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肖申克的救赎和越狱的比较

2.大学实习的意义有多大?

3.我们为什么要学习英语?

4.为你昔日年少轻狂买单的,终究是如今人到中年的你

肖申克的救赎和越狱的比较

扪心自问美剧-扪心自问美剧百度百科

个人认为他们不是一个档次~一个是深刻的艺术**~一个是娱乐性的电视剧~

阳光下的罪恶 噩梦中的逃亡 ——《越狱》之极限魅力逃亡,是很多人噩梦中的主题,恰恰也是现实生活中最易发生的悲剧。《越狱》有了这样一个契合点后,不知不觉与人类内心深处战胜恐惧感的意志力殊途同归。我们每个人都有过从很多状态中逃跑的设想,这点丝毫不悖于人性。扪心自问,倘若自己遇到片中的境遇,会作何表现?恐怕很难有类似于Micheal Scofield的冷静、果敢、智慧和坚强。于滢在看完《越狱》后写道:其实人人都有各自的监狱,也有不同的逃狱的企图。诚然,比越狱更难的是超越自我,跨越自我的心灵障碍。《越狱》带给了人们许多值得思考的东西。也许正是这种宿命感的伟大,又因为悬疑题材的固有逻辑,令FOX的这些编剧们开始迷恋起对逃亡的叙述。于是,一场惊心动魄的大逃亡就此上演了。

《越狱》风靡世界、狂扫全球,无疑有它的独创性和可持续性因素。好男人要逃脱冤狱,就不得不和坏男人连手,在这点上做文章便大有发挥空间,既可亦正亦邪,又有善恶对比。此种叙述模式,自然能够赢得多数人的情感认同,就好比我们看古希腊悲剧中的善人无辜蒙冤,不顾一切追求自由的可歌可泣。仅仅这点上,已经和历代的文学与艺术创作手法达成了一致的默契。一个弟弟,因一种亲情,而踏上了拯救之路。原因就在于哥哥不该,无辜的人蒙冤而,是人都会痛惜。因此潜意识里所表现的求生欲望,精心设计的出逃方案,都是为了维护公民的权益,寻求司法的公正。如果法律处罚那些不该处罚的人,当然是含冤者最倒霉,他们无形中成了政权的牺牲品、替鬼。冤屈,大抵是和残暴形成一种鲜明的对峙,也是和恶联系最紧密的善,它往往更能打动人心,使旁观者产生更多理解、同情乃至共鸣,这种感性的主观臆断,更迎合了观众的接受心理。

虽然说这部FOX大戏几乎只有两个女性配角,有违于一般美剧的生活化、情感化取向。但它依旧创下了收视率新高,可谓是“男人戏”成功范例的典型之作。它以悬念及情节取胜,从很大程度上弱化了历来的爱情戏码,反其道而行增添了更深切的兄弟情谊,无疑也是该剧的一大亮点。这点在第一季中的表现犹为突出。《越狱》的特色不胜枚举,无论是艺术的手法还是叙事的手段,或者演技的精湛,想象力的发挥,无一不是其魅力的所在。

看完《越狱》的人多数会联想到十年前那部《肖申克的救赎》,两大越狱戏似乎已经到了一个颠峰状态。从**发展到电视剧,可谓是经历了一个成熟与蜕变的过程。既有一定的相似性,又有一定的创造和升华。狱中的同性恋、、、买卖、老狱友的宠物(猫和鸟),都是影迷们可以悉数列举的共通之处。尽管如此,《肖申克的救赎》还是花了更多的笔墨在监狱文化的改善中,而《越狱》则是更多的暴露了不同人性的方方面面,从格调来说是有区别的。虽然其侧重不尽相同,但有一个重点十分类似,即冤狱背后的故事:腐化与阴暗的社会,政府与官僚的勾结,权利的制压,司法的漏洞,无一不将矛盾直指现实。《肖》片中的们倒不显得有多可怕,反倒是监狱体系的腐败和势力才令人发指,典狱长利用安迪的特长,狱警头残暴成性,随便暗杀虐打囚犯。FOX的编剧则更直接大胆地把总统推上了罪魁祸首的位置,将之描述为一切阴谋的主使者。不禁让人毛骨悚然于美国大选制度下的肮脏交易和政治权利的腐败。

