷生的士大夫。文章可分为三段。
第一段(开头两节)叙述五人的因、墓碑的由来,赞扬五人“激于义而”,舍生取义的光荣显辉,直接点题。
开头叙写“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焉者也。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这里首先提出“义”字这个纲领。点明舍生取义,维护正义的三种人:即五人、周公和贤士大夫。也带出了所要抨击的主要对象:“魏阉”,“即除逆阉废祠之址以葬之,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这说明正义终于战胜了邪恶,横行一时的宦官魏忠贤“阉党”所建立的生祠,已被清除,而成为五人归骨之所,建墓立碑,“以旌其所为”。这本身就是大快人心之事,已显示了所要歌颂的三种人的光荣显帜,而作者还要加上一句:“呜呼,亦盛矣哉!”长长地吐了一口气,这件事也够盛大的了!对“阉党”也是极大的讽刺。借以突出正义得到伸张,令人感到扬眉吐气。
接着写从五人牺牲到今日墓葬还不到一年中,“凡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其疾病而,而湮没不足道者,亦已众矣,况草野之无闻者欤!独五人之?,何也?”这是说那些有钱有势的人,为追求名利而附和“阉党”,同流合污的人,有患病而,后埋没、不值得一说的,也已是很多的了,何况乡间普通无名的人呢!这是直接批判苟且偷生的士大夫,以及与“阉党”同流合污取得了一官半职的人。“独五人之?,何也?”这一叙述和设问,发人深思,引人遐想。既突出了五人于义的光荣伟大,也是对那些“不义而生”、“不义而”的批评。在行文上,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第二段(3、4两节)追叙五人难,即苏州市民与“阉党”斗争的经过。
先写周公被逮的具体时间,群众为之声义、送行和怒打魏阉派来捕人的爪牙。中间插叙主使逮捕周公的毛一鹭竟然躲藏到厕所里,才免去被打。体现了人民力量的伟大,魏阉的爪牙灵魂的丑恶。“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曰颜佩韦、杨念如、马杰、沈扬、周文元,即今之?然在墓者也”。这说明“阉党”如何迫害五人的经过,揭露了“阉党”卑鄙无耻,说明五人正是苏州市民抗暴斗争的带头人与文章开头相呼应。列出他们五人的姓名,使读者留下更深刻的印象,进一步体现作者对五人的赞扬。
接着写:“然五人之当刑也,意气扬扬,呼中丞之名而詈之,谈笑以。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买五人之?而函之,卒与尸合,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赞颂五人后亦无所损,也是对贤士大夫的表彰。
第三段(最后两节),论说五人义,荣于身后,遗爱人间,对国家人民作出了一定贡献;有力抨击了变节易志的缙绅;点明作记的目的。
先以“嗟夫!”一声长叹引人注目,接着用两个反问句,把大阉之乱中易节变志的缙绅和激昂大义,蹈不顾的五人相提并论,突出五人义的难能可贵。接着摆事实讲道理:魏阉假托皇帝命令,大肆逮捕有牵连的东林党人,终以苏州市民发愤之一击,不敢再以牵连之罪捕人,使魏阉犹豫不决,害怕正义,妄想篡夺帝位的阴谋,也难以立即发动。不能不说是五人力量所致。突出抗暴佳绩与前文“独五人之?,何也?”相呼应。
接着又以高爵显位者“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而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轻重固何如哉?”烘托五人品质崇高,强调周公忠义暴于朝廷,赠溢褒美显荣于身后;而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凡四方之士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斯固百世之遇也。”又从反而设想:“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则尽其天年,人皆得以隶使之,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这正表现了作者对他们的冤案得到昭雪表彰,感到异常兴奋,以及对他们英雄行为由衷的仰慕与热情颂扬。意在说明高爵显位者,一旦抵罪的无耻行径,和五人相比,他们的身份极其卑贱,轻如鸿毛,而五人英雄行为,重如泰山。正因为这样作者进一步指明“予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亦以明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从而点出文章主旨。最后补写贤士大夫的姓名,不只是首尾呼应,也是对贤士大夫的表彰。
这篇文章最大特点,是实事求是,不虚美、不隐恶。如实记录,议论是就事论事。例如说高爵显者,一旦抵罪的“佯狂不知所之”。事实上当时就有一个名叫张瑞图官至大学士,是著名书法家。魏阉大造生词,找书法家题匾。当时有“南张北奎”之称的张瑞图是福建晋人。董其昌假托骑马跌伤了手,写不好。而张瑞图却感到受宠若惊,以至各地生祀碑文,大多是他写的。崇祯帝即位,张被列入逆案。他逃到家乡,御林军追捕紧急,他佯装已疯,衣衫褴褛,披头散发,满口胡言。在猪圈里爬来爬去,浑身猪屎,臭不可闻。当着御林军的面边走边拾事先放在路上的用粮食、芝麻、红糟拌制成的“猪狗食”。于是追军放过了他。(见湖北大学办的《中学语文》1986年第8期)
第二个特点,开头以“义”统摄全篇,记叙、议论以“义”为中心。通篇贯串着对比、映衬的手法,“义”本身就含有义和不义的对比。接着就以正义和邪恶对比,并穿插两者之间的斗争。比的结果是正义一面,生前伟大,后光荣,有重于泰山;斗的结果先受残害,终得平反昭雪;精神长存,名留千古。邪恶一面,生前卑微,后耻辱,轻如鸿毛。斗的结果,顿时身败名裂,永远消失。
第三个特点,是融叙事、议论、抒情、描写于一炉。如“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是叙事,而饱和着对阉党讥讽之意和鄙视之情。“呜呼,亦盛矣哉”是议论,亦充满赞扬之情。“意气扬扬,……谈笑以,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烈士头颅满是血迹,而颜色未变,是描写五人牺牲时的情态,也表现了作者对五人虽犹生的赞颂之情。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