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副古道热肠-古道热肠是成语吗
1.翠翠的形象分析
2.老人言经典语录
3.中央台主持人周涛的丈夫是谁啊
4.送庄镇的名人
5.臧天朔“最后的时光”:话变得越来越少,患癌后拒绝朋友探望
翠翠的形象分析
一
《边城》开篇便将读者引领到湘西的一片旖旎风光中。边城依山傍水,远离尘嚣,和平安详,如世外之境。白塔下的老人、女孩和黄狗居住在一条小溪边,“溪流如弓背……清澈透明……”。这座小小的山城,鸟语花香,青山翠竹;古朴的吊脚楼,耸立的小白塔,一脉清流相伴随……花自开来水自流,自然的生命季节循环不息。 浸染在这如小说中描绘的山水之中的沈从文也有了他如水的生命品格,正如他自己所言:“水的德性为兼容并包……水的性格似乎特别脆弱,且极容易就范。其实则柔弱中有强韧,如集中一点,即涓涓细流,滴水穿石,却无坚不催。……水教给我黏合卑微人生的平凡哀乐,并作横海扬帆的美梦,刺激我对于工作永远的渴望,以及超越普通个人功利得失,追求理想的热情洋溢。”
二
“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长养她且教育她。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一只小兽物。人又那么乖,和山头黄麂一样……”作者在此没有浓墨重彩地描写她的外貌,而是用“小兽物”,“山头黄麂”几个简单的比喻烘托出翠翠惊人的生动与活泼,展现出她身上弃绝了世俗尘埃的纯真与清新。她成长于重义轻利、安信自约的淳朴风气中,又得山川灵秀,秀外慧中,自然分外绰约动人。她沐浴着自然的雨露,和着自然的节奏生长。她是大自然的女儿,是快乐无忧的天使。翠翠的成长固然与她所处的边地环境是分不开的,她深受其朴实民风的熏陶,更深受其朝夕相处的爷爷的为人处世影响。我们不妨给这位老者一个镜头:他,忠厚老实,重义轻利,一副古道热肠。几十年如一日地守着渡船,不计报酬,不贪图便宜,“从不思索自己职务对于本人的意义”,只是以给人方便为乐。真诚的老船夫同时得了人们对他的厚爱。卖肉的不肯收他的肉钱,水手们送红枣给他,小商贩们送粽子给他。正因为爷爷的影响,翠翠身上流淌着淳朴善良的血液。“从不想到残忍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
三
翠翠和傩送初遇是在小镇看龙船,傩送邀翠翠到他家等爷爷,翠翠误以为要她到有女人唱歌的楼上去,心里觉得受到侮辱,就轻生地骂他:“你这个悖时砍脑壳的!”傩送不但不恼她,还打发家里的伙计举火把送她回家。后来知道那是二老,想起先前骂人的那句话,心里又吃惊又害羞。到家见着祖父,“另一件事,属于自己不关祖父的,却使翠翠沉默了一个夜晚”,爱情的种子就这样在少女的心里悄无声息地萌芽、生发。翠翠与傩送的相逢似乎是不期而遇,但又是早已心仪。
两年后的端午节翠翠又与爷爷进城看龙船,她人长大了,傩送一直在她心里隐现、鼓荡。从祖父与长年的谈话里,听说傩送在六百里外的“青浪滩”,她恍然如梦地问:“爷爷,你的船是不是正在下青浪滩呢?”,此时其心已随傩送而去,爱情的湖面已不再平静,她的爱情意识已完全觉醒。在摆渡送傩送时,见傩送正盯着自已看,她“便把脸背过去,不声不响,抿着嘴儿,很自负地拉着那条横缆”,乡村女孩特有的那种腼腆、羞涩、矜持,以及恋爱期女孩的温柔、娇气显现得淋漓尽致。
