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索连舟如履平地的意思-铁索连舟图片
1.借衣文言文
2.如果你是赤壁之战的魏国总指挥,你会如何自救挽回败局?
3.“若奉孝在,决不使吾有此大失也”。郭嘉若在,能否改变赤壁战局
4.诸葛亮是如何借东风的?
5.古代在被诛九族的时候,其他家人为什么不逃跑?
借衣文言文
1. 《借衣》这首古文的译文
朱文公①有足疾,尝有道人②为施针熨③之术,旋觉轻安。
公大喜,厚谢之,且赠以诗云:“几载相扶藉瘦筇④,一针还觉有奇功。出门放杖儿童笑,不是以前勃窣⑤翁。”
道人得诗径去。未数日,足疾大作⑥,甚于未针时。
亟⑦令人寻逐道人,已莫⑧知其所往矣。公叹息曰:“某非欲罪之,但欲追索其诗,恐其持此诗误⑨他人尔。”
朱文公受骗 注释 ①朱文公:即朱熹,南宋儒学大师,谥号“文”,故称朱文公。 ②道人:道士。
③熨:中医学名词,俗称“热敷”。 ④筇:竹名。
⑤勃窣:匍匐而行。 ⑥作:发作。
⑦亟:立刻。 ⑧莫:没有人。
⑨误:耽误、加害。尝:曾经。
去;离开 编辑本段 译文 朱熹患有脚病,曾经有个道士给他用针热敷的方法,顿时觉得轻松安适。朱熹非常高兴,大大地感谢了他,并且送他一首诗说:“几年来我凭借着细竹棒扶着我走路,一针下去还觉得有奇特的功效,出门时柱着拐杖儿童见了会嘲笑我,现在我已不再是以前那个匍匐而行的老头了。”
道士拿到诗后就离开了,没有几天,脚病发作得非常厉害,过于没有热敷时。朱熹急忙让人寻找道士,已经不知道他到什么地方去了,朱熹叹气说:“我不想惩处他,只想追回那首诗,担心他拿着这首诗去妨害其他人罢了。”
2. 宋濂借书文言文出处;《送东阳马生序》 本文讲述了宋濂小时候非常好学的故事 原文: 余幼时即嗜学①,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②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③。
以是④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注释: ①嗜学特别好学。
②假借。 ③逾约超过预定的期约,过期。
④以是因此。以,因。
是,代词,指代宋濂借书速还这件事 译文: 我小时候就非常好学,但因家中贫穷,没什么办法来买书看,因此常常向有书的人家借书看,并抄录,按预定的日期归还。天气寒冷时,砚台上的墨水都冻成坚实的冰了,手指冻僵了,伸屈很不方便,但抄录从不懈怠。
抄录完了,急忙把书送还,一点也不敢超过预定的日期。因此人家都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也因此能够读到大量的书。
这篇“说”就青年黄允修向作者借书一事发表议论,提出“书非借不能读”的观点,勉励青年应该化弊为利,努力为自己创造学习条件,发奋求学。
3. 诸葛亮借东风的文言文建安十三年冬十一月十五日晚上,月明星稀,曹操在战船上横槊赋诗,踌躇满志。升帐谓众谋士曰:“若非天命助吾,安得凤雏妙计。铁索连舟,果然渡江如履平地。”程翌曰:“船皆连锁,固是平稳。但彼若用火攻,难以回避,不可不防。”操大笑曰:“程仲德虽有远虑,却还有见不到处。”荀攸曰:“仲德之言甚是,丞相何故笑之?”操曰:“凡用火攻,必藉风力。方今隆冬之际,但有西风北风,安有东风南风耶?吾居于西北之上,彼矣皆在南岸。彼若用火,是烧自己之兵也,吾何惧哉!若是十月小春之时,吾早提备矣!”可见曹操对天时、地利是做了充分考虑的。
周瑜利用庞统向曹操献连环计,起初认为用火攻不存在问题,但当他站在南岸山顶上观看曹营水寨,忽然狂风大作,江中波涛拍岸,一阵风过,刮起旗角于周瑜脸上拂过,使他猛然醒悟:此季节只有西风、北风,没有南风、东风,怎么能用火攻呢?于是突然望后一倒,
口吐鲜血,不省人事。从此卧病在床,着实发起愁来。
诸葛亮前去探望,屏退左右,密书十六个字曰:“欲破曹公,宜用火攻,万事俱备,
只欠东风。”写毕,递与周瑜曰:“此都督病源也。”瑜见了大惊,暗思孔明真神人也,早巳知我心事,只得以实情告之。乃笑曰:“先生已知我病源,将用何药治之?事在危急,望即赐教。”孔明曰:“亮虽不才,曾遇异人,传授八门遁甲天书,可以呼风唤雨。都督若要东南风时,可于南屏山建一台,名曰七星坛。高九丈,作三层,用一百二十人,手执旗幡围绕。亮于台上作法,借三日三夜,只一夜大风,大事可成矣!只是事在目前,不可迟缓。”孔明曰:“十一月二十日甲子祭风,至二十二日丙寅风息如何?”
