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李白的诗

2.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下一句是什么?

3.求《瓦尔登湖》读书笔记

4.放下一个人,不必删除拉黑,最好的方法只有哪三个字?

李白的诗

扪心自问是指?-扪心自问的下一句是什么

曾经的《青藏高原》曾经的李娜,现在的释昌圣法师,你们是否还记得那个曾经的李娜?

曾经的李娜,曾经的《青藏高原》

1997年5月19日,李娜唱罢一曲惊天动地的《青藏高原》之后,秘密离开北京,来到张家界市的著名风景区天门山。不久李娜就迁户张家界,并在天门山修了屋。然而,8月10日,上海一家大报捅出爆炸新闻:说李娜已离开天门山,去浙江天台山出家为尼了!

这个消息,震动了中国歌坛,许多歌迷为此流泪、惋惜、哀叹。为了辨别真伪,记者几经周折与李娜的密友北京红绿蓝影视广告中心总经理杜禹等人取得联系,才知道上海报导有误:李娜出家是真,但不在浙江天台山,而在山西五台山。

记者又赶到山西五台山,五台山方丈却说并没有李娜,只有个曾经破格录取的释昌圣,而现在她学业已成,云游它方去了。但云游何处就只有找释昌圣自己了。最近,为了寻找李娜的踪迹,记者再次拨通了北京杜禹的电话,杜禹回答说:前一段听说她住在广州某一寺院继续进修,最近可能出国,你直接到当地公共安全专家局查一查。记者有了线索,马上直驱张家界永定区公共安全专家局,出境登记卡上填着:释昌圣,女;出生:1963.07.25;发照日期:1998.03.24;出境事由:短期出境;目的地:美国;一行人数:0。为了证实释昌圣是不是李娜,记者又赶往市公证处,接待人员出示公证书,上写:根据湖南张家界永定区户籍管理机关档案记载,兹证明李娜(女,一九六三年七月二十五日出生)一九九八年二月更名为释昌圣(法号名称)。签证时间是5月28日。

真相终于大白:李娜的确出家,现在已是取得法号的法师。而且,独身一人去了美国。

那么,人们不禁要问:这样一个唱得大红大紫、事业如日中天的一代影星,为何遁迹空门?

为了破译这个密码,我们再次登上孤耸巍峨的天门山,努力寻遁李娜的足迹。一年前,李娜曾在天门山上长跪不起,而正是此次天门山之行,促成李娜人生道路的重大转折……

天门山,李娜长跪不起

时光回到97年5月23日。那天,李娜登上了天门山。其实,在此之前,李娜对张家界天门山一无所知,完全是杜禹的极力推介。况且,那几天,请她唱歌、请她录VCD、请她上台领奖的邀请缕缕不绝,而且,有人还出了不菲的价钱。可李娜南下心切,一挥手把人间是非丢得干干净净。

他们是从天门山南麓上山的。车子一进入大砰,一道巍峨的山梁赫然入目,在那百丈绝壁上,显出一线天光,那是天门洞的侧影。车愈往前开,天光愈宽,最后成了一扇巨大的“天门”。面对世界独一无二的穿山溶洞,李娜连说了几个想不到:想不到世界上有这样四周壁立、突兀九霄的奇山,更想不到在一千三百多米高的绝壁上有一个能容飞机穿越的天门!李娜的心随着天门洞的变化而激动着。一种肃穆、庄重、敬仰、向往的情绪油然而生。她说,她要朝拜天门。于是亲自在小镇上买了鞭炮、纸钱、香烛,到达山麓水库边,天门倒映水中,构成一幅极美的图画。李娜焚香化纸,将一柱香高举头顶,面朝天门长跪不起。她的脸色是庄重的、虔诚的。此刻,噼噼啪啪的炮竹在山谷鸣响,我们看到了李娜眼角的泪珠。

有些细节是不能不写的,这也许是为她下一步行动所作的铺垫。比如:车到大坪后,那些干个体生意的农民,听说李娜来了,立即自发拦街扯了一条横幅:“热烈欢迎李歌唱家来我地开发天门山!”