她在爱上傩送之后,没想到傩送的哥哥天保也爱上了她,她对天保的“车路”托媒求亲,先是默不出声,到最后“痴着,忽地站起,半簸箕豌豆便倾倒到水中去了”到第二天,爷爷再次问及此事时,“仍然心儿忡忡的跳着,把头低下不作理会,只顾用手去掐葱。”默默中翠翠表现出了对爱情的忠贞专一,流露出对天保这份爱的拒绝;心里老想着送鸭子的傩送,早将天保求亲的事“忘掉”了。傩送为她唱歌传情,她虽在睡梦中不知歌的内容,但在睡梦中,“听到一种顶好听的歌声,又软又缠绵,我像跟了这声音各处飞,飞到对溪悬崖半腰,摘了一大把虎耳草,得到了虎耳草,我可不知道把这个东西交给谁去了。我睡得真好,梦的真有趣!” “这是极美的**慢镜头,伴以歌声。”④在梦中她摘到了“虎耳草”,爱情之草。然而,翠翠与傩送的爱情却没有如此完美,他们不断受到严重挫折。先是爱情的逃难者天保驾油船下辰州,在茨滩漩水中淹坏了,傩送也同船总吵了一阵去了桃源;后来爷爷在天保后,摸清翠翠的心事,又撮合她与傩送的婚事, 心急火热地进城去船总家探听船总顺顺是否答应傩送与王团总女儿联姻;在碰壁之后他郁郁猝在暴风雨之夜。爷爷的溘然长逝使她在一夜之间“长成大人”。她痛苦悲伤,但没有在訇然倒塌的生活大厦前崩溃,她谢绝了船总让她住进他家的好意,“以为名分既不定妥,到一个生人家里去也不大方便,还是不如在碧溪岨等,等到二老回来时,再看二老意思,说不定二老要来碧溪岨驾渡船”她要像爷爷那样守住了摆渡的岗位,苦恋着并等待着傩送的归来……
“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
剩下的或许只是绵绵无绝期的守望。
四
翠翠的爱情故事,作者所表现出的似乎是一个“谁也没有错”的爱情悲剧,作者只是有意识的在人性层面上叙述故事,无意发掘悲剧产生的人为的、社会等方面的因素。我们不妨来看看在这篇小说中天保和傩送所选择的求爱方式:天保所选择的车路—托人做媒,这种婚配方式是汉族人的传统,在天保的婚俗观念中还是汉人的“父母之命”,因此在他一厢情愿地托媒求婚失败后,他反而怨恨老船夫:“鬼知道那老的存心是要把孙女嫁个会唱歌的水手,还是预备规规矩矩地嫁个人!”可见他把老船夫看成是翠翠婚事的主权人。而且他的弦外之音嫁个会唱歌的水手,就不是“规规矩矩”的了。傩送所选择的马路—站在山头唱歌,这是苗族人的传统。苗族人是青年男女自由恋爱成婚。然而自清雍正年间在湘西这边实施“改土归流”以来,伴随着对苗民反抗的武力剿灭,一种无形的东西正慢慢渗透到这片准乎自然的人生天地里,古朴的民风也在日渐消失。沈先生在《长河·题记》中说:“一九三四年的冬天,我因事从北平回湘西,由沅水坐船上行、转到家乡凤凰县。去乡已十八年,一入辰河流域,什么都不同了。表面上看来,事事物物自然都有了极大进步,试仔细注意注意,便见出在变化中的堕落趋势。最明显的事,即农村社会所保有的那点正直朴素人情美,几乎快要消失无余,代替而来的却是近二十年实际社会培养成功的一种惟实惟利的人生观。”《边城》所反映的世界还是美好的,但这里也正日益受到封建宗法制度的影响,人们受到物质利益的诱惑。正因为此,两种婚俗观念的冲突使热恋中的翠翠与傩送生生分离。作者借此对汉族传统婚姻观念表示深恶痛绝,并给以深刻的批判。这其中包含着他个人的经验与痛苦。“美国学者金介甫当面问及沈从文1922年离乡赴京地原因,他曾明确表示当时不愿作姨父的“女婿”,并为此逃离以联姻方式建立、巩固起来地湘西上层盘根错节的统治网络。他说:‘我早就对于这种关系十分厌恶,所以一离开就不至于重新进入这个富贵囚笼’”文中不愿做王团总女婿而追求自由婚姻的傩送,似乎依稀可以见到当年沈从文的影子。