《肖》在整个故事设置上有点抒情气息,很大程度地削弱了紧张情绪。同样是蒙冤入狱的银行家安迪是只身一人越狱,他并未拉拢任何人加入,而越狱也只是他改造监狱文化的一部分,并无重点讲述,直到影片最后才告诉人们他的出逃经过。所以影片没有像《越狱》般,大张旗鼓的渲染逃亡的准备工作。在这部作品中它更多的是描述安迪如何让监狱变得不再阴暗晦涩,怎样丰富的精神生活,给他们带来重生的希望,安迪的监狱图书馆就是个最有象征性的凭证。因此他赢得了所有的尊重,俨然是一个监狱中的风云人物,这是人所共知的。可见《肖》剧似乎还有些个人英雄主义的成分在内。而《越狱》则强调的是一种情节的紧凑性,无暇兼顾监狱本身的环境。MS并没有一人单干,而是团结了身边所有可以利用的人,建立了由七八个人组成的统一战线。为了管理这个鱼龙混杂的团队,Micheal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甚至被剪了脚趾。与这些亡命之徒从开始的冲突、不满到逐渐磨合,最终团结协作,MS可谓是费尽心机。是他的智慧最终让所有人臣服,所以他得到了众人的默许。当然MS的特殊才能也仅是在他的越狱团体中共知。我想这些差异并不难得到答案,毕竟《肖》中的越狱历时多年,中间的具体过程无法一一详尽;而《越狱》则把时间限定在短短几个月,若仅凭一己之力,那是天方夜谭,根本无法实现。

大学实习的意义有多大?

大学生实习我认为有以下五个意义:

1、提供更多的资源:无论你的学校是多么的好,但它能够给你的资源始终都是有限的,你接触的人接触的环境也只会停留在大学阶段,而实习则是我们获取更多资源的另一途径。职场中的资源对于我们这种职场小白可谓是非常的丰富。所以实习能够提供给我们更多的资源。

2、明晰个人定位:我们提到了大学的资源有限,而大学里的这些局限性使我们对自身的定位不是足够准确。所以,我们通过实习,可以更加明晰个人的定位,认识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从而更好的提升自我。即使做不到兼济天下,我们也可以独善其身。

3、丰富简历:根据《2020年大学生就业力报告》调查显示,毕业生获得offer的主要原因中,实习经历和实践经验丰富分别排在第一位和第三位,可见用人单位是多么的注重你的实习。所以实习的重要性也不言而喻,我们在像面试官展示我们的简历时,一系列的实习经历不单单可以让他们眼前一亮,他们也可以有的放矢,根据你的实习经历进行提问,互动多了,成功的机会也就大了。

?4、提前适应职场生活:无论是实习还是工作我们都是做正式去到公司进行工作,而公司的氛围,职场的人际交往,全身心都在为工作忙前忙后,这都将成为以后的真实写照,而我们实习也就是为在我们适应职场生活铺垫脚石。

5、进一步职业规划:从数据调查显示来看,只有百分之八十的毕业生今后从事的工作与自己所学专业相关,还有百分之二十的人从事的工作是跟专业不相关的。这就说明,我们不一定要局限于与自己专业对口的工作。通过实习,我们可以有一个更加清晰的职业规划,找到心中所属的工作,并解决一定程度上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我们为什么要学习英语?