没有官方的指使,三千多个农民自发赶来看望李娜。在大都市,这种歌迷捧场的情景实在不足挂齿,但在大山沟里能见到这种亘古不遇的事,是足以让李娜荣耀一辈子的纪念。李娜感动了,给农二哥们回报了一曲《走进西藏》,农民们下面叫:“干脆唱着走进天门山好了!”

正当一行人在绝崖奋力攀登,一个个都觉体力不支时,猛抬头,崖壁上忽地抖落下来一条巨型红色条幅:“李娜你好!”那是天门山林场工人临时赶制的。这一下,山上山下一片欢呼,上面人呼叫:“李——娜——你——好——”李娜则昂着头大声回答:“同——志——们——好——”

李娜心潮难抑,泪珠如泉。

她第一次认识天门山的博大,更认识天门山人的质朴与善良。

李娜说:我听到天籁之音……

攀登天门山是痛苦的,李娜的人生之路,艺术之路何尝不是如此?她有句名言:“艺术的高峰须从寂寞处攀登。”人生最大的痛苦莫过于寂寞了。当年李娜从河南戏校走向社会,走向北京,没有靠山,没有背景。几乎没人相信这个长相并不出众,又不善打扮的女孩能在北京立足。但是,历经十个春秋的寂寞攀登,李娜的名字终于走向千家万户,红透神州大地。从《好人一生平安》到《青藏高原》,形象地描写出她一步步走向艺术之巅的艰苦历程。而荣获1995年罗马尼亚MTV国际大奖的《嫂子颂》,则是她向世界级歌星冲刺的最初尝试。近十年来,她为160多部影视剧配唱200多首歌,中国影视剧几乎一半叫响的歌曲是她唱出来的,难怪她拥有那么多疯狂的崇拜者!就在她离京南下之时,正值中国原创歌曲季选榜在沪揭晓,李娜被选为十佳上榜歌手之一,人们盼望她上台领奖,以一赌这位不爱抛头露面,固执地把掌声、鲜花拒之门外的大歌唱家的风采。然而,她悄悄地走了,离开了可以赚大把钞票的VCD录音棚,离开了她为之奋斗为之献身的歌坛,登上了于她十分陌生的天门山。

这时的李娜,迎风站在了天门绝顶。这是一座闻名中外的宗教名山。华夏历史名人赤松子、鬼谷山、屈原、张良、马援、李自成等,均在此留有遗迹。历史上天门山寺“钟声悠远,香火鼎盛”,三国吴王亲赐天门山名,从而使“天门山”名声大噪。

在天门山小住几天后,李娜以理智与勇气作出了两个决定:一是正式提出将户口从郑州迁移到张家界永定区;二是在天门山选址造屋,要在这里住下来。李娜正式上户到张家界,是97年6月6日。6月6日,恰是当地土家族族节。不知是巧合还是有高人指点,选这个日子落户,本身就是当地土著民族对李娜表示接纳的明证。

此消息一传出,全国媒体哗然!她的亲朋好友、上司同事,都睁圆了眼睛:这李娜脑子出毛病啦?李娜哪里都不去,单看中天门山,就在山顶有树有水的“宝葫芦”地造了几间木屋。图纸是她亲自设计的。屋后还拨了一块菜园地。山下农民把木材一根一根从一千五百多米高的绝崖抬上山。一个月后,小屋建成了。李娜每天缠着守林员胡文全大叔漫山遍岭挖野菜,什么汁儿根、野苕、百合、石葱、石蒜……她说,野菜是大自然给人类最真实的馈赠。她要返朴归真,归到人的“本真”。

每当旭日在天际划出一线红,李娜即“闻鸡起舞”,对着朝霞天风,练啊,唱啊,那嗓音冲破云层,冲出峡谷,与霞光碰撞,与天风碰撞,与云涛碰撞,撞出火花,撞出金属般的铿锵与力度,撞出冰山为之奔腾、江河为之一泄千里的震撼力与穿透力!这时,她突然悟出了天门山寺那幅古联“天外有天天不夜,山上无山山独尊”的深刻内涵。

对!艺术的追求就是要达到“山上无山山独尊”的极致。也只有这种博大的心胸、广阔的宽间,才能使自己的“音乐元素”得到升华。她一膝跪下去,向大自然叩首,向天门山叩首,这时,她感觉到天籁、宇宙、佛光、音乐一齐向她走来。她找到了盘桓很久的一种感觉,她欲抓又不敢抓,今天,她觉得可以把思路理清了。