当傩送和翠翠被生生分离后,读者最不情愿看到的是在翠翠身上再次重复着母亲的悲剧。令人们欣慰的是翠翠与傩送没有像母亲与军人那样双双殉情而,傩送也没有放弃这份爱情,“爸爸,你以为这事为你,家中多座碾坊多个人,你可以快活,你就答应了。若果为的是我,我要好好想一想,过些日子再说吧。我尚不知道我应当得座碾坊,还是应当得一只渡船;因为我命里或只许我撑个渡船。”为了爱情,傩送坚决地抵御着物质的诱惑。再看翠翠她远比绝望的母亲更勇敢更坚强,她怀着希望与自己坎坷的命运作持久的抗争。接受种种磨难而等待傩送的归来,勇敢接受不幸命运的挑战。在爱情挫折中翠翠的性格因此展现出了柔中有刚的美。真有一种“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的境界。这悲剧实则上是苗、汉两个民族婚俗的对立与矛盾造成的,同时也受着一点惟实惟利风气的浸染。这儿我们也不难看出“《边城》是一个温暖的作品,但是后面隐伏着作者的很深的悲剧感。”⑥写到这儿,不禁又让我想起了沈从文笔下另一个纯朴、天真的乡村小女子—萧萧,她十二岁就做了童养媳,丈夫只有三岁。待她长大成人,被雇工花狗大用山歌唱开了心窍,成了一个妇人,并怀了孕。发觉后要沉潭或发卖。只是由于伯父说情,娘家婆家没有读“子曰”的人物,才被议诀发卖 ,又因一时找不到合适的买主,事情被延搁了下来。十月期满,萧萧生了一个儿子,“团头大眼,声音宏壮”。萧萧不嫁到别处了。十年后,与小丈夫圆了房,又生下第二个儿子,全家又忙着给大儿子迎取媳妇,又一个“萧萧”走进了这个家庭。萧萧的生命在一种无法预料的人生浪涛里浮沉,任何一个偶然因素都可能使她的命运改观。可是,在萧萧自己,精神世界还是一片荒原,生命处于被人支配的自在状态。除一度曾朦朦胧胧要逃走外,没有任何影响自己命运安排的主观努力,生祸福全凭人安排。翠翠较之萧萧有了更多的生命自主权,但她较之《长河》里的夭夭相比又有着不同之处。让我们给这位夭夭一个镜头来认识一下这位女孩:“夭夭呢,只觉得面前的一个唱的说的都不太高明,有点傻相,所以也从旁笑着。意思恰恰像事不干己,乐得看水鸭子打架。本乡人都怕这个保民官,她却不大怕他,人纵威风,老百姓不犯王法,管不着,没理由惧怕。‘沙脑壳,沙脑壳,我总有一天要用斧头砍一两个!’”这是一段夭夭在察言观色中机警地与虎视眈眈的保安队长周旋的场景 ,从中可清晰地看到夭夭刚中有柔、镇定自若,她已具有了主宰自己命运的自觉意识和反抗性。夭夭的生命中已生长出一种抵抗战乱与灾难的力量。而这点上翠翠显得比较弱小,反抗的力量还不够,似乎还缺少着对美好爱情的大胆追求。她只有坚贞地等待,勇敢地接受,没能大胆地走出去,但她展现了她自己的“人生形式”,“一种优美,自然,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读者不妨把目光从沈从文的乡村题材的作品中走出,走进他反映的大都市生活的小说世界里:《绅士的太太》里那些“绅士淑女”们玩着“爱”的游戏,在相互欺骗中进行“没有爱的接吻”,还居然混合了笑与泪;《八骏图》里的大学教授们,外表上的老成、庄严,满口的“道德名分”却“与人性有点冲突,不大自然”;《大小阮》中大阮一类人物,“自己活得很幸福”,“百事遂心,还是社会中坚”,也正是他们,泯灭了天良,丧失了做人的起码道德。