学习英语的重要性

①英语是当今世界上主要的国际通用语言这一,也是世界上最广泛使用的语言。据1986年的统计,

世界上以英语为母语的人近4亿,差不多每十个人中就有一个人讲英语。英国、美国、加拿大、澳

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的人都讲英语。世界上约有20国家把英语作为官方语言或第二语言使用,共

计约有8亿人。也就是说,世界上差不多每五个人中有一个人至少在一定程度上懂英语。若加了世

界各国中小学生学习英语的人数,懂英语的人就更多了。

②英语的使用范围非常广泛。世界上70%以上的邮件是用英文写或用英文写地址的。全世界的广播

节目中,有60%是用英语进行的。国际上的资料绝大部分是用英语发表的。绝大部分的国际会议是

以英语为第一通用语言,它也是联合国的正式工作语言之一。总之,在国际政治、军事、经济、科

技、文化、贸易、交通运输等领域,英语是一个重要的交际工具。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化,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迫切需要造就一大批

精通外语的专门人才,以加速我国“四化”进程,使我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更积极的作用。因此,

学好英语对实现上述目标具有重要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我们需要学习别人的先进技术

中国在近几十年的确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各方面都发展得很快。但是,不容置疑的是,我们在很多技术方面仍然落后于西方先进国家。要发展,要进步,要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各种技术,我们不可能单靠自己搞研究,必须学习别人先进的技术。而学习的必要前提便是要掌握世界通用技术交流语言,我们的工具-英语。就计算机程序开发为例:虽然目前的计算机操作系统已经有中文版,但要进行应用程序开发,程序还是用英语编写的。高新技术资料大部分都是以英语编写。印度虽然在很多方面的发展比不上中国,但印度的软件开发业却比中国发达很多。造成这种差距,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印度程序员普遍英语应用水平比中国程序员高。

与世界各国合作需要英语

我们在学习别人先进技术,经验的同时,也需要与世界各国展开各种技术上和经济上的合作。如果不懂英语,便无法与合作方沟通交流,也更谈不上合作了。譬如某公司开发了一个具有世界水平的产品,如果能打开国际市场,前途将是一片光明。但偏偏公司人员不懂英语,无法很好地与国外客户沟通,无法将产品的优良性能展示出来,这将是一个惨重的损失。

如何学好英语

了解了学习英语的重要性,那么我们到底要如何才能学好英文呢?

根据实际应用需要学习

既然我们先前讨论过英语实际上只是一门工具而已,那么,在学习之前,我们首先要清楚了解自己学习英语的目的。是文学创作,还是某项实际工作需要?相信大部分人都是因为工作需要而学习英语,那么英语只是一个让我们可以与西方国家交流,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工具。以往中国的英语教育以阅读大量文学作品为主,但实际上这种做法对与英语初学者来说弊大于利。例如一个 空中 **,她所需要掌握的只是口头上询问客人需要什么,或者报告当地天气等简单信息。阅读文学作品可以说对她的工作毫无帮助。我们学习英语之前应该反复强调把英语作为一门工具,并且要清楚知道我们究竟需要用这门工具来干什么。根据具体的需要来决定学习的内容和方法。如果您的职业是 空中 **,那么很明显,您并不需要看懂莎士比亚的著作。

英即是中,中即是英

有很多人在学习英语的时候总有一个心里暗示,英语是外语,学外语肯定不能跟母语相比。但其实这种想法是不对的。无论中文也好,英文也好,都只是一种语言,只是人之间沟通交流的工具,只要你能很好的说中文,就没有理由说不好英文。之所以很多人觉得英文难学好,只是一个时间和环境的问题。想想我们从出生以来,无论是学习,工作,玩耍,吃饭甚至睡觉做梦,我们无时无刻不在使用中文。而我们使用英文的时间,相对来说实在是少得可怜。如果我们像学习,使用中文那样学习使用英文,我相信任何一个有正常语言能力的人都能很好的掌握英文。

也有的人说,儿童时期是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机,过了就很难学习新的语言。这种说法固然有一定道理,但并不是必然的。很多几十岁的老年人移民海外后短短几年就能用英语与人流利的交流,这是因为他们衣食住行都必须使用英语。而有些移民一辈子留在唐人街,一辈子只和华人打交道,即使在国外居住十几年,也不见得能说上几句英文。这说明关键还在于长期的应用。