李娜曾与友人谈过人的四种境界:一是衣食住行,那是人的原始阶段;二是职业、仕途、名誉、地位;三是文化、艺术、哲学;四是宗教。只有进入第四种境界,人生才闪出亮点。难道这是李娜出家的早期思想萌芽?李娜喜欢和朋友逛寺院,开始是好奇,后来,她在听僧尼唱佛歌时,心灵忽地一阵颤抖。她想象不到佛经通过僧尼用音乐唱出来,竟变得那么空旷、悠远、神秘、肃穆、莫测、震撼人心。于是,她闭目凝思,轻轻地把自己的歌声融于佛音之中,她忽然感觉到被一种冥冥中的力量所羽化,这力量,不就是佛音吗?于是,她便萌发了学佛的念头。

但是,在后来的实践中,她不得不承认自己对佛音的理解仅存在于表面,十分肤浅,只有对佛经中的词、意、曲、谱、音进行彻悟,才能得到它的真髓。如果用佛音唱歌,那才是大智之音,大慧之音。于是,她又萌发了出家学佛的念头,但这念头一闪现,就被自己的这一举动吓傻了:要知道自己已是个大龄女子了,为了那份事业,把青春作了赌注,倘若真的出家,那……然而,今天,在这与世隔绝的天门山,她终于彻悟了曾经让她激动,让她不安,欲为又不敢为的一种决策:出家。

有人揣测李娜之出家,原因无非有四:一是对现实不满,出家欲逃避生活中的困扰;二是婚恋失意,看透了儿女间的情短意长;三是一时冲动,制造炒作材料,以哄抬自己;四是苦于在音乐界登峰造极,再突破很难,不如及早功成身退。云云。

杜先生摇头说:李娜出家是她经过长期思考作出的理性决定,毫无沽名钓誉之嫌,更没有功成身退的意思,恰恰相反,她之学佛,就是对中国音乐界走不出世界的挑战,她是想通过学佛,从佛音中领悟音乐的大智大慧。她这样做,就是为明天闯世界积累本钱。

在当今这个甚嚣尘上的浮华世界中,扪心自问一下,有多少人敢放下已经到手或即将到手的一切物质享受,独自一人跑到山顶去与日月星辰、山风朝露为伍呢?有些人可能会大言不惭地拍着胸脯说:"大隐隐于市",正所谓心静自然凉,何必要赶赴山野、亲至悬崖,到别处去求得一个宁静呢?此话初听之下颇为有理,真实推究起来则根本经不起推敲。

凡夫往往都倒果为因,还没成大隐时就自以为是地“没”于红尘了。李娜想必清楚这一点,故而在最终割舍世间情缘之前,先有意无意地避开了浊浪冲天的人间繁华,跑到这乡野小屋中把凡情俗虑过滤、涤荡一番。这种独赴寂静地之举,大约可算作她善根彻底苏醒之前的一次萌动吧。

有幸再次聆听到她那灵空静境超凡脱俗如同雪莲花般的纯静嗓音,我相信你们也会被再次震撼!

相关网文

李娜2005年11月推出了自《青藏高原》8年来的首张专辑《一声佛号》。已然出家,还出专辑,难道李娜也动了凡心?

与佛有关

李娜推出的这张新专辑依然与佛有关。记者在这张全名为《唱经给你听——一声佛号》的专辑封面上看到,慈颜笑面的李娜戴着头巾,额头留着刘海,不知道是出家前的照片还是最近的样子。封面上李娜的名字旁印着“昌圣”法师的字样,“她的佛曲,宛如携带着菩萨的慈悲和祝福,给人无限的宁静和喜悦。”封面上的细细的几行小字,道出了专辑中的歌曲思想。据记者了解,该专辑由中国佛教协会监制、民族音像出版社出版。中国佛教协会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该专辑从上月就已经开始出售,一盒4张的CD售价100元,另外,还有“李娜浅说佛教故事”的CD,也是一盒4张,100元/盒。