……在所有的这些场合,人变成了非人。翠翠和这些上层人物相比,是这般的清纯与美丽,天真与善良。她烛照着上流社会的腐朽生活,反衬着城里人的“庸俗小气自私市侩”。沈从文也借此揭露都市“现代文明”培育的虚伪、自私、怯懦……
总之,翠翠是一位清纯可爱的乡村女孩,是美的化身。她的爱情故事是一首凄美的歌,她是作者乡恋情感与怀旧思想孕育起来的一个血肉丰满的人物形象,作者也通过翠翠这一艺术形象表现出了对“现代文明”的无情批判。
老人言经典语录
老人言经典语录:
一、宁做蚂蚁腿,不学麻雀嘴
古人讲君子要“敏于事而慎于言”,为人处世,做事要勤快,话要少说。蚂蚁虽小,但却默默无闻,不停地往洞里搬东西;麻雀整天就叽叽喳喳,就知道从一个树枝上飞到另一个树枝上,吃饱了不干活。
二、头要冷,心要热
无论遇到什么事情,处在什么环境之中,都应该保持冷静的头脑,只有冷静,才能正确判断和处理问题。但在冷静之余,还应该有一副古道热肠,有乐于助人的心态,这样才能使我们的人生之路越走越顺。
三、人的名,树的影
人有脸,树有皮。名声,对每个人来说,都很重要。我们都希望自己名扬天下,光耀门楣,没有人愿意臭名昭著,遗臭万年。
四、凡事留一线,他日好相见
人在冲动的时候,说话做事,往往没有分寸,很容易与人伤了和气。所以我们时刻要提醒自己,在遇到事情的时候,不要激动,不要把话说绝,把事情做绝,这样将来还有挽回的余地。
五、低头的是麦穗,仰头的是稗子
在稻田中一眼望去,麦穗和稗子一目了然,因为麦穗总是低垂着“头”,而夹杂在其间的稗子,却总是高昂着“头”。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人要学会低头,才能长久,如果锋芒外露,就容易遭遇折损。
中央台主持人周涛的丈夫是谁啊
第一任丈夫不是大学老师那个吗,前几天网上发了,看看
央视主持大型综艺节目的好主持屈指可数,自从倪萍退出后,周涛就成了当仁不让的当家花旦。虽说崛起了个董卿,但重大节目还是少不了周涛,比如春晚。
人红是非多,前些日子,有周涛的同学在自己的博客上揭露她的私生活,当时周涛对此事不屑一顾,淡然处之,果有央视大花旦的风度和气度。然这两天,又看到了周的解释文章,直接让人产生歧义。
周的同学曾披露周离过婚,并指责其发生婚外情。周辩驳说,“再婚是我最正确的选择。”据她描述,事情是这样的:周在大学时期,与高自己三届的学长陷入热恋,学长毕业后留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工作。周毕业的时候就没那么幸运了,要想留在北京就得改行。周决定为了爱情放弃事业,留在北京市公安局工作,然后二人结婚。
看到此处,还是很为周涛感动的,为了爱情,放弃了喜欢的事业,牺牲不小。再往下看,周在工作的第3年,就不甘心了,四处活动要进电视台,无奈因有约在先,公安局不放人,前夫托了几个朋友也没办成。然后两人就开始有摩擦,周不愿意再多等两年,其老公因为无能为力,开始抱怨她折腾。这时候,非常关键的一个人物出现了,现任丈夫以一副古道热肠帮周四处周旋,最终把事情办成了。周便常在前夫跟前夸现夫如何如何好,终于引发前夫不满,两人裂痕越来越深,终至离婚。后现夫求婚,周几经考虑,嫁了,且幸福无比。