注重培养良好的语感

一直以来,中国的英语教育体制都十分强调语法的学习。结果语法学得很精,但确说不上几句流利的英语。因为说话的时候,脑子里翻来覆去的用各种语法规则来套,看看究竟要怎么说才对。试问这样又怎么能说流利的英语呢?国内这种强调学习语法的做法,使很多人误以为有了语法才有语言,殊不知事实上是有了语言,时间久了,各种用法相对固定了,人们才把这些规则归纳成语法。事实上使用英语的国家大部分人是不懂语法的,但他们还是能很好的使用英语与别人交流。人有着自然的语言能力,这是一种感觉,而不是条条框框规定出来的。这种感觉是通过长时间的应用产生的。只有有了这种感觉,你才能流利用英语表达出你的思想,而不需要再费时间去考虑任何语法问题。

我们为什么要学习英语?2008年09月13日 星期六 16:04 英语在中国一直有着非常显赫的地位:以前是,从初中起,每个中国人都要学习英语。现在,从小学就开始学英语。一直到高中,到大学,考研究生还要考英语。英语在中国教育中国地位提高到了一个荒唐可笑的程度。于是,大部分不喜欢英语的人赶鸭子上架,硬啃英语。甚至中文系的学生考研要考英语,美术系、音乐系的学生考研也要考英语。

为什么要全民学习英语?出于什么目的?难道要培养出来十亿个英语翻译?全世界讲英语的人口加起来才三个亿。实在是太荒谬了!

实践证明,十几年的英语教育完全是失败的,学生学到的是“哑巴”英语,不会讲英语,听不懂英语。百分九十九点九的初中毕业生、高中毕业生,一毕业来到社会上,学过的英语知识忘了个干干净净。

全民学习英语,既浪费时间,又浪费精力。全民学习英语带来一个很严重的问题:汉语萎靡不振,生病了。打开电视看电视剧,注意下方的台词,如果不是大制作的好电视剧,一般电视剧中二十行台词中就能发现一个错别字,或者是读错字音。我看电视剧喜欢“逮”错别字,不大功夫,就“逮”了好几个。电视台制作的栏目中,下面打出的台词也时有错误。至于古装电视剧中的历史错误、情节错误,实在是太多了,数不胜数。

文学已经开始衰落。十年来,没有出现一个著名的大作家或大诗人。路遥了,中国好像就没有作家了。余秋雨只是在散文方面有成就。韩寒、郭敬明这些“80后作家”的写作实力难以得到普通大众的认同,更别说得到世界的认可。

至今,还没有一个中国人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有人说,现在的文学已经了。也有人说,是因为作家的灵魂了。我想说的是:中国文学衰落的根源在于英语的冲击力太大,汉语在英语面前节节败退。

汉语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不要天真地以为:“我会说汉语,我就懂汉语了。”会说汉语和汉语素质高有着很大差距。有些人会说汉语,但是一碰上生僻一点的字就闹笑话,“徘徊”(音排怀)读成“排回”,“绮窗”(音启窗)读成“蚁窗”。

像一表人才、风流潇洒、丰神俊朗、温文尔雅、玉树临风、风流倜傥、俊雅清秀,这些成语有多少人还记得。现代人只会说:“帅!酷!”没词了。

语言与思维有着密切的关系。汉语学不好,影响到人的抽象思维能力。

抽象思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抽象概括分类,形成概念,并运用概念进行判断和推理的思维。比如一个人早晨起床,看见窗外的树叶、屋顶、街道全是湿的。他想:“夜里下过雨了。”这就是一种思维过程。