昌圣法师俗名李娜。出家前是广大群众十分喜爱,享誉中国歌坛的著名歌唱家。1997年5月19日,李娜唱罢一曲惊天动地的《青藏高原》之后离开了北京神秘失踪了,一直到当年8月10日上海一家媒体传出一爆炸新闻:李娜已经在山西五台山出家削发为尼了。当时这个消息振动了中国歌坛,全国媒体一片哗然,许多歌迷为此流泪,惋惜,哀叹。

回顾李娜的人生之路,艺术之路,从一个无名的河南女孩,独闯北京,经历十多个春秋奋力拼搏,她为160多个影视剧配唱200多首歌,几乎一半唱响的歌曲是她所演唱的。凭借她雄厚的实力奠定了自己在中国歌坛大姐大的地位,难怪她拥有那么多疯狂崇拜者。李娜的名字家喻户晓,红透神州大地。

李娜出家一直是个“谜”,这些年她远离媒体和红尘中事,与亲朋好友,上司同事断绝了一切联系,好像在人间蒸发了一样,完全没有消息。人们只能通过倾听旧专辑以表达对她的怀念。据有关报道证实,1998年李娜远赴美国洛杉矶潜心研究佛学,法名释昌圣

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下一句是什么?

1、世事哪能完全依照自己的意愿,只求过程中不愧对自己的内心。

2、如何能做到尽善尽美,称心如意呢?不过是在扪心自问的时候,没有什么惭愧之处。

“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 自古以来为人崇尚,很多名人都引以为座右铭(如、邹韬奋等)。

也常常将此写成条幅,悬于室中,以激励自己。

古代君子有“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观点,人生在世,难免有许多不如意的事情,有人选择“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忧愁无止尽的翻转,用酒精来杀悲愤,用尼古丁来烟熏真实,以无用的姿态来弥补过失。

要知道这些东西非但不能使人清醒,而且只能暴露一个人的本性。人生在世,岂能事事如意!我们不能把过往和过失拉住,时光不能重来,坦然面对,扪心自问“我有没有做,我有没有做好,我有没有做错?”。

“我们可以不伟大,但我们威严;我们可以不永恒,但我们真诚,我们可以不完美,但我们努力”,人生在世,美在尽力。

扩展资料:

近义词:“尽人事,听天命”。

人生就是一个不断追求的过程,虽然每个人的追求是不相同的,但是期望自己能够很快得到追求结果的心思却是一样的。然而,世上的事情总是不尽如人意,当为了自己的追求而付出了大量的力,还是没有任何成效的时候,必然会感觉到沮丧和愤懑。

其实大可不必,这个世上能够真正完成自己追求的人少之又少,即使是有人完成了,其过程必然也是充满挫折和坎坷的,如果人们,在每次失败之后都感到不满,也不可能最终完成自己所追逐的目标。

所以,只要有了追逐的目标,该斗争的斗争了,该拼搏的拼搏了,即使最终不能完成,也可以无愧于心了,这样的结果应该知足了。

人生在世,最重要是要抓紧每一天,做自己要做的和应该做的事,这样的人生才不会虚度。虽然我们不能让自己的人生尽善尽美,虽然我们的人生中还有些许的遗憾,但是努力过,这就够了。

人的一生是否有意义,不在于你所追求的目标有没有实现,而在于你有没有为自己的目标和理想奋斗过。

只要你曾经不遗余力地争取过,那么你的人生就是有意义的,因为你对得起自己。那些青史留名的人几乎没有一个是真的完成了自己志愿的,但是他们一生都在奋斗,所以人们依然敬仰他们。

岳飞精忠报国,一心直捣黄龙,迎回徽钦二帝,但是却惨于风波亭;袁崇焕经略辽东,为大明抗击后金,却被诬以通敌卖国,后连肉都被愚蠢的百姓分食……这些英雄人物虽满腔热血、兢兢业业,却也未能让事事尽如人意,但是他们做到了无愧于心。

人在一生中所要完成的所有事情中,总是有大多数会以失败告终,无论我们付出了多少努力,这是不可辩驳的事实。所以,在做每一件事情之前,我们都不要心存成功的念头。只有这样,我们才不会因为最终的失败而耿耿于怀,不会因他人的嘲笑而郁结难平。