对此叙述,我有几点质疑,1、既然当初为了爱情肯放弃事业,为何后来连两年都不愿意多等?两年后合同到期,再进入主持行业不行吗?既然舍不下事业,当初就不要选择留京嫁人。2、前夫不是反对周干事业、不愿意帮忙,人家也尽其所能地托人了,只是能力有限,做不到,这时候,还强求,前夫能不抱怨吗?3、现夫在那个时候如此热心的帮忙,过来人都知道所为何事,周还在前夫面前再三夸他,为人夫者都不会容忍吧?但周不这样想,她说这是前夫没气量,狭隘。
当然,男男女女的事情,外人也就看个大概,真正怎么回事,还得当事人才最有数。咱抛开这些不谈,既然都已经离了,现在又生活的无比幸福,干嘛还非要把前夫一通臭损,之前应对传闻的优雅和气度荡然无存。是的,洪晃也公开损前夫,尖酸刻薄地损,但人家没拿两人的感情说事,也不遮遮掩掩。
而周的辩驳,目的就一个,向全国人民证明:我和现夫不是搞的婚外恋,实在是因为前夫太不堪,所以导致婚姻破裂。离婚后,我还受了好长时间的打击,是完美的现夫,使我重新燃起对爱情的信心和渴望,并过上理想的幸福生活。
送庄镇的名人
朱万灿,孟津县送庄镇负图村人,2007年已经63岁,可身板和精神头儿却一点不比年轻人差。这个鼓队是他一手组建起来的,鼓谱也是他自己编的,鼓队里的80面盘鼓和80套表演服也是他自己置办的。然而你可能想不到,他却是一个行医36年的“赤脚医生”。 提起朱万灿,方圆几十里的群众都会竖起大拇指,叫他“大能人”。说他能,他真能。年轻时,他酷爱民间乐器,二胡拉得悠扬动听,一根唢呐吹得震八方,带出了一支支民间乐队,活跃在穷乡僻壤。论行医,他不但医技高超,还有一副古道热肠。可他干嘛不专职给人看病抓药,却成立鼓队呢?朱万灿老人说:“动员大家打鼓,既丰富文化生活,又锻炼身体,大家都健健康康少生病才是我最大的愿望。”
说起到如何走上这条路的,朱万灿老人回忆起1997年自己去医院体检:“一检查我被查出患有血压高和脑血管病,当时就想,年纪轻轻的这还了得!得想办法锻炼身体才行。接下来准备了3年,才谱出了这套鼓谱。”
老人所说的这套鼓谱,跟一般的谱子不一样,是结合太极拳术和中医理论编成的,利用运动疏通全身经络,改善和促进全身循环系统,增强五脏六腑的功能,使打鼓者不断增强体质。由于节拍跟老鼓谱不太一样,朱万灿的鼓队赢得乡亲们的认可还花了一段时间,但最终大家都被他们的精彩表演折服了。孟津县每年正月十五都有“踩街”活动,朱万灿的大鼓队代表全镇参加,连着好几年都得了奖。
卖果、借债置办“装备” 朱万灿的大鼓队已发展到200多人,成员来自6个村,并且还不断地有新人加入。但最初成立时,这支队伍只有20多人。
朱万灿老人说,那时候用的都是村里公有的排鼓。排鼓个大、气派,但是行动起来却很不方便,由于鼓少,一次参加的人数也有限,朱万灿想吸纳更多的乡亲参与到这项活动中。动员乡亲们打鼓的工作好做,但是要让大家买鼓买衣服,大家就不一定同意参加了,于是,朱万灿开始自己置办“装备”。
朱万灿自己有个诊所,有几亩果树,还有几亩地。为了把鼓队办大办好,他就卖桃、卖苹果、卖种子攒钱,不够了还找亲戚、朋友借。家里人筹钱帮不上忙,就在精神上和行动上给老人以支持。大儿子打镲,大儿媳锤鼓,小儿子开三轮车运“装备”,老伴和女儿管“后勤”。朱万灿已经有了80套鼓,他很乐意把这些工具交给愿意打鼓的群众。他说,打鼓越来越深入民心,有的人已经愿意自己买鼓学习了。