瑜闻言大喜,翻然而起。便传令差五百精壮军士,往南屏山筑坛,拔一百二十人执旗守坛,听候使令。
孔明于是在十一月二十日甲子吉辰,沐浴斋戒,身被道衣,跣足散发,上到坛上开始作法祭风。孔明一日上坛三次,下坛三次,却并不见有东南风。是日看到近夜,天色睛明,微风不动。一直到将近三更时分,忽听风声响,旗幡转动。周瑜出帐看时,旗带竟飘西北。霎时间东南风大起。待东南风大起之后,诸葛亮早已下坛来到江边,乘赵云前来接应的小船,离开周瑜营寨,回刘备所在夏口去了。
4. 衣我以其衣 的古文翻译用他的锦衣让我穿。
出自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淮阴侯列传》的:
韩信曰:“汉王遇我甚厚,载我以其车,衣我以其衣,食我以其食,乘人之车者载人之患,衣人之衣者怀人之忧,食人之食者人之事,吾岂可以向利背义乎?
译文: 韩信说:“汉王给我的待遇很优厚,他的车子给我坐,他的衣裳给我穿,他的食物给我吃。我听说,坐人家车子的人,要分担人家的祸患,穿人家衣裳的人,心里要想着人家的忧患,吃人家食物的人,要为人家的事业效,我怎么能够图谋私利而背信弃义呢!”
扩展资料:
《淮阴侯列传》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创作的一篇传,出自《史记卷九十二·淮阴侯列传第三十二》。本传记载了西汉开国功臣韩信一生的事迹。功高于世,却落个夷灭宗族的下场。注入了作者无限同情和感慨。
本传记载了韩信一生的事迹,突出了他的军事才能和累累战功。功高于世,却落个夷灭宗族的下场。注入了作者无限同情和感慨。
本文细节描写非常精彩。韩信受胯下之辱的细节,不仅画活了屠中少年的个性特征,而且也很好地描写出韩信的心理特征。
如果你是赤壁之战的魏国总指挥,你会如何自救挽回败局?
大家好,我是赤壁之战的总指挥,这场仗打到现在,我有两点没料到,有两点做错事,先说没料到的:
1、我没想到刘备降的这么快。
2、我没想到他降了之后跑的这么快。
总之就是,太快了,难道正常人不应该在面对投降的时候仔细想一想降嘛不降的问题,二是在逃跑的不应该想想往哪儿跑,就这么冒冒然的往江东跑,也太草率了吧!
再说我错的:
1、我就不该试图玩水,我们北方人真的不适应这个。
2、我也不该玩铁索连舟,如履平地,风险太高。
但是舟已经锁了,下面我老曹应该可以扭转败局呢,首先,我应该把目标换一换,反正刘备和东吴,哪个都是我的猎物,这时候就不应该挑食。
我在东吴门口,联吴,吴不能信我,要是有人把炮支到我们家门口来和我谈生意,我也不能信啊!
但是大耳贼是出了名的墙头草,他和东吴有几分真心?无非就是个逃难的,虽然我哄骗人的玩意儿早已不是第一次用,但是有句话说的好,一刀鲜吃遍天,不怕招儿旧,就看是谁用,我先拉拉交情哄骗刘备和我合伙灭东吴,取得胜利之后,我取荆州,他占江东,大耳贼哪儿不同意的。
到时候(我就看谁还能借东风,谁还能起哄架秧子哄得东吴立志血战),这不就赢了嘛~~~
一切尽在寡人掌握之中!