生活永远都不会像想象的一样完美,所以,不能苛责自己一定要怎样怎样,人生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对得起自己的心,只要你按照心里的要求和想法去做了,成败就不再那么重要。“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才是人生的最高境界,只有坦然面对成败荣辱,方能达观进取,笑看人生。

百度百科-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

求《瓦尔登湖》读书笔记

《瓦尔登湖》一书,全书充满了无数闪光而值得人回味无穷的字句,很多话,都需要反复的看反复的想,所以这也导致了此书的艰涩难读,需要我们的智慧以及非常安静的心来慢慢消化。

这次重新整理阅读笔记,重点就放在这些耐人深思的语句上,而后补上我个人的感受和想法,都是一句一句摘录下来的。

文中符号的是书中原句内容。

正文:

如果我的知人之深,比得上我的自知之明,我就不会畅谈自我,谈那么多了。

——摘自经济篇

《瓦尔登湖》一书是由很多个短篇正整合而成,而其中第一篇就是经济篇。让我没想到的是,经济篇却能写成像哲学文章一样,实在让人错愕。

上文说过,梭罗的很多语句都是需要慢慢咀嚼才能消化的,就好比上面这句话。知人之深,就是善于洞悉他人,自知之明,就是善于观察自己。梭罗说如果他对别人的了解和了解自己一样的清楚明白,就没有必须过多的再谈论自己了。为什么?因为了解别人却不了解自己,这种自我的谈论无疑是狂妄而浅薄的;如果了解自己而不了解他人,这种自我的表白无疑是牛头不对马嘴的一厢情愿。只有当自己了解别人的同时又能够了解自己之后,才发现自己其实是并不重要的,也就是大众的其中一员,同样经历着大家所经历的。

生活当中,人离不开待人接物的应酬,不管你愿不愿意,因此和人打交道,就是一门学科,也是一种修为。但很多人都如梭罗所说的那样,了解自己却不了解他人,了解他人却不了解自己,于是各种误会随之产生。更多的时候我们对自己是过于的自信和自负,也因此造成了没有必要的矛盾误会和麻烦。过于了解自己,会对外界产生抵触;过于了解他人,会迷失自己。

一句话所引申出来的,就会是千丝万缕的关系了。

(我对于每一个作家,都不仅仅要求他写他听来的别人的生活,还要求他迟早能简单而诚恳地写出自己的生活,写得好像是他从远方寄给亲人似的;)因为我觉得一个人若生活得诚恳,他一定是生活在一个遥远的地方了。

——摘自经济篇

亲切,才会自然流落,自然,才会最真实。梭罗把对生活的感受比喻成给远方写家信一样的自然流露,这种比喻确实很特别。而今的社会越来越浮夸,人们为了生存以及利益不得不弄虚作假,以及虚荣心的驱使,让人都戴上了好看的面具。生活的诚恳,其实就在当下,如实的去接受好与不好的,真实的体会痛苦和快乐。梭罗说(在他那个社会里)如果能够诚恳如实的生活或者这样写出自己生活的人,无疑是生活在很遥远的地方了。这话有两层含义,一是有了距离才会亲切,二是嘲讽那个社会太虚伪了。这句话引用到我们今天,依然如此的生动而真实。

 即使最聪明的人,活了一世,他又能懂得多少生活的绝对价值呢。

——经济篇

聪明,我见得很多,特别是现在的小孩,一个比一个聪明,一个比一个早熟。在我们小的时候,几乎是懵懂无知长大的,但现在的孩子实在让人恐怖。我用了恐怖这个词,是因为这种聪明,几乎都是小聪明,这才是最可怕的。小聪明就是会察言观色,会一心多用,会有很多自己的小九九,而且固执以及自负。社会变了,人心也随之变了,价值观同样在悄悄的改变,人生观呢?攀比与虚荣,物欲与竞争,这就是我们教会给孩子的生存之路和方式。

什么才是生活的绝对价值?一定不会是建立在物质之上的,因为这种追逐永无尽头和真实的满足,那么就不可能成为绝对的价值。事业上成功的人非常多,很多是通过关系和地位早就的,很多是通过运气,再加上聪明的头脑。但也有无数绝顶聪明的人中途跌倒了破落了,失败的人,并不是头脑比别人不聪明,而是欠缺了运气。但这些成功,最后都是以票子多少来计算的,也就是财产。财产到了一定的时候,会简单成了数字,而数字是的是没有思想的控的东西。当物欲减少或者简单到一定的时候,这些数字就变得可有可无了。对于这些返璞归真的人来说,数字就不会是绝对的生活价值。