臧天朔“最后的时光”:话变得越来越少,患癌后拒绝朋友探望
马克思曾经说过“人生离不开友谊,但要得到真正 的 友谊才是不容易;友谊总需要忠诚去播种,用热情去灌溉,用原则去培养,用谅解去护理。”可以看出“朋友”二字虽然简单,但要成为值得后背相托的朋友并不那么容易。
真正的朋友在一起时犹如一面镜子互相扬长避短,离开时是带着朋友间无比的信任和期许,正如《朋友》那首歌一样,“朋友啊朋友,你可曾想起了我,如果你正享受幸福,请你忘记我;朋友啊朋友,你可曾记起了我,如果你正承受不幸,请你告诉我”。
臧天朔这首《朋友》道出了友谊的真谛,他因此而红遍大江南北,他自已本人也是一副古道热肠,为朋友可以两肋插刀。只是在他最后的时光里,话变得越来越少了,甚至患癌后拒绝朋友来探望,这是什么原因呢?
臧天朔1964年生于北京,父母是普通的工人,但他在音乐方面却有着极强的学习能力。六岁时就开始学习钢琴,成为在那个年代少见的音乐人才,1981年,年仅17岁的他就开始在北京的多个文艺团体中打短工,那时候他在音乐方面就已经表现出了不凡的天赋。
1983年,臧天朔还不到二十岁,别的孩子还在父母的关怀下学习时,而他已经开始寻找自已的音乐之路,他先后参加并组织了多支乐队,其中有不倒翁、白天使等名不见经传的乐队,虽然没有崭露头角,但他已经确定了自已的摇滚梦想。
1984年,臧天朔发行了他的音乐处女作《心的祈祷》,歌词沧桑而真实,曲调动情而激昂,在当时成为了难得的经典摇滚作品,他的曲风成为一种新的 时尚 而受到歌迷们的喜爱,但在当时臧天朔的名字还属于小范围知晓,还没有那么高的知名度。
小有名气的臧天朔并没有因此而止步,他继续学习深造,两年后,他的新作《朋友》发行一炮走红,一时间红遍全国,成为家喻户晓的摇滚明星,此时的他才22岁。
之后的臧天朔不断推出新作,并积极参加公益活动,为“十年减灾”演唱会创作主题歌《太阳、世界、孩子》,获文化部颁发的艺术家奉献奖。
这个心怀摇滚梦想的年轻人,用自已执着的毅力和聪颖的天赋,在摇滚乐坛上成为了一颗耀眼的明星,而且后劲十足,随着年龄的增长,臧天朔的为人处世也越发的成熟,歌红人却低调,十分讲义气的他被人称作“摇滚老炮儿”。
纵观现在很多出名的艺人,成名之后便开始趾高气扬,诸多保镖随身,把自已保护得像国家稀有动物一样,为人处世方面也显得淡漠冷酷,尤其文艺圈内竞争激烈,今天是朋友,说不定明天就会成为对手,很多事情一旦涉及利益就会露出庐山真面目。
而 臧天朔却不是这样的人,他待朋友十分讲义气、够真诚,如果有朋友在困境中时,他都会尽可能的去提供帮助,他的帮助没有承诺,只有行动,双鱼座的他会十分敏感地洞悉别人的心理,别人有什么想法与焦虑他都会感同身受。
当得知朋友许巍患上抑郁症时,他想方设法帮助许巍走出心里的阴影,臧天朔对许巍的帮助也是让许巍一生难忘的。因为当时医生让许巍多和朋友交流,但在许巍众多的朋友中却没人愿意肯陪伴他排解压力。
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事情,很多人逢人就说,某某是我的朋友,仅有一面之缘亦可当作朋友而论,或许是给自已撑场面,或许是自尊心在作祟,朋友似乎遍天下,只是遇事时朋友才有几人,锦上添花随时可见,雪中送炭凤毛麟角,很多朋友就是这样的经不起考验。