“若奉孝在,决不使吾有此大失也”。郭嘉若在,能否改变赤壁战局
赤壁战败之后,曹操逃回到了南郡。与众谋士在一起喝酒时,突然放声大哭。
谋士们不解,问曹操:“丞相在逃难的时候,一点也不感觉到恐惧。如今人已经到了城里,吃饱了饭,喝足了酒,正应该整顿兵马,报仇雪恨,为什么反而大哭呢?”
曹操说:“我不是哭别人,我哭的是郭嘉郭奉孝啊,如果奉孝还在,决不会让我出现这么大的过失。”
曹仁置酒与操解闷。众谋士俱在座。操忽仰天大恸。众谋士曰:“丞相于虎窟中逃难之时,全无惧怯;今到城中,人已得食,马已得料,正须整顿军马复仇,何反痛哭?”操曰:“吾哭郭奉孝耳!若奉孝在,决不使吾有此大失也!”遂捶胸大哭曰:“哀哉,奉孝!痛哉,奉孝!惜哉!奉孝!”众谋士皆默然自惭
那么假设一下,如果郭嘉此时依然活着,是否能够成功改变赤壁的战局呢。
在这之前,先来总结一下赤壁之战失败的原因:
一,孙刘联盟,合力抗曹
二,曹军不习水战,瘟疫横行。
三,中了苦肉计,连环计,火烧赤壁。
第一点,当时的孙刘其实是绑在一只船上的蚂蚱,合则生,分则,而且郭嘉并没有外交上的才干,所以他的存在破坏不了孙刘联盟。
第二点,郭嘉没有带兵练兵的才干,也没有救扶伤的本领,所以这点也帮不上忙。
第三点,是中了敌方的计策。郭嘉的个人事迹上并没有识破敌方计策的记载。但是以郭嘉的聪明,我们暂且认为他能够在这点上发挥作用。
但是我们再重新捋一遍,发现早已有一位谋士发挥了这个作用,他就是程昱程仲德。
曹操中了连环计之后,程昱曾劝曹操:“船用铁索连接起来固然平稳,但是如果敌人使用火攻的话,船就难以回避了,不可不防啊。”但是曹操却以“隆冬之际,只有西北风,哪有东南风”为由,无视了程昱的警告。其实在冬季,虽然盛行西北风,但是由于某些要素的变化引起风向的变化还是经常发生的事情,曹操有多年行军打仗的经历,应该比较清楚才对。
操升帐谓众谋士曰:“若非天命助吾,安得凤雏妙计?铁索连舟,果然渡江如履平地。”程昱曰:“船皆连锁,固是平稳;但彼若用火攻,难以回避。不可不防。”操大笑曰:“程仲德虽有远虑,却还有见不到处。”荀攸曰:“仲德之言甚是。丞相何故笑之?”操曰:“凡用火攻,必藉风力。方今隆冬之际,但有西风北风,安有东风南风耶?吾居于西北之上,彼兵皆在南岸,彼若用火,是烧自己之兵也,吾何惧哉?若是十月小春之时,吾早已提备矣。”诸将皆拜伏曰:“丞相高见,众人不及。”
黄盖乘船来假降的时候,又是程昱第一个发现。程昱发现黄盖的船轻浮上漂,必定没有装载粮草等物,提醒曹操注意提防。
程昱观望良久,谓操曰:“来船必诈。且休教近寨。”操曰:“何以知之!”程昱曰:“粮在船中,船必稳重;今观来船,轻而且浮。更兼今夜东南风甚紧,倘有诈谋,何以当之?”
可见,曹操的失败,并不会因为郭嘉的存在而扭转。他的失败在于荆州得到的太过于顺利,使他大喜过望,进而骄傲自大,以为天下弹指一瞬间即可统一,没有了往日行军作战的谨慎,不去听取别人正确的建议。这就是骄兵必败的道理。
那曹操为什么没有嘉奖程昱,反而说出了“若奉孝在,决不使吾有此大失也”这样的话呢?