很多聪明人不断的去努力奋斗,换回来更多的票子,而后享受名车豪宅以及奢华旅行,而后继续努力奋斗,一生,就这样忙忙碌碌的过去了,留下了很多用不完的财产,一分都不能带走。在这些聪明人的眼里,只有物质至上的真理和概念,却从来不知道自己早已是物质的奴隶,毕生都在为物质服务以及被奴役着。事业做得越大,享受的机会就越少,自由的时间就越少,而且越聪明就会想得越多,而离本真和平凡就会越来越远了。

什么才是生活的绝对价值?或许有相当大一部分人会说是奋斗。但再问他奋斗什么?估计大多数人都会短暂的失语。总不会有聪明人回答说奋斗是为了钱为了地位吧?这些奋斗的最后,都是为了解脱和享受,但奋斗的结果,确是束缚了自己一生,而且迷失。

生活的绝对价值,就是找回生活的本来意义,在逆境中坚持,在痛苦中思索,在思索中前行,再前行中领悟,在领悟中找回自己,而不是失去自己。

瓦尔登湖》读书笔记

每一个人内心深处或许都有流浪的冲动,只是在现实的无奈下大多都会妥协地放弃;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有一个自然的家园,只是现实的物欲和虚荣早已被迷失。这是一本很难读懂的书,漫长的阅读过程稍显痛苦和沉闷,只是每当睡前坐在床上,强迫自己随着作者到瓦尔登湖边,听他讲简单琐碎的生活,以及褪去了现代文明之后,人的自由与不自由,然后思考究竟什么样的生活才是自己所要追求的。19世纪的人们面临的问题似乎今天的人们依然在面对,历史或许在某种程度一直在重复而已,强大的工业文明和现代文明究竟会带我们走向何处? 这也是一本寂寞的书,当年出版的时候并未引起多大的轰动,即使在今天成为了世界名著,依然鲜有人过问,即使如我这般硬着头皮阅读下来的人,也是一知半解,只是因为无聊和寂寞而已。不过正如序言中所说:在繁忙的白昼,他有时会将信将疑,觉得它并没有什么好处,直到黄昏,心情渐渐寂寞和恬静下来,才觉得:语语惊人,字字闪光,沁人心腑,动我衷肠,而到夜深万籁聚寂之时,就更为之神往了。而我大多是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打开书本,躺在床上,在文字的穿越中,寻找瓦尔登湖边一片宁静,以及作者时不时流露出来对于生活的思考和认识,以及藏掖在背后的对时代的批判和不满。恰恰是这些语言,让我去重新思考生活。 我们的生活由谁来决定?梭罗独自到瓦尔登湖边,过一种独自的生活,然后有稍带流水账的语言记述了整个过程。在我的理解中,他似乎要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生活是你自己的而不是别人的。这个道理在今天这样的一个自由时代里,似乎是每一个人都明白并在追逐着。然而扪心自问,我们的生活真的是我们自己的?忽然发现在这个自由和选择的时代,似乎因为有太多的选择和自由,最后的结果竟然是我们无从选择,我们大多的选择并非出于我们自身,而是被其他的东西牵引着,我们的生活在某种程度上并非是自己的生活。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生活?梭罗在瓦尔登湖的经历告诉我们,满足自身生存需要的东西其实是很少的,简单朴素的物质生活,或许更能让自己过的舒心和惬意。反而由于我们试图使自己过得更好、物质更为充裕、享有的东西更多,我们不得不就面对繁琐的工作,来追求和保证我们的所得,而在这过程中我们失去了自由与惬意。写到这里忽然想到了那个富翁和渔夫的故事,一个富翁在海边度假时,发现一个渔夫躺在船上睡觉,于是好奇的问他为什么不去打渔?渔夫反问富翁,为什么要去打渔?富翁说,赚更多的钱?渔夫又反问,为什么要赚更多的钱?富翁说,去海边度假啊?渔夫又问道,那我现在在干什么?