臧天朔为了让许巍尽快地振作起来,他置办了许多乐器,两个同是对音乐具有极高天赋的人在一起研究乐理,探讨创作,当许巍从臧天朔手里再接过吉他,重新站在舞台上看到万人挥动的双手时,他心里最感谢的就是臧天朔。
臧天朔就是这样一个重情重义的人,他真心为友、以诚待人,他因此而交下了朋友,但却也为此而受到牵连。
臧天朔本应该在摇滚的道路上走得更远,但他却只是红极一时,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受到好友孙宝的影响从文艺圈淡出而走向创业,合伙开了一家名为“朋友”的迪吧,有臧天朔的名字招牌就是一个无声的广告,给他们也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效益。
只是好景不长,孙宝想要转让股份,对迪吧的运营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管理层因为利益问题而发生冲突,此次冲突多人受伤、一人亡,臧天朔因涉嫌聚众斗殴被警方依法逮捕。
2009年11月27日,臧天朔因聚众斗殴被一审判处有期徒刑6年。2010年1月29日,臧天朔聚众斗殴案二审在北京市高院宣判。结果维持原判不变,即有期徒刑6年,即日开始执行。臧天朔由此而付出了代价,在监狱里度过了漫长的岁月。
期间在北京市监狱举办的“感恩亲人见行动”改造成果汇报会上,献唱《心的祈祷》,在期间他仍然没有忘记自已是一名音乐人的身份,一直热心于创作,2014年复出后举办演唱会所演唱的歌曲,有很多都是在狱中创作。
臧天朔2014年9月2日,臧天朔因表现良好获得减刑出狱,之后他话变得越来越少,喜欢低调行事,或许是人生的跌宕起伏,也或许是朋友间的冷暖,臧天朔开始信佛,没事的时候练习毛笔字,岁月在他的脸上刻下了痕迹,同时也让他的心逐渐沉淀下来。
静下心来的臧天朔不再忙碌奔波,他喜欢与家人在一起享受亲情间的快乐,而那些朋友他却极少去打扰,他开始喜欢上了平淡低调的生活,甚至他被查出肝癌时,仍然没有告诉朋友,拒绝朋友来探望。
臧天朔并不是眼中再无友情,而是他深知友情的可贵,正如他《朋友》歌词中唱到的那样,你享福的时候不用想起我,需要帮助的时候别忘记我,他自已需要的时候却没有告诉朋友,而是他珍惜友情,有些事情都知道彼此惦念就足矣。
2018年9月28日凌晨4时56分,臧天朔因患肝癌于北京去世,享年54岁,臧天朔用自已的实力与言行完成了一生,他重情重义,也知情识趣,朋友需要帮助的时候他义无反顾地出手相助,而自已面对绝境的时候却不愿给朋友增添麻烦,安然走完人生,是别人难得的坦荡。
我们一生会认识无数的人,也会交下很多的朋友,但真正意义上的朋友却少之又少,不是世态炎凉,而是人的本性 始 然,大多数人在面对利益的时候,才会表露出自已的真实面孔,甚至多年深交的朋友都有可能背叛,最终离你而去。
关于朋友,有一句话说得简单而又坦诚:朋友不是先来的人或者认识最久的人,而是那个来了以后再也没有走的人。“画龙画虎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人在成长的路上总是要交些学费,只有经历过坎坷与挫折才会知道,哪个才是能够陪你走到最后的人。
参考资料:
《臧天朔音乐历程》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