语言与思维是密切联系着的,但是它们又是两种不同的社会现象。把二者割裂开来,或者等同起来都是片面的见解。

人们对客观现实的本质特征和规律性联系的认识,都表现在概念、判断和推理之中。而概念、判断和推理必须依赖语言中的词和句子(单句、复句)来形成。没有词和句子,人类的思维就不可能进行。其次,思维活动的成果必须用语言表达出来,才使思想交流成为可能。总之,语言是思维的工具,人们用语言进行思维,同时也用语言交流思想。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斯大林说:“不论人的头脑中会产生什么样的思想,以及这些思想什么时候产生,它们只有在语言材料的基础上、在语言的词和句的基础上才能产生的存在。”又说:“语言是同思维直接联系的,它把人的思维活动的结果、认识活动的成果用词和句中词组合记载下来,巩固起来,这样就使人类社会中的思想交流成为可能了。”这就是说,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思维离不开语言。

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强盛的时期,文化最发达,经济最强盛,科技最领先。唐诗是我国诗歌发展的顶峰。唐代文学的发达,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推动了科学的进步。

诺贝尔奖得主李政道在一次“科学与艺术研讨会”上曾介绍20世纪50年代美国和前苏联进行空间技术的竞赛,结果前苏联于1957年11月把人类第一颗人造成卫星送上天。美国自认为是20世纪科学技术第一大国,这一下举国感到耻辱,开始进行反省。10年后,一些教育家提出了这样的观点:美国的科学教育是先进的,但艺术教育落后。也即两国科技人员不同素养导致美国空间技术的落后。俄国人说,他们仅仅贡献出一个列夫. 托尔斯泰,19世纪的俄国人就无愧于世界,更何况他们还有普希金、屠格涅夫、陀思妥耶夫斯基、契诃夫等。此外还有那么多的画家和音乐家。李政道提出:

“我想,现在大家可以相信科学和艺术是不可分割的。她们的关系是智慧和情感的二元性密切关联的。伟大艺术的美学鉴赏和伟大科学观念的理解都需要智慧。但是随后的感受升华和情感又是分不开的。没有情感的因素,我们的智慧能够开创新的道路吗?没有智慧,情感能够达到完美的成果吗?它们很可能是的确不可分的。如果是这样,艺术和科学事实上是一个硬币的两面。它们源于人类活动的最高部分,都追求着深刻性、普遍性、永恒和富有意义。”

这就是说,虽然艺术文化与科学文化偏重于感性与理性之分,但都有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它们在逆造人的素质这个根本点上是相通的。文学与科学永远是关联在一起的。文学与科学一样参与了开发世界的统一过程。文学与科学是难分轩轾的。科学为自然立法。文学艺术为人生立法。科学文化是自然之根。文学艺术是人生之根。在科学面前,文学艺术决不是可有可无的东西。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20世纪80、90年代,前苏联文学出现衰落,没有出现大作家,经济也逐渐衰退,人民生活水平很低,最终导致前苏联的解体。

至少有95%的中国人永远定居在中国,至少有95%的中国人不会成为专业的英语翻译。教育部为什么强迫每个中国人都学习英语呢?浪费的是好几亿中国人的青春年华。

除了中国,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会给一种外来语言如此重要的地位,也不会强迫自己国家的居民学习外来语言,顶多是提倡、倡导。学习是靠自觉自愿的,牛不喝水,强按头也没用。大多数中国人经过强制教育接受的英语知识,到社会上没有派上用场,没过多长时间,脑子里只剩下几个单词和句子了。

汉语和英语之间的距离,像北极和南极之间的距离一样遥远。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语言。

有专家指出:英语是形合语言,汉语是意合语言。英语需要形式的合拍,非常重视结构上的完整和表达的科学性。

例如:When they get to the top branches,they fly down to the base of the next tree and spiral up again.在这个句子中,交代到一棵树下时,先交待动作,再down,然后是to。而我们可以直接说“飞奔到了附近的一棵树下。”多么简单明了。老外们就很费解了。

大家看两个汉语句子:“中国队大胜美国队”,“中国队大败美国队”。这两个句子的意思是完全一样的。外国人就很纳闷:不管说“胜”还是“败”,意思都是“中国队赢了”,我怎么想不通呢?