以前这个故事总是当笑话来讲,记得还有次在作文里对渔夫大加批判,或许我们都错了,真正的智者被我们忽视了,这也许恰恰就是生活的悖论,亦或许是,面对生活的无奈,自我的一种阿Q式的嘲弄,或者是弱者的自我安慰吧。也许是。但就是这样吗? 就如同自己如今的生活,究竟是不是自己所想要的?自己究竟在追求着什么?或许有很多要思考的!生活总是有很多无奈的,不能面对的时候,就想逃避。其实内心深处总有一个流浪的期望,只是总还有许多牵绊,只能成为藏在心中的一个梦。只是某天当我游荡在熙攘的人群中时,忽然发现,其实这就是一种流浪,陌生的街道、陌生的人群、不断擦肩而过微笑或忧伤,再加上一阵优雅的小雨,然后静静地走,静静地看着大千世界,静静地猜测着每一张或喜或犹的脸庞背后藏掖这什么样的故事。流浪或许就是如此吧。然后某天当我一个人独自在篮球场上反复练习大学时候没有学会的上篮的时候,天色暗下来,遥望昏暗的天空中流动的乌云,忽然明白,其实:孤独并不是那么可怕的,你总有自己的事情去做,你总有自己的某种追求,正如现在的我就只要练好篮球一样。原来有目标有事情做的人,虽然孤独却不寂寞,因为内心是平和宁静的,或许这样的生活才是自己所要的。一个真正主宰着自己的生活,所有的一切都有着自己的目标,这才是一种幸福吧,也许是吧。 我无法把瓦尔登的生活和消极联系起来,因为我知道梭罗所追寻的并非是物质的富足,他要求的是内心的宁静以及思想的丰富,或者说,他想更加密切的亲近自然。其实人本来就是大自然中普通的一员,只不过现代文明特别是工业文明让我拥有了强大的能力去刻意或者说肆意的改造和战胜自然,从而满足人性里那些充斥着恶的欲望 。于是我们发现作为自然的一员的人离大自然越来越远,那么人类是否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呢? 或许不是吧,我们越来越感受到大自然回馈的灾难和伤害,或许这值得每一个人去反思。可是我们还有没有如瓦尔登湖的地方,让我们思考?我们又能思考出来什么? 最近发生了很多的事情,干旱、地震自然灾害不断;重大的社会事件不断出现,即使这个偏僻的小地方也有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这一切的一切都让人悲观,世界怎么了?人怎么了?不得不再次去思考人,思考生活、思考自己的工作,价值究竟在什么地方?或许思想总是不着边际的,实际的行动并未发生多大的变化,该吃的吃,该睡的睡,该上班的上班,该玩的玩,或许一切还是照旧。只不过在静下来的时候,就会想到刚看完的这本书,这本我并没有看懂的书,然后在忙碌后的午后,费力的写下如上的文字,给自己,以及目前不知道是好是坏的生活!但愿一切都好吧!也祝福一切都好吧!无论如何,我们都要幸福!

放下一个人,不必删除拉黑,最好的方法只有哪三个字?

放下,好像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不论是放下手中的名和利,还是放下过去的人和情,都不是想做就可以做到的事情。

有人说,很多道理大家都懂,只是依然过不好这一生,因为人是情感动物,想法归想法,真正做起来还是很难的。

就像那些抽烟的人,明明也都知道吸烟有害健康,可是依旧还是会压抑不住去拿烟的手,为了享受快乐而去抽烟,就和前面说的是一个道理。

所以说,“放下”两个字,说起来容易,写起来也不难,真正要做到,又哪儿有那么简单。

如果每个人都能轻易放下的话,那些世上也不会有那么多为情所困,被欲望折磨的人了。很多人被感情折磨,即便是和一个人分开了,也会痛苦难过许久,因为他们放不下两个人当初的回忆,放不下过去的点点滴滴。

或许有人会觉得,放下一个人还不容易吗,只要把他删除拉黑,眼不见心不烦,可事实却是,很多人即便是把对方删除了,还是会忍不住通过各种渠道去探听对方的生活,甚至比以往更在意对方。