这里其实可以参考一下田丰是怎么的。田丰曾劝袁绍不要打官渡之战,袁绍官渡之战大败之后,有狱卒向田丰道喜说,你肯定要被重用了。结果田丰说,如果战打胜了高兴,他会饶了我,现在打败了,他感到很羞愧,我已经看不到生机了。
曹操其实也一样,如果赤壁之战胜利了,程昱可能会受到嘉奖。但是很不巧,赤壁之战失败了,曹操总不能忏悔的对程昱说“悔不该听先生之言,以致有此大败”。但是失败是现实的,谁也改变不了,所以曹操只能找一个已经去的谋士寄托一下感情了。
这一点从程昱后面缴还兵权,阖门不出也可以看出端倪。
既然郭嘉无法阻止曹军的失败,那有没有可能郭嘉献计曹操,主动出击以获得胜利呢?
答案是绝无可能。郭嘉没有没有调兵遣将、行军作战的本事,他擅长的是人心揣测的心理战。根据以往的经历,他很可能提出这样的计策:现在如果进逼江东,会使孙权刘备联合起来对抗我们。不如厉兵秣马,静观其变。反倒可能二虎相争,必有一伤,到时我们再从中渔利。
这样的话赤壁之战可能就打不起来,也可以算是不败了吧。
诸葛亮是如何借东风的?
诸葛亮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军事家,用他的智慧和计谋多次打败了曹操,为蜀国历下汉马功劳。当时在攻打赤壁时,由于曹操的物资丰厚,人马众多,蜀国和吴国由于国小,军力单薄,一时打不败曹军,诸葛亮很是心急如焚,无计可施。
曹操的军队人马大都是北方人,不识水性,不善于在船上打仗,晕船呕吐,导致士兵们一个个有气无力,后来有人献计,让曹操把战船都串连在一起,果然船比较平稳了,将士们就不那么晕船了,曹操非常高兴。
诸葛亮知道了这一个情况,他的计策就来了,就想到了借东风火烧战争船这个计策。
在这里要说一下,诸葛亮不但是军事家,还是个天文学家。他根据赤壁的地理环境,白天是晴天,一到晚上就多雾的有利条件,再根据天气风向,巧妙的运用了有东风的那一时刻,灵活的指挥军队,运用火攻,把曹军的战船烧毁,让曹操惨败,取得重大胜利。
古代在被诛九族的时候,其他家人为什么不逃跑?
提到古代一些残酷的刑罚,诛灭九族就是其中之一。一个人犯错,九族都要被杀,这真的太可怕了。但是有人会问,既然都被株连九族了,为什么其他家人不逃跑呢?难道他们都傻吗?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个问题。
有人说,被判株连九族时,赶紧逃跑吧,一个人活下来也算是保住了性命,还可以有自由的诗和远方。
但实际上,并不容易逃跑,邻居们可能不会让你逃走。
《史记·商君列传》中说:“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司马贞解释说:“一家有罪而九家连举发,若不纠举,则十家连坐。”那个时候,有问题就要相互检举揭发,否则,不好意思,其他被捆绑的人也要受罚。这就像铁索连舟,如履平地。
严格的等级制度控制力量很大。
古代君王必须让平民敬畏,对法律的敬畏是稳定的标准,也是统治的需要。一旦有人违反法律,必然会受到更残酷的刑罚,可能比一般刑罚痛苦数倍。人们对酷刑的想象力是丰富的。只要你受得了,就没有他想不到的。
而且,当通知株连九族时,肯定不会有人拿着锣大摇大摆地去敲门,然后大声喊叫哪个家庭将被株连九族,他们还有多少时间。这是不可能的,这就像在告诉他们:“你们能逃就赶紧逃吧,我已经告诉你们了。”这样太不严肃了。有多少人敢冒着生命危险这么做呢?
既然没有通知,就没有消息,可能在一片平静中,住宅迎来了刽子手的到来。
株连九族是大案子,参与其中的大臣们不敢有丝毫懈怠,因为惹恼了皇上或者王,他们也可能被指控通敌,没有人敢不全力以赴。他们的家属也成了全国通缉犯。
思想禁锢久了,敢于反抗的人也变少了,只有在绝对权威面前才会反抗。但我相信总会有逃脱的人。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