汉语是高度灵活自由的语言,就像孙悟空。英语笨拙得猪八戒。英语有时态的变化,汉语没有时态的变化。英语只能横排,不能竖排。汉语不仅能竖排,还能从右向左排。如果英语从右向左排,阅读者头会发晕。

方块字体现的是中国古人的一种整体思维方式,万事万物都在一个范围中,一个方块中。汉语的四声则象征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好的文章是一首好的曲子,旋律性很强。

世界人绝大部分的人是偏才,只对一种事物、一件东西或一个行业感兴趣,对其它的东西不感兴趣。没有必要让所有的人都把时间花在英语上,这是一种极大的浪费。

唐朝时,中国是世界上经济、文化最为强盛的国家。那时候,根本就没人提倡讲外语。相反,其他国家的人都以能讲汉语为荣。王维没学过外语,李白没学赤外语,杜甫更没学过外语。他们只是把汉语学好了,留下了不朽的诗歌。

那像现在,中文系的学生硬要学习英语。这个世界上的确是有天才。林语堂汉语学得好,英语也学得好,能用英语写小说。问题是,有几个中文系的学生能达到林语堂的水平?有几个天才?中国人一会儿学汉语,一会儿学英语,弄不好。就混淆了,串一起了。

汉语比英语丰富得多,可谓是博大精深。有三个原因:1、中国地大物博,地理面积大,省市多,物产丰富,并且每个地方的风俗习惯都不一样,反映到文化上的相关内容就多。2、文明时间长。中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史,而且是一直延续下来的,没有中断。3、人口多,文人多。人多了,每个人的性格脾气不同,经历不同,故事就多。历史上的文人很多,留下的文学遗产非常丰厚。

教育部年年喊改革,改来改去,换汤不换药,还是原来的老一套。教育要改革,必须从英语改革开始,把汉语放在重要的位置上,提高全民族的汉语水平。

根据现在的情况,拟了一个英语改革方案,希望能得到大家的重视。

1、幼儿园、小学禁止开设英语课。

2、从初中起,将愿意学英语的学生和不想学英语的人分开教学,将学生分为“英语专业生”和“非英语专业生”,凡英语专业生,每次考试成绩至少要达到60分。连续两次考试不及格的学生,必须退出“英语专业生”的队伍。中招时,对于英语专业生,将全部录取。

3、高中时,仍将学生分为“英语专业生”和“非英语专业生”。高一、高二时,非英语专业生将接受实用英语教育,注重口语表达。考试时,口试分数占总分的60%,笔试分数占总分的40%。英语专业课的教学也要注重口语表达。

4、高考时,非英语专业的学生不参加英语考试,只有英语专业的学生参加英语考试。

5、研究生的招生考试,重心放在专业课上,不附加英语考试。

类别:默认分类 | 添加到搜藏 | 浏览(476) | 评论 (1) 上一篇:为什么中国经常的发展速度缓慢? 下一篇:霍东阁 相关文章:? 我们为什么要学习英语(摘选) ? 中国为什么要学习英语

我们为什么要学习英语——珍藏... ? 要学好英语,最关键的是培养学习...

学习英语要养成的30个好习惯 ? 学习英语要达到的程度和必要性

学习英语要养成的10个习惯 ? 学习英语要养成地20个习惯

学习英语要弄清的十个要点 ? 学习英语要有激情

更多>>

style="font-size: 18px;font-weight: bold;border-left: 4px solid #a10d00;margin: 10px 0px 15px 0px;padding: 10px 0 10px 20px;background: #f1dada;">为你昔日年少轻狂买单的,终究是如今人到中年的你

这是一篇鸡汤文,也许不是你喜欢的味道,可我想,它应该至少有一种真实的味道。

其实,我很想问问,人到中年了,能够真正刺激到你的,会是什么呢。老婆不如人家的贤淑,老公不如人家的体贴,孩子不如人家的聪慧,职级不如人家的高,钞票不如人家的多,日子不如人家的好,还是你也打心眼里觉得却就是不想承认,你不如人家行?