陈玉就有过这样的经历,当初因为前男友变心和她提出了分手,她整日以泪洗面,一直被过去的回忆所禁锢。

那一段日子过得浑浑噩噩的,生活也是一塌糊涂,有一天陈玉突然醒悟过来,知道不能再继续消沉下去了。

她看到父母因为她的难受也跟着不快乐,心里更不是滋味,所以下了狠心把前男友删了,拉黑了所有的****,想着这样足够决绝,可以就此一刀两断。

可陈玉没想到,把前男友的****删除以后,她反而更像是走火入魔一般,整天想要知道他在做什么,他有什么样的经历,反而比之前更加沉溺于这段感情,无法自拔。

后来,还是她的闺蜜看着她这样折磨自己实在是于心不忍,所以每天都想尽办法拉着陈玉出门逛街,社交,去接触新鲜的人和事,尽量不让她整天把自己关在屋子里。

而陈玉在那段时间里,竟然真的一点点地走了出来,特别是在遇到了现在的男朋友以后,更是彻底忘记了过去的伤痛。

所以说,这人啊,想要放下一个人,真的没必要删除拉黑,那样可能起不到一点效果还更让自己难过。

其实,要想放下一个人,关键在于你自己愿不愿意放下,当你打定决心忘记他,那么不用删除拉黑,彻底的放下一个人,最好的方法只有三个字。

01无视他

很多时候我们难以忘记一个人,就是因为总是把他放在自己心里,甚至是这个人还经常在自己面前乱晃。

曾经深爱过的人,总是出现在自己眼前,出现在自己心里,怎么可能会忘得掉?

所以,你只要学会无视对方,不要被对方的一举一动给吸引眼球,更不要整天想着他说过什么话,做过什么事就可以了。

把关注他的时间用来关注自己的生活,多看看周围那些更爱你的人,也许会有新的收获。

02做自己

如果想要放下一个人,还要学会做自己。

当然,这里的“做自己”,是指找回当初那个洒脱自在,没有因为爱情动不动就伤春悲秋的自己。

你可以重拾自己的爱好,重新找回自己的生活圈子,比如:多学习一门技能,多和自己的朋友交流,去旅行,去交友,让自己变得忙碌起来。

如此一来,你也没时间去想那个已经离开你的人,去想那段没有缘分的感情了。那个让你念念不忘的人,也就在你的忙碌着,慢慢的被放下了。

03变强大

放下一个人,还有一句三字箴言,就是“变强大”。

不论是男人还是女人,想要从过去的感情里走出来,都可以先让自己变得强大。

扪心自问,其实很多时候放不下当初那个人,很有可能是因为你没有遇到那个比他还好的人,你不愿意委屈自己去将就,所以在过去那段感情之中徘徊。

一旦你遇到了一个比他更好而且还爱你的人,过去是不是很容易就被忘记了呢?

可是话又说回来,如果自己都不优秀的话,又凭什么找到比之前更好的人呢?

所以,要想忘记过去,就要学会开启新的恋情,而这段恋情,就是建立在自己也很强大的基础之上。

时光情感课堂:

曾经看到过一个故事,记忆犹新:一个人去找禅师,说自己放不下一些东西,禅师让他拿起杯子,往杯子里倒滚烫的开水,那个人被开水烫到,立马把杯子扔掉了。

禅师说:“看吧,你感觉到了痛,不就放下了吗”。

或许禅师说得不无道理,可是却不能以偏概全,有些时候,受的伤越多,心里越是痛,越是放不下。

放下一个人,并不是删除拉黑就能做到的,我相信对于曾经深爱过的你来说,他的电话号码即便被你删除了,你的心里也还牢牢的记得,他的微信即便被你拉黑了,你也有一百种找到他的方法。

其实说到底,要想彻底的放下,看的是你自己愿不愿意,哪有什么放不下忘不掉,只是因为你不甘心,不愿意承认感情的失败,仅此而已。

可是,既然对方已经开始了新的生活,为什么你还要在一段已经结束的感情里苦苦挣扎呢?

很多时候,真正要想放下一些人和事,反而是不在意了才能真正地解脱,因为不在意了,所以对方的什么事情都和自己无关。

而想要做到不在意,你就要学会无视对方,学会找回当初的自己,试着让自己变得强大,当你变得强大了,变得更好了,眼界开阔了,遇到了其他更好的人和事,自然也就忘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