你也扪心自问你真不如人家行吗?生命之路走了少半,家也成了,子也生了,班也上了,你觉得这一天天的日子也过得差不多了。可眼看着那些曾陪你年少轻狂的哥们姐们北京置了座房海南开了个厂,就算偶有时间能再与你坐在一起,你也只能找找小时候的话题然后接下来就只能用酒水暖场。你蹲在卫生间狂呕的时候,你瞅着拍着你肩头问你还行不行的哥们, 你满眼通红的嘶吼,极力想证明自己,行,我不能比你不行。

你不得不承认,人活在世上,比较总是存在的。 不管明的暗的,即使你不想,那也是一场上在口舌下在心间的较量。所以,眼睛雪亮的群众们总结了说法“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去安慰那些偶尔想不开的年轻人也顺带安慰就这么平平淡淡过了大半辈子的自己。很多时候,尤其是你虚荣感爆棚,心有不甘却又似乎无力改变的时候,你也会说这句话来自我疗伤。甚至在某个夜深人静的黑夜,你会突然痛下决心,也想要改变。

于是,你免不了先从你的年少轻狂期开始追悔。你想起,就算为了高考你也许真正下过的努力也只有高三那一年;你想起,你读了个差不多的大学之后躲在宿舍追美剧或者网吧打dota的那几年;你想起,毕业季别人精心准备着求职简历东奔西跑积累实习经验,而你依然混迹在消极等待的队伍里就是不想接触社会;你想起,你曾经喜欢某项事物却仅仅停留在喜欢,却从不真正为之付出过、追寻过。

你想起太多太多,它们填充着你自诩的年少轻狂。你想起 那些曾被你虚度的大把大把的光阴和那些被你轻掷的不假思索的决定,它们在昔日里曾让你过得多么轻松无负担,那么如今,在你成为一个尴尬的无为的中年人的如今,就会令你多么心痛欲断肠。是的,为你昔日年少轻狂买单的,最终还是如今人到中年的你。

写到这里,总是在说你,现在也实实在在的说一下我自己。是的,想起那些被我虚掷的光阴,我也心痛;想起那些草率的决定,我也懊悔。

人到中年,是一个尴尬的年纪。这么多年的行走经验已经让我们寻找到了最切合的舒适区,不愿脱离。 这个舒适区给了你最舒适的体验却也给了你深深的无力感。 我们不够青春,所以失去了意气风发放手一搏的勇气;我们也不足够年长,所以更不能用生命垂暮的教训鼓励自己,年轻人,活得精彩些吧!

可是,乐观的想呢,正因为我们已不够青春,我们才有更多财富与经验的积累与沉淀;正因为我们不足够年长,我们才有更多去抒写精彩人生的机会。只是,可以让中年变得不再尴尬的人,却依然也只有你自己。

所以,自我疗救的良药也绝非只有那一句“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人到中年的你,不仅是只能够去为你昔日的年少轻狂买单,你更能够为你日后的潇洒从容去代言。

所以,收起你人到中年的无力感吧。我们不必非要去铺展一个去北京买房海南办厂的鸿业远图,我们只需要每天去做一点点有意义的事情,去为你曾经深爱却不曾争取过的事物每天付出一点点;我们只需要每天去进步一点点、丰富一点点, 哪怕只是多读一点书,多动一下脑筋,多走一会儿路,是不是也会令你看起来更可爱一点呢。

就像我,也终于决定了放下那看起来丰富多彩的手机,拿起了笔,去为你们这些中年人画一碗打击你却更是想鼓励你的鸡汤。

我想,就让我这个中年人重新去做那个写作的梦吧!就算,我最终也出不了书又有什么所谓呢,至少我的后半生留下了我曾用心写